《醫學指要》~ 卷五 (34)
卷五 (34)
1. 傷寒用藥舉要
一法,臨服入藕汁。
回陽救急湯,即四逆湯加減,治寒邪直中陰經真寒症。初起無身熱頭痛,止惡寒,四肢厥冷,戰慄,腹痛吐瀉,不渴,引衣自蓋,倦臥沉重,或手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或至無脈,或脈來沉遲無力者宜用。
熟附,乾薑,人參(各五分),茯苓,白朮(各一錢),官桂(四分),甘草(三分),陳皮,半夏(各七分),五味(九粒),姜(引)
若無脈,加豬膽汁一匙;泄瀉不止,加升麻、黃耆;嘔吐涎沫或小腹痛,加鹽炒吳萸;嘔吐不止,加薑汁。
回陽返本湯,治陰盛格陽,陰極發躁,微渴面赤,欲坐臥於泥水中,脈來無力,或全無欲絕者宜用。
熟附,乾薑,人參(各五分),腦茶,甘草(各三分),五味(九粒),麥冬(一錢),陳皮(七分)
澄清水煎。
一法,臨服入蜜五匙,冷服取汁。面戴陽者下虛也,加蔥七莖,黃連少許。
溫經益元散,治因汗後大虛,頭眩振振欲擗地,肉瞤筋惕及發汗太多,衛虛亡陽,汗出不止,或下後利不止,身體疼痛者宜用。
人參,肉桂,甘草(各四分),熟地,生地,白朮,當歸(各一錢),白芍,陳皮,黃耆,茯苓(各八分),姜,棗(引)
一法,加糯米一撮,煎服。若飽滿,去地黃,加枳殼;利不止,去地黃、當歸,加炒白朮、升麻、陳壁土;嘔吐,加薑汁、法半夏;汗後惡風寒,去生地、肉桂,加桂枝、飴糖;頭痛,加川芎、羌活;有熱,去肉桂;瘦人,去芍藥。
柴胡百合湯,治瘥後昏沉發熱,口渴,錯語失神,及食復、勞復、百合等症悉宜用。
柴胡,生地,黃芩(各一錢),知母,百合,陳皮,人參(各八分),甘草(三分),姜,棗(引)
若頭微痛,加羌活、川芎;胸中煩躁,加梔仁;嘔吐,入薑汁、炒半夏;食復,加枳實、黃連;產後乾嘔,譫語失神,呻吟睡不安者,加黃連、犀角;心驚悸,為血虛,加當歸、茯苓、遠志;咳嗽,加杏仁;痰甚,加瓜蔞仁、貝母;勞復時熱不去,加烏梅、薑汁;虛汗,加黃耆、棗仁;胸中虛煩,加竹茹、竹葉;疲倦,加白朮;腹鳴,加煨姜。
如聖飲,治剛柔二痙,頭搖口噤身反張,手足攣搐,頭面赤,項強急等症宜用。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芍藥,當歸(各八分),烏藥(七分),柴胡,黃芩(各一錢),半夏,甘草(各四分),姜(引)
一法,臨服入薑汁、竹瀝,溫服。有汗是柔痙,加白朮、桂枝;無汗是剛痙,加麻黃、蒼朮;口噤咬牙,大便實者,加大黃。
逍遙湯,治瘥後血氣未平,勞動助熱,復還於經絡,因與婦人交而復發者謂之勞復,因受淫欲而無病,人反得病者謂之陰陽易。予曾見舌出數寸而死者多矣。此症最難治,宜用此方。
白話文:
傷寒用藥要點
用藥方法一: 服藥時加入藕汁一起服用。
回陽救急湯:這個方子是四逆湯的加減方,主要治療寒邪直接侵入陰經的真寒症。這種病症初期沒有發燒頭痛,只是感到非常怕冷,四肢冰涼,身體發抖,腹痛、吐瀉,不口渴,喜歡蓋著被子,身體疲倦、沉重,或者手指甲、嘴唇發青,口吐口水,嚴重時甚至沒有脈搏,或是脈搏微弱、遲緩無力。
藥方組成: 熟附子、乾薑、人參(各2.5克),茯苓、白朮(各5克),肉桂(2克),甘草(1.5克),陳皮、半夏(各3.5克),五味子(9粒),生薑(引藥用)。
加減變化: 如果沒有脈搏,加入一匙豬膽汁;如果腹瀉不止,加入升麻、黃耆;如果嘔吐口水或小腹疼痛,加入鹽炒過的吳茱萸;如果嘔吐不止,加入薑汁。
回陽返本湯:主要治療陰氣過盛,將陽氣格拒在外的假熱症狀,也就是陰寒極盛而出現躁動,稍微口渴、面色發紅,想坐在泥水中或躺在泥水中,脈搏微弱無力,或者完全沒有脈象,幾乎要斷氣的情況。
藥方組成: 熟附子、乾薑、人參(各2.5克),腦茶、甘草(各1.5克),五味子(9粒),麥冬(5克),陳皮(3.5克)。
煎煮方法: 用澄清的水煎煮。
用藥方法一: 服藥時加入五匙蜂蜜,放涼後取藥汁服用。如果面部出現陽熱假象,其實是下面虛寒,此時加入七根蔥白,少許黃連。
溫經益元散:主要治療因大量出汗後身體極度虛弱,出現頭暈、身體搖晃幾乎要跌倒,肌肉顫動、筋脈跳動,或者因為發汗太多導致陽氣耗散,汗出不止,或腹瀉不止,身體疼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 人參、肉桂、甘草(各2克),熟地黃、生地黃、白朮、當歸(各5克),白芍、陳皮、黃耆、茯苓(各4克),生薑、大棗(引藥用)。
用藥方法一: 可以加入一小撮糯米一起煎煮服用。如果感到腹脹,去掉地黃,加入枳殼;如果腹瀉不止,去掉地黃、當歸,加入炒過的白朮、升麻、陳壁土;如果嘔吐,加入薑汁、製半夏;如果出汗後怕風怕冷,去掉生地黃、肉桂,加入桂枝、飴糖;如果頭痛,加入川芎、羌活;如果出現發熱,去掉肉桂;如果患者體型瘦弱,去掉芍藥。
柴胡百合湯:主要治療疾病痊癒後,出現精神昏沉、發熱、口渴、胡言亂語、精神恍惚等症狀,以及食復、勞復、百合病等情況。
藥方組成: 柴胡、生地黃、黃芩(各5克),知母、百合、陳皮、人參(各4克),甘草(1.5克),生薑、大棗(引藥用)。
加減變化: 如果頭部稍微疼痛,加入羌活、川芎;如果胸中煩躁,加入梔子仁;如果嘔吐,加入薑汁、炒半夏;如果是食復症,加入枳實、黃連;如果是產後乾嘔、胡言亂語、精神恍惚、呻吟不安,加入黃連、犀角;如果心悸,因為血虛,加入當歸、茯苓、遠志;如果咳嗽,加入杏仁;如果痰多,加入瓜蔞仁、貝母;如果勞復時發熱不退,加入烏梅、薑汁;如果虛汗,加入黃耆、酸棗仁;如果胸中虛煩,加入竹茹、竹葉;如果疲倦,加入白朮;如果腹鳴,加入煨過的生薑。
如聖飲:主要治療剛痙和柔痙,症狀為頭部搖晃、口噤、身體反張,手足抽搐,頭面發紅,頸項僵硬等。
藥方組成: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芍藥、當歸(各4克),烏藥(3.5克),柴胡、黃芩(各5克),半夏、甘草(各2克),生薑(引藥用)。
用藥方法一: 服藥時加入薑汁、竹瀝,溫服。如果出汗是柔痙,加入白朮、桂枝;如果沒有出汗是剛痙,加入麻黃、蒼朮;如果口噤咬牙,大便乾燥,加入大黃。
逍遙湯:主要治療疾病痊癒後,氣血尚未調和,勞動後助長熱邪,又回到經絡中;或者因為和婦人交合導致疾病復發,稱為勞復;或者因為性慾過度而沒有疾病,但人反而生病,稱為陰陽易。我曾經見過很多舌頭伸出數寸而死的例子。這種病症最難治療,宜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