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五 (3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1)

1. 傷寒用藥舉要

醫者不察脈之虛實,妄以為陽虛上膈而躁,誤為實熱反與涼藥,使渴愈甚躁愈急,則氣消而成大害矣。

又如傷寒腹中痛甚,將涼水一盞與病人飲之,其痛稍可者屬熱痛,當用涼藥清之。清之不已,或繞臍硬痛,大便結實煩渴,屬燥屎痛,急用寒藥下之。如食積腹痛,同此治法。惟小腹硬痛,小水自利,大便黑,身目黃者屬蓄血痛,用寒劑加行血藥,下盡黑物自愈,此三者皆痛隨利減之法也。若飲水後愈加作痛屬寒痛,當用溫藥和之。

和之不已,或四肢厥冷,腹痛嘔吐泄瀉,急用熱藥救之可也。

又如傷寒直中陰經,真寒症甚重而無脈,或吐瀉脫元而無脈,將好酒、薑汁各半盞與病人服之,其脈來者可治。當察其脈用藥,不拘脈浮沉大小,但指下出見者生,如脈不出則死。又當問其有何痛處,若有痛症,要知痛甚者脈必伏,宜隨病制宜。尤當問其平素有反關脈否,反關用覆手取之,脈必見也。

若素無反關,因病診之無正脈,用覆手取之而脈出者,陰陽錯亂也,宜和其陰陽。如正取覆取俱無脈者,必死無疑。總之傷寒雖變症百出,必須詳其脈之有力無力,以明其虛實之要,斯為良法耳。

要方備覽

升麻發表湯,即麻黃湯加減,無汗用。

麻黃(四分),桂枝,甘草(各三分),杏仁(去皮尖),白芷,防風(各八分),升麻(五分),羌活,川芎(各一分),姜,蔥(引)

一法,加豆豉。

若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而喘,去升麻,加乾葛;身體痛,去杏仁,加蒼朮、白芍;身癢面赤者,以不得汗出,去白芷、杏仁,加柴胡、白芍;胸滿,加枳殼、桔梗。感寒甚重,服不作汗,宜再服二三劑,汗仍不出必死也。

疏邪實表湯,即桂枝湯加減,有汗用。

白朮,赤芍(各一錢),桂枝(三分),防風,川芎,羌活(各八分),甘草(三分)

若汗不止,加黃耆;喘,加柴胡、杏仁,薑、棗引。一法加飴糖二匙。

羌活沖和湯,以代麻黃桂枝青龍各半等湯,此太陽經之神藥也,治雜症亦神效。

川芎,防風,蒼朮(各八分),羌活,黃芩,地黃(各一錢),白芷(八分),細辛,甘草(各三分),薑棗(引),一法加蔥白汁

若胸滿,去地黃,加枳殼、桔梗;夏,加石膏、知母,名神術湯,如服此不作汗,加蘇葉;喘,加杏仁,汗後不解,宜再服。汗下兼行,加大黃乃釜底抽薪之法。若春夏秋感冒,亦有頭痛惡寒、少熱自汗,脈浮緩,宜實表,去蒼朮、細辛,加白朮;若汗不止,加黃耆、白芍。

柴葛解肌湯,即葛根湯加減,治足陽明胃經症,若陽明府滿則別有治法。

柴胡,乾葛,黃芩,芍藥(各一錢),羌活,白芷(各八分),桔梗(七分),甘草(三分),姜,棗(引)

白話文:

傷寒用藥要點

醫生如果沒有仔細辨別脈象的虛實,就妄自認為是陽氣虛弱向上衝擊膈膜而導致煩躁,錯誤地判斷為實熱,反而使用寒涼藥物,會使口渴更加嚴重、煩躁更加急迫,導致精氣耗散而造成大禍。

又比如,傷寒導致腹痛劇烈,如果給病人喝一杯涼水,腹痛稍微緩解,這屬於熱痛,應該使用寒涼藥物來清除熱邪。如果熱邪清除後,腹痛仍未停止,或者出現繞著肚臍的硬痛、大便乾結、煩躁口渴,這屬於腸道乾燥積滯造成的痛,應該趕快用寒涼藥物來攻下。如果是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痛,也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只有小腹硬痛、小便順暢、大便黑色、身體和眼睛發黃的情況,屬於體內有瘀血造成的疼痛,應該使用寒涼藥物,再加入活血的藥物,將瘀血排出後自然會痊癒。以上三種情況都是腹痛隨著排泄而減輕的治療原則。如果喝水後腹痛反而加劇,則屬於寒痛,應該使用溫熱藥物來調和。

如果用溫熱藥物調和後,病情仍未好轉,或者出現四肢冰冷、腹痛、嘔吐、腹瀉,應該趕快用熱藥來救治。

又比如,傷寒直接侵犯陰經,屬於真寒症,病情十分嚴重而摸不到脈搏,或者因為嘔吐、腹瀉而元氣耗盡導致摸不到脈搏,可以給病人服用一半好酒、一半薑汁,如果脈搏出現,則可以治療。應該仔細觀察脈象來用藥,不論脈搏浮沉大小,只要手指能摸到脈搏就代表還有生機,如果摸不到脈搏就表示無救。還應詢問病人哪裡疼痛,如果有痛處,要了解痛得越厲害,脈搏通常越伏,應根據病情來制定治療方法。尤其應該詢問病人平時是否有反關脈,反關脈要用手背來摸,這樣一定可以摸到脈搏。

如果病人平時沒有反關脈,因為生病診斷時摸不到正常的脈搏,用手背摸卻摸到脈搏,這表示陰陽錯亂,應該調和陰陽。如果正反摸都摸不到脈搏,那必定沒有生還的希望。總之,傷寒雖然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必須詳細辨別脈搏的有力或無力,來判斷疾病的虛實,這才是良策。

重要方劑簡要

升麻發表湯,就是麻黃湯的加減方,用於沒有汗的情況。

藥物組成:麻黃(四分)、桂枝(三分)、甘草(三分)、杏仁(去皮尖)(八分)、白芷(八分)、防風(八分)、升麻(五分)、羌活(一分)、川芎(一分),生薑、蔥白(作藥引)。 另一種用法,可加入豆豉。

如果發熱怕冷、頭痛無汗且喘,去掉升麻,加入葛根;身體疼痛,去掉杏仁,加入蒼朮、白芍;身體癢、臉色紅,因為沒有汗出,去掉白芷、杏仁,加入柴胡、白芍;胸悶,加入枳殼、桔梗。如果感受寒邪很嚴重,服藥後不出汗,應該再服用二三劑,如果仍然不出汗,就很危險了。

疏邪實表湯,就是桂枝湯的加減方,用於有汗的情況。

藥物組成:白朮(一錢)、赤芍(一錢)、桂枝(三分)、防風(八分)、川芎(八分)、羌活(八分)、甘草(三分)。 如果汗流不止,加入黃耆;喘,加入柴胡、杏仁,生薑、大棗作藥引。另一種用法,可加入麥芽糖二匙。

羌活沖和湯,可以代替麻黃、桂枝、青龍各半等湯劑,是治療太陽經的神藥,治療雜症也有神奇的療效。

藥物組成:川芎(八分)、防風(八分)、蒼朮(八分)、羌活(一錢)、黃芩(一錢)、地黃(一錢)、白芷(八分)、細辛(三分)、甘草(三分),生薑、大棗作藥引。另一種用法,可加入蔥白汁。

如果胸悶,去掉地黃,加入枳殼、桔梗;夏天,加入石膏、知母,稱為神術湯,如果服用此藥後沒有汗出,加入蘇葉;喘,加入杏仁,如果汗出後病情仍未緩解,應該再服用。如果需要同時發汗和攻下,加入大黃,這是釜底抽薪的辦法。如果在春夏秋季感冒,也有頭痛怕冷、稍微發熱、自汗、脈象浮緩的情況,應該實表,去掉蒼朮、細辛,加入白朮;如果汗流不止,加入黃耆、白芍。

柴葛解肌湯,就是葛根湯的加減方,治療足陽明胃經的疾病,如果陽明府實,則有其他的治療方法。

藥物組成:柴胡(一錢)、葛根(一錢)、黃芩(一錢)、芍藥(一錢)、羌活(八分)、白芷(八分)、桔梗(七分)、甘草(三分),生薑、大棗作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