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經絡貫通說

故養生之大法在督,而其至要在腰脊。蓋五藏皆繫於背,腰脊豎立則背脊正直,背脊正直則四體五官皆正。四體五官皆正,則五藏之系無有不順正而和暢矣。

腋脅之脈,肩下曰腋,腋下曰脅,脅之盡處曰季脅,季脅之下曰䏚,俠骨兩旁虛軟處之名也。肺之經脈從肺系橫出腋下,其經筋從胃之賁門下抵乎脅。心之經脈從心系上肺下出腋下,其經筋從肘之內廉上入於腋。包絡經脈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其經筋自肘內廉上臂陰結於腋下,下散前後,挾脅。

膽之經脈循脅裡出氣街,其直者從缺盆下脅,循胸過季脅,其經筋上乘䏚季脅上,走脅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其直者上出腋。脾之大絡出膽經之淵液穴下,四布於胸脅,其經筋從臍循腹裡結於肋。小腸之經筋自肘內銳骨之後入結於腋下。帶脈與足少陽交於季脅之下。陰維脈與足厥陰交於乳下二肋端縫,此經脈循行於腋於脅於䏚於季脅者,凡七也。

肩手之脈。經脈行於手者六,陰脈內行,故手三陰肺、心、包絡脈皆行於腋臑肘臂腕掌之內也。陽脈外行,故手三陽大腸、小腸、三焦脈皆行於肩臑肘臂腕掌之外也。肺脈從肺系橫出腋下,循臑內下肘中,循臂內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出食指之端,其經別入掌中,其經筋下結於魚後,上結肩前髃。

心脈從心系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內後廉,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出小指之端。包絡脈從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入肘中,下臂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無名指出其端。肺脈行包絡脈之前,心脈行包絡脈之後,包絡脈行肺脈心脈之中,此三陰脈止於大指、小指、中指三指之端,而皆出於腋下者也。大腸脈起於食指之端,出合谷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小腸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髁中,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𬌺交肩上。三焦脈起於無名指之端,循手表腕出臂外,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膽脈之後。大腸脈行三焦脈之前,小腸脈行三焦脈之後,三焦脈行大腸小腸脈之中,此三陽脈起於食指、小指、無名指三指之端而皆出於肩上者也。

肺之經脈出大指,肺之支脈出食指,三焦經脈出中指,三焦支脈出無名指,是一脈而行於兩指者也。肺之支脈出食指內廉,大腸經脈出食指上廉,心脈出小指內側,小腸脈起小指外側,包絡脈出無名指內側,三焦脈起無名指外側,是一指而有兩脈者也。

股足之脈。經脈行於足者六,陰脈三,曰脾、腎、肝,陽脈三,曰胃、膽、膀胱,內陰而外陽,此手足之所同者也。脾脈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循腨內脛後,由膝股內前廉入腹。腎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趨足心,循內踝之後入跟中。由腨內、膕內、股內後廉貫脊。

白話文:

養生的最重要方法在於督脈,而督脈的關鍵部位在於腰椎和脊椎。因為五臟都連接在背部,腰椎和脊椎挺直,背部和脊椎自然端正,背部和脊椎端正,四肢和五官就會跟著端正。四肢和五官端正,五臟的聯繫也就會順暢平和。

腋下的脈絡,肩膀以下稱為腋,腋下稱為脅,脅的盡頭稱為季脅,季脅下面稱為䏚,指的是肋骨兩旁柔軟的地方。肺經的脈絡從肺部橫向延伸至腋下,其經筋從胃的賁門下行至脅部。心經的脈絡從心臟上行至肺部,再向下延伸至腋下,其經筋從肘的內側上行至腋下。心包絡經的脈絡沿著胸部延伸至脅下三寸,向上到達腋下,其經筋從肘內側上行至上臂的內側,聚集在腋下,再向下散佈至前後,環繞脅部。

膽經的脈絡沿著脅的內側延伸至氣街,其中一條支脈從缺盆下行至脅部,沿著胸部經過季脅,其經筋上行至䏚和季脅之上,向前延伸至胸部和乳房,聚集在缺盆,另一條支脈向上延伸至腋下。脾的大絡脈從膽經的淵液穴下分出,廣泛分佈於胸脅,其經筋從肚臍沿著腹內連接至肋骨。小腸經的經筋從肘內側後方的銳骨處進入,聚集在腋下。帶脈與足少陽經在季脅之下交會。陰維脈與足厥陰經在乳下第二根肋骨的末端交會。以上這些經脈在腋、脅、䏚、季脅等部位循行,總共有七條。

肩部和手部的脈絡。在手上運行的經脈共有六條,陰經在內側運行,所以手三陰經脈,也就是肺經、心經和心包絡經,都沿著腋窩、上臂、肘部、前臂、手腕和手掌的內側運行。陽經在外側運行,所以手三陽經脈,也就是大腸經、小腸經和三焦經,都沿著肩部、上臂、肘部、前臂、手腕和手掌的外側運行。肺經的脈絡從肺部橫向延伸至腋下,沿著上臂內側下行至肘部,再沿著前臂內側進入寸口(手腕脈搏處),然後沿著魚際(大拇指根部的肉墊)到達大拇指的末端。其支脈從手腕後方延伸至食指的末端,其經別進入手掌,其經筋向下連接至魚際後方,向上連接至肩部前方的髃穴(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心經的脈絡從心臟上行至肺部,再向下延伸至腋下,沿著上臂內側後緣下行,經過肘部內側,沿著前臂內側後緣到達手掌後方銳骨的末端,進入手掌內側後緣,到達小指的末端。心包絡經的脈絡從胸部延伸至脅部,再向下到達腋下三寸,向上到達腋下,向下沿著上臂進入肘部,下行至前臂進入手掌,沿著中指到達末端。其支脈在手掌中分出,沿著無名指到達末端。肺經在心包絡經之前,心經在心包絡經之後,心包絡經在肺經和心經之間運行。這三條陰經都止於大拇指、小指和中指的末端,而且都從腋下出發。大腸經的脈絡起於食指的末端,經過合谷穴,沿著前臂上緣進入肘部外緣,上行至上臂外側前緣,到達肩部,從髃骨前緣出。

小腸經的脈絡起於小指的末端,沿著手的外側上行至手腕,經過腕骨,沿著前臂骨的下緣,從肘部內側出來,沿著上臂外側後緣到達肩關節,繞過肩部,交於肩上。三焦經的脈絡起於無名指的末端,沿著手背上行至手腕,經過前臂外側,向上穿過肘部,沿著上臂外側上行至肩部,交於足少陽膽經之後。大腸經在三焦經之前,小腸經在三焦經之後,三焦經在大腸經和小腸經之間運行。這三條陽經起於食指、小指和無名指的末端,而且都從肩部出發。

肺經的脈絡到達大拇指,肺經的支脈到達食指,三焦經的脈絡到達中指,三焦經的支脈到達無名指,這是一條脈絡運行在兩個手指的情況。肺經的支脈到達食指內側,大腸經的脈絡到達食指上緣,心經的脈絡到達小指內側,小腸經的脈絡起於小指外側,心包絡經的脈絡到達無名指內側,三焦經的脈絡起於無名指外側,這是一個手指有兩條脈絡的情況。

腿部和足部的脈絡。在足部運行的經脈共有六條,陰經三條,分別是脾經、腎經和肝經,陽經三條,分別是胃經、膽經和膀胱經,內側為陰,外側為陽,這與手部的情況相同。脾經的脈絡起於大腳趾的末端,沿著腳趾內側經過核骨(第一跖骨),向上至內踝前方,沿著小腿內側後方,經過膝蓋內側,沿著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腎經的脈絡起於小腳趾的下方,斜向足心,沿著內踝後方進入腳跟中。經過小腿內側、膝蓋內側、大腿內側後緣,貫穿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