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五 (5)
卷五 (5)
1. 症治舉要
經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病(言勝本先受微邪所傷,猶未現象時,當邪氣主令其症必發矣)。古人於此,深致意焉。甲己化土,五十同途。乙庚化金,四九為朋。丙辛化水,一六同宗。丁壬化木,三八為友。戊癸化火,二七同道。除陰年陽年內之平氣而外,中有陽年化氣太過者,有陰年化氣不及者,皆非中和之正,悉能為殃。如犯孤虛空亡者危。
經曰:乘年之虛,則邪甚也;失時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即太陰消滅)。重感於邪,則病危矣,所謂感邪而生病也。六甲之年,敦阜之紀,歲土大過,濕氣盛行,其邪乾水,左腎為孤。六乙之年,從革之紀,歲金不及,炎火盛行,其邪干金,肺臟為虛。六丙之年,流衍之紀,歲水太過,寒氣盛行,其邪干火,心與右腎為孤。
六丁之年,委和之紀,歲木不及,燥金盛行,其邪干木,肝臟為虛。六戊之年,赫曦之紀,歲火太過,炎火盛行,其邪干金,肺臟為孤。六己之年,卑監之紀,歲土不及,風氣盛行,其邪乾土,脾臟為虛。六庚之年,堅成之紀,歲金太過,燥氣盛行,其邪干木,肝臟為孤。六辛之年,涸流之紀,歲水不及,濕氣盛行,其邪乾水,左腎為虛。
六壬之年,發生之紀,歲木太過,風氣盛行,其邪乾土,脾臟為孤。六癸之年,伏明之紀,歲火不及,寒氣盛行,其邪干火,心與右腎為虛。兼犯四時主客空亡則不治。主氣空亡,即春土夏金秋木冬火四季月水是也。若與客氣同到,必死不救。客制主生者病輕,主制客生者病危。
大凡起病日時最忌干支化氣,與主制客犯符合。經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乃可以言生死之順逆。故歲運不及者,宜補孤虛,用攻藥涼藥有犯歲氣。太過者宜損淫邪,用補藥熱藥者有犯運氣。
平治者,雖可隨症攻補,亦宜中病即止,無令藥劑太過不及者以犯之。經曰:司氣以熱,用熱無犯。司氣以寒,用寒無犯。司氣以涼,用涼無犯。司氣以溫,用溫無犯。間氣同其主無犯,異其主可小犯之。太乙天符者,至尊之貴人也,中之犯之,其病暴而死。天符同天符者,猶執法之相傳也,中之犯之其病速而危。
歲會同歲會者,猶行令之方伯也,中之犯之其病徐而遲。中者邪之所中,氣虛而邪得所湊。犯者藥之所犯,傷損而正氣致失。中固由天,而犯全在人,醫者不可不慎。如遇歲運太過不及之所中所犯病輕,如值當令旺季,救治得法,可獲半死半生。若犯孤虛空亡,乃不治之症也。
即或不加不臨,無太乙天符,無天符,無歲會及無同天符,無同歲會者,雖為平治之年,藥亦不宜過犯,以逆其政令。經曰: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謂至治。先明天時,次察地利,又次察人情日用,辨別東西南北,兼理水土厚薄,抑揚性情急緩。至於年齒老少,秉賦虛實,形質肥瘦,天時旱潦,風寒邪正,以及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富貴貧賤不同,藜藿膏粱適異,外顯病症雖符,內用治療宜別。醫者欲萬舉萬全,其於脈象虛實豈可忽乎!
白話文:
症狀治療要點
經典說:「如果邪氣不在它應該在的位置,就會導致疾病;如果邪氣在它應該在的位置,那也是疾病的一種表現。」(這意思是說,當身體受到輕微的邪氣侵襲時,可能還沒有明顯的症狀,但一旦邪氣開始主導身體,疾病就會爆發。)古人對這一點非常重視。
天干地支的五行化合有其對應關係:甲和己化為土,五和十歸為一類;乙和庚化為金,四和九是一組;丙和辛化為水,一和六屬於同一類;丁和壬化為木,三和八是朋友;戊和癸化為火,二和七是同道。除了陰年和陽年各自的正常氣候變化之外,陽年有時會出現化氣過盛的情況,陰年則可能出現化氣不足的情況,這些都不是平和正常的現象,都可能帶來災禍。如果遇到「孤、虛、空、亡」等不利情況,就更加危險。
經典說:「當年份的氣虛弱時,邪氣就會更加嚴重;如果錯過了氣候的和諧,邪氣也會更加嚴重;如果遇到月令空虛,邪氣也會更加嚴重。」(也就是說月亮的能量消退時。)如果多次感染邪氣,病情就會危險。這就是所謂的「感染邪氣而生病」。
在六甲年,氣候敦厚,土氣過盛,濕氣盛行,邪氣會侵犯腎臟(左腎),使其虛弱;在六乙年,氣候變革,金氣不足,火氣盛行,邪氣會侵犯肺臟,使其虛弱;在六丙年,氣候流動,水氣過盛,寒氣盛行,邪氣會侵犯心臟和腎臟(右腎),使其虛弱。
在六丁年,氣候柔和,木氣不足,燥金盛行,邪氣會侵犯肝臟,使其虛弱;在六戊年,氣候炎熱,火氣過盛,燥火盛行,邪氣會侵犯肺臟,使其虛弱;在六己年,氣候卑弱,土氣不足,風氣盛行,邪氣會侵犯脾臟,使其虛弱。在六庚年,氣候堅硬,金氣過盛,燥氣盛行,邪氣會侵犯肝臟,使其虛弱;在六辛年,氣候乾涸,水氣不足,濕氣盛行,邪氣會侵犯腎臟(左腎),使其虛弱。
在六壬年,氣候開始生長,木氣過盛,風氣盛行,邪氣會侵犯脾臟,使其虛弱;在六癸年,氣候潛伏,火氣不足,寒氣盛行,邪氣會侵犯心臟和腎臟(右腎),使其虛弱。如果同時犯了四時主客氣的空亡,就難以治癒。主氣空亡,指的是春天的土、夏天的金、秋天的木、冬天的火、四季月份的水。如果客氣也同時到來,那麼就無法救治。客氣剋制主氣時病情較輕,主氣剋制客氣時病情危險。
總之,疾病開始的時間和日子最忌諱干支的化氣,如果與主氣剋制客氣的情況相符合,就更為不利。經典說:「順應氣候變化則身體平和,違背氣候變化則會生病;邪氣不在其位則會生病,邪氣移動其位也會生病,失去了守護自己位置的能力就危險,尺寸脈象反常就會死亡,陰陽交雜就會死亡。」
首先要確定年份,了解其氣候變化,然後觀察左右脈象的變化,這樣才能判斷病情的順逆和生死。所以,如果年份的運氣不足,就應該補養虛弱的臟腑;如果運氣過盛,就應該清除過多的邪氣。使用攻伐藥物和涼性藥物時,要注意避免違背當年的氣候。使用補養藥物和熱性藥物時,也要避免違背當年的運氣。
在平常的治療中,雖然可以根據病情進行攻伐和補養,但也要適可而止,不要讓藥物的力量過大或不足,以免違背了自然規律。經典說:「當氣候以熱為主時,使用熱性藥物不要過度;當氣候以寒為主時,使用寒性藥物不要過度;當氣候以涼為主時,使用涼性藥物不要過度;當氣候以溫為主時,使用溫性藥物不要過度。」如果間氣和主氣相同,則不要過度干涉,如果不同,則可以稍加干涉。
「太乙天符」是至高無上的貴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而犯錯,病情就會突然加重,導致死亡;如果「天符」和「天符」相遇,就像執法者代代相傳,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而犯錯,病情就會迅速惡化而危險;如果「歲會」和「歲會」相遇,就像地方長官執行命令,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而犯錯,病情就會緩慢而遲滯。
「中」指的是邪氣侵襲的位置,由於身體氣虛而使邪氣得以侵入;「犯」指的是藥物的使用不當,導致身體損傷,正氣喪失。邪氣的入侵是天命,而藥物的濫用完全是人為的,所以醫生不能不謹慎。如果遇到年份運氣過盛或不足的情況而導致的疾病,病情較輕,如果在當季旺盛時,治療方法得當,或許可以挽回一線生機。如果犯了「孤、虛、空、亡」等不利情況,就屬於無法治癒的疾病。
即使沒有遇到「太乙天符」、「天符」、「歲會」等特殊情況,只是在平常的年份,用藥也不應該過度,以免違背了自然的規律。經典說:「不要違背天時的信號,不要逆反氣候的變化,不要助長邪氣的勝利,不要阻止正氣的恢復,這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首先要了解天時,其次要考察地利,再次要觀察人情世故和日常生活習慣,分辨東西南北方向,兼顧水土厚薄,控制性情的急躁和緩慢。至於年齡大小、體質強弱、身體肥瘦、天氣旱澇、風寒邪正,以及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富貴貧賤的不同,粗茶淡飯和山珍海味的差異,即使外在顯現的病症相同,內在的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別。醫生想要做到萬無一失,怎麼能忽略對脈象虛實的診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