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診治六部虛實

六部之脈,必有虛實,辨症用方,自無差謬。如左寸心脈,三按有力為實,其外症必口燥舌乾,煩悶癲狂,汗如流水,面似桃花,小便短少,宜黃連瀉心湯、麥冬湯、三黃湯、竹葉石膏湯。如左寸心脈,三按無力為虛,其外症多怔忡健忘,宜養心湯、歸脾湯、茯苓補心湯。

如左關肝脈,三按有力為實,其外症必惡風怕寒,遍體疼痛,發熱頭疼,宜麻黃湯、桂枝湯,或平肝飲、吳苓飲,或清脾飲,或逍遙散。如左關肝脈,三按無力為虛,其外症必雙目多淚,兩足乏力,眼睛時痛,女子經來少,必差後宜補肝飲或三陰煎,或大補血湯、補元煎,或四物湯,或七寶美髯丹。

如左尺腎脈,三按有力為實,其外症必小便癃閉,不時淋瀝,常帶紅赤,或眼中如流火,宜知柏四物湯,或知柏地黃湯。如左尺腎脈,三按無力為虛,其外症必男子頭暈,腰痛心沖,兩足無力,雙目瞶瞶,不時流淚,夜間尿湧,遺精敗濁,女子崩帶,腰痛眼朦,時腳痹而底疼,時經水而不通,宜歸腎丸,或左歸丸、左歸飲,或大補元煎,或地黃飲、補血湯,或還少丹,或五味子散。

如右寸肺脈,三按有力為實,其外症必胸脹滿,鼻衄血,夾背汗流,宜香蘇散、四七湯,有熱脈數瀉白散,或清脾飲,或黃芩竹葉石膏湯。如右寸肺脈,三按無力為虛,其外症不時汗出如珠,頭昏若倒,語言蹇澀,氣脫亡陽,女子帶淫白濁崩漏,宜參耆湯,或補中益氣湯,或耆附四君湯、耆附六君湯。

如右關脾脈三按有力為實,其外症必齒牙常痛,面常浮腫,夜難安臥,腹時疼痛,善飢善飽,宜瀉黃散或竹葉石膏湯,或清胃散,或小承氣湯,或正氣散,或香砂平胃散,或保和丸,或養胃湯。如右關脾脈,三按無力為虛,其外症必不時瀉泄,四肢難舉,面黃目暗,宜朮附湯,或四君湯,或桂附四君湯,或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朮散,或耆附六君湯,或真武湯。

如右尺腎脈,三按有力為實,其外症必夢遺淋瀝,女子多淫穢,育兒多癬疥,宜元麥地黃湯,或六味地黃湯,或一陰煎。如右尺腎脈,三按無力為虛,其外症必脾胃吐瀉,夢遺滑精,宜右歸丸、右歸飲,或黑錫丹、硫黃丸,或桂附丸、耆附丸。學者按脈審症,如此而瀉,如此而補,庶無誤矣。

心脈實用方

黃連瀉心湯,研細末,或五分或一錢。

麥冬湯,麥冬,白苓,淨風,黃芩,竹葉

三黃湯,黃連,黃柏,黃芩,梔仁,大黃

竹葉石膏湯,人參,麥冬,半夏,石膏,竹葉,甘草,粳米,姜(引)

心脈虛用方

養心湯,人參,黃耆,當歸,川芎,茯神,茯苓,半夏,五味,遠志,棗仁,柏子(去油),肉桂

一方,無耆、桂、苓、志、芎、夏,有生熟二地、麥冬。

白話文:

把脈時,六個部位的脈象一定有虛實之分,只要能辨別清楚並對症下藥,就不會出錯。

左手寸脈(心脈):

  • 實脈(按壓有力): 外在症狀多為口乾舌燥、心煩意亂、精神癲狂、汗如雨下、臉色潮紅、小便量少。宜使用黃連瀉心湯、麥冬湯、三黃湯、竹葉石膏湯等方劑。
  • 虛脈(按壓無力): 外在症狀多為心悸、健忘。宜使用養心湯、歸脾湯、茯苓補心湯等方劑。

左手關脈(肝脈):

  • 實脈(按壓有力): 外在症狀多為怕風怕冷、全身疼痛、發熱頭痛。宜使用麻黃湯、桂枝湯,或平肝飲、吳苓飲,或清脾飲,或逍遙散等方劑。
  • 虛脈(按壓無力): 外在症狀多為雙眼流淚、雙腳乏力、眼睛時常疼痛、女性月經量少。之後宜使用補肝飲或三陰煎,或大補血湯、補元煎,或四物湯,或七寶美髯丹等方劑。

左手尺脈(腎脈):

  • 實脈(按壓有力): 外在症狀多為小便不暢、小便淋漓不盡、常帶血色,或眼睛發熱發紅。宜使用知柏四物湯,或知柏地黃湯等方劑。
  • 虛脈(按壓無力): 外在症狀多為男性頭暈、腰痛、心悸、雙腳無力、雙眼昏花、時常流淚、夜間頻尿、遺精或精液混濁,女性則有崩漏、腰痛、眼睛模糊、時有腳麻腳底痛、月經不通等症狀。宜使用歸腎丸,或左歸丸、左歸飲,或大補元煎,或地黃飲、補血湯,或還少丹,或五味子散等方劑。

右手寸脈(肺脈):

  • 實脈(按壓有力): 外在症狀多為胸悶脹滿、鼻出血、背部夾汗。宜使用香蘇散、四七湯,有熱脈數可用瀉白散,或清脾飲,或黃芩竹葉石膏湯等方劑。
  • 虛脈(按壓無力): 外在症狀多為時常汗出如珠、頭暈欲倒、說話不清、氣虛脫陽、女性帶下白濁或崩漏。宜使用參耆湯,或補中益氣湯,或耆附四君湯、耆附六君湯等方劑。

右手關脈(脾脈):

  • 實脈(按壓有力): 外在症狀多為牙齒常痛、面部常浮腫、夜晚難以入睡、腹部時痛、容易餓也容易飽。宜使用瀉黃散或竹葉石膏湯,或清胃散,或小承氣湯,或正氣散,或香砂平胃散,或保和丸,或養胃湯等方劑。
  • 虛脈(按壓無力): 外在症狀多為時常腹瀉、四肢無力、面色蠟黃、視力模糊。宜使用朮附湯,或四君湯,或桂附四君湯,或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朮散,或耆附六君湯,或真武湯等方劑。

右手尺脈(腎脈):

  • 實脈(按壓有力): 外在症狀多為夢遺、淋漓不盡、女性性慾強盛、生出的孩子多有癬疥。宜使用元麥地黃湯,或六味地黃湯,或一陰煎等方劑。
  • 虛脈(按壓無力): 外在症狀多為脾胃嘔吐腹瀉、夢遺滑精。宜使用右歸丸、右歸飲,或黑錫丹、硫黃丸,或桂附丸、耆附丸等方劑。

學習者把脈時應仔細審視脈象,診斷症狀,根據實證採用瀉法,虛證採用補法,這樣才不會有錯誤。

心脈實證常用方劑:

  • 黃連瀉心湯: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
  • 麥冬湯: 麥冬、白茯苓、防風、黃芩、竹葉。
  • 三黃湯: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大黃。
  • 竹葉石膏湯: 人參、麥冬、半夏、石膏、竹葉、甘草、粳米、生薑(引藥)。

心脈虛證常用方劑:

  • 養心湯: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茯神、茯苓、半夏、五味子、遠志、酸棗仁、柏子仁(去油)、肉桂。
  • 另有一方,去除黃耆、肉桂、茯苓、遠志、川芎、半夏,加入生地黃、熟地黃、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