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五 (3)
卷五 (3)
1. 症治舉要
藥忌重辛散陽,重燥傷陰,偏火枯水,偏氣竭血,偏於扶陽則孤陽依附失所,偏於補陰則將滅之陽受劫,皆非翕陽和陰之道。法宜生津補虛,津生則精血自生,虛補則陰平陽秘,藥之性味取能扶陽強陰。即書云:養陰則不滯不寒,強陽則不燥不熱是也。宜於補陽隊中加入鹿茸、鹿膠、人參、巴戟、枸杞、蓯蓉、北味、烏梅、飴糖、乳汁之類。
如或亢極隔藥,服補輒生躁悶,甚至喉焦舌爛,腫痛異常,又當於法中加法,引以黃連、豬膽汁、藕汁、梨汁、童便、竹瀝生兌冷服。
經曰: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溫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溫,熱而行之,因事制宜,貴乎與病適當。假如右關右尺之脈俱和緩有神,左關左尺之脈均微弱無力,法當陰陽平補。如左關尺脈俱微弱或遲慢無力,右關尺脈胃足神旺微帶滑數,雖系陰虧水弱,亦不可妄行滋陰降火以傷其陽,恐陽損難於猝復也。假如五經臟脈俱和緩溫柔,神旺胃足,六腑絡脈亦帶滑數有力,方敢大攻大瀉。
如或左右關尺脈神胃兩虛,微弱遲小,雖屬水火陰陽均衰,又不宜陰陽平補,理應先救真臟,自然陽生陰長。如或兩關尺脈右弱左強,水旺火虧,又不容不偏補火土急救真元也。假如兩經、三經合病,內中有虛有實,虛甚者法當先補虛,必俟虛經脈回然後治其實。略虛者法宜虛實並治,補瀉兼施。
假如右關脈浮緊,左關脈浮弦,或左關脈浮緊,右關脈浮弦沉指,肝脾及各部臟腑脈均帶真滑真數者,此為少陽陽明合病,風寒停滯中焦,勿拘所現病症,皆以大青龍湯主之。如右關脾部不見沉指臟脈,皆並現於腑而浮或弦硬澀小,或微急虛恍,此脾經已屬重傷。
加之心肝腎命諸部臟脈失其乳哺,皆惶惶錯亂,或微或緊或弦或硬或急,責在脾氣垂絕,症必四肢軟弱,元陽陷下,氣之出入升降不相接,辰巳時病增,渴愛飲滾而不耐多,飲後輒渴仍如故,面色枯黃準頭紫赤,上眼皮現摺卓,曰難開,即開瞳神無移,不耐久睜,上下唇口或枯燥,或紅色光亮。枯燥者口必無涎,紅亮者口必多涎。
無涎者危,多涎者略輕。甚有腹脹洞瀉,完穀不化,呃逆噫嚏。病原起於大恐或貪食飲冷,或瀉後,或大病體未復,即勞傷醉飽而成斯病者,急宜多服立元湯。俟本經臟脈回,然後能更他方以除其病。
如右寸肺部不見沉指臟脈,皆並現於腑而浮或硬澀而微,或毛多胃少,此肺經已屬重傷,加之各部臟脈俱於虛弱中皆帶毛象,此肺經垂絕之候,症必聲嘶口渴,喘咳氣逆,唾如寡蛋,肌膚消瘦,絲絲汗出,透體如珠,膠凝黏手,小便短少,胸膈脹滿,飲食難下,不能坐臥,俯仰維艱,肺俞獨寒,闕中黑暗,面白唇青,毛枯發槁,有時赤燥。寅卯時病重熱甚,此乃肺痿之症作矣。
白話文:
用藥時要避免使用過於辛辣發散陽氣的藥物,也要避免使用過於燥熱而損傷陰液的藥物。如果過於偏重於補火,會導致體內的水分被耗盡;過於偏重於補氣,會導致血液虧損。如果過於偏重於扶助陽氣,會使得陽氣孤立無依;過於偏重於滋補陰液,會使得本來就衰弱的陽氣遭受劫奪。這些都不是調和陰陽的方法。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滋生津液、補充虛損。津液充足,精血自然生成;虛損得到補益,陰陽自然會達到平衡。用藥的性味應該選擇能夠扶助陽氣、強壯陰液的藥物。就像古書上說的:「滋養陰液不會導致停滯和寒冷,強壯陽氣不會導致乾燥和熱盛。」應該在補陽的藥物中加入鹿茸、鹿膠、人參、巴戟天、枸杞、肉蓯蓉、北五味子、烏梅、飴糖、乳汁等。
如果病情已經達到極點,身體對藥物產生排斥,服用補益藥反而會感到煩躁悶熱,甚至出現喉嚨焦渴、舌頭潰爛、腫痛異常等情況,這時就需要在原本的治療方法中再加一些方法,用黃連、豬膽汁、藕汁、梨汁、童便、竹瀝等來引導藥效,將它們混合後冷服。
《黃帝內經》中說:「治療寒症要用熱藥,用涼性的藥物來輔助;治療熱症要用寒藥,用溫性的藥物來輔助;治療溫症要用清涼的藥物,用寒涼的藥物來輔助;治療清症要用溫熱的藥物,用熱性的藥物來輔助。」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病情的治療方法。
如果右關脈和右尺脈的脈象都平和有力,左關脈和左尺脈的脈象都微弱無力,這種情況應該陰陽並補。如果左關脈和左尺脈的脈象都微弱或遲緩無力,而右關脈和右尺脈的脈象卻顯示胃氣充足、精神旺盛,稍微帶有滑數的感覺,這雖然屬於陰液虧損、水液不足,但也不可以貿然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來損傷陽氣,因為陽氣一旦受損就很難快速恢復。如果五臟的脈象都平和溫柔,精神旺盛,胃氣充足,六腑的絡脈也帶有滑數有力的感覺,才可以大膽地使用攻伐、瀉下的藥物。
如果左右關脈和尺脈的脈象都顯示神氣和胃氣虛弱,微弱遲緩細小,這雖然屬於水火陰陽都衰弱的情況,但也不應該使用陰陽並補的方法,應該先救護真臟,這樣自然能夠使陽氣生發、陰液滋長。如果兩關尺脈的脈象呈現右脈弱而左脈強,這是水旺火虧的情況,也需要偏重於補益火土,迅速救護真元。
如果是兩經或三經合併發病,體內既有虛又有實,虛症比較嚴重的情況,應該先補益虛損,必須等到虛損經脈的脈象恢復後,再治療實症。如果虛症比較輕微,就應該虛實並治,補瀉兼施。
如果右關脈的脈象浮緊,左關脈的脈象浮弦,或者左關脈的脈象浮緊,右關脈的脈象浮弦,並且深按下去後,肝、脾以及其他各個臟腑的脈象都帶有真實的滑數之象,這屬於少陽和陽明合併發病,是風寒停留在中焦導致的。這時不要被表面出現的病症所迷惑,都應該用大青龍湯來治療。如果右關脈的脾部沒有出現深沉的臟脈,都出現在腑部,脈象浮或弦硬澀小,或稍微急促虛恍,這說明脾經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傷。
加上心、肝、腎、命門等各個臟腑的脈象都失去了脾氣的滋養,變得惶恐不安、錯亂無序,脈象或微弱、或緊、或弦、或硬、或急,這都是因為脾氣衰竭所導致的。這種情況必定會出現四肢軟弱無力,元陽下陷,氣的升降出入失去協調,在辰時和巳時病情會加重,口渴喜歡喝熱飲,但喝了之後仍然口渴,面色枯黃,鼻頭呈現紫紅色,上眼皮出現褶皺,眼睛難以睜開,即使睜開,瞳孔也不會移動,不能持久地睜開眼睛,上下嘴唇或乾燥,或呈現紅色光澤。乾燥的嘴唇一定沒有口水,紅潤的嘴唇一定有多口水。沒有口水的情況危險,有多口水的情況稍微輕一點。嚴重的情況還會出現腹脹、腹瀉、消化不良、打嗝、噴嚏等症狀。這種病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過度的恐懼、貪吃冷飲、腹瀉後或大病初癒身體還沒有恢復就過度勞累或酒醉飽食造成的。這種情況應該立即服用立元湯。等到脾經的臟脈恢復後,才能使用其他藥方來治療其他病症。
如果右寸脈的肺部沒有出現深沉的臟脈,都出現在腑部,脈象浮或硬澀而微弱,或毛脈多而胃氣少,這說明肺經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加上其他各個臟腑的脈象都帶有虛弱的毛脈之象,這說明肺經已經衰竭。這種情況必定會出現聲音嘶啞、口渴、喘咳氣逆、唾液像稀薄的蛋清、肌肉消瘦、汗液如珠般滲出,汗水粘手,小便短少,胸膈脹滿,難以進食,無法坐臥,俯仰困難,肺俞穴感覺寒冷,眼睛昏暗,面色蒼白、嘴唇青紫,毛髮枯槁,有時又會出現赤燥的現象。在寅時和卯時病情會加重,發熱嚴重,這說明肺痿之症發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