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症治舉要

何經脈虛神困,先調重兵以把守,致邪賊不敢內侵,務使邪氣一攻直去,可免流連沖返災及他經也。或只除邪而正自足,或只養正而邪自服。四氣中或風挾何氣為病,或寒帶何氣為病,或風寒合引數氣為病,或風邪乘虛直中,或寒邪乘虛直中,或風寒乘虛直中。因怒中肝,手足麻痹筋攣亦中肝。

因房勞中腎,夢遺泄精亦中腎,大喜過樂亦中腎。因憂中心,驚懼怔忡亦中心,諸般失血亦中心,經期產後亦中心,寢魘猛跌亦中心。因悲中肺,鬥鬧喊喝亦中肺。因恐中脾,食寒飲冷亦中脾,泄瀉下利亦中脾,食飽房勞亦中脾。凡此皆經文令不得以其次之隱衷也,宜於傷寒條內,截其後湯後法,視病之合併輕重,節取對症加減施治,烏有不效者乎。

經曰:補上下者從之。從者言順其病性,以熱治熱,即用熱不遠熱之法。治上下者逆之,逆者言反其病情,以寒治熱,即用寒不遠熱之法。以寒熱盛衰而調之者,調言其以和平為正,毋使太過不及也。人身中五臟所藏之精神,猶樹木本根,腑脈臟脈猶樹木正干,外現病症,猶樹木上之枝花,花有結子實花,似真陽症熱病也,有不結子虛花,似假陽症冷病也。是枝花榮枯,即枝花亦不得而自主也。

其所以主之者,在乎本根。而病症之虛實生死,即病症亦不得而自主也。其所以主之者,在五臟中之胃氣神氣。凡病機權變轉換處皆曰症。症者,證也。務必取諸臟腑之虛實邪正,以即證其病之虛實邪正,庶幾萬無一失。若只徒分某症為虛,某症為實,是望見花葉而棄根柢,則千百中直一二驗耳。

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言攢一歲之和氣在,是故此不可攻伐。曰無盛盛,下盛字言既受天時之實邪而病,上盛字戒醫者無再補以助其實。曰無虛虛,下虛字言既受天時之虛邪而病,上虛字戒醫者無再攻以益其虛。曰無致邪,有邪弗攻為致。曰無失正,誤損真元為失。凡病症雖有千形萬狀,脈象不過虛實邪正死絕而已。

如遇此經脈虛,則所發之症皆出於此經之正虛。如遇彼經脈實,則所發之病皆出於彼經之邪實。正虛急補正元,邪實速攻邪氣。

經曰:上取下取,言病在上,取法乎下,病在下,取法乎上,以別邪氣清濁。內取外取,言內索本臟經脈,外求腑標絡脈之病。以求其過,言細求發病根源。能毒者以厚藥,言治虛虛實實重病,用藥貴取大毒,以其味厚氣猛,力能大攻大補。不勝毒者以薄藥,言即系小虛小實之病,藥亦宜乎氣味均薄,取其溫補清涼勝病而已。

其所言正虛者,乃五臟神氣內奪也。假如左手三部脈象細如蛛絲,遲微無力,斷續無常,隱顯不一,又或有腑無臟,右關尺兩部反見搏堅急躁,疾湧如奔馬,圓實若轉豆,輕按有餘,重按不足。奔馬系孤陽無陰,轉豆似心臟脈絕,喜在部位均有兼夾明顯,孤陽為寒陰克戰,脈因亡血著象,時畏寒時昏躁,似熱實非熱,似渴實無味,間或喜怒無因,有時尋死欠計。

白話文:

症狀治療要點

如果經脈虛弱導致精神困頓,應該先加強防禦,如同派重兵把守,使外來的邪氣不敢侵入,務求邪氣一攻就直奔而去,避免邪氣流連反覆,影響其他經脈。有時只要祛除邪氣,正氣自然恢復;有時只要養護正氣,邪氣自然消退。

在四氣(風、寒、暑、濕)中,風可能夾帶其他氣而成病,寒也可能夾帶其他氣而成病;風寒可能一起引發多種氣的病症;或者風邪直接侵入虛弱的身體,或者寒邪直接侵入虛弱的身體,或者風寒一起侵入虛弱的身體。

因為憤怒會傷肝,導致手腳麻痹、筋脈攣縮,也屬於肝的問題。

因為房事過勞會傷腎,導致遺精、泄精,也屬於腎的問題;過度高興快樂也會傷腎。因為憂愁會傷心,導致驚恐、心悸,也屬於心的問題;各種失血狀況也屬於心的問題;經期、產後也屬於心的問題;睡夢中驚嚇、跌倒也屬於心的問題。因為悲傷會傷肺,大聲吵鬧也會傷肺。因為恐懼會傷脾,吃寒冷食物、喝冷飲也會傷脾,腹瀉、拉肚子也屬於脾的問題,吃飽後房事勞累也會傷脾。

這些都是經典文獻中隱含的道理,應該在《傷寒論》的條文中,截取適合的湯藥和治療方法,根據病情的合併情況、輕重程度,選取對應的藥物加減運用,沒有不見效的。

醫書說:補益人體的上下,要順應病性。順應病性是指,用熱藥治療熱病,要用熱藥,但不要過度用熱藥;治療人體的上下,要逆反病性。逆反病性是指,用寒藥治療熱病,要用寒藥,但不要過度用寒藥。以寒熱的盛衰來調和,調和是指以平和為原則,不要過度或不及。

人體五臟所藏的精神,就像樹木的根本,臟腑的經脈就像樹木的主幹,外在表現的病症,就像樹木上的枝葉花朵。有的花會結出果實,像是真陽的熱病;有的花不結實,像是假陽的寒病。枝葉花朵的榮枯,並非枝葉花朵自己能決定的。

真正主宰的是樹木的根本。而病症的虛實生死,也並非病症自己能決定的。真正主宰的是五臟中的胃氣和神氣。凡是病機變化轉換的地方都叫做「症」。症就是「證」。務必根據臟腑的虛實、邪正來判斷病情的虛實、邪正,這樣才能萬無一失。如果只是單純區分某個症狀是虛證,某個症狀是實證,就像只看到花葉而忽略根本,那治療效果十有八九都不可靠。

醫書說:一定要先考慮到當年的氣候,不要違背自然的和諧。意思是說,一年的和氣是儲存在人體內的,所以不能攻擊它。說不要讓盛的更盛,下一個「盛」字是指已經感受了天時的實邪而得病,上面一個「盛」字是告誡醫生不要再用補藥來幫助邪氣更加旺盛。說不要讓虛的更虛,下一個「虛」字是指已經感受了天時的虛邪而得病,上面一個「虛」字是告誡醫生不要再用攻伐的藥來加重虛弱。說不要導致邪氣,有邪氣不去攻伐就是導致邪氣。說不要失去正氣,誤傷真元就是失去正氣。各種病症雖然千變萬化,脈象不外乎虛、實、邪、正、死、絕這幾種。

如果遇到某條經脈虛弱,那麼出現的症狀都出自於這條經脈的正氣虛弱。如果遇到某條經脈強盛,那麼出現的病症都出自於這條經脈的邪氣旺盛。正氣虛弱就要趕快補養正元,邪氣旺盛就要迅速攻逐邪氣。

醫書說: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意思是說病在上部,要從下部尋找治療方法;病在下部,要從上部尋找治療方法,以此來區分邪氣的清濁。內病外取,外病內取,意思是說內部要尋求本臟的經脈,外部要尋求腑的絡脈的病變。要仔細尋求發病的根源。能夠承受藥物毒性的,要用藥性峻猛的藥,意思是說治療虛實混雜的重病,用藥貴在選取毒性較大的藥,因為藥味厚重、氣勢強烈,藥力可以大攻大補。不能承受藥物毒性的,要用藥性平和的藥,意思是說針對虛弱或實證較輕的病,用藥也應該選擇氣味平和的,能夠溫補、清涼、戰勝病邪就可以了。

所謂的正氣虛弱,是指五臟的神氣內在的衰弱。比如左手寸、關、尺三部的脈象,細微如蜘蛛絲,遲緩微弱無力,時斷時續不穩定,時隱時現,又或者只有腑脈而沒有臟脈。右手關尺兩部的脈象,反而搏動有力、急促躁動,如同奔馬般快速湧動,圓實如轉動的豆子,輕輕按壓有餘力,重按反而沒有力量。奔馬般的脈象是孤陽沒有陰氣的表現,轉豆般的脈象像心臟的脈象衰絕。值得慶幸的是部位都有兼雜的現象明顯,孤陽是寒陰克戰所致,脈象是因為失血所致,有時怕冷,有時昏迷煩躁,看起來像熱,但並非真熱;看起來像口渴,但沒有味道;有時莫名其妙地發怒,有時想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