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難經集注》~ 卷之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8)

1. 三難畫圖

呂曰。脾在中央。主肌肉。故次心。如九豆之重也。

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

呂曰。肝主筋。又在脾下。故次之。

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也。

呂曰。腎主骨。其脈沉至骨。故曰腎也。

故曰輕重也。

丁曰。經言菽者、豆也。此是診脈舉按之法也。此篇當在四難之前。以等陰陽高下。虞曰。脈之輕重。經中所載甚詳。若依經逐位尋之。義且淺矣。今舉一例為式。假令左手寸口如三菽得之。乃知肺氣之至。如六菽之重得之。知本經之至。如九菽得之。知脾氣之至。如十二菽得之。

知肝氣之至。按之至骨得之。知腎氣之至。夫如是。乃知五臟之氣。更相溉灌。六脈因茲亦有準繩。可以定吉凶。可以言疾病。余皆仿之。故曰輕重也。

六難曰。脈有陰盛陽虛。陽盛陰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意也。

呂曰。陽脈是寸口。本浮而實。今輕手浮而得之。更損減而小。故曰陽虛。重手按之。沉、反更實大。沉者陰。故言陰實也。丁曰。陽脈本浮。輕手而按其脈。損至而小。此是陽虛不足也。陰脈本沉而濡。今重手而按之。損至而小。是陰不足也。陽脈本浮。更加實大。此是陽盛陰虛也。

素問曰。諸浮者。腎不足也。虞曰。人之所稟者。陰陽也。陰陽平。權衡等。則無更虛更實之證。今言盛與虛。則為病之脈。脈要精微論曰。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夫如是。可驗陰陽虛實之意也。

七難曰。經言少陽之至。乍小乍大。乍短乍長。陽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陽之至。洪大而長。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脈邪。將病脈邪。然。皆王脈也。其氣以何月。各王幾日。然冬至之後得甲子。少陽王。復得甲子。

陽明王。復得甲子。太陽王。復得甲子。太陰王。復得甲子。少陰王。復得甲子。厥陰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歲。此三陽三陰之王時日大要也。

呂曰。少陽王正月二月。其氣尚微少。故其脈來進退無常。陽明王三月四月。其氣始萌未盛。故其脈來浮大而短也。太陽王五月六月。其氣太盛。故其脈來洪大而長。太陰王七月八月。乘夏余陽。陰氣未盛。故其脈來緊大而長。少陰王九月十月。陽氣衰而陰氣盛。故其脈來緊細而微也。

厥陰王十一月十二月。陰氣盛極。故言厥陰。其脈來沉短以敦。敦者、沉重也。四時經一陰一陽八王。此難經三陽在前。三陰在後。其王所以不同者。其移各異也。難經謂從正月至六月。春夏半歲。浮陽用事。故言三陽王在前。從七月至十二月。秋冬半歲。沉陰用事。故言三陰在後。

白話文:

呂醫師說,脾臟位於身體中央,主要掌管肌肉,所以接著心臟之後。用手指按壓時,感覺它的重量就像九顆豆子疊在一起。

如果按壓時感覺重量像十二顆豆子,並且與筋脈平齊,那就是肝臟的位置。

呂醫師說,肝臟掌管筋脈,又位於脾臟之下,所以接著脾臟之後。

如果按壓到骨頭,手指一抬起來脈搏就快速跳動,那就是腎臟的位置。

呂醫師說,腎臟掌管骨骼,它的脈象會沉到骨頭深處,所以說是腎臟。

以上所說的是按壓時的輕重感覺。

丁醫師說,《黃帝內經》所說的「菽」就是指豆子。這是在講診脈時按壓的手法。這篇內容應該放在《難經》第四難之前,用來區分陰陽的強弱高低。虞醫師說,脈搏的輕重,經典裡記載得很詳細。如果按照經典逐個部位去尋找脈象,意義就太淺顯了。現在舉一個例子作為示範:假設左手寸口部位按壓時感覺像三顆豆子的重量,就可以知道是肺氣的顯現;如果感覺像六顆豆子的重量,就知道是本經的氣到達;如果感覺像九顆豆子的重量,就知道是脾氣的顯現;如果感覺像十二顆豆子的重量,就知道是肝氣的顯現;如果按壓到骨頭才能感覺到脈搏,就知道是腎氣的顯現。這樣一來,就能明白五臟之氣是相互灌注的,六脈也因此有了準則,可以判斷吉凶,也能說出疾病的情況。其他的情況都可以仿照這種方法,所以說要重視按壓的輕重。

《難經》第六難說:脈象有陰氣旺盛陽氣虛弱,也有陽氣旺盛陰氣虛弱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答案是:輕按時脈象微弱,重按時反而強大,這就叫做陰氣旺盛陽氣虛弱;重按時脈象微弱,輕按時反而強大,這就叫做陽氣旺盛陰氣虛弱。這說的是陰陽虛實的意義。

呂醫師說,陽脈位於寸口,本來是浮在表面的且實實在在。如果輕輕按壓,感覺脈象反而減弱變小,這就說明是陽氣虛弱。如果重重按壓,沉在深處的脈象反而變得強大,沉脈屬陰,所以說這是陰氣旺盛。丁醫師說,陽脈本來是浮在表面的,如果輕輕按壓脈搏反而減弱變小,這就是陽氣虛弱不足。陰脈本來是沉在深處且濡軟的,如果重重按壓反而減弱變小,那就是陰氣不足。陽脈本來是浮在表面的,如果按壓反而更加強大,這就是陽氣旺盛陰氣虛弱。

《素問》說,所有浮在表面的脈象,都表示腎氣不足。虞醫師說,人稟賦的陰陽之氣,如果陰陽平衡,就會像天平一樣平等,不會出現過虛或過實的情況。現在說的旺盛與虛弱,都是疾病的脈象。《脈要精微論》說,陰氣旺盛的人會夢見在水中行走或感到恐懼,陽氣旺盛的人會夢見被大火燒灼,陰陽都旺盛的人會夢見互相殘殺傷害。通過這些,可以驗證陰陽虛實的情況。

《難經》第七難說:經脈說少陽經的脈象,時而小時而大,時而短時而長;陽明經的脈象,浮在表面且大而短;太陽經的脈象,洪大且長;太陰經的脈象,繃緊且大而長;少陰經的脈象,繃緊、細微而弱;厥陰經的脈象,沉在深處且短而敦厚。這六種脈象,是正常的脈象還是疾病的脈象呢?答案是:這些都是主導脈象。它們的氣在哪個月份主導,各主導幾天呢?答案是:冬至之後到了甲子日,少陽經主導;再到甲子日,陽明經主導;再到甲子日,太陽經主導;再到甲子日,太陰經主導;再到甲子日,少陰經主導;再到甲子日,厥陰經主導。每條經脈各主導六十天,六六共三百六十天,構成一年。這就是三陽三陰經脈主導時日的大致情況。

呂醫師說,少陽經主導正月二月,這時陽氣還很微弱,所以脈象變化不定。陽明經主導三月四月,這時陽氣剛開始萌發還不旺盛,所以脈象浮在表面且大而短。太陽經主導五月六月,這時陽氣最旺盛,所以脈象洪大且長。太陰經主導七月八月,承接夏天的餘熱,陰氣還不旺盛,所以脈象繃緊、大而長。少陰經主導九月十月,陽氣衰弱陰氣旺盛,所以脈象繃緊、細微而弱。

厥陰經主導十一月十二月,陰氣最旺盛,所以叫做厥陰,它的脈象沉在深處且短而敦厚,「敦」的意思是沉重。一年四季中,每條經脈一陰一陽各主導兩個月,共有八個主導時段。《難經》認為三陽經在前面,三陰經在後面,它們主導的時間不一樣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運行的時間各有不同。《難經》說,從正月到六月是春夏半年,陽氣在表面主導,所以說三陽經主導在前;從七月到十二月是秋冬半年,陰氣在深處主導,所以說三陰經主導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