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7)

1. 三難畫圖

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

丁曰:腎者,北方水也,主寒;其性濡沉。濡者,臟也;沉滑者,腑也。 楊曰:按之不足,舉之有餘,謂之濡也。大而長,微強,按之應指愊愊然者,謂之實。 虞曰:火性外柔,按之乃濡;水性內剛,舉指來實,則其義也。

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

丁曰:脾者,中央土也,能成養四旁,故隨四時而見,所以經不言脈之象也。 楊曰:脾王於季夏,主養四臟,其脈來大小浮沉,故依四時。王脈俱至四季一十八日,即變寬緩,是脾之王氣也。上有心肺,下有腎肝,故曰在中也。 虞曰:上文言呼吸之間,脾受穀味;此言脾者中州。

其脈在中。穀者,谷也;谷,空也。謂人之呼吸之氣,自谷而有。脾土屬土,位居中央。土者,五方物始終以之,故受穀味,乃處中州,故曰其脈在中也。

是陰陽之法也。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耶?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

丁曰:經前引五臟之脈以應五行,今引此三陰三陽之脈以應六氣。其浮滑長,三陽也;其沉短澀,三陰也。凡持三部中,察此六脈,即可知陰陽伏匿之法也。若皮膚之下,是脈之下為陽部也;若有此三陰之脈見,是陰上乘於陽也。若肌肉之下,是脈之下為陰部也;若有此三陽脈見,即是陽氣下乘於陰也。此乃是上下察陰陽之法也。 楊曰:過於本位謂之長;不及本位謂之短也。

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

楊曰:按之往來流利,展轉替替然,謂之滑。

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 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

丁曰:其脈若在左尺而見,此是腎與膀胱表裡,順也;若在左寸口,即為病脈,逆也。

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

此脈見於陰部,即是陽下乘於陰也。

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

此者是陽伏於陰也。

所言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

丁曰:浮澀者肺脈,當見右手寸口,即是本部之陰陽,即順也;若在左關,病,即是逆也。

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

丁曰:即乏血氣,皆澀也。

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

丁曰:若有陽部見之,此謂陰伏陽也。

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楊曰:隨春夏秋冬,觀其六脈之變,則知病之逆順也。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

呂曰:菽者,豆也。言脈之輕重,如三豆之重,在皮毛之間。皮毛者,肺氣所行也,言肺部也。心主血脈,次於肺,如六豆重。

白話文:

按下去感覺柔軟,但當手指抬起時感覺有力的,這是腎的脈象。

丁醫師說,腎屬北方水,主寒,其性質是柔軟而下沉的。柔軟指的是臟,下沉滑動指的是腑。楊醫師說,按壓時感覺不足,抬起時感覺有餘,這就是所謂的柔軟。脈象寬大而長,稍微強勁,按壓時有彈性而飽滿,這就稱為實。虞醫師說,火的性質是外柔,按壓時感覺柔軟;水的性質是內剛,抬起手指時感覺有力,這就是它的意義。

脾位於身體中央,所以它的脈象也在中間。

丁醫師說,脾屬中央土,能滋養四方,所以隨著四季變化而顯現。因此經典沒有描述脾的脈象。楊醫師說,脾旺於季夏,主養五臟,其脈象的大小、浮沉會隨著四季而變化。當脾的旺氣到達時,四季各十八天,脈象就會變得寬緩,這是脾旺的表現。脾上面有心肺,下面有腎肝,所以說它在中間。虞醫師說,前面說到呼吸之間,脾接受食物的滋養,這裡說脾位於身體中央。

它的脈象在中間,谷指空虛之處,人的呼吸之氣從空虛中產生。脾屬土,位於中央,土是萬物開始和終結的基礎,所以能接受食物的滋養,因此處於中央,所以說它的脈象在中間。

這是陰陽的法則。脈象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等說法。難道寸口有六種脈象同時出現嗎?當然不是。這裡說的不是六種脈象同時出現,而是指脈象的浮、沉、長、短、滑、澀。

丁醫師說,前面引用五臟的脈象來對應五行,現在引用三陰三陽的脈象來對應六氣。浮、滑、長的脈象屬於三陽;沉、短、澀的脈象屬於三陰。診脈時,在三個部位觀察這六種脈象,就能了解陰陽潛伏的法則。如果皮膚之下是脈的陽部,出現三陰的脈象,表示陰氣上乘於陽氣。如果肌肉之下是脈的陰部,出現三陽的脈象,表示陽氣下乘於陰氣。這就是觀察上下陰陽的方法。楊醫師說,超過本位的叫做長,不及本位的叫做短。

浮脈屬陽,滑脈屬陽,長脈屬陽。

楊醫師說,按壓時脈象往來流暢,轉動不已,這稱為滑脈。

沉脈屬陰,短脈屬陰,澀脈屬陰。所謂「一陰一陽」,是指脈象沉而滑。

丁醫師說,這種脈象如果出現在左尺,表示腎與膀胱表裡相順;如果出現在左寸口,就是病脈,表示陰陽逆亂。

所謂「一陰二陽」,是指脈象沉、滑而長。

這種脈象出現在陰部,表示陽氣下乘於陰氣。

所謂「一陰三陽」,是指脈象浮、滑而長,有時會出現沉的現象。

這是陽氣潛伏於陰氣的表現。

所謂「一陽一陰」,是指脈象浮而澀。

丁醫師說,浮澀的脈象是肺脈,應該出現在右手寸口,表示它在本部的陰陽相順;如果出現在左關,就是病脈,表示陰陽逆亂。

所謂「一陽二陰」,是指脈象長而沉澀。

丁醫師說,這表示缺乏氣血,都屬於澀脈。

所謂「一陽三陰」,是指脈象沉、澀而短,有時會出現浮的現象。

丁醫師說,如果陽部出現這種脈象,表示陰氣潛伏於陽氣。

根據脈象所在的經絡,可以判斷疾病的順逆。

楊醫師說,隨著春夏秋冬的變化,觀察這六種脈象,就能了解疾病的順逆。

五難中提到,脈有輕重,是什麼意思呢?答:剛開始按脈時,如同三粒豆子的重量,與皮膚、毛髮相應的,這是肺部的脈象。如同六粒豆子的重量,與血脈相應的,這是心部的脈象。

呂醫師說,菽指的是豆子。這裡說的脈的輕重,就像三顆豆子的重量,在皮膚和毛髮之間,皮膚毛髮是肺氣運行的地方,指的是肺部。心主血脈,次於肺,脈象如同六顆豆子的重量。

如同九顆豆子的重量,與肌肉相應的,這是脾部的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