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難經集注》~ 卷之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2)

1. 臟腑積聚第九(凡二首)

楊曰。息、長也。賁、膈也。言肺在膈上。其氣不行。漸長而逼於膈。故曰息賁。一曰賁、聚也。言其漸長而聚蓄。肺為上蓋。臟中陽也。陽氣盛。故令人發肺壅也。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是五積之要法也。

丁曰。人之五臟本和。謂恣欲五情。所以有增損。故蘊積生其病也。故有積有聚。積病為陰。聚病為陽。王時即安。失時即病也。舊經文注皆明矣。楊曰。此病狀似豚而上衝心。又有奔豚之氣。非此積病也。名同而疾異焉。

白話文:

楊氏說,息,是增長的意思。賁,指的是橫膈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肺在橫膈膜之上,如果肺氣運行不順暢,就會逐漸增長並壓迫到橫膈膜,所以稱為息賁。另一種說法是,賁,是聚集的意思,意思是說這種病症會逐漸增長並積聚。肺像個蓋子覆蓋在上方,在五臟之中屬陽,陽氣如果過盛,就會讓人發生肺氣壅塞的現象。

腎的積聚稱為賁豚,病發於小腹,向上到達心臟下方,形狀像小豬一樣,有時向上,有時向下,沒有一定的規律。如果這種狀況持續很久,就會讓人喘不過氣、骨頭無力、氣短。這種病症通常在夏季丙丁日發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脾的病會傳染給腎,腎應該再傳染給心,而心在夏季當令,是旺盛的時候,不會接受邪氣的侵擾。腎又想把病傳回脾,但脾不肯接受,所以病就停留在腎而結成積聚。因此可以知道,賁豚這種病症是在夏季丙丁日得的,這也是五臟積聚的重要法則。

丁氏說,人的五臟原本是協調的,如果放縱自己的慾望和情緒,就會造成五臟的失衡,因此產生積聚的病症。所以有積病和聚病的分別,積病屬陰,聚病屬陽。五臟在當令的季節就比較安穩,如果不在當令的季節就容易生病。以前的醫書都有很清楚的解釋了。楊氏說,這種病症外形像小豬而往上衝到心臟,又像奔豚一樣有氣往上衝,但並不是這裡說的積病。只是名稱相同,但病症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