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卷之四

四十三難曰: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何也? 然:人胃中常有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穀津液俱盡,即死矣。

丁曰:人受氣於谷以養其神;水穀盡即神去。故安穀者生,絕谷者死也。 楊曰:胃中常留水穀三斗五升。人既不食飲,而日別再圊,便一日五升;七日之中,五七三斗五升,胃中水穀俱盡,無氣以生,故死焉。圊,廁也。 虞曰:人受氣於谷;今不食飲七日,是知水穀氣盡即死也。

四十四難曰:七衝門何在? 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衝門也。

丁曰:經言唇為飛門者,取動之義也。齒為戶門者,為關鍵開合;五穀由此摧廢出入也。會厭為吸門者,咽喉為水穀下時厭按呼吸也。胃為賁門者,胃言若虎賁之士;圍達之象;故曰賁門也。況胃者,圍也;主倉廩,故別名太倉;其下口者,即腸口是也。大腸小腸會為闌門。 會者合也;大腸小腸合會之處,分闌水穀精血,各有所歸。故曰闌門也。下極為魄門。大腸者,肺之腑也;藏其魄;大腸下名肛門,又曰魄門也。 楊曰:人有七竅,是五臟之門戶,皆出於面;今七衝門者,亦是臟腑之所,出而內外兼有證焉。飛門者,脾氣之所出也;脾主於唇為飛門也。 飛者,動也;言唇受水穀,動轉入於內也。齒為戶門者,口齒心氣之所出也;在心為志;出口為言;故齒為心之門戶;亦取摧伏五穀傳入於口也。會厭為吸門者,會厭為五臟音聲之門戶;故云會厭為吸門也。胃為賁門。賁者,膈也;胃氣之所出也;胃出穀氣以傳於肺;肺在膈上;故以胃為賁門也。太倉下口為幽門者,腎氣之所出也。太倉者,胃也;胃之下口,在齊上三寸,既幽隱之處,故曰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闌門者,遺失之義也;言大小二腸皆輸瀉於廣腸;廣腸既受傳而出之,是遺失之意也;故曰闌門。下極為魄門。魄門者,下極肛門也。 肺氣上通喉嚨,下通於肛門,是肺氣之所出也。肺藏魄。故曰魄門焉。 沖者,通也,出也;言臟腑之氣通出之所也。

四十五難曰:經言八會者,何也? 然:腑會太倉。

丁曰:腑會太倉者,胃也;其穴者,中脘是也。 虞曰:太倉在心前鳩尾下四寸是也;足陽明胃脈、手太陽小腸脈、手少陽三焦脈、任脈之會;本名中脘,此云太倉也;即胃之募也;胃化氣養大腑,故云會。

臟會季脅。

丁曰:臟會季脅,軟筋之名;其端有穴,直臍章門穴,是脾之募;足厥陰少陽所會,故曰臟會季脅也。 虞曰:是章門穴,乃脾之募也;直齊季脅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齊臂取之;乃足厥陰少陽之會也。

白話文:

[卷之四]

第四十三難提到,人如果不吃不喝,七天就會死亡,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人的胃裡通常會存有兩斗的食物和一斗五升的水。所以,一般人每天會上兩次廁所,每次排泄二升半,一天共排泄五升。七天下來,總共會排出三斗五升,這樣體內的水分和食物就會全部耗盡。因此,一般人不吃不喝七天就會死亡,因為體內的水液和食物精華都耗盡了,就會導致死亡。

丁醫師說,人從食物中獲取能量來滋養精神,食物和水分一旦耗盡,精神就會散失。所以,能夠攝取食物的人就能生存,斷絕食物的人就會死亡。楊醫師說,胃裡通常會存留三斗五升的水和食物,如果人不吃不喝,每天還是會排泄兩次,每天排泄五升,七天下來總共排泄三斗五升,這樣胃裡的水分和食物就會全部耗盡,沒有能量來維持生命,因此就會死亡。「圊」的意思就是廁所。虞醫師說,人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現在不吃不喝七天,就知道體內的水分和食物能量耗盡就會死亡。

第四十四難提到,人體有七個重要的門戶,它們在哪裡呢?答案是,嘴唇是「飛門」,牙齒是「戶門」,會厭是「吸門」,胃是「賁門」,胃的下出口是「幽門」,大腸和小腸的交會處是「闌門」,肛門是「魄門」。所以說有七個重要的門戶。

丁醫師說,經書上說嘴唇是「飛門」,是取其動態的含義,表示食物進入時嘴唇會動。牙齒是「戶門」,是像門戶一樣可以開合,食物經過牙齒咀嚼後才能進入。會厭是「吸門」,是食物和水進入咽喉時,會厭會關閉氣管,避免食物進入呼吸道。胃是「賁門」,胃的名稱就像勇猛的士兵一樣,有圍繞保護的作用,所以叫做「賁門」。而且胃就像倉庫一樣,所以又別名「太倉」。胃的下出口就是腸的入口。大腸和小腸的交會處是「闌門」,「會」的意思是交會、結合,大腸和小腸交會的地方,會將食物精華和糟粕分開,各自歸屬不同的去處,所以叫做「闌門」。肛門是「魄門」,大腸是屬於肺的臟器,肺藏有人的魄力,大腸的末端是肛門,又叫做「魄門」。楊醫師說,人體有七個孔竅,是五臟的門戶,都位於臉部。現在說的七衝門,也是臟腑的重要部位,內外都有徵象可以觀察。嘴唇是「飛門」,是脾氣的出口,因為脾主掌嘴唇的運作。「飛」的意思是動,表示嘴唇接受食物後,會轉動送入體內。牙齒是「戶門」,是口腔和心氣的出口,心在五行中屬火,可以表現在語言上,牙齒就如同心的門戶,也是負責咀嚼食物,將食物送入口中。會厭是「吸門」,會厭是五臟發出聲音的門戶,所以說是「吸門」。胃是「賁門」,「賁」的意思是橫膈膜,是胃氣的出口,胃產生食物的能量傳給肺,肺位於橫膈膜上方,所以說胃是「賁門」。胃的下出口是「幽門」,是腎氣的出口,胃又叫做「太倉」,胃的下出口位於肚臍上方三寸,是比較隱蔽的地方,所以叫做「幽門」。大腸和小腸的交會處是「闌門」,「闌門」有遺失的意思,表示大小腸都將廢物排泄到廣腸,廣腸接收廢物後排出體外,所以說是遺失。肛門是「魄門」,「魄門」就是肛門,肺氣上通到喉嚨,下通到肛門,是肺氣出入的地方,肺臟藏有魄力,所以稱為「魄門」。所謂「衝」,是通達、出口的意思,表示臟腑之氣通達和排出的地方。

第四十五難提到,經書中說的「八會」是什麼意思?答案是,「腑」的會合處是「太倉」。

丁醫師說,「腑」的會合處「太倉」指的是胃,它的穴位是「中脘穴」。虞醫師說,「太倉」的位置在心臟前面的鳩尾穴下方四寸,這裡也是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任脈的交會處,本來叫做「中脘穴」,這裡稱為「太倉」,也就是胃的募穴,胃能夠化生氣血來滋養臟腑,所以說是會合處。

「臟」的會合處是「季脅」。

丁醫師說,「臟」的會合處「季脅」是指肋骨下方的軟組織,末端有穴位,正對肚臍的章門穴,是脾的募穴,也是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處,所以叫做「臟」的會合處。虞醫師說,這個穴位是「章門穴」,是脾的募穴,取穴方式是側躺時,屈起上面的腿,伸直下面的腿,手臂在與肋骨齊平的地方。這裡是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