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卷之四
四十難曰。經言肝主色。
虞曰:肝,木也;木之華萼,敷布五色,故主色也。
心主臭。
虞曰:心火也;火之化物,五臭出焉,是故五臭心獨主之也。
脾主味。
虞曰:脾,土也;土甘,甘受味,故主味;禮云,甘受和味,此義也。
肺主聲。
虞曰:肺金也;金擊之有聲,故五音皆出於肺也。
腎主液。
虞曰:腎,水也;水流濕,主液也。
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腎之候,而反聞聲;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於巳,巳者,南方火也;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腎者北方水也;水生於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楊曰:五行有相因成事,有當體成事者;至如肺腎二臟,相因成也;其餘三臟,自成之也。
四十一難曰。肝獨有兩葉,以何應也?然。肝者,東方木也;木者,春也。
虞曰:在五常木法春,應仁,故云木者春也;人之仁發用也。
萬物始生,其尚幼小。
虞曰:肝,木足厥陰,配膽木足少陽;少陽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長,故云幼少。
意無所親。
虞曰:木者,應春法仁,施恩無求報,不以親而施化育,故曰意無所親。
去太陰尚近。
虞曰:十二經相注,足厥陰還復注手太陰,故曰,去太陰尚近也。
離太陽不遠。
虞曰:本經言足厥陰少陽木,生手太陽少陰火,故云離太陽不遠;則此義也。
猶有兩心。
虞曰:猶如也;如有兩心者,謂注於太陰,有畏金之心;生於太陽,有生火之心,故云猶有兩心。
故有兩葉,亦應木葉也。
楊曰:肝者據大葉言之,則是兩葉也;若據小葉言之,則多葉矣;解在後章。丁曰:經言肝者,東方木也,應春萬物之所生,其尚幼小;然始生者,非長生也,謂木初受氣,是言幼少也。意無所親者,謂以失其父未識其母,故曰意無所親也。去太陰尚近太陰是七月,木始受氣。
離太陽不遠也;太陽是六月,故言離太陽不遠也。猶有兩心者,為離太陽戀太陰,有此離戀,故言兩心也;所以肝有兩葉,以應木葉也。
四十二難曰。人腸胃長短,受水穀多少,各幾何?然。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楊曰:凡人食入於口而聚於胃,故經云:胃者,水穀之海;胃中谷熟,則傳入小腸也。
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太半。
楊曰:小腸受胃之谷,而傳入於大腸;分谷三分有二為太半,有一為少半。
迴腸大四寸,徑一寸半,長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楊曰:迴腸者,大腸也;受小腸之谷,而傳入於廣腸焉。虞曰:水穀自胃有三斗五升,傳入小腸,則谷剩四升,水少八升六合合之少半。又傳入大腸;水穀之數,比之在胃各減一半。至此則水分入膀胱,谷傳入肛門也。
白話文:
[卷之四]
第四十個難題說:經典說肝臟主宰人的氣色。
虞氏解釋說:肝臟屬性為木,木的枝葉花朵會呈現各種色彩,所以說肝主宰人的氣色。
心臟主宰氣味。
虞氏解釋說:心臟屬性為火,火能使萬物產生變化,產生各種氣味,因此心臟主宰各種氣味。
脾臟主宰味道。
虞氏解釋說:脾臟屬性為土,土味甘甜,甘甜味能夠感受味道,所以脾主宰味道。如同禮記所說,甘甜能夠調和各種味道,就是這個意思。
肺臟主宰聲音。
虞氏解釋說:肺臟屬性為金,金屬敲擊會發出聲音,所以各種聲音都源於肺。
腎臟主宰體液。
虞氏解釋說:腎臟屬性為水,水往低處流,滋潤萬物,所以主宰體液。
鼻子是肺的徵候,卻能分辨香臭;耳朵是腎的徵候,卻能聽到聲音。這是什麼道理呢?答案是:肺屬西方金,金產生於巳時,巳時屬南方火,火對應心臟,心臟主宰氣味,所以鼻子能分辨香臭。腎屬北方水,水產生於申時,申時屬西方金,金對應肺,肺主宰聲音,所以耳朵能聽到聲音。
楊氏說:五行之間有互相影響而促成事情的,也有自身就能完成事情的。例如肺和腎兩個臟器,是互相影響而成的,其餘三個臟器則是自身獨立完成。
第四十一個難題說:為什麼只有肝臟有兩片葉子?這是為了應對什麼呢?答案是:肝臟屬東方木,木代表春天。
虞氏解釋說:五常之中,木代表春天,應對仁愛,所以說木代表春天。人的仁愛之心由此發用。
萬物開始生長時,都還處於幼小狀態。
虞氏解釋說:肝臟是足厥陰經,與膽的足少陽經相配。少陽之氣的特性是時大時小,時短時長,所以說幼小。
意念沒有偏私。
虞氏解釋說:木代表春天,應對仁愛,施恩不求回報,不會因為親疏而有所偏袒,所以說意念沒有偏私。
距離太陰經很近。
虞氏解釋說:十二經脈互相貫注,足厥陰經最終回歸注入手太陰經,所以說距離太陰經很近。
距離太陽經不遠。
虞氏解釋說:本經說足厥陰經和少陽經屬木,能產生手太陽經和少陰經的火,所以說距離太陽經不遠。這就是這個道理。
好像有兩顆心。
虞氏解釋說:這就像有兩顆心一樣。所謂注入太陰經,是心有畏懼金的特性;產生於太陽經,是心有產生火的特性,所以說好像有兩顆心。
所以肝臟有兩片葉子,也是為了應對木的葉子。
楊氏說:肝臟如果就大的葉子來說,就是兩片葉子。如果就小的葉子來說,就會有很多葉子。這在後面的章節會有解釋。丁氏說:經典說肝臟屬東方木,應對春天萬物開始生長的狀態,此時萬物還處於幼小狀態。然而,剛開始生長的並不是就永遠生長,而是說木剛開始接受氣,所以說幼小。意念沒有偏私,是指好像失去了父親還沒認識母親一樣,所以說意念沒有偏私。距離太陰經很近,是因為太陰經是七月,木開始接受氣;距離太陽經不遠,是因為太陽經是六月,所以說距離太陽經不遠。好像有兩顆心,是因為既留戀太陽經又留戀太陰經,有了這種離合留戀,所以說有兩顆心。所以肝臟有兩片葉子,也是為了應對木的葉子。
第四十二個難題說:人的腸胃長短,能夠容納多少水和食物,各是多少呢?答案是:胃的寬度是一尺五寸,直徑是五寸,長度是二尺六寸,橫向彎曲能容納水和食物三斗五升,其中通常保留穀物二斗,水一斗五升。
楊氏說:凡是人吃進嘴裡的食物都會聚集到胃裡,所以經典說,胃是水穀之海。胃中的食物消化成熟後,就會傳送到小腸。
小腸的寬度是二寸半,直徑是八分少一半,長度是三丈二尺,能容納穀物二斗四升,水六升多一點。
楊氏說:小腸接受胃裡的食物,再傳送到大腸。食物會被分為三份,其中兩份多一點是太半,一份是少半。
迴腸的寬度是四寸,直徑是一寸半,長度是二丈一尺,能容納穀物一斗,水七升半。
楊氏說:迴腸就是大腸,接受小腸的食物,再傳送到廣腸。虞氏說:水和食物從胃裡有三斗五升,傳送到小腸後,穀物剩下四升,水少了八升多一點。再傳送到大腸,水和食物的數量都比在胃裡減少了一半。到這裡,水分會進入膀胱,穀物則會進入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