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難經集注》~ 卷之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6)

1. 臟腑配像第五(凡六首)

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

丁曰。不和者、為腑與臟不和者。邪氣不得外泄。則害其九竅。六腑不得內通。則留結為癰。凡人臟腑陰陽和。即如水之流不得息也。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周而復始也。楊曰。六腑、陽氣也。陽氣不和。則結癰腫之屬。故云為癰也。邪乘氣來。先遊於腑也。

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陰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丁曰。內外不相濟。是為關格。故知死矣。楊曰。人之所有者。氣與血也。氣為陽。血為陰。陰陽俱盛。或俱虛。或更盛。或更虛。皆為病也。

經言氣獨行於五臟。不營於六腑者。何也。然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不覆溢。人氣內溫於臟腑。外濡於腠理。

丁曰。諸陰不足。陽入乘之。為覆。諸陽不足。陰出乘之。為溢也。此者是氣之獨行也。楊曰。覆溢者。謂上魚入尺也。若不如此。當行不止。故云終而復始焉。

白話文:

如果六腑的功能失調,就會導致邪氣積聚,形成癰腫。

丁氏說,所謂的功能失調,是指六腑和五臟之間不協調。邪氣無法向外散發,就會損害人體的九竅。六腑的內部通道如果不能暢通,就會使邪氣積聚形成癰腫。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臟腑陰陽協調,就像水流一樣不會停止,如同圓環一樣沒有盡頭,不斷循環往復。楊氏說,六腑屬於陽氣,如果陽氣失調,就會產生癰腫等病症。邪氣侵入人體,會先從六腑開始。

邪氣在六腑,就會導致陽脈不和諧;陽脈不和諧,就會導致氣滯留;氣滯留,陽脈就會變得旺盛。邪氣在五臟,就會導致陰脈不和諧;陰脈不和諧,就會導致血滯留;血滯留,陰脈就會變得旺盛。陰氣太過旺盛,陽氣就無法與之協調,這叫做「格」;陽氣太過旺盛,陰氣就無法與之協調,這叫做「關」。陰陽兩氣都過於旺盛,無法互相協調,這叫做「關格」。患有「關格」的人,最終會走向死亡。

丁氏說,體內和體外的功能不能互相協調,就是「關格」,所以說會導致死亡。楊氏說,人體所擁有的就是氣和血,氣屬於陽,血屬於陰。陰陽兩者都過盛或都虛弱,或者一方過盛一方過虛,都會導致疾病。

經典中說,氣只在五臟中運行,而不運行於六腑,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氣的運行,就像水流一樣不會停止,因此陰脈在五臟中運行,陽脈在六腑中運行,如同圓環一樣沒有盡頭,不斷循環往復。這樣氣才不會過於旺盛而外溢。人體的氣溫養內在的臟腑,滋潤外在的皮膚。

丁氏說,陰氣不足,陽氣就會侵入,這叫做「覆」;陽氣不足,陰氣就會侵出,這叫做「溢」。這是氣獨自行走的原因。楊氏說,「覆溢」的意思是指,上面的陰氣跑到下面去了。如果不是這樣,氣的運行就會永無休止,所以說會終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