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1)
1. 奇經八脈第三(凡三首)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
呂曰。陰蹺在內踝上。病則其脈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也。陽蹺在外踝上。病則其脈從外踝以上急。內踝以上緩也。丁曰。奇經八脈者。而聖人圖設溝渠之理。(按而字疑當作乃。)以備通水道焉。非自生其病。盡諸經隆盛而散入也。乃砭射取之。諸陽脈盛。散入陽蹺。
則陽蹺病。諸陰脈盛。散入陰蹺。則陰蹺病。故陰蹺陽蹺乃為病耳。其陰陽緩急者。即是虛實之義。陰蹺為病。則陽緩而陰急。即病陰厥。足勁直而五絡不通。陽蹺為病。則陰緩而陽急。即狂走不臥死。蹺者、健也。
沖之為病。逆氣而裡急。
丁曰。逆氣、腹逆也。裡急、腹痛也。呂曰。衝脈從關元。上至咽喉。故其脈為病。逆氣而裡急。虞曰。衝脈並足少陰之經。挾齊上行。病故逆氣裡急矣。巢氏病源曰。腎氣不足。傷於衝脈。故逆氣而裡急。
督之為病。脊強而厥。
呂曰。督脈在脊。病則其脈急。故令其脊強也。丁曰。督脈起於下極之俞。行脊裡。上入風池。病則脊強。
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
呂曰。任脈起於胞門子戶。故其脈結。為七疝瘕聚之病。丁曰。任脈起胞門子戶。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病則男子內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虞曰。任脈當少腹上行。故其內苦結。男子病七疝者。謂厥疝、槃疝、寒疝、癥疝、咐疝、狼疝、氣疝。此七病。由氣血虛弱寒溫不調致之也。
女子病為瘕聚。瘕有八瘕。謂青瘕、黃瘕、燥瘕、血瘕、狐瘕、蛇瘕、鱉瘕、脂瘕。瘕者、謂假於物形是也。
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
呂曰。帶脈者、迴帶人之身體。病則其腹緩。故令腰溶溶也。丁曰。帶脈者、迴帶人之身。病則腰溶溶也。
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
呂曰。陽為衛。故寒熱。陰為榮。榮為血。血者心。故心痛也。丁曰。陽維主於諸陽之經。病則苦寒熱。陰維主於諸陰之經。病則苦心痛也。
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楊曰。一本云衝脈者。起於關元。循腹裡。直上於咽喉中。任脈者,起於胞門子戶。挾齊上行。至胸中。二本雖不同。亦俱有所據。並可依用。故並載之。呂氏注與經不同者。由此故也。虞曰。據素問言。衝脈起氣街。挾齊上行至胸中。任脈起於中極謂當齊心上行也。以上呂楊氏所舉。皆非也。
白話文:
陰蹺脈如果生病,會出現陽氣鬆弛而陰氣拘急的狀況;陽蹺脈如果生病,則會出現陰氣鬆弛而陽氣拘急的狀況。
呂先生說,陰蹺脈在內踝骨上方,如果生病,其脈象會從內踝骨往上呈現拘急,而外踝骨以上則鬆弛。陽蹺脈在外踝骨上方,如果生病,其脈象會從外踝骨往上呈現拘急,而內踝骨以上則鬆弛。丁先生說,奇經八脈就像聖人開鑿溝渠一樣的道理,(原文的「而」字應該是「乃」字)是為了讓氣血疏通水道而設的,並非它們自己會產生疾病。而是因為其他經脈的氣血過於旺盛,而分散進入這些奇經八脈。是透過針刺等方式來治療。當所有陽經的氣血過於旺盛,散入陽蹺脈,就會導致陽蹺脈的疾病。當所有陰經的氣血過於旺盛,散入陰蹺脈,就會導致陰蹺脈的疾病。所以陰蹺脈和陽蹺脈才會產生疾病。而它們的陰陽鬆弛與拘急的狀況,代表的就是虛與實的意義。陰蹺脈生病時,會出現陽氣鬆弛而陰氣拘急的狀況,也就是陰厥,腳會僵硬挺直,而且足部的五條絡脈不通暢。陽蹺脈生病時,會出現陰氣鬆弛而陽氣拘急的狀況,也就是狂躁不安,甚至會死。蹺的意思是強健。
衝脈如果生病,會出現氣逆而腹部絞痛的狀況。
丁先生說,氣逆是指腹部氣逆,裡急是指腹痛。呂先生說,衝脈從關元穴開始,往上到咽喉,所以它的脈絡生病時,會出現氣逆和腹部絞痛的情況。虞先生說,衝脈和足少陰腎經並行,沿著腹部兩側往上,所以生病時會出現氣逆和腹部絞痛的狀況。《巢氏病源》說,腎氣不足,傷到衝脈,所以會出現氣逆和腹部絞痛的情況。
督脈如果生病,會出現背部僵硬和厥逆的狀況。
呂先生說,督脈在背部,生病時脈絡會拘急,所以會使背部僵硬。丁先生說,督脈從脊椎骨的最下方開始,沿著脊椎內部往上到風池穴,生病時就會背部僵硬。
任脈如果生病,會出現體內結塊的狀況,男性會出現七種疝氣,女性會出現腹部腫塊。
呂先生說,任脈從胞門(子宮)開始,所以它的脈絡結塊,會出現七種疝氣或腹部腫塊的疾病。丁先生說,任脈從胞門開始,沿著腹部往上,經過關元穴到咽喉,生病時,男性會出現體內結塊的七種疝氣,女性會出現腹部腫塊。虞先生說,任脈應該是從下腹部往上走,所以體內才會結塊。男性患七疝指的是厥疝、盤疝、寒疝、癥疝、痾疝、狼疝、氣疝這七種疾病,是由於氣血虛弱、寒溫失調所導致。女性的腹部腫塊則有八種,分別是青瘕、黃瘕、燥瘕、血瘕、狐瘕、蛇瘕、鱉瘕、脂瘕。瘕是指體內有像物體形狀般的腫塊。
帶脈如果生病,會出現腹部脹滿,腰部感覺像坐在水中一樣鬆軟無力的狀況。
呂先生說,帶脈環繞人體,生病時腹部會鬆弛,所以會使腰部感覺鬆軟無力。丁先生說,帶脈環繞人體,生病時就會使腰部感到鬆軟無力。
陽維脈如果生病,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狀況。陰維脈如果生病,會出現心痛的狀況。
呂先生說,陽屬衛,所以會出現寒熱的狀況。陰屬榮,榮屬血,血歸屬於心,所以會心痛。丁先生說,陽維脈主導所有陽經,生病時就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狀況。陰維脈主導所有陰經,生病時就會出現心痛的狀況。
以上就是奇經八脈會產生的疾病。
楊先生說,有另一個版本提到衝脈起於關元穴,沿著腹部內部,直接往上到咽喉。任脈則起於胞門,沿著腹部兩側往上,到達胸部。這兩個版本的記載雖然不同,但都有其根據,都可以採用,所以一併記錄下來。呂先生的註解與經典不同的地方,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虞先生說,根據《素問》所說,衝脈起於氣街,沿著腹部兩側往上到胸部,任脈起於中極穴,應該是從肚臍往上走。以上呂先生和楊先生所說的,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