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難經集注》~ 卷之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9)

1. 奇經八脈第三(凡三首)

二十七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

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霶霈妄行。聖人不能復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丁曰。前言十二經十五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流通氣血。相貫無有休息。今此八脈謂別道而行。故曰奇經八脈也。其所起言在後章。楊曰。奇、異也。此之八脈。與十二經不相拘制。別道而行。與正經有異。故曰奇經也。其數有八。故曰八脈也。虞曰。奇音基也。奇、斜也。

奇、零也。不偶之義。謂此八脈。不繫正經陰陽。無表裡配合。別道奇行。故曰奇經也。所以經言八脈不拘於經。以此可驗矣。楊氏言奇異之義。非也。

二十八難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繼也。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於腦。(別本入下有屬字。)

丁曰。督脈起於下極之俞者。長強穴在脊骶。腎脈絡任脈絡會之所。並於脊裡上至風府。穴在發上一寸。腎脈陽維所會。奇經之一脈也。呂曰。督脈者、陽脈之海也。楊曰。督之為言都也。是人陽脈之都綱。人脈比於水。故呂氏曰陽脈之海。此為奇經之一脈也。下極者、長強也。

虞曰。經言督脈起於下極。上入屬於腦。呂氏曰。諸陽之海也。楊氏曰。陽脈之都綱。據其督脈流行。起自會陰穴。循脊中上行至大椎穴。與手足三陽之脈交會。上至喑門穴。與陽維會其所。上至百會穴。與太陽交會。下至於鼻柱下水溝穴。與手陽明交會。准此推之。實謂為諸陽之海。

陽脈之都綱也。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

丁曰。中極者、穴名也。在齊下四寸。其中極之下者。曲骨穴也。是任脈所起。其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者。天突穴也。是任脈之所會。奇經之二脈也。楊曰。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養之本。故曰位中極之下。長強之上。此奇經之二脈也。虞曰。據針經推尋。任脈起於會陰穴。

上毛際者。乃是曲骨穴。在少腹下毛際。與足厥陰會於此。上至關元。乃齊下二寸也。至咽喉。與陰維脈會也。素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也,故楊氏曰。生養之本。良由此也。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挾齊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呂曰。衝脈者陰脈之海。丁曰。衝脈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內。挾任脈之外。上行至胸中而散。皆起於兩間。此者是三焦行氣之府也。故呂氏云。一本曰沖者。此之謂也。楊曰。經云衝脈者。十二經之海也。如此則不獨為陰脈之海。恐呂氏誤焉。沖者、通也。言此脈下至於足。

白話文:

《奇經八脈》第三篇(共有三段):

第二十七難說:「經脈有所謂的奇經八脈,它們不受十二經脈的約束,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因為有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沖脈、督脈、任脈、帶脈這八條脈。這八條脈都不屬於十二經脈,所以稱作奇經八脈。經脈有十二條,絡脈有十五條,總共有二十七條氣在身體裡上下運行。為什麼獨獨這八條脈不受約束呢?」答案是:「聖人開鑿溝渠,疏通水道,以備不時之需。

當天下大雨時,溝渠滿溢,這時大水就會四處亂竄,連聖人也無法再加以控制。這就好比絡脈滿溢,十二經脈也無法再約束它們一樣。」

丁先生說:「前面說十二經脈和十五絡脈,總共二十七條氣在身體裡上下運行,氣血互相流通,沒有停歇。而這八條脈是走另外的路徑,所以稱為奇經八脈。它們的起點會在後面的章節提到。」楊先生說:「『奇』的意思是『特別』、『不同』。這八條脈與十二經脈互不干擾,走不同的路徑,與正經有所不同,所以稱為奇經。它們總共有八條,所以稱為八脈。」虞先生說:「『奇』讀作『基』,『奇』也代表『斜』、『零散』,表示不成雙成對的意思。這八條脈不屬於正經的陰陽,也沒有表裡相對應的關係,它們走另外的奇特路線,所以稱作奇經。所以經書上說八脈不受十二經脈的約束,這個道理是可以驗證的。楊先生說『奇』是『特別』的意思,這是不對的。」

第二十八難說:「奇經八脈既然不受十二經脈的約束,它們的起點和走向又是如何呢?」答案是:「督脈,起於人體下方的盡頭的俞穴(長強穴),沿著脊椎內部上行,直到風府穴,進入腦部。(有的版本有『屬於』二字)。」

丁先生說:「督脈起於下方的盡頭的俞穴,指的是長強穴,位於脊椎尾端的骶骨部位,是腎經和任脈絡脈交會的地方。督脈沿著脊椎內部上行,直到風府穴,風府穴位於後髮際上方一寸,是腎經和陽維脈交會的地方,是奇經八脈中的一條。」呂先生說:「督脈是陽脈的海洋。」楊先生說:「『督』的意思是『總領』,它是人體所有陽脈的總綱。人體經脈如同水流,所以呂先生說督脈是陽脈的海洋。這是奇經中的一條。下方的盡頭指的是長強穴。」

虞先生說:「經書說督脈起於下方的盡頭,向上進入腦部。呂先生說督脈是所有陽脈的海洋。楊先生說督脈是陽脈的總綱。根據督脈的走向,它起於會陰穴,沿著脊椎上行至大椎穴,與手足三陽經交會,再向上至喑門穴,與陽維脈交會,再向上至百會穴,與太陽經交會,向下至鼻柱下的人中穴,與手陽明經交會。由此推論,督脈確實可以說是所有陽脈的海洋,也是陽脈的總綱。」

「任脈,起於中極穴的下方,沿著陰毛邊緣向上,再沿腹部內部上行,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

丁先生說:「中極穴是穴位的名稱,在肚臍下方四寸的位置。中極穴的下方是指曲骨穴,是任脈的起點。任脈沿著腹部內部上行,經過關元穴,直到咽喉的天突穴,天突穴是任脈所會聚的地方,這是奇經八脈中的第二條。」楊先生說:「『任』的意思是『懷孕』,任脈是人體生育的根本,所以說它位於中極穴下方,長強穴的上方。這是奇經八脈中的第二條。」虞先生說:「根據針灸經典的推論,任脈起於會陰穴,沿著陰毛邊緣向上,經過曲骨穴,曲骨穴位於少腹下方的陰毛邊緣,是足厥陰經交會的地方。再向上至關元穴,關元穴在肚臍下方二寸的位置,再至咽喉,與陰維脈會合。《素問》說:女子十四歲時天癸到來,任脈暢通,衝脈盛旺,月經按時來潮,所以能夠懷孕生育。因此楊先生說任脈是生育的根本,道理就在這裡。」

「衝脈,起於氣衝穴,沿著足陽明經上行,夾著肚臍向上,到達胸腔而分散。」

呂先生說:「衝脈是陰脈的海洋。」丁先生說:「衝脈起於氣衝穴,沿著足陽明經的內側,夾著任脈的外側上行,到達胸腔而散開。衝脈都起於兩間穴,這是三焦行氣的所在。所以呂先生說它是一本中的『衝』。楊先生說:「經書上說衝脈是十二經脈的海洋,這樣說來,衝脈就不是單純的陰脈海洋了,恐怕呂先生的說法有誤。『衝』的意思是『通』,表示這條脈向下到達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