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三 (8)
卷之三 (8)
1. 經絡大數第二(凡二首)
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五臟六腑。十一耳。其一經者。何等經也。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心主與三焦為表裡。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丁曰。言少陰與心主別脈者。謂心與小腸為表裡。心主與三焦為表裡也。少陰是真心脈。為君火。心主者。共三焦相火。故別也。相行君命。故有心名無位也。楊曰。手少陰。真心脈也。手心主。心包絡脈也。二脈俱是心脈。而少陰與小腸合。心主與三焦脈合。三焦有位而無形。
心主有名而無臟。故二經為表裡也。五臟六腑各一脈為十一脈。心有兩脈。合成十二經焉。據此而言。六腑亦止五腑耳。虞曰。心主者、手厥陰脈也。三焦者、手少陽脈也。二經合為表裡。乃合為十二經也。手厥陰心包絡脈者。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
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准此推之。心包外有經脈。出於中指。內相維絡於三焦。歸於少陰之經。配手厥陰之脈。手少陽脈者。出於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
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准此推尋。乃與心包更相維絡。三焦配手少陽。心包配手厥陰。二經俱外有流行經脈。內無臟腑。故配之為表裡。諸家脈惟言命門與三焦為表裡。在右手尺中。惟此經言。則三焦與心主為表裡也。
又左寸火。右寸金。左關木。右關土。左尺水。右尺火。左尺男。右尺女。可驗之。經有夫婦對位。若三焦配命門為表裡。則水火同位也。
二十六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蹺之絡也。陰絡者、陰蹺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丁曰。十二經十五絡者。謂每一經各有一絡。其肝、心、腎。經在左即絡右。其脾、肺、心包。經在右即絡左。其陽蹺。經在左足外踝。絡在右足外踝。其陰蹺。經在右足內踝。絡在左足內踝。此者是陰蹺陽蹺之絡也。脾之大絡者。脾象土。主中宮。王四季。分養四臟。故曰脾之大絡。
是名大包穴。在淵液下三寸。布胸中。出九肋間是也。楊曰。十二經各有一絡。為十二絡耳。今云十五絡者。有陰陽之二絡。脾之大絡。合為十五絡也。人有陰陽兩蹺。在兩足內外。男子以足外者為經。足內者為絡。女子以足內者為經。足外者為絡。故有陰陽蹺二絡也。經云。
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不當數者為絡。此之謂也。脾之大絡。名曰大包。此則脾有二絡也。凡經脈為里。(按為下原衍表字。依靈樞脈度篇刪。)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也。
白話文:
在第二十五個難題中提到,人體有十二條經脈,五臟六腑則共有十一條,那麼剩下的那條經脈是什麼呢?事實上,這第十二條經脈指的是手少陰心經和心包經的特殊脈絡。心包經與三焦互為表裡,它們都有名字但沒有實質形態,因此我們說人體有十二條經脈。
進一步解釋,手少陰心經和心包經之所以被單獨列出,是因為心臟與小腸互為表裡,而心包經則與三焦互為表裡。手少陰心經是真正的心臟脈絡,代表君火,而心包經則與三焦的相火相連,因此被單獨列出。心包經執行心臟的命令,所以有「心」的名字,但並非一個實際的臟器。手少陰心經是真正的心臟脈絡,而手心包經則是心包的脈絡。這兩條脈絡都是心臟的脈絡,但是手少陰心經與小腸相連,心包經則與三焦脈絡相連。三焦有位置但無實質形態,心包經有名無臟,因此這兩條經脈互為表裡。五臟六腑各自有一條脈絡,加起來共十一條,而心臟有兩條脈絡,合併起來成為十二條經脈。
在第二十六個難題中,我們瞭解到人體有十二條經脈,十五條絡脈,那麼剩下的三條絡脈是什麼呢?事實上,除了這十二條絡脈,還有陽絡、陰絡和脾之大絡。陽絡指的是陽蹻的絡脈,陰絡則是陰蹻的絡脈,因此總共有十五條絡脈。
根據丁氏的解釋,十二經脈和十五絡脈的關係如下:每一條經脈都有一條絡脈相應。其中,肝、心、腎的經脈在左側,絡脈則在右側;脾、肺、心包的經脈在右側,絡脈則在左側。陽蹻的經脈在左腳外踝,絡脈則在右腳外踝;陰蹻的經脈在右腳內踝,絡脈則在左腳內踝。脾之大絡因為脾臟像土一樣,主管中宮,統管四季,分別滋養四臟,因此被稱為脾之大絡,也就是大包穴,位於淵液穴下三寸處,分佈於胸中,出現在第九根肋骨之間。
根據楊氏的說法,十二經脈各自有一條絡脈,合計十二條絡脈。但是,加上陰蹻和陽蹻的絡脈以及脾之大絡,總共有十五條絡脈。人體有陰蹻和陽蹻兩個絡脈,分別在雙腳的內外側。男性以腳外側的絡脈為經脈,腳內側的絡脈為絡脈;女性則相反。因此,有陰蹻和陽蹻兩個絡脈。經典中提到,男性要計算他們的陽蹻絡脈,女性則要計算她們的陰蹻絡脈。脾之大絡被稱為大包穴,因此脾臟有兩條絡脈。經脈在體內運行,而絡脈則是從經脈分支出來的橫向脈絡,孫脈則是絡脈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