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難經集注》~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卷之三

即注手陽明。行手陽明訖。即注足陽明。輸轉而行。余皆仿此也。虞曰。其始從中焦者。謂直兩乳間。名曰膻中穴。亦名氣海。言氣從此而起注太陰肺也。肺行訖。傳之與手陽明也。素問曰。膻中為臣使之官。謂胃化味為氣。自此上傳於肺也。楊曰。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

以法三九之數。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竅是也。其經絡流行。皆朝會於寸口人迎。所以診寸口人迎。則知其經絡之病。死生之候矣。虞曰。厥陰還注手太陰。如此推尋丈尺。則前後經義相違。離聖久遠。難為粗述。

經曰。明知終始。陰陽定矣。何謂也。然。終始者、脈之紀也。寸口人迎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也。

楊曰。經脈流行。應於天之度數。周而復始。故曰如環無端也。

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死各有形。故曰終也。

楊曰。陰陽氣絕。其候亦見於寸口人迎。見則死矣。其死各有形診。故曰終也。丁曰。所言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死各有形。其義本經自解在二十四難中。

二十四難曰。手足三陰三陽氣已絕。何以為候。可知其吉凶不。然。足少陰氣絕即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肉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發無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

丁曰。足少陰之經。腎脈也。屬水。王冬。內榮於骨髓。外華於發。其氣絕則齒本長。骨枯。發無潤澤。故戊日篤而己日死也。此足少陰絕之形也。楊曰。足少陰。腎脈也。腎主冬。故云冬脈也。腎主內榮骨髓。故云伏行而溫於骨髓也。腎氣既絕。則不能榮骨髓。故肉濡而卻。

卻、結縮也。謂齒齦之肉結縮。而(按此而字疑衍。)故齒漸長而枯燥也。謂齒乾燥色不澤也。腎為津液之主。今無津液。故使發不潤焉。戊己、土也。腎、水也。土能剋水。故云戊日篤。己日死也。虞曰。陰陽有少壯。故有三陰三陽。以通氣血。以養人身。是故三陰乃有離合。

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開者、司動靜之基。闔者執禁固之權。樞者、主動轉之微。三經不得相失。今足少陰腎脈已絕。是故一經相失。少陰不得為樞。動轉之微不主矣。故曰死也。診要經終論曰。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矣。此之謂也。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滑澤。則肉滿。肉滿則唇反。唇反則肉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丁曰。足太陰經者。脾之脈也。屬土。王季夏。其氣內養肌肉。外華衛於口唇。其氣絕則唇反肉滿。故甲日篤而乙日死也。此是足太陰絕之形也。楊曰。足太陰。脾脈也。脾主肌肉。其氣既絕。故肌肉粗澀而唇反。甲乙、木也。脾、土也。木能剋土。故云甲日篤乙日死也。虞曰。

白話文:

[卷之三]

經脈的運行,首先從手陽明經開始,手陽明經走完,就接續足陽明經,這樣傳遞運行,其餘的經脈也依照這個原則。

有人說,經脈的起點是從中焦開始,指的就是兩乳之間的部位,這裡叫做膻中穴,也叫氣海。意思是說,氣從這裡產生,然後注入太陰肺經。肺經運行結束,就傳給手陽明經。

《素問》說,膻中是臣使之官,意思是胃將食物轉化為氣,從這裡向上傳到肺。楊玄操說,經脈有十二條,絡脈有十五條,總共二十七種氣。這符合三九之數。天上有九星,地上有九州,人有九竅,也是這個道理。經絡的運行,都會在寸口和人迎兩處交會,所以診斷寸口和人迎,就能知道經絡的疾病,以及生死的情況。

虞氏說,厥陰經會再傳回手太陰經,這樣推算丈尺,就會和之前經文的意思相違背,離聖人的道理太遠,很難用粗淺的言語來解釋。

《黃帝內經》說,如果明白了經脈的終始,陰陽就能確定。這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終始,指的是脈搏的規律。寸口和人迎的陰陽之氣,在早上交會,像環一樣沒有起始,所以說是始。

楊玄操說,經脈的運行,對應著天體的運行度數,周而復始,所以說像環一樣沒有起始。

所謂終,指的是三陰三陽的經脈氣絕。氣絕就會死亡,死亡有各種不同的徵兆,所以說是終。

楊玄操說,陰陽之氣衰竭,這種徵兆也能在寸口和人迎上看到,看到就代表會死。而且死亡各有不同的徵兆,所以說是終。丁德用說,前面說的三陰三陽經脈氣絕就會死,死亡有各種不同的徵兆,這個意思在《難經》第二十四難中自己有解釋。

《難經》第二十四難說,手足三陰三陽的氣已經衰竭,要怎麼知道病人的吉凶呢?足少陰經的氣絕,就會骨枯。少陰經是冬天的脈象,潛藏運行,溫養骨髓。所以骨髓如果沒有溫養,肌肉就會不附著在骨頭上,骨肉不相親,肌肉就會鬆軟退縮。肌肉鬆軟退縮,牙齒就會變長而枯槁,頭髮沒有光澤,這是骨頭先死的徵兆。會在戊日病情加重,己日死亡。

丁德用說,足少陰經是腎經,屬水,主宰冬天。在內溫養骨髓,在外表現於頭髮的光澤。腎氣衰竭,牙根就會露出變長,骨頭枯槁,頭髮沒有光澤。所以戊日病情加重,己日死亡。這是足少陰經氣絕的徵兆。

楊玄操說,足少陰經是腎經。腎主冬天,所以說是冬脈。腎主內在溫養骨髓,所以說潛藏運行溫養骨髓。腎氣一旦衰竭,就不能溫養骨髓,所以肌肉鬆軟退縮。退縮,指的是肌肉結縮,牙齦的肌肉結縮,(這裡的“而”字可能是衍字)所以牙齒漸漸變長而枯槁,意思是說牙齒乾燥沒有光澤。腎主津液,現在沒有津液,所以頭髮就沒有光澤。戊己屬土,腎屬水,土能剋水,所以說戊日病情加重,己日死亡。

虞氏說,陰陽有少壯之分,所以有三陰三陽,用來通行氣血,滋養身體。因此三陰有開、闔、樞的變化。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開,主宰動靜的基礎;闔,執掌禁閉固守的權力;樞,主導轉動的微細變化。三經之間不能互相失去協調。現在足少陰腎經的氣已經衰竭,所以一經失去協調,少陰經就不能作為樞紐,主導轉動的微細變化,所以說就會死亡。

《診要經終論》說,少陰經氣絕的人,面色會發黑,牙齒變長而有污垢,腹部脹滿閉塞,上下不通,就會死亡。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足太陰經氣絕,脈搏就不能滋養口唇。口唇是肌肉的根本。脈搏不能滋養,肌肉就會沒有光澤。肌肉沒有光澤,就會腫脹,腫脹就會使嘴唇外翻。嘴唇外翻,就是肌肉先死的徵兆。會在甲日病情加重,乙日死亡。

丁德用說,足太陰經是脾經,屬土,主宰季夏。其氣在內滋養肌肉,在外體現在口唇的光澤。脾氣衰竭,就會嘴唇外翻,肌肉腫脹。所以會在甲日病情加重,乙日死亡。這是足太陰經氣絕的徵兆。

楊玄操說,足太陰經是脾經,脾主肌肉。脾氣一旦衰竭,肌肉就會粗糙乾澀,嘴唇外翻。甲乙屬木,脾屬土,木能剋土,所以說甲日病情加重,乙日死亡。

虞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