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卷之三
楊曰. 人長七尺五寸;而蹺脈從踝至目,不得有七尺五寸也。今經言七尺五寸者,是腳脈上於頭而行焉,言至目者,舉其綱維也。
虞曰. 人有陰蹺陽蹺二脈,兩足合四脈。陽蹺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陰蹺者,亦起於跟中,乃是足少陰之別絡也。自然骨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循腹(按原本誤作股。依二十八難注改正。)上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內廉。(按靈樞脈度篇。無內廉二字。)屬目內眥,合太陽脈,長七尺五寸。兩行合一丈五尺。准此推之;至目者,推尺是兩足陰蹺脈也。故經言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以合一丈五尺是也。
督脈、任脈,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謂十二經脈長短之數也。
丁曰. 此篇云十二經脈長短,又言陰蹺從足至目,又言督任二脈,何獨不言陽蹺?陽蹺亦起於跟中,循外踝上入風池,亦長一丈五尺。言之則據經,丈尺有剩;不言有此闕漏,更俟後賢。其脈上云八尺者;其中庸之人,以省尺言之,皆得四尺。今尺者,非黍尺也,皆以同身寸之為尺大小言之。
皆八尺。楊曰. 督脈起於脊𦟘,上於頭,下於面,至口齒縫。計此不止長四尺五寸。今言四尺五寸者;當取其上極於風府而言之也。手足各十二脈(按原本各誤合。依史記正義改。)為二十四脈,並督任兩蹺四部,合為二十八脈,以應二十八宿。凡長一十六丈二尺。榮衛行周此數,則為一度也。故曰長短之數也。
虞曰. 經言督脈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長四尺五寸。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復上關元,至咽喉,長四尺五寸。督任計之;長合九尺也。以上十二經合二十四脈,合長一十三丈八尺。兼之督任陰蹺三脈,合長二丈四尺。共二十七脈,合長一十六丈二尺,以法三九之數,應漏水下二刻。楊氏言二十八脈,乃陽蹺亦系其數推之,二蹺四行,則尺寸有餘也。楊氏言二十八脈,誤矣!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溉灌,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丁曰. 此者天地陰陽一歲終始於二十四氣;日月曉昏,終始於二十四時。人之榮衛行經絡二十四條,故復會於寸口人迎。其言寸口者;手太陰脈口也。其穴名曰太淵,故脈會於太淵。其十二經十五絡,皆輔三焦而生,故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所以處百病決死生也。
楊曰. 行手太陽訖。
白話文:
楊先生說,人的身高是七尺五寸,而蹺脈從腳踝到眼睛的長度,不可能也是七尺五寸。現在經書上說的七尺五寸,是指腳的脈氣往上走到頭部。說到眼睛,只是指出它的重要位置。
虞先生說,人有陰蹺脈和陽蹺脈這兩條脈絡,兩隻腳合起來共有四條。陽蹺脈從腳跟中間發出,沿著外踝向上行走,進入風池穴。陰蹺脈也從腳跟中間發出,是足少陰經的分支,在跟骨後面,向上到內踝之上。
它直接向上沿著陰股進入陰部,沿著腹部(這裡原本寫成股,根據《難經》註解改正為腹部),向上到胸腔裡,進入缺盆穴,再往上到人迎穴的前面,進入顴骨內側的邊緣(《靈樞·脈度篇》沒有內側邊緣這兩個字),連接到眼睛內眥,與太陽經脈會合。長度是七尺五寸,兩條加起來共一丈五尺。照這樣推算,到達眼睛的長度,指的是兩腳的陰蹺脈。所以經書上說的從腳到眼睛,長度七尺五寸,兩條共一丈五尺,就是這個意思。
督脈和任脈,各自長四尺五寸,兩條加起來是九尺。所有經脈加起來總長十六丈二尺。這就是所謂十二經脈長短的數目。
丁先生說,這篇文章說了十二經脈的長短,又說陰蹺脈從腳到眼睛,又說了督脈和任脈,為什麼單獨不說陽蹺脈呢?陽蹺脈也從腳跟中間發出,沿著外踝向上進入風池穴,也長一丈五尺。說到經脈,長度有餘,不說的話就會有遺漏,這個問題留待後人研究。文中說的長八尺,是指一般人,用簡化的尺寸來說,都得到四尺。現在說的尺,不是黍尺,都是用每個人的同身寸來計算尺的大小。
都說長八尺。楊先生說,督脈從脊椎末端開始,向上到頭頂,向下到面部,直到口齒縫,計算起來不止長四尺五寸。現在說的四尺五寸,應該是指它向上到達風府穴的長度。手和腳各有十二條脈(原本寫成合併,根據《史記正義》改正),共二十四條脈,再加上督脈、任脈和兩條蹺脈這四條脈,合起來共有二十八條脈,對應二十八星宿。所有經脈加起來總長十六丈二尺。營衛之氣運行一周的長度,就是這樣計算的。所以說這是經脈長短的數目。
虞先生說,經書上說督脈從下部的俞穴開始,沿著脊椎裡面,向上到達風府穴,進入腦部,長度四尺五寸。任脈,從中極穴的下方開始,沿著陰毛邊緣向上,再沿著腹部向上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長度四尺五寸。督脈和任脈加起來,總長九尺。上面說的十二條經脈,合起來是二十四條脈,總長十三丈八尺。再加上督脈、任脈和陰蹺脈這三條脈,
合起來長二丈四尺。總共有二十七條脈,合起來總長十六丈二尺,符合三九之數,對應漏水下降兩刻的時間。楊先生說有二十八條脈,是把陽蹺脈也算進去了。兩條蹺脈有四個走向,這樣算下來長度會有多餘。楊先生說有二十八條脈,是錯的。
經脈有十二條,絡脈有十五條,它們的起點和終點在哪裡呢?經脈是運行血氣,溝通陰陽,滋養身體的脈絡。它的起點是從中焦注入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注入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注入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注入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注入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注入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又回到手太陰肺經。十五條絡脈,都是根據其原有的經脈,像環一樣沒有終點,互相灌溉。早上在寸口和人迎脈出現,用來診斷各種疾病,決定人的生死。
丁先生說,天地陰陽的變化,一年的開始和結束,在於二十四節氣;日月明暗,一天的開始和結束,在於二十四個時辰;人體的營衛之氣運行經過二十四條經絡。所以又會聚在寸口和人迎脈。說到寸口,是手太陰肺經的脈搏處。它的穴位名叫太淵,所以脈會聚於太淵。十二條經脈和十五條絡脈,都是輔助三焦而產生的。所以它的起點是從中焦注入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這樣才能用來診斷各種疾病,決定人的生死。楊先生說,運行到手太陽經脈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