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二 (8)
卷之二 (8)
1. 卷之二
秋脈微毛為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秋以胃氣為本。
呂曰。四臟皆須稟胃氣也。
冬脈石。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
呂曰。冬脈當沉濡。今反實強。故曰太過。太過者。陽脈病。故言病在外也。丁曰。反者、冬得長夏之脈。長夏者。土也。胃土脈緩而微曲。故病也。在外者。是足太陽之經也。面黑善恐欠。是其腎水之外證也。
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呂曰。冬脈沉濡。今反虛微。故言不及。不及者、陰病在內也。丁曰。足少陰腎脈也。主水王冬。其脈沉濡而滑。今虛微少氣。是謂不及。病在內。其內證。氣逆小腹急。痛泄如下重。此腎水內證也。虞曰。冬脈太過。則令人解㑊。謂似病不病也。春脈痛而少氣不欲言也。冬脈不及。則令人心如懸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也。
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喙。曰平。(按原本喙誤啄。並後音釋亦誤。然注云許穢切。則為喙字明矣。今改正。)
呂曰。上大者、足太陽。下兌者、足少陰。陰陽得所。為胃氣強。故謂之平。雀喙、謂本大末兌也。丁曰。腎脈本性濡滑。今診之。應手而大。去而小。故曰上大下兌。喻如雀喙。是謂平也。
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
呂曰。啄啄者、不息。故謂之連屬。其中微曲。是脾來乘腎。脈緩而曲。故病。丁曰。啄啄謂如雀。啄啄連連時止。腎衰之病也。
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呂曰。解索謂虛縵無根本也。來遲去疾。故曰彈石也。丁曰。診之應手如脫解之索。無力也。去疾而如彈石,是腎死也。
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氣曰死。冬以胃氣為本。胃者、水穀之海也。主稟四時。故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
虞曰。胃屬土。土者、五也。萬物歸之。故曰水穀之海。一年王辰戌丑未。故曰主稟四時。謂弦鉤毛石。四時之經。皆得胃氣為本。若胃氣少則人病。若無胃氣則人死。故曰四時變病。死生之要會也。萬物非土孕育。則形質不成也。易曰。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耳。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見也。
呂曰。脾寄王四季。故不言王言平和。脈不見。其衰病見耳。其脈見如屋之漏。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皆腎來乘脾。故使衰病。肝乘脾則死。腎不勝脾。故但病也。丁曰。脾者、成於四方。故平常不見。衰乃見。如雀之啄。如水之滴漏。虞曰。如水之漏。乃是脾脈太過。如雀之啄。
是謂脾脈不及。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故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也。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
呂曰。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上部三候。中部三候。下部三候。三三如九也。丁曰。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是一難之所演也。虞曰,三部法三才。故有天地人。三部之中。亦各有天地人。因而成九。上部天。以候頭角。上部之人。以候耳目。上部之地。
白話文:
[卷之二]
秋天的脈象如果呈現稍微細微而如毛髮般柔軟,這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毛的感覺較多,代表胃氣較弱,這就是病態。如果脈象只有毛的感覺而完全沒有胃氣,那就表示生命垂危。秋季的脈象,以胃氣為根本。
呂醫師說:五臟的脈象都需要依靠胃氣的滋養。
冬天的脈象應該是堅實如石頭的感覺,如果脈象反常,就表示有病。所謂的「反常」是指,脈氣來的時候非常強盛有力,這就叫做「太過」,表示病在體表。
呂醫師說:冬天的脈象應該是沉穩柔軟的,現在反而呈現堅實強硬,所以說「太過」。太過表示是陽脈的病症,因此說病在體表。丁醫師說:所謂的反常,是指冬天出現了長夏的脈象。長夏的脈象,屬於土,也就是脾胃,脈象應該是緩和且稍微彎曲的,出現這種脈象就是病態,而病在體表,是指足太陽經絡出現問題,患者會有面色發黑、容易恐懼和打哈欠等症狀,這些是腎水(腎臟)出現問題的外在表現。
脈氣來的時候虛弱細微,這就叫做「不及」,表示病在體內。
呂醫師說:冬天的脈象應該是沉穩柔軟的,現在反而虛弱細微,所以說「不及」。不及表示是陰脈的病症,病在體內。丁醫師說:這是足少陰腎脈的表現,腎在冬天當令,它的脈象應該是沉穩柔軟而滑潤的。現在脈象虛弱細微,氣力不足,這就叫做「不及」,表示病在體內。其內在的病症,會有氣逆上衝、小腹緊繃疼痛、腹瀉和排便時有下墜感等,這些是腎水(腎臟)出現問題的內在表現。虞醫師說:冬天的脈象如果太過,會讓人感到身體好像懈怠無力,類似生病又不像生病。春天的脈象如果疼痛且氣力不足,會讓人不想說話。冬天的脈象如果不及,會讓人感到心慌好像懸掛著一樣,容易感到飢餓,肚臍周圍會感到清冷,脊椎會疼痛,小腹會脹滿,小便也會出現異常。
脈象來的時候上方較大,下方較小,柔軟滑潤像鳥雀的喙,這是正常的脈象。
呂醫師說:上方大,指的是足太陽經脈,下方小,指的是足少陰經脈,陰陽調和,表示胃氣強盛,所以說是正常的脈象。「雀喙」是指脈象本來大,到末端變小的樣子。丁醫師說:腎脈本性柔軟滑潤,現在診脈時,感覺脈象應手而來較大,離開時較小,所以說「上方大,下方小」,像鳥雀的喙,這是正常的脈象。
脈象像鳥雀啄食一樣連續跳動,並且中間有稍微彎曲的感覺,這是病態的脈象。
呂醫師說:脈象「啄啄」表示跳動不停,所以說連續跳動。中間有彎曲,是脾土之氣侵犯了腎水之氣,導致脈象緩和而彎曲,所以是病態。丁醫師說:脈象「啄啄」像鳥雀啄食一樣,連續跳動時有時無,這是腎臟衰弱的病態。
脈象來時像解開的繩索一樣無力,去時像彈出去的石頭一樣快速,這是將死的脈象。
呂醫師說:「解索」是指脈象虛弱鬆散,沒有根基。來時遲緩,去時快速,所以說像彈出去的石頭。丁醫師說:診脈時,感覺脈象像解開的繩索一樣,沒有力氣。去時快速而像彈出去的石頭,這是腎臟衰竭的表現。
冬天的脈象如果稍微堅實如石頭,這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堅實的感覺較多,代表胃氣較弱,這就是病態。如果脈象只有堅實的感覺而完全沒有胃氣,那就表示生命垂危。冬天,以胃氣為根本。胃是水穀之海,主管著四時的變化,所以都以胃氣為根本,這就是所謂的四時變病以及生死攸關的關鍵。
虞醫師說:胃屬於土,土居五行中心,萬物都歸屬於土,所以說胃是水穀之海。一年中土旺於辰、戌、丑、未四個月,所以說胃主宰四時。所謂「弦、鉤、毛、石」是四時的脈象,都以胃氣為根本。如果胃氣弱,人就會生病,如果沒有胃氣,人就會死亡。所以說這是四時變病以及生死攸關的關鍵。萬物如果沒有土的孕育,就無法成形。易經說:「坤卦,厚實而承載萬物,其德性無邊無際。」
脾臟位於身體的中央,它的平和狀態是難以察覺的,只有在衰弱時才會顯現出來。脈象來時像鳥雀啄食,像水滴向下漏,這是脾臟衰弱的表現。
呂醫師說:脾臟寄居於四季,所以不說脾臟當令,而說平和,平常不容易察覺脈象,只有在衰弱時才會顯現。脈象出現像屋頂漏水、像鳥雀啄食、像水滴向下漏,這些都是腎氣侵犯脾氣的表現,導致脾氣衰弱。如果肝氣侵犯脾氣就會導致死亡,腎氣如果無法勝過脾氣,只會生病。丁醫師說:脾臟位於四方,所以平常不容易察覺脈象,只有在衰弱時才會顯現。脈象像鳥雀啄食,像水滴漏下。虞醫師說:像水滴漏下,是脾脈太過的表現。像鳥雀啄食,是脾脈不及的表現。
這就是所謂的脾脈「不及」。太過會讓人四肢無法舉起,不及會讓人九竅不通。所以說脾臟的平和狀態是難以察覺的,只有在衰弱時才會顯現。
《難經》第十六難說:「脈有三部九候。」
呂醫師說:三部指的是寸、關、尺。九候指的是上部三候、中部三候、下部三候,三三得九。丁醫師說:三部指的是寸、關、尺。九候指的是浮、中、沉,這是《難經》第一難所闡述的。虞醫師說:三部法則是效法天、地、人三才,所以有天地人三部。三部之中,也各有天地人,因而成為九候。上部是天,用來候診頭部及額角,上部的人,用來候診耳朵和眼睛,上部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