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卷之二

丁曰:謂脈來石滑,如冬之脈,故曰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

呂曰:實強者,太陽受氣盛也。太陽者,浮散;今反實強,故曰太過也。丁曰:其外者,太陽小腸為腑,故病在外;其面赤喜笑,是心火之外證也。

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呂曰:手少陰主血脈,其氣尚平實;今反見虛微,故曰不及也。丁曰:少陰心,夏盛王;今反虛微,是謂不及,不及則病在內。喜笑其神不守。虞曰:少陰心脈本平實,今反虛微,故曰不及也。太陽小腸,脈本浮大;今反實強,曰太過也。其太過不及之證,乃如下說。玉機真臟論曰:

夏脈太過,其病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者,令人煩心,上見咳嗽,下為氣泄也。

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

呂曰:心滿實。累累如人指循琅玕者,是金銀鐶釧之物勁也。此皆實之類也,故云平。丁曰:言心脈滿實,累累如連珠;其言循琅玕者,謂琅玕是玉與珠類貫如環之象也。

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

呂曰:心脈但當浮散,不當數也;雞舉足者,喻其數也。丁曰:心脈但當浮散,今又加其至數,即病;故喻其脈如雞舉足走也。

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

呂曰:後居謂之後直,如人革帶之鉤,前曲後直也;是謂但鉤無胃氣。丁曰:操者,執也;如手執革帶前鉤曲無力也。後居,倨而不動勁有,故曰死也。

夏脈微鉤曰平;鉤多胃氣少曰病;但鉤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

呂曰:胃者,中州,主養於四臟也。

秋脈微毛,反者為病。何謂反?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

呂曰:肺脈者當微毛;今更實強,故曰病在外。丁曰:外者,謂手陽明太陰也;故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皮毛乾燥,此是肺金之外證也。

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呂曰:肺脈輕,虛浮如毛;今按之益虛微,是無胃氣,故病在內。丁曰:病在內者,手太陰肺也;其內證喘咳、灑淅寒熱,此是肺金之內證也。虞曰:太過不及之病,如下說。玉機真臟論曰:秋脈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秋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

呂曰:車蓋,乃小車之蓋,輕浮,藹藹然也;按之益大,有胃氣,故曰平也。丁曰:如車之曲蓋偃藹之狀,故曰平也。

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

呂曰:如循雞羽者,是其氣虛微,胃氣少,故曰病。丁曰:手太陰肺金,乘夏余陽,故其脈上;又其氣當於下降,今不上不下,如循雞羽者,但當澀澀然,故曰病也。

按之消索,如風吹毛,曰死。

呂曰:此無胃氣。丁曰:風吹毛者,飄騰不定無歸之象,故曰如風吹毛而死也。

白話文:

丁說,脈象來時堅硬滑動,像冬天的脈象,所以說是「反常」。

但是,如果氣息來時實在強勁,這就叫做「太過」,病在身體的表面。

呂說,所謂「實強」,是因為太陽經受氣太盛。太陽經的脈象應該是浮散的,現在反而變得實強,所以說是「太過」。丁說,所謂「在外」,是指太陽經的小腸為腑,所以病在體表。症狀可能表現為臉色發紅、喜歡笑,這是心火外顯的症狀。

如果氣息來時虛弱細微,這就叫做「不及」,病在身體的內部。

呂說,手少陰經主血脈,它的氣息原本應當平和充實,現在反而呈現虛弱細微,所以說是「不及」。丁說,少陰經對應心,夏天旺盛,現在反而虛弱細微,就是「不及」。不及就會病在內部,可能出現精神不守、喜歡笑等症狀。虞說,少陰心脈原本平和充實,現在反而虛弱細微,所以說是「不及」。太陽小腸的脈象原本是浮大,現在反而變得實強,就叫做「太過」。太過和不及的病症,像下面所說。《玉機真臟論》說:

夏天脈象太過,會導致身體發熱、皮膚疼痛,像浸淫一樣。如果不及,就會令人心煩,出現咳嗽,下面則會氣泄。

脈象來時,連綿不斷,像環環相扣,又像在撫摸美玉,這就叫做「平」。

呂說,心脈充實飽滿,連綿不斷,像人用手指撫摸玉器手鐲,這些都屬於實證,所以說是「平」。丁說,是指心脈充實飽滿,連綿不斷像連珠,所謂撫摸美玉,是說美玉和珠子類似,串連起來像環一樣。

脈象來時,越來越快,像雞抬腳一樣,就叫做「病」。

呂說,心脈應該是浮散的,不應該快。像雞抬腳,是比喻脈象快。丁說,心脈應該是浮散的,現在反而加快了,就是病。所以用脈象像雞抬腳走路來比喻。

脈象前曲後直,像拿著帶鉤,就叫做「死」。

呂說,「後直」是指脈象後段僵硬,像皮帶的鉤子一樣,前面彎曲後面筆直。這表示只有鉤而沒有胃氣。丁說,所謂「操」,是指拿著。像手拿著皮帶,前面鉤子彎曲無力,後面僵硬不動。所以說會死。

夏天脈象稍微帶鉤,就叫做「平」。如果鉤的形狀多,說明胃氣少,就是「病」。如果只有鉤而沒有胃氣,就會「死」。夏天以胃氣為根本。

呂說,胃是中州,負責滋養四臟。

秋天脈象應該是輕微像毛,如果反常,就是「病」。所謂「反常」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氣息來時實在強勁,這就叫做「太過」,病在身體的表面。

呂說,肺脈應當是輕微像毛,現在反而變得實強,所以說病在表面。丁說,所謂「外」,是指手陽明經和大腸經,所以外證表現為臉色發白、喜歡打噴嚏、悲傷憂愁、不快樂、皮膚乾燥,這是肺金外顯的症狀。

如果氣息來時虛弱細微,這就叫做「不及」,病在身體的內部。

呂說,肺脈輕,虛浮像毛,現在按下去反而更加虛弱細微,說明沒有胃氣,所以病在內部。丁說,病在內部,是指手太陰肺經。內證表現為喘咳、時冷時熱,這是肺金內在的症狀。虞說,「太過」和「不及」的病症,像下面所說。《玉機真臟論》說:秋天脈象太過,會令人氣逆,背部疼痛,隱隱作痛。秋天脈象不及,就會令人喘氣、呼吸短促、氣短,出現咳血,下面可以聽到病聲。

脈象來時,輕緩舒展,像車蓋一樣,按下去反而更加明顯,就叫做「平」。

呂說,車蓋是小車的蓋子,輕而浮,舒緩的樣子,按下去反而更加明顯,說明有胃氣,所以叫做「平」。丁說,像車的彎曲的蓋子輕緩舒展的樣子,所以叫做「平」。

脈象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像在撫摸雞毛一樣,就叫做「病」。

呂說,像在撫摸雞毛,是說脈的氣息虛弱細微,胃氣少,所以叫做「病」。丁說,手太陰肺金,乘著夏天殘留的陽氣,所以脈向上。而且氣應該下降,現在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像在撫摸雞毛一樣,只是澀澀的感覺,所以叫做「病」。

脈象按下去就消散,像風吹毛一樣,就叫做「死」。

呂說,這表示沒有胃氣。丁說,風吹毛,是飄蕩不定、沒有歸宿的象徵,所以說像風吹毛一樣就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