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卷之二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

虞曰:脈病反常經,法曰奪精之脈。脈大,法曰渾渾。革至如湧泉者,病進欲甚之理明也。

脈洪大者,苦煩滿。

虞曰:病在三陽,陽盛煩滿。

沉細者,腹中痛。

虞曰:病在三陰,陰主於內,故腹中病也。

滑者傷熱。

虞曰:脈動如徐前卻流利替替然,熱盛於氣,其脈滑也。

澀者中霧露。

虞曰:澀脈狀如刀刮竹,寒盛於血,故脈乃澀也。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

虞曰:脈一息十至,氣血勞走不困,受為生死,如下說。

沉細夜加,浮大晝加。

虞曰:陰脈細沉,夜加可驗;陽脈浮大,晝甚可加。(按此加字當作知。)

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

虞曰:極大,陽大盛,必減;極小,陰水弱,必竭;故曰難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

虞曰:三倍於常,陽氣亂極,故曰死也。

沉細夜死。

虞曰:陰絕使然。

浮大晝死。

虞曰:陽絕如是。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

虞曰:此損至離經之脈證。

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呼吸再至。(按此句當云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虞曰:尋此至數,與前義相違,亦恐錯簡也。魂屬陽,陽主生。今脈形如是減損,乃知陽絕;陽絕則魂去,故人死也。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也。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按滑氏本義云:譬如二字,當在有尺下。)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丁曰:經言脈有從上下者,是謂五臟之氣不相榮養,致令有此損至也。五臟之氣,隨呼吸上下,遞相榮養。其心肺主氣,脈則隨吸而榮其腎肝。其吸不能至腎至肝者,蓋腎先損,則病骨痿也;其腎肝不榮於上,故先病其肺,病則皮聚毛落也。其損甚者皆死。一呼再至曰平。

一呼三至,即是陽加於陰二倍也,適得病也。其脈洪大曰離經。前大者,謂寸外大也;後小者,謂寸內小也。前小者,寸外小也;後大者,寸內大也。前大後小,則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經曰:上部法天,以候胸以上至頭。《素問》曰:寸外以前,主頭角耳目;寸內以後,主胸中。關以上,主膈下脅旁;關內以後,主腹中。尺外以前,主臍下;尺內以後,主至足下。凡左右有此大小,隨部言之。一呼四至,謂陽氣加陰四倍,故曰奪精也。二呼一至者,是陰加於陽四倍,亦曰奪精。其浮大者,陽病甚,苦煩滿也;加於滑者,傷於熱極也。其沉細者,陰病甚,所以腹中痛也;加於澀者,中霧露所作也。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沉細則夜甚,浮大則晝甚。其有內外大小者,遊魂也,此不可療。其數至愈增愈減者死。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自當發吐;其不吐,是氣獨絕於內也。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者,謂神不守也。

白話文:

[卷之二]

**呼吸之間,脈搏跳動四次。**如果每次呼吸都這樣,代表病情正在加重。

虞氏說:脈象的變化不符合正常的規律,這是因為精氣被耗損。脈搏變得粗大,像水波一樣翻騰,或是像泉水湧出,都表示病情惡化。

脈搏又洪大又急促,會感到煩躁、胸腹脹滿。

虞氏說:這是因為病在三陽經,陽氣過盛而導致的煩躁和脹滿。

脈搏又沉又細,會感到腹部疼痛。

虞氏說:這是因為病在三陰經,陰氣主內,所以才會腹痛。

脈搏滑利,是因為體內有熱。

虞氏說:脈搏跳動時,感覺像流水一樣順暢,這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導致脈搏滑利。

脈搏艱澀,是因為受到霧露寒氣侵襲。

虞氏說:脈搏跳動時,感覺像用刀刮竹子一樣不順暢,這是因為體內寒氣過盛,導致脈搏艱澀。

**呼吸之間,脈搏跳動五次。**這樣的人會感到困倦。

虞氏說:脈搏一息(一呼一吸)跳動十次,雖然氣血運轉快速,但不會感到困倦。這種情況,會影響人的生死,如下文所說。

脈搏沉細,在夜晚會更加明顯;脈搏浮大,在白天會更加明顯。

虞氏說:陰脈本就細沉,如果在夜晚更加明顯,就表示病情加重;陽脈本就浮大,如果在白天更加明顯,也表示病情加重。

脈搏不大不小,即使感到困倦,也還可以治療;如果脈搏大小不一,就表示病情難以治療。

虞氏說:脈搏非常大,表示陽氣過盛,可能會逐漸衰減;脈搏非常小,表示陰氣虛弱,可能會枯竭,所以說難以治療。

**呼吸之間,脈搏跳動六次。**這是死脈。

虞氏說:脈搏跳動的速度是正常的三倍,表示體內陽氣紊亂到極點,所以說是死脈。

脈搏沉細,在夜晚死亡。

虞氏說:這是因為陰氣衰竭導致的。

脈搏浮大,在白天死亡。

虞氏說:這是因為陽氣衰竭導致的。

**呼吸之間,脈搏跳動一次。**這稱為“損脈”。

虞氏說:這是脈搏衰竭,與正常脈象完全不同的表現。

即使人還能行走,也應該臥床休息。原因在於體內氣血都極度不足。

兩次呼吸之間,脈搏跳動一次。(應該說:一次呼吸,兩次吸氣之間跳動一次)這稱為“無魂”,無魂的人,會死亡。即使人還能行走,也如同行屍走肉。

虞氏說:這種脈象的跳動次數,與前面的說法相矛盾,可能是文字抄寫錯誤。魂屬陽,陽主生,現在脈象衰減成這樣,可以知道是陽氣已經衰竭。陽氣衰竭,魂魄就會離散,所以人會死亡。

上部(寸口)有脈,下部(尺部)沒有脈,這個人會嘔吐,如果不吐就會死亡。上部沒有脈,下部有脈,即使感到困倦,也不會有大礙。原因是,就像人有腳,樹有根一樣。

丁氏說:經文說,脈有從上下移動的現象,這是因為五臟之氣不能相互滋養,導致氣機失調。五臟之氣應該隨著呼吸上下運行,相互滋養。心肺主氣,脈搏會隨著吸氣滋養腎肝;如果吸氣不能到達腎肝,是因為腎臟先受損,導致骨骼痿弱。如果腎肝不能滋養心肺,就會先傷到肺,肺病就會導致皮膚鬆弛,毛髮脫落。損耗嚴重的人都會死亡。一次呼吸跳動兩次脈搏,屬於正常。

**一次呼吸跳動三次脈搏,表示陽氣增加了陰氣的兩倍,這是剛生病的表現。**脈搏洪大,表示脈象已經不正常。前面大,是指寸口外側脈象大;後面小,是指寸口內側脈象小。前面小,是指寸口外側脈象小;後面大,是指寸口內側脈象大。前面大,後面小,會導致頭痛、眩暈;前面小,後面大,會導致胸悶、氣短。經文說:上部脈象應天,可以診斷胸部以上到頭部的疾病。《素問》中說:寸口外側,主管頭部、耳朵和眼睛;寸口內側,主管胸部。關部以上,主管胸膈以下、脅肋部位;關部以下,主管腹部。尺部外側,主管肚臍以下;尺部內側,主管到足部的疾病。以上所說的脈象大小,不論左右,都應該根據具體部位來判斷。**一次呼吸跳動四次脈搏,表示陽氣增加陰氣的四倍,所以說精氣被耗損。**如果兩次呼吸才跳動一次,表示陰氣增加陽氣的四倍,也表示精氣被耗損。脈象浮大,表示陽病嚴重,會感到煩躁、脹滿;加上脈象滑利,表示體內熱氣過盛;脈象沉細,表示陰病嚴重,所以才會感到腹痛;加上脈象艱澀,表示受到霧露寒氣侵襲所致。**一次呼吸跳動五次脈搏,一次吸氣跳動五次脈搏,如果脈象沉細,則晚上病情加重;如果脈象浮大,則白天病情加重。如果脈搏大小不一,表示是“遊魂脈”,難以治療。如果脈搏跳動的次數不斷增多或減少,就表示會死亡。**上部有脈,下部沒有脈,這個人會自然嘔吐;如果不吐,就表示體內氣機完全衰竭。上部沒有脈,下部有脈,即使感到困倦,也不會有大礙,表示神氣沒有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