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難經集注》~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卷之二

十三難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已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為之奈何。然。五臟有五色。皆見於面。亦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

呂曰。色青、肝也。弦急者肝脈。是謂相應也。虞曰。色青脈弦。中外相應也。素問曰。肝部在目下。於此視色以參脈證。

色赤其脈浮大而散。

呂曰。色赤、心也。浮大而散。心脈也。是謂相應。虞曰。色赤脈大。色脈相應也。素問曰。心部在口。視色合脈。

色黃。其脈中緩而大。

呂曰。色黃者、脾也。中緩而大。脾脈也。虞曰。此色脈相應也。素問曰。脾部在唇。色見其中。以應脈狀。

色白。其脈浮澀而短。

呂曰。白者、肺也。浮澀而短。肺脈也。虞曰。肺部見於闕庭。兩眉上也。

色黑。其脈沉澀而滑。

呂曰。色黑者、腎色也。腎主水。水性沉。腎亦在五臟之下。故其脈沉濡而滑。虞曰。腎色之見於肌皮。在面取其地閣。

此所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

呂曰。此正經自病不中他邪故也。虞曰。謂應本經虛實之證也。丁曰。經言色青脈弦而急。色赤脈浮而散。色黃脈中緩而大。色白脈浮澀而短。色黑脈沉濡而滑。此是五臟色脈皆相應。謂正經自病無他色也。脈相則所以言當參相應也。

脈數。尺之皮膚亦數。

丁曰。數即心也。所以臂內皮膚熱也。

脈急。尺之皮膚亦急。

丁曰。急者、臂內經絡滿實。所以堅急也。

脈緩。尺之皮膚亦緩。

丁曰。緩者、肌肉消。故皮膚亦緩弱也。

脈澀。尺之皮膚亦澀。

丁曰。肺主燥。所以臂內皮膚亦澀也。

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丁曰。腎主水。其脈滑。所以臂內皮膚亦滑也。此五者。皮膚滑澀急緩數。又與色脈參同也。呂曰。此謂陰陽臟腑浮沉滑澀相應也。

五臟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內相應。

丁曰。其言相應者。脈數、色赤、皮膚熱。此是心之一臟。色脈皮膚參相應也。脈急、青色、皮膚經絡堅急而青。(此二字疑衍文。)此是肝之一臟。色脈皮膚參相應也。脈緩、色黃、皮膚緩。此是脾之一臟。色脈皮膚參相應也。脈澀、色白、皮膚澀。此是肺之一臟。色脈皮膚參相應也。

脈滑色黑、皮膚滑。此是腎之一臟。色脈皮膚參相應也。凡診脈者。先須循臂之內外。然後診脈視色也。虞曰。肝脈弦。其色青。其聲呼。其臭膻。其味酸。心脈洪。其色赤。其聲笑。其臭焦。其味苦。脾脈緩。其色黃。其聲歌。其臭香。其味甘。肺脈澀。其色白。其聲哭,其臭腥。

其味辛。腎脈沉。其色黑。其聲呻。其臭腐。其味鹹。此謂相應也。

其不相應者病也。

虞曰。相應、謂正經自病也。假令肝病。脈弦。色青。多呼。好膻。喜酸。此曰自病也。不相應者。乃如下說。假令肝病。脈澀。色白。多哭。好腥。喜辛。此曰相反。聲色臭味。皆見肺之證候。金之賊木。此曰賊邪。不相應。必死也。

白話文:

卷之二

第十三個難題說:醫書上說,看到病人的臉色,卻摸不到與臉色相符的脈象,反而摸到與之相剋的脈象,這人就會死;如果摸到與之相生的脈象,則會生病。那麼,臉色和脈象應該如何互相參照對應呢?

是這樣的,五臟各有其對應的顏色,這些顏色都會顯現在臉上,也應該與手腕上的寸口和尺部脈象相應。例如,臉色呈現青色,它的脈象就應該是弦而急。

呂先生說:青色對應的是肝臟,弦而急是肝的脈象,這就叫做臉色與脈象相應。虞先生說:臉色青,脈象弦,這是內外相應的表現。《素問》中說:肝臟的對應部位在眼睛下方,在這裡觀察臉色,並參照脈象來診斷病情。

臉色呈現紅色,它的脈象就應該是浮大而散。

呂先生說:紅色對應的是心臟,浮大而散是心的脈象,這就叫做臉色與脈象相應。虞先生說:臉色紅,脈象大,這是臉色和脈象相應的表現。《素問》中說:心臟的對應部位在口部,觀察臉色並配合脈象。

臉色呈現黃色,它的脈象就應該是中緩而大。

呂先生說:黃色對應的是脾臟,中緩而大是脾的脈象。虞先生說:這是臉色和脈象相應的表現。《素問》中說:脾臟的對應部位在嘴唇,臉色會顯現在這裡,並和脈象相互應對。

臉色呈現白色,它的脈象就應該是浮澀而短。

呂先生說:白色對應的是肺臟,浮澀而短是肺的脈象。虞先生說:肺臟的對應部位在印堂,也就是兩眉之間。

臉色呈現黑色,它的脈象就應該是沉澀而滑。

呂先生說:黑色對應的是腎臟,腎臟主水,水的特性是下沉,腎臟也位於五臟之下,所以它的脈象是沉濡而滑。虞先生說:腎臟的顏色顯現在皮膚上,在臉上則對應下巴的位置。

這就是所謂的五種顏色與脈象,應該互相參照對應的道理。

呂先生說:這是指臟腑自身生病,而不是受到其他邪氣干擾的原因。虞先生說:這是指臟腑自身虛實的病症。丁先生說:醫書說臉色青,脈象弦而急;臉色紅,脈象浮而散;臉色黃,脈象中緩而大;臉色白,脈象浮澀而短;臉色黑,脈象沉濡而滑。這是五臟的顏色和脈象都互相對應。這代表臟腑自身生病,沒有受到其他顏色的影響。脈象和臉色相符,這就是所謂應該互相參照對應的原因。

脈象呈現數(快),尺部皮膚的跳動也應該是數(快)。

丁先生說:脈數(快)對應的是心臟,所以手臂內側皮膚會發熱。

脈象呈現急(緊),尺部皮膚的跳動也應該是急(緊)。

丁先生說:脈急(緊)表示手臂內部的經絡飽滿充實,所以會感覺堅硬而急迫。

脈象呈現緩(慢),尺部皮膚也應該是緩(慢)。

丁先生說:脈緩(慢)表示肌肉消弱,所以皮膚也會鬆弛無力。

脈象呈現澀,尺部皮膚也應該是澀的。

丁先生說:肺主乾燥,所以手臂內側皮膚也會感覺粗糙。

脈象呈現滑,尺部皮膚也應該是滑的。

丁先生說:腎主水,脈象滑,所以手臂內側皮膚也會感覺光滑。這五種情況,皮膚的滑、澀、急、緩、數(快)的感覺,又與臉色和脈象相互參照對應。呂先生說:這是指陰陽臟腑的浮、沉、滑、澀相互對應。

五臟各有其聲音、顏色、氣味、味道,這些都應該與寸口和尺部的脈象相呼應。

丁先生說:所謂的相互對應,脈數(快)、臉色紅、皮膚發熱,這是心臟的症狀,顏色、脈象和皮膚相互應對。脈急(緊)、臉色青、皮膚經絡堅硬而青(這兩個字可能是衍文),這是肝臟的症狀,顏色、脈象和皮膚相互應對。脈緩(慢)、臉色黃、皮膚鬆弛,這是脾臟的症狀,顏色、脈象和皮膚相互應對。脈澀、臉色白、皮膚粗糙,這是肺臟的症狀,顏色、脈象和皮膚相互應對。

脈滑、臉色黑、皮膚光滑,這是腎臟的症狀,顏色、脈象和皮膚相互應對。凡是診斷脈象的人,必須先仔細觸摸手臂的內外兩側,然後再診脈並觀察臉色。虞先生說:肝的脈象是弦,顏色是青色,發出的聲音是呼,氣味是膻味,味道是酸味。心的脈象是洪大,顏色是紅色,發出的聲音是笑,氣味是焦味,味道是苦味。脾的脈象是緩慢,顏色是黃色,發出的聲音是歌唱,氣味是香味,味道是甜味。肺的脈象是澀,顏色是白色,發出的聲音是哭泣,氣味是腥味,味道是辛辣味。腎的脈象是沉,顏色是黑色,發出的聲音是呻吟,氣味是腐臭味,味道是鹹味。這就是所謂的相互對應。

如果出現不相應的情況,那就是生病了。

虞先生說:所謂的相應,是指臟腑自身生病。例如,肝臟生病,脈象是弦,臉色是青色,經常呼氣,喜歡膻味,喜歡酸味,這就叫做自身生病。如果不相應,就像下面說的情況:例如肝臟生病,脈象卻是澀,臉色是白色,經常哭泣,喜歡腥味,喜歡辛辣味,這就叫做相反。聲音、顏色、氣味、味道,都呈現肺臟的症狀,這是金克木的現象,就叫做「賊邪」,不相應,就一定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