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靈微蘊》~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胎化解

五行異氣,情貌爰別,而人之受氣,又有偏完偏實之不一,清濁厚薄之迥異,因而性質運命,高下霄壤。推其原始,總由祖氣而分,祖氣不同,故精神異其昏明,氣血殊其滑澀,五臟五官,以及筋脈骨肉,皮毛爪發,胥有美惡之辨,靈蠢壽夭,富貴貧賤,於此懸別,所謂命稟於生初也。人與天地同氣,秉賦既異,乃與天運之否泰無心而合,此氣化自然之妙也。

祖氣秉於先天,沖漠無形,其通塞從違,顯而可見者,後天之氣也。凡氣數之乖蹇,雖機兆未形,而其精神渫越,見之夢寐,氣血鬱濁,蒸為蟣蝨蟲虯,甚至色已明徵,神且先告,第昧者不知耳。及其否極病生,疾痛切身,然後能覺,此愚夫之恆情也。《太素》以脈而談祿命,深有至理,而拘士非之,以為窮通身外之事,與血氣無關,智淺鮮矣。

叔皮之論王命,蕭遠之論運命,及孝標辨命之作,皆言天運而不言人理,則亦知其略而未睹其原也。

白話文:

人的氣質性情會有所不同,是因為稟受的先天之氣有差異,有些人氣足,有些人氣弱,氣的清濁厚薄也各不相同,因此每個人的資質、命運,就會有天壤之別。追究根源,都是因為祖先遺傳的氣不同,所以精神的清明程度不同,氣血的流暢度不同,五臟六腑、五官,以及筋骨肌肉、皮膚毛髮,都會有美醜的差異,人的聰明愚笨、壽命長短、富貴貧賤,也因此而有所區別,這就是所謂的命是天生注定的。人與天地之氣相通,但稟賦的氣既然不同,就會與天運的好壞無意間地結合,這就是氣化自然的奧妙。

祖先遺傳的氣稟賦於先天,無形無狀,而氣的運行通暢與否,可以從後天的氣表現出來。凡是氣數不順,即使還沒顯現出徵兆,但精神會散漫,從夢境中也會表現出來,氣血鬱積污濁,會導致產生寄生蟲,甚至臉色也會有明顯的徵兆,精神也會先有預兆,只是愚昧的人不知道而已。等到情況惡化,生病了,感到病痛纏身時,才能察覺,這是普通人的常態。《太素》這本書從脈象來談論人的祿命,非常有道理,但那些拘泥於形式的人卻加以否定,認為窮通是身外的事,與人的氣血無關,實在是見識淺薄。

叔皮談論王者的命運,蕭遠談論運氣,以及孝標寫的辨命之作,都只談天運,而不談人為的道理,可見他們只知道表面的現象,而沒有看到事情的根本原因。

2. 藏象解

太真剖判,離而為兩,各有專精,是名陰陽。清陽昇天,濁陰歸地,昇天成象,降地成形,清則氣化,濁則質生。《素問·陰陽應象論》:在天為玄,在地為化,玄生五神,化生五味。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五氣分治,是為五行。

人與天地相參也,感五行之氣而生臟腑焉。五臟者,肝、心、脾、肺、腎也,六腑者,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也。臟五而腑六,《靈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是為心包,合為六臟。臟為陰,腑為陽,陰陽相合,則為表裡。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合膽,膽者,中正之腑,木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火也。脾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合胃,胃者,五穀之腑,土也。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腑,金也。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水也。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合三焦,三焦者,決瀆之腑,相火也。

三焦亦合於腎,而別為孤腑,以三焦水道所出,腎為水臟,故並領之,《靈樞·本輸》: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

肝位於東,其氣風,其志怒,其音角,其液泣,其聲呼,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心位於南,其氣熱,其誌喜,其音徵,其液汗,其聲笑,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脾位於中,其氣濕,其志思,其音宮,其液涎,其聲歌,其色黃,其臭香,其味甘。肺位於西,其氣燥,其志悲,其音商,其液涕,其聲哭,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

腎位於北,其氣寒,其志恐,其音羽,其液唾,其聲呻,其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四十九難: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心主臭,自入為焦,入脾為香,入肺為腥,入腎為腐,入肝為臊。脾主味,自入為甘,入肺為辛,入腎為咸,入肝為酸,入心為苦。

肺主聲,自入為哭,入腎為呻,入肝為呼,入心為笑,入脾為歌。腎主液,自入為唾,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關尹子》:木茂故華為五色,火飛故達為五臭,土和故滋為五味,金堅故實為五聲,水潛故蘊為五精也。

肝氣司生,其時應春,其性為暄,其化為榮,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合筋,其榮爪也。心氣司長,其時應夏,其性為暑,其化為茂,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鑠,其合脈,其榮色也。脾氣司化,其時應長夏,其性靜兼,其化為盈,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合肉,其榮唇也。

白話文:

天地最初混沌分開,成為兩個部分,各自有其專門的功能,這就是陰陽的由來。清輕的陽氣上升成為天,渾濁的陰氣下降成為地。上升的陽氣形成天上的各種現象,下降的陰氣形成地上的各種形體。清輕的陽氣轉化為氣,渾濁的陰氣形成物質。《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論》說:天上的氣是玄妙的,地上的氣是化生的。玄妙之氣產生五種神氣,化生之氣產生五種味道。神氣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這五種氣分別主宰不同的事物,這就是五行。

人與天地相通,感受五行之氣而產生臟腑。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六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臟有五個,腑有六個。《靈樞·脹論》說:膻中是心臟的宮城,也就是心包,連同心臟合稱六臟。臟屬於陰,腑屬於陽,陰陽結合,就形成了表裡關係。肝臟像將軍,負責謀劃,肝與膽相合,膽是中正的腑,屬於木。

心臟像君主,神明由此產生,心與小腸相合,小腸是容納食物的腑,屬於火。脾臟像倉庫管理員,負責運化五味,脾與胃相合,胃是儲存五穀的腑,屬於土。肺臟像輔佐君王的官員,負責治理和調節,肺與大腸相合,大腸是傳導食物殘渣的腑,屬於金。腎臟像強大的官員,負責產生技巧和能力,腎與膀胱相合,膀胱是儲存津液的腑,屬於水。膻中像臣子和使者,負責產生喜樂的情緒,膻中與三焦相合,三焦是疏通水道的腑,屬於相火。

三焦也與腎相通,但被區分為單獨的一個腑。因為三焦是水道的出口,而腎是水臟,所以三焦由腎管理。《靈樞·本輸》說:少陽屬於腎,腎向上連接著肺,因此聯繫著這兩個臟器。三焦是體內通道的腑,是水道的出口,歸屬於膀胱,是獨立的腑。

肝臟位於東方,其氣為風,其情志為怒,其聲音為角,其液體為眼淚,其發出的聲音為呼,其顏色為青色,其氣味為臊,其味道為酸。心臟位於南方,其氣為熱,其情志為喜,其聲音為徵,其液體為汗液,其發出的聲音為笑,其顏色為紅色,其氣味為焦,其味道為苦。脾臟位於中央,其氣為濕,其情志為思,其聲音為宮,其液體為口水,其發出的聲音為歌,其顏色為黃色,其氣味為香,其味道為甘。肺臟位於西方,其氣為燥,其情志為悲,其聲音為商,其液體為鼻涕,其發出的聲音為哭,其顏色為白色,其氣味為腥,其味道為辛。

腎臟位於北方,其氣為寒,其情志為恐,其聲音為羽,其液體為唾液,其發出的聲音為呻吟,其顏色為黑色,其氣味為腐,其味道為鹹。四十九難中說:肝主導顏色,從肝自身發出是青色,到心臟是紅色,到脾臟是黃色,到肺臟是白色,到腎臟是黑色。心主導氣味,從心自身發出是焦味,到脾臟是香味,到肺臟是腥味,到腎臟是腐味,到肝臟是臊味。脾主導味道,從脾自身發出是甘味,到肺臟是辛味,到腎臟是鹹味,到肝臟是酸味,到心臟是苦味。

肺主導聲音,從肺自身發出是哭聲,到腎臟是呻吟聲,到肝臟是呼叫聲,到心臟是笑聲,到脾臟是歌聲。腎主導液體,從腎自身發出是唾液,到肝臟是眼淚,到心臟是汗液,到脾臟是口水,到肺臟是鼻涕。《關尹子》說:木氣旺盛,所以開花有五種顏色;火氣向上升騰,所以散發出五種氣味;土氣調和,所以滋養出五種味道;金氣堅固,所以發出五種聲音;水氣潛藏,所以蘊含五種精華。

肝氣主導生長,其時令應對春天,其性質是溫暖,其變化是繁榮,其作用是疏散,其命令是宣發,其變化是摧折,其合於筋,其外在的表現是爪甲。心氣主導生長,其時令應對夏天,其性質是暑熱,其變化是茂盛,其作用是明顯,其命令是鬱熱蒸騰,其變化是炎熱消融,其合於脈,其外在的表現是面色。脾氣主導化生,其時令應對長夏,其性質是安靜平和,其變化是充盈,其作用是安定,其命令是雲雨滋潤,其變化是動態轉注,其合於肌肉,其外在的表現是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