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靈微蘊》~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胎化解

兩精相摶,合而成形,未形之先,爰有祖氣,人以氣化而不以精化也。精如果中之仁,氣如仁中之生意,仁得土氣,生意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氣也。

白話文:

人的生命是由「精」與「氣」相合而形成的。在形成肉身之前,已有「祖氣」存在。人是由氣而化生,而不是由精而化生。「精」就像果實中的仁,而「氣」就像果實發芽所需要的養分。果實獲得土壤中的氣,養分就會萌芽,而果仁就會腐敗。因此,精本身無法產生生命,真正能生人者,是精中所含的氣。

天地之理,動極則靜,靜極則動,靜則陰生,動則陽化,陰生則降,陽化則升。《關尹子》:無有升而不降,無有降而不升。降者為水,升者為火。《河圖》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此陽之動極而靜,一陰生於午也,陰盛則下沉九地而為水,而其生水之根,則在於天。

白話文:

宇宙的自然法則是動靜交替,動到極致就會靜止,靜到極致就會運動。靜止時陰氣產生,運動時陽氣生成。陰氣產生後就會下降,陽氣生成後就會上升。《關尹子》說:「沒有隻升不降的,也沒有隻降不升的。」下降的是水,上升的是火。《河圖》中的數字排列:天一生成水,地六而成水。這是指陽氣運動到極致而靜止,午時陰氣開始產生。陰氣增長後就會降落到九地成為水,而它產生水的根源,則在天。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此陰之靜極而動,一陽生於子也,陽盛則上浮九天而為火,而其生火之根,則在於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陽自地生,未浮於天而為火,先升於左而為木,得乎天者親上,陽動而左升,故曰天生。地四生金,天九成之,陰自天生,未沉於地而為水,先降於右而為金,得乎地者親下,陰靜而右降,故曰地生。凡物先生而後成,故以初氣生而終氣成。

白話文:

大地的第二個階段產生了火,而天的第七個階段使它成熟。這是陰極盛而動,在子月產生了一點陽氣。陽氣旺盛就會向上浮升到九天而成為火,而產生火的根源,則在地裏。天的第三個階段產生了木,而地的第八個階段使它成熟。陽氣從地裏產生,還沒浮上天成為火,就先上升到左邊成為木,凡是得到天者都親近上升,陽動而上升到左邊,所以說木是由天生的。地的第四個階段產生了金,而天的第九個階段使它成熟。陰氣從天中產生,還沒沉到地裏成為水,就先下降到右邊成為金,凡是得到地者都親近下降,陰靜而下降到右邊,所以說金是由地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先產生,然後才能成熟,所以用開始的氣息產生,而最後的氣息成熟。

天與地旋,相生成者,獨陽不能生,獨陰不能成也。

知天道則知人道矣。男子應坎,外陰而內陽,女子象離,外陽而內陰,男以坎交,女以離應。離中之陰,是為丁火,坎中之陽,是為壬水,陽奇而施,陰偶而承,丁壬妙合,凝蹇而成。陰陽未判,是謂祖氣,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者浮輕而善動,濁者沉重而善靜。動靜之交,是曰中皇,中皇運轉,陽中之陰,沉靜而降,陰中之陽,浮動而升,升則成火,降則成水,水旺則精凝,火旺則神發。

白話文:

理解了宇宙自然的運行規律,就能理解人類自身的規律。男子屬於陰性,外陰而內陽,女子屬於陽性,外陽而內陰。男子以陰水交合,女子以陽火應對。陽火中含有的陰性部分是丁火,陰水中含有的陽性部分是壬水。陽性主動而外顯,陰性被動而內斂。丁火和壬水的結合,凝聚成一個受阻礙的狀態。陰陽未分化時,稱為祖氣。祖氣包含陰陽,因而有清濁之分。清的部分浮動輕盈而擅長運動,濁的部分沉重安靜而擅長靜止。動靜交替的狀態叫做中皇。中皇運轉時,陽中的陰性部分沉靜而下降,陰中的陽性部分浮動而上升。上升的部分形成火,下降的部分形成水。水勢強盛時,精氣凝結;火勢強盛時,神氣發揚。

火位於南,水位於北,陽之升也,自東而南,在東為木,陽之在東,神未發也,而神之陽魂已具,魂藏於血,升則化神,陰之降也,自西而北,在西為金,陰之在西,精未凝也,而精之陰魄已成,魄藏於氣,降而生精。升降之間,黃庭四運,土中之意在焉,是曰五神。五神既化,爰生五氣,以為外衛,產五精,以為內守,結五臟,以為宮城,開五官,以為門戶。

白話文:

火位於南方,水位於北方。陽氣的生發,從東方到南方,在東方為木。陽氣在東方時,神魂尚未顯現,但神的陽魂已經具備。魂藏於血中,升起則化為神。陰氣的凝聚,從西方到北方,在西方為金。陰氣在西方時,精氣尚未凝聚,但精的陰魄已經形成。魄藏於氣中,下降則生精。

在升降之間,黃庭四運,土中的意志在其中。這就是五神。五神化生,化生出五氣,作為身體的外圍防禦,化生出五精,作為身體的內部守護。結合五臟,形成身體的宮室,開通五官,成為身體的門戶。

腎以藏精,開竅於耳,生骨而榮發,心以藏神,開竅於舌,生脈而榮色,肝以藏魂,開竅於目,生筋而榮爪,肺以藏魄,開竅於鼻,生皮而榮毛,脾以藏意,開竅於口,生肉而榮唇。氣以煦之,血以濡之,日遷月化,潛滋默長,形完氣足,十月而生,乃成為人。

白話文:

腎臟儲藏精華,通於耳朵,滋養骨頭和頭髮。心臟儲藏神思,通於舌頭,滋養脈絡和氣色。肝臟儲藏魂魄,通於眼睛,滋養筋脈和指甲。肺臟儲藏精神,通於鼻子,滋養皮膚和毛髮。脾臟儲藏意念,通於嘴巴,滋養肌肉和嘴脣。

氣血滋潤著身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逐漸發育成熟。身體健全,氣血充足,經過十個月的孕育,便誕生為人。

其或男或女者,水火感應先後之不齊也。壬水先來,丁火後至,則陽包陰而為女,丁火先來,壬水後至,則陰包陽而為男。《易》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以坤體而得乾爻則成男,以乾體而得坤爻則成女,非秉父氣則為男,秉母氣則為女也。

白話文: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由於水火感應時先後順序不同而造成的。如果壬水(屬陰)先來,丁火(屬陽)後至,則陽氣包覆陰氣,形成女性。如果丁火先來,壬水後至,則陰氣包覆陽氣,形成男性。《易經》中說,乾卦之理形成男子,坤卦之理形成女子,這是因為坤卦之體得到乾卦之爻就會形成男子,乾卦之體得到坤卦之爻就會形成女子,並不是因為秉承了父親的元氣就成為男子,秉承了母親的元氣就成為女子。

生理皆同,而情狀殊絕者,氣秉之不均也。《靈樞·通天》分言五態之人,太陰之人,秉水氣也,太陽之人,秉火氣也,少陰之人,秉金氣也,少陽之人,秉木氣也,陰陽和平之人,秉土氣也。陰陽二十五人,備言五形之人,是秉五氣之全者。一氣又分左右,左右又分上下,五行各五,是為二十五人。生人之大凡也。

白話文:

所有人的生理結構都相同,但外表和表現卻天差地別,這是因為天生氣質的不同。

《靈樞·通天》中說,有五種不同體質的人:太陰體質的人,天生水氣重;太陽體質的人,天生火氣重;少陰體質的人,天生金氣重;少陽體質的人,天生木氣重;陰陽平衡體質的人,天生土氣重。

陰陽平衡的人有二十五種,他們具備了所有五行的氣質,是一種整體的氣質。一種氣質還可以分為左右,左右還可以分為上下,五行各有五種,所以共有二十五種氣質。這是所有人生理的基本情況。

五行異氣,情貌爰別,而人之受氣,又有偏完偏實之不一,清濁厚薄之迥異,因而性質運命,高下霄壤。推其原始,總由祖氣而分,祖氣不同,故精神異其昏明,氣血殊其滑澀,五臟五官,以及筋脈骨肉,皮毛爪發,胥有美惡之辨,靈蠢壽夭,富貴貧賤,於此懸別,所謂命稟於生初也。人與天地同氣,秉賦既異,乃與天運之否泰無心而合,此氣化自然之妙也。

白話文:

宇宙中各種氣息不同,自然形成不同的現象。人所吸收的氣息,也會有偏頗或充足的不同,清濁厚薄也有差別。因此人的個性、命運、地位會天差地遠。追溯根源,是由祖先遺傳的氣息造成的。祖先的氣息不同,所以精神的清明與否、氣血的通暢與否不同,五臟五官、筋脈骨肉、皮毛爪髮,也會因此有優劣之分。人的智慧、壽命、富貴貧賤,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這就是所謂的「命稟於生初」。人與天地同出一源,既然稟賦不同,就會無意間與天運的興衰相契合。這是氣化自然演變的神妙之處。

祖氣秉於先天,沖漠無形,其通塞從違,顯而可見者,後天之氣也。凡氣數之乖蹇,雖機兆未形,而其精神渫越,見之夢寐,氣血鬱濁,蒸為蟣蝨蟲虯,甚至色已明徵,神且先告,第昧者不知耳。及其否極病生,疾痛切身,然後能覺,此愚夫之恆情也。《太素》以脈而談祿命,深有至理,而拘士非之,以為窮通身外之事,與血氣無關,智淺鮮矣。

白話文:

先天的本氣,空靈無形,其通暢與否顯而易見的是後天的氣。凡是氣數的乖舛,雖徵兆尚未顯現,但精神會失常,會表現在夢中。氣血鬱積,凝聚成形似蟣蝨蟲虯的徵兆,甚至症狀已很明顯,神志也先有預感,只是不明瞭的人不知道而已。等到病情發展到極點,疾病發作,疼痛加身,然後才能察覺,這是愚人的通常表現。《太素》根據脈象來預測命運,很有道理,而拘泥於成規的讀書人卻非議它,認為身外之事與氣血無關,真是淺薄無知。

叔皮之論王命,蕭遠之論運命,及孝標辨命之作,皆言天運而不言人理,則亦知其略而未睹其原也。

2. 藏象解

太真剖判,離而為兩,各有專精,是名陰陽。清陽昇天,濁陰歸地,昇天成象,降地成形,清則氣化,濁則質生。《素問·陰陽應象論》:在天為玄,在地為化,玄生五神,化生五味。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五氣分治,是為五行。

白話文:

「太一」分裂為兩部分,各有自己的特質,這就是陰陽。清陽之氣上升到天上,濁陰之氣下降到地上。上升到天上形成天象,下降到地上形成地貌。清氣化為氣,濁氣化為物質。

《素問·陰陽應象論》中說:在天上體現為虛無,在地上記錄為變化。虛無生出五種精神,變化生出五種味道。這五種精神,在天上體現為風,在地上記錄為木;在天上體現為熱,在地上記錄為火;在天上體現為濕,在地上記錄為土;在天上體現為燥,在地上記錄為金;在天上體現為寒,在地上記錄為水。五種氣分開主管,這就是五行。

人與天地相參也,感五行之氣而生臟腑焉。五臟者,肝、心、脾、肺、腎也,六腑者,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也。臟五而腑六,《靈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是為心包,合為六臟。臟為陰,腑為陽,陰陽相合,則為表裡。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合膽,膽者,中正之腑,木也。

白話文:

人與天地之間相互連通,受到五行之氣的影響,從而產生了臟腑。五臟是指:肝、心、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臟腑一共是五臟六腑,《靈樞·脹論》中記載:膻中是心臟的主管宮殿,也就是心包,將其合算在內,共有六個臟腑。臟屬陰,腑屬陽,陰陽結合,形成表裡關係。肝臟就像軍隊的統帥,負責謀略思考。肝臟與膽相配,膽屬於陽剛之腑,五行屬木。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火也。脾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合胃,胃者,五穀之腑,土也。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腑,金也。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水也。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合三焦,三焦者,決瀆之腑,相火也。

白話文:

  • **心臟:**君主一般的器官,主導思維,與小腸相連。小腸負責儲存,屬火。
  • **脾臟:**倉庫一般的器官,負責消化,與胃相連。胃負責消化穀物,屬土。
  • **肺臟:**宰相一般的器官,負責調節,與大腸相連。大腸負責傳導,屬金。
  • **腎臟:**強壯的器官,負責技能,與膀胱相連。膀胱負責儲存體液,屬水。
  • **膻中:**臣子一般的器官,負責喜悅,與三焦相連。三焦負責調節水液代謝,屬相火。

三焦亦合於腎,而別為孤腑,以三焦水道所出,腎為水臟,故並領之,《靈樞·本輸》: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

白話文:

三焦也與腎相連,但又是一個獨立的腑臟。因為三焦是水道的來源,腎是水臟,所以三焦歸於腎。在《靈樞·本輸》中提到:「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所以把腎和肺這兩個臟器放在一起說。三焦是人體中間的腑臟,水液從這裡流出,與膀胱相通。因此,三焦是一個獨立的腑臟。

肝位於東,其氣風,其志怒,其音角,其液泣,其聲呼,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心位於南,其氣熱,其誌喜,其音徵,其液汗,其聲笑,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脾位於中,其氣濕,其志思,其音宮,其液涎,其聲歌,其色黃,其臭香,其味甘。肺位於西,其氣燥,其志悲,其音商,其液涕,其聲哭,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

白話文:

肝臟

位於東方,氣候屬風,情緒易怒,發出的聲音為角音,流出的液體是淚水,呼出的聲音是呼,對應的顏色是青色,發出的氣味是酸臭,味道為酸。

心臟

位於南方,氣候屬熱,心境容易喜悅,發出的聲音為徵音,流出的液體是汗液,發出的聲音是笑,對應的顏色是紅色,發出的氣味是焦味,味道為苦。

脾臟

位於中央,氣候屬濕,心境容易思慮,發出的聲音為宮音,流出的液體是唾液,發出的聲音是唱歌,對應的顏色是黃色,發出的氣味是香氣,味道為甘甜。

肺臟

位於西方,氣候屬燥,容易悲傷,發出的聲音為商音,流出的液體是鼻涕,發出的聲音是哭,對應的顏色是白色,發出的氣味是腥味,味道為辛辣。

腎位於北,其氣寒,其志恐,其音羽,其液唾,其聲呻,其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四十九難: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心主臭,自入為焦,入脾為香,入肺為腥,入腎為腐,入肝為臊。脾主味,自入為甘,入肺為辛,入腎為咸,入肝為酸,入心為苦。

白話文:

腎臟位於人體的北部,屬性偏寒。與腎相關的情緒是恐懼。發出的聲音類似於羽毛的顫音。與腎有關的液體是唾液。發出的聲音是呻吟。顏色為黑色。氣味為腐臭味。味道為鹹味。

《四十九難》中記載:肝臟主導顏色,自身為青色,進入心臟則變為赤色,進入脾臟則變為黃色,進入肺臟則變為白色,進入腎臟則變為黑色。心臟主導氣味,自身為焦味,進入脾臟則變為香味,進入肺臟則變為腥味,進入腎臟則變為腐臭味,進入肝臟則變為騷味。脾臟主導味道,自身為甘味,進入肺臟則變為辛味,進入腎臟則變為鹹味,進入肝臟則變為酸味,進入心臟則變為苦味。

肺主聲,自入為哭,入腎為呻,入肝為呼,入心為笑,入脾為歌。腎主液,自入為唾,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關尹子》:木茂故華為五色,火飛故達為五臭,土和故滋為五味,金堅故實為五聲,水潛故蘊為五精也。

白話文:

肺主發聲,自己發聲為哭。發聲進入腎臟,會變成呻吟;進入肝臟,會變成呼喊;進入心臟,會變成笑;進入脾臟,會變成唱歌。

腎臟主控體液,自己流出的液體為唾液。流入肝臟,會變成眼淚;流入心臟,會變成汗水;流入脾臟,會變成口水;流入肺臟,會變成鼻涕。

《關尹子》中說:樹木茂盛,所以花朵有五種顏色;火焰燃燒,所以產生五種味道;土壤肥沃,所以滋養出五種味道;金屬堅硬,所以發出五種聲音;水流隱藏,所以蘊含五種精氣。

肝氣司生,其時應春,其性為暄,其化為榮,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合筋,其榮爪也。心氣司長,其時應夏,其性為暑,其化為茂,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鑠,其合脈,其榮色也。脾氣司化,其時應長夏,其性靜兼,其化為盈,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合肉,其榮唇也。

白話文:

肝氣:

  • 主管生長。
  • 對應季節:春天。
  • 性質:溫暖。
  • 轉化為:營養物質。
  • 作用:發散。
  • 調節生理功能:宣發氣血。
  • 病變表現:摧拉(收縮)。
  • 臟腑關係:與筋絡相通。
  • 氣血榮養部位:指甲。

心氣:

  • 主管成長。
  • 對應季節:夏天。
  • 性質:炎熱。
  • 轉化為:成熟的果實。
  • 作用:發亮。
  • 調節生理功能:鬱蒸(積熱)。
  • 病變表現:炎鑠(炎熱灼傷)。
  • 臟腑關係:與脈絡相通。
  • 氣血榮養部位:面色。

脾氣:

  • 主管運輸、轉化。
  • 對應季節:長夏(夏天後期)。
  • 性質:溫和穩重。
  • 轉化為:豐厚滋養物質。
  • 作用:安定。
  • 調節生理功能:雲雨(滋養)。
  • 病變表現:動注(腫脹充塞)。
  • 臟腑關係:與肌肉相通。
  • 氣血榮養部位:嘴脣。

肺氣司收,其時應秋,其性為涼,其化為斂,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合皮,其榮毛也。腎氣司藏,其時應冬,其性為凜,其化為肅,其政為靜,其令閉塞,其變凝烈,其合骨,其榮發也。

白話文:

主收斂,對應秋季節氣,具有涼性,化氣為斂,主掌勁道,司掌霧露,轉化後為肅殺之氣,與皮膚相合,滋養毛髮。

主藏蓄,對應冬季節氣,具有凜冽之性,化氣為肅,主掌靜定,司掌閉塞,轉化後為凝烈之氣,與骨骼相合,滋養頭髮。

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靈樞·本神》: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脈,脈舍神,脾藏營,營舍意,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五臟皆有神而藏之於心,五臟皆有精而藏之於腎。神為陽而精為陰,土居陰陽之交,魂者自陰而之陽,陽盛則生神,魄者自陽而之陰,陰盛則生精。

白話文:

五臟的作用是儲藏人的精神、魂魄。《靈樞·本神》中說:肝臟儲藏血液,血液歸藏魂魄;心臟儲藏脈絡,脈絡歸藏精神;脾臟儲藏營氣,營氣歸藏意念;肺臟儲藏氣息,氣息歸藏魄;腎臟儲藏精華,精華歸藏志向。五臟中都有神,而神都儲藏在心中;五臟中都有精,而精都儲藏在腎中。神屬陽,精屬陰,而脾胃屬土,處於陰陽的交界。魂魄由陰而生陽,陽氣旺盛則產生神;魄由陽而生陰,陰氣旺盛則產生精。

血,陰也,而其中有陽,得木氣之散,則陽升而氣化,氣,陽也,而其中有陰,得金氣之收,則陰降而質結。蓋陰濁而有質,陽清則有氣,將結此質而質之魄先生,將化此氣而氣之魂先見。氣之虛靈者則為神,質之靜凝者則為精,神清而明,精濁而暗。古人以升魂為貴,降魄為賤,緣魂向陽而魄向陰也。

白話文:

血液屬陰,但其中也有陽,受到木氣的升發作用,陽氣上升而化為氣體。氣體屬陽,但其中也有陰,受到金氣的收斂作用,陰氣下降而凝結為物質。

物質混濁而有形,陽氣清輕而有氣。物質將要凝固成魄時,陽氣會先出現;氣體將要化為魂時,陰氣會先出現。氣體虛靈的化為神,物質靜凝的化為精。神清澈而明亮,精混濁而晦暗。

古人重視升魂貶低降魄,因為魂屬陽魄屬陰。

物生於春夏而死於秋冬,人之大凡,陽盛則壯,陰盛則老,及其死也,神魂去而精魄存,氣雖亡而質仍在也,於此可悟陰陽之貴賤矣。

白話文:

萬物在春天和夏天出生,而在秋天和冬天死亡。人類也是如此,陽氣旺盛的時候就壯實,陰氣旺盛的時候就衰老。人死後,神魂離開,精魄還存在著,氣雖然消亡了,但身體還在。由此可以明白陰陽的重要性了。

五行之理,相生以氣,非相生以質,《譚子》所謂形不靈而氣靈也。地之木火土金水者,五行之質也,天之風熱濕燥寒者,五行之氣也。天氣盛於東南,地氣盛於西北,東南者,生長之位,西北者,收藏之位。陽主生長,陰主收藏,陽生於東而長於南,陰收於西而藏於北。

白話文:

五行相生的原理,是氣的相生,而不是質的相生。《譚子》說:「形體並不靈活,而氣卻能靈活」。地上的木、火、土、金、水是五行的物質,天空中的風、熱、濕、燥、寒是五行的氣。天氣在東南強盛,地氣在西北強盛。東南是生長的位置,西北是收藏的位置。陽氣主導生長,陰氣主導收藏。陽氣在東方生成,在南方增長;陰氣在西方收斂,在北方收藏。

陽之方生則為春,三陽在上,故春之氣溫,既長則為夏,六陽在上,故夏之氣熱,陰之方收則為秋,三陰在上,故秋之氣涼,既藏則為冬,六陰在上,故冬之氣寒。天氣一日而四周,將寒則涼,將熱則溫,故寒生東方之溫,溫生南方之熱,熱生中央之濕,濕生西方之涼,涼生北方之寒。

白話文:

陽氣生長,則為春天,三陽之氣在上,所以春天氣溫和。陽氣繼續增長,則為夏天,六陽之氣在上,所以夏天氣溫熱。陰氣開始收斂,則為秋天,三陰之氣在上,所以秋天氣涼爽。陰氣繼續收斂,則為冬天,六陰之氣在上,所以冬天氣寒冷。天氣每天運行,當寒冷時會變成涼爽,當炎熱時會變成溫暖。因此,寒氣產生於東方的溫暖,溫暖產生於南方的炎熱,炎熱產生於中央的濕氣,濕氣產生於西方的涼爽,涼爽產生於北方的寒冷。

其相生全是氣化,非木之質生火,火之質生土,土之質生金,金之質生水,水之質生木也,成質則不能生矣。相剋者,制其太過也。木氣過散,則土不堅,故斂之以收氣,火氣過炎,則金不肅,故聚之以藏氣,土氣過濕,則水不升,故散之以風氣,金氣過收,則木不達,故溫之以熱氣,水氣過潤,則火不降,故燥之以土氣。水升則火降,火降則金肅,金肅則木榮,木榮則土燥,土燥則水升。

白話文:

萬物的生長變化都是由氣化作用引起的,並非是由木這種物質生成火,火這種物質生成土,土這種物質生成金,金這種物質生成水,水這種物質生成木。如果已經形成具體的物質,就無法再生成其他物質。相剋的關係,是為了制約某種物質的過度發展。如果木氣過於分散,就會導致土不堅固,所以用土的收斂作用來收聚木氣;如果火氣過於旺盛,就會導致金不肅殺,所以用金的收斂作用來儲藏火氣;如果土氣過於濕潤,就會導致水無法上升,所以用風的散發作用來驅散土氣;如果金氣過於收斂,就會導致木無法生長,所以用熱氣來溫暖金氣;如果水氣過於滋潤,就會導致火無法下降,所以用土的乾燥作用來燥化水氣。水氣上升則火氣下降,火氣下降則金氣肅殺,金氣肅殺則木氣旺盛,木氣旺盛則土氣乾燥,土氣乾燥則水氣上升。

相生則無不及,相剋則無太過,生則見變化之妙,克則見制伏之巧,亦克以氣而不克以質也。前人據五行形質而論生克,逝其遠矣。

白話文:

事物相互生長,就不會缺乏;相互抑制,就不會過度。生長能顯現微妙的變化,抑制能展現制服的巧妙。抑制作用於氣,而不作用於物質。從前人們根據五行形質來討論生克,那已經過時了。

《尚書·洪範》:木曰曲直,金曰從革,火曰炎上,水曰潤下,土爰稼穡,此五行之性也。曲直作酸,炎上作苦,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潤下作咸,此五行之味也。蓋水宜浮而火宜沉,木宜升而金宜降,土居中皇,是為四象轉運之機。

白話文:

《尚書·洪範》中說:

  • 木的特性是能彎曲或伸直。
  • 金的特性是能從革。
  • 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燒。
  • 水的特性是向下流動。
  • 土的特性是適合種植莊稼。

這些就是五行(木、金、火、水、土)的本性。

  • 木的滋味是酸的。
  • 火的滋味是苦的。
  • 金的滋味是辛辣的。
  • 土的滋味是甜的。
  • 水的滋味是鹹的。

這是五行不同的味道。

由於水可以浮起來,而火會沉下去,所以水浮而火沉。

由於木可以向上生長,而金會向下沉降,所以木升而金降。

而土處在中間的位置,就是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轉運的樞紐。

潤下者,水氣之不浮也,炎上者,火氣之不沉也,直則木升,曲者,木氣之不升也,從則金降,革者,金氣之不降也,甘者,稼穡之正位,平則不見,不平則見,甘味之見者,土氣之不運也。五氣堙郁,而後五味以生,五臟乃病。升水木而降火金,其權在土,土氣不運,則四維莫轉,此五味郁生之原也。

白話文:

潤下:水氣不能向上浮升。

炎上:火氣不能向下沉降。

直則木升:木氣順直才能向上生長。

曲者,木氣之不升也:木氣彎曲阻滯,不能向上生長。

從則金降:金氣順從力道才能向下降落。

革者,金氣之不降也:金氣停滯不前,不能向下降落。

甘者,稼穡之正位:甘味是五穀生長的正位。

平則不見,不平則見:如果五味平衡,就看不出來;如果不平衡,就能看出來。

甘味之見者,土氣之不運也:甘味出現,說明土氣不流通。

五種氣體鬱結停滯,才會產生五種味道,從而導致五臟疾病。

要升水木,降火金,關鍵在於土。如果土氣不流通,四肢就不能轉動,這就是五味鬱結誕生的原因。

善乎!庚桑子之言:草鬱則為腐,樹鬱則為蠹,人鬱則為病。陽性動而陰性止,動則運而止則鬱,陽盛而生病者,千百之一,陰盛而生病者,盡人皆是,此凡物之大情也。

白話文:

太好了!庚桑子說得好:草木過於茂盛就會腐爛,樹木過於茂密就會生蟲,人過於憂鬱就會生病。陽氣具有活動的特性,陰氣具有抑制的特性,活動則順暢,抑制則鬱積。陽氣旺盛而致病的,千百人中只有一個,陰氣旺盛而致病的,幾乎每個人都會。這就是所有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五臟開竅於五官,《子華子》:心之氣為離,其神為朱鳥,其竅通於舌,腎之氣為坎,其神為玄龜,其竅通於耳,肝之氣為震,其神為蒼龍,其竅通於目,肺之氣為兌,其神為伏虎,其竅通於鼻,脾之氣為戊己,其神為鳳凰,其竅通於口,故肝心脾肺腎五臟之司目舌口鼻耳五官之候。

白話文:

五臟和五官相通。《子華子》中記載:心部之氣為離火,其神為紅色的朱鳥,竅通於舌頭;腎部之氣為坎水,其神為黑色的玄龜,竅通於耳朵;肝部之氣為震雷,其神為青色的蒼龍,竅通於眼睛;肺部之氣為兌澤,其神為伏臥的老虎,竅通於鼻子;脾部之氣為戊己土,其神為五彩的鳳凰,竅通於嘴巴。因此,肝、心、脾、肺、腎五臟掌控著眼睛、舌頭、嘴巴、鼻子、耳朵這五官的健康狀況。

《靈樞·脈度》: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白話文:

《靈樞·脈度》:五臟經常通過上部的七竅來表現。肝氣和眼睛相通,肝氣調和,眼睛就能分別辨別五種顏色。心氣和舌頭相通,心氣調和,舌頭就能分辨出五種味道。脾氣和嘴巴相通,脾氣調和,嘴巴就能分辨出五種穀物。肺氣和鼻子相通,肺氣調和,鼻子就能分辨出香臭。腎氣和耳朵相通,腎氣調和,耳朵就能聽到五種音調。

五臟,陰也,五官,陽也,陽升於陰,陰降於陽。頭上七竅,位為純陽,陰性重濁,陽性清虛,清虛之極,神明出焉,五神發露,則開七竅,七竅者,神氣之所遊行而出入也。壯則陽旺而神清,濁陰沉降,故七竅靈通,老則陽衰而神散,濁陰填湊,故七竅晦塞。

白話文:

五臟是陰的,五官是陽的。陽氣上升於陰,陰氣下降於陽。頭頂的七竅,位置是純陽的。陰性重濁,陽性清虛。清虛到極致,神明就會出現。五神顯現,就會打開七竅。七竅,是神氣遊動進出的地方。年輕時,陽氣旺盛,神志清明。濁陰下沉,所以七竅通暢。年老時,陽氣衰弱,神志渙散。濁陰積聚,所以七竅不通。

六腑者,所以受水穀而行化物者也。水穀入胃,脾氣消磨,渣滓下傳,精微上奉,化為霧氣,歸之於肺。肺司氣而主皮毛,將此霧氣,由臟而經,由經而絡,由絡而播宣皮腠,熏膚充身澤毛,是謂六經之氣。霧氣降灑,化而為水,津液精血,於是生焉。陰性親內,自皮而絡,自絡而經,自經而歸趨臟腑。

白話文:

六腑的作用是接收水谷並運化食物。水谷進入胃部後,脾臟消化,其中雜質向下傳遞,精微物質向上輸布,化為霧氣,歸於肺部。肺部主導氣息和支配皮膚,將霧氣通過臟腑、經絡、筋絡傳播到皮膚組織,滋潤皮膚、充實身體、澤潤毛髮,這就是六經之氣。霧氣下降時化為水,從而產生津液、精血。陰氣親和於內,從皮膚到筋絡,從筋絡到經絡,再從經絡歸於臟腑。

津入於肺,液入於心,血入於肝,精入於腎,是謂五臟之精。陽根於陰,故生於內而盛於外,陰根於陽,故生於外而盛於內。五臟之部,心位於上,腎位於下,肝位於左,肺位於右,脾位於中。穀氣為陽,升於心肺,穀精為陰,入於腎肝。腎為純陰,陰極則陽生,心為純陽,陽極則陰生,故上亦有精而下亦有氣。

白話文:

津液進入肺,液體進入心臟,血液進入肝臟,精華進入腎臟,這些就是五臟的精華。陽氣產生於陰氣,所以從內部產生並盛行於外部;陰氣產生於陽氣,所以從外部產生並盛行於內部。五臟的位置:心臟位於上方,腎臟位於下方,肝臟位於左側,肺臟位於右側,脾臟位於中間。穀物的氣屬陽,上升至心肺;穀物的精華屬陰,進入腎臟和肝臟。腎臟是純陰的,陰盛則陽生;心臟是純陽的,陽盛則陰生,所以上方也有精華,下方也有氣。

下之氣,陽之根也,上之精,陰之根也。

飲入於胃,脾陽蒸動,化為雲霧,而上升於肺,是為肺氣。肺氣清降,化而為水,遊溢經絡,表裡皆周。天暑衣厚,腠理開發,則外泄而為汗,天寒衣薄,腠理閉塞,則下行而為溺。膀胱者,水之壑也。三焦之火,隨膀胱太陽之經下行而司水道,下焦之火秘,則膀胱清利而水道通,下焦之火泄,則膀胱熱澀而水道閉。火泄脾虛,不能蒸水化氣,則水穀並趨二腸,而成泄利。

白話文:

喝進胃裡的水,脾臟陽氣蒸發它,變成雲霧,上升到肺,這便是肺氣。肺氣清降,轉化為水,流經全身經絡,內外都遍佈。天氣炎熱,穿得厚,毛孔打開,水氣就會向外排出成為汗;天氣寒冷,穿得薄,毛孔關閉,水氣就會向下流動成為尿液。膀胱是儲水的地方。三焦的陽氣,沿著膀胱太陽經向下走,掌管排尿的功能。下焦的陽氣充足,膀胱就會清爽通暢,排尿通暢;下焦的陽氣不足,膀胱就會熱澀,排尿不暢。陽氣不足,脾虛弱,不能蒸發水液轉化為氣,那麼水和食物就會一同流向小腸和大腸,導致腹瀉。

泄利之家,膀胱熱澀而脾腎寒滑,全因相火之泄陷也。《靈樞·營衛生會》: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水性流下,下焦之水獨盛,故如瀆,氣性親上,上焦之氣獨盛,故如霧,中焦,氣水之交,故如漚。譬之如釜,火炎水沸,上則熱氣之升騰,霧也,中則泡波之起滅,漚也,下則釜底之水,瀆也。

白話文:

腹瀉的人,是因為膀胱有熱而阻塞,脾腎寒冷而滑利,這都是因為相火流失衰竭造成的。《靈樞·營衛生會》中說:上焦像霧,中焦像泡沫,下焦像溝渠。水性往下流,所以下焦的水特別多,就像溝渠一樣;氣性喜歡往上走,所以上焦的氣特別多,就像雲霧一樣;中焦是氣和水的交匯處,所以就像泡沫一樣。打個比方,就像一個鍋爐,火燒水開,上面是熱氣蒸騰,就像霧氣一樣;中間是泡沫產生和消失,就像泡沫一樣;下面是鍋底的水,就像溝渠一樣。

《列子》:屬天者,清而散,屬地者,濁而聚。腑稟天氣,故泄而不藏,臟稟地氣,故藏而不泄。「五臟別論」: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也,故實而不能滿。陰陽互根,五臟陰也,而陽神藏焉,非五臟之藏,則陽神飛矣,六腑陽也,而陰精化焉,非六腑之化,則陰精竭矣。蓋陰以吸陽,故神不上脫,陽以煦陰,故精不下流。

白話文:

《列子》中說:屬於天的東西,清澈而分散;屬於地的東西,渾濁而聚集。內臟接收了天的氣息,所以能夠疏泄而不儲藏;腹臟接收了地的氣息,所以能夠儲藏而不疏泄。

「五臟別論」中說:五臟的作用是儲藏精氣而不疏泄,所以它們看上去是飽滿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六腑的作用是傳化食物而不儲藏,所以它們看上去是空虛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陰陽相互依存,五臟屬陰,但其中蘊藏著陽神,如果五臟失去儲藏功能,那麼陽神就會逃逸;六腑屬陽,但其中蘊化著陰精,如果六腑失去傳化功能,那麼陰精就會枯竭。

陰用精氣來吸引陽氣,所以陽神不會脫離身體;陽用溫暖來滋養陰精,所以陰精不會流失。

陽盛之處而一陰已生,陰盛之處而一陽已化,故陽自至陰之位而升之,使陰不下走,陰自至陽之位而降之,使陽不上越。上下相包,陰平陽秘,是以難老。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衛也,陰能守則陽秘於內,陽能衛則陰固於外。陽如珠玉,陰如蚌璞,含珠於蚌,完玉以璞,而昧者不知,棄珠玉而珍蚌璞,是之謂倒置之民矣。

白話文:

在陽氣旺盛的地方,已經孕育了一點陰氣;在陰氣旺盛的地方,已經產生了一點陽氣。所以,陽氣從最陰暗的地方升起,阻止陰氣下降;陰氣從最陽光的地方下降,阻止陽氣上升。陰陽相互包容,陰氣平穩,陽氣深藏,因此不容易衰老。

陰氣在內部,陽氣守護著它;陽氣在外圍,陰氣保護著它。陰氣能守護陽氣,讓陽氣深藏體內;陽氣能保護陰氣,使陰氣穩固於體外。

陽氣就像寶珠和寶玉,陰氣就像蚌殼和璞玉。如果把寶珠藏在蚌殼裡,用璞玉保護寶玉,卻不知道其中緣由,而捨棄寶珠玉器而去珍視蚌殼璞玉,這就是不懂得寶物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