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靈微蘊》~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胎化解

兩精相摶,合而成形,未形之先,爰有祖氣,人以氣化而不以精化也。精如果中之仁,氣如仁中之生意,仁得土氣,生意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氣也。

天地之理,動極則靜,靜極則動,靜則陰生,動則陽化,陰生則降,陽化則升。《關尹子》:無有升而不降,無有降而不升。降者為水,升者為火。《河圖》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此陽之動極而靜,一陰生於午也,陰盛則下沉九地而為水,而其生水之根,則在於天。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此陰之靜極而動,一陽生於子也,陽盛則上浮九天而為火,而其生火之根,則在於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陽自地生,未浮於天而為火,先升於左而為木,得乎天者親上,陽動而左升,故曰天生。地四生金,天九成之,陰自天生,未沉於地而為水,先降於右而為金,得乎地者親下,陰靜而右降,故曰地生。凡物先生而後成,故以初氣生而終氣成。

天與地旋,相生成者,獨陽不能生,獨陰不能成也。

知天道則知人道矣。男子應坎,外陰而內陽,女子象離,外陽而內陰,男以坎交,女以離應。離中之陰,是為丁火,坎中之陽,是為壬水,陽奇而施,陰偶而承,丁壬妙合,凝蹇而成。陰陽未判,是謂祖氣,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者浮輕而善動,濁者沉重而善靜。動靜之交,是曰中皇,中皇運轉,陽中之陰,沉靜而降,陰中之陽,浮動而升,升則成火,降則成水,水旺則精凝,火旺則神發。

火位於南,水位於北,陽之升也,自東而南,在東為木,陽之在東,神未發也,而神之陽魂已具,魂藏於血,升則化神,陰之降也,自西而北,在西為金,陰之在西,精未凝也,而精之陰魄已成,魄藏於氣,降而生精。升降之間,黃庭四運,土中之意在焉,是曰五神。五神既化,爰生五氣,以為外衛,產五精,以為內守,結五臟,以為宮城,開五官,以為門戶。

腎以藏精,開竅於耳,生骨而榮發,心以藏神,開竅於舌,生脈而榮色,肝以藏魂,開竅於目,生筋而榮爪,肺以藏魄,開竅於鼻,生皮而榮毛,脾以藏意,開竅於口,生肉而榮唇。氣以煦之,血以濡之,日遷月化,潛滋默長,形完氣足,十月而生,乃成為人。

其或男或女者,水火感應先後之不齊也。壬水先來,丁火後至,則陽包陰而為女,丁火先來,壬水後至,則陰包陽而為男。《易》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以坤體而得乾爻則成男,以乾體而得坤爻則成女,非秉父氣則為男,秉母氣則為女也。

生理皆同,而情狀殊絕者,氣秉之不均也。《靈樞·通天》分言五態之人,太陰之人,秉水氣也,太陽之人,秉火氣也,少陰之人,秉金氣也,少陽之人,秉木氣也,陰陽和平之人,秉土氣也。陰陽二十五人,備言五形之人,是秉五氣之全者。一氣又分左右,左右又分上下,五行各五,是為二十五人。生人之大凡也。

白話文:

胎化解

兩性精華相互結合,凝聚成形體。在形體形成之前,已有先天之氣存在。人類生命的形成依賴氣化作用,而非單純依靠精華轉化。精華如同果核中的種仁,先天之氣則像種仁內蘊含的生機。種仁吸收土壤養分後萌發新芽,隨著新芽生長,種仁逐漸分解。因此真正能孕育生命的並非精華本身,而是蘊藏在精華中的氣機。

自然界普遍規律顯示:運動到極致就會轉為靜止,靜止到極點又會產生運動。靜態時陰氣生成,動態時陽氣轉化。陰氣生成則下降,陽氣轉化則上升。《關尹子》指出:沒有單純上升而不下降的,也沒有單純下降而不上升的。下降形成水屬性,上升形成火屬性。《河圖》數理揭示:天一生成水性,地六使之完備,這是陽氣運動至極轉靜,午時產生一絲陰氣;當陰氣盛極就沈降至地底形成水,但其生成根源仍在天際。

地二產生火性,天七使之完備,這是陰氣靜止至極轉動,子時萌發一絲陽氣;當陽氣盛極就升騰至天際形成火,但其生成根源仍在地面。天三產生木性,地八使之完備,陽氣從地面生發,尚未升天化火之前,先在左側形成木性。獲得天性的物質傾向上升,陽氣運動向左升騰,故稱為天生。地四產生金性,天九使之完備,陰氣從天際降臨,尚未沈地化水之前,先在右側形成金性。獲得地性的物質傾向下降,陰氣靜止向右沈降,故稱為地生。萬物皆先萌生後完備,因此以初始之氣生發,以終末之氣成就。

天地循環運轉中,萬物生成需陰陽交互作用,單獨的陽氣不能生發,單獨的陰氣無法成就。

理解天道就能理解人道。男性對應坎卦,外顯陰性而內含陽性;女性對應離卦,外顯陽性而內含陰性。男性以坎卦特性交感,女性以離卦特性回應。離卦中的陰性稱為丁火,坎卦中的陽性稱為壬水。陽性單數主施予,陰性雙數主承受,丁火與壬水精妙結合,凝結成生命。陰陽未分化時稱為祖氣,這氣息包含陰陽,故有清濁之分:清氣輕浮易動,濁氣沈重趨靜。動靜交互之處稱為中皇,當中皇運轉,陽中之陰沈靜下降,陰中之陽浮動上升:上升化為火,下降化為水。水氣旺盛則精華凝聚,火氣旺盛則神魂發揚。

火定位南方,水定位北方。陽氣上升從東方到南方,在東方屬木性,此時陽氣雖未完全發揚神魂,但其中的陽魂已具備,魂藏於血液中,上升時化為神識。陰氣下降從西方到北方,在西方屬金性,此時陰氣雖未完全凝聚精華,但其中的陰魄已形成,魄藏於氣場中,下降時化生精華。在這升降過程中,中樞區域協調運轉,土性的調和功能存在其中,與五種神識相應。五神轉化後,產生五種氣息作為外在防護,化生五種精華作為內在守護,凝聚五臟形成宮殿城牆,開通五官作為感知門戶。

腎臟貯藏精華,開竅於耳,滋養骨骼與頭髮;心臟蘊藏神識,開竅於舌,滋養血脈與面色;肝臟收藏魂體,開竅於眼,滋養筋腱與指甲;肺臟儲存魄力,開竅於鼻,滋養皮膚與體毛;脾臟含納意識,開竅於口,滋養肌肉與口唇。氣息溫暖身體,血液濡潤組織,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待形體完備氣血充足,經十個月孕育誕生為人。

胎兒性別差異取決於水火氣息感應先後不同:若壬水先到,丁火後至,則陽包陰成女;若丁火先來,壬水後至,則陰包陽成男。《易經》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指坤體獲得乾爻則成男,乾體獲得坤爻則成女,並非單純繼承父氣為男、母氣為女。

生理結構相同但性情表現迥異,源於稟受氣質不均。《靈樞·通天》所述五類體質:太陰之人稟受水氣,太陽之人稟受火氣,少陰之人稟受金氣,少陽之人稟受木氣,陰陽平和之人稟受土氣。《陰陽二十五人》詳述五行體質,是指完整稟受五種氣質者。每種氣質又分左右,左右再分上下,五行各分五類,共二十五種體質。這是人類生命形態的主要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