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 八卷 (1)
八卷 (1)
1. 八卷
2. 八風命名篇
少俞問岐伯曰:八風分春夏秋冬東西南北乎?岐伯曰:然。少俞曰:東西南北不止四風,合之四時,則八風不足以概之也。岐伯曰:風不止八,而八風實足概之。少俞曰:何謂也?岐伯曰:風從東方來,得春氣也;風從東南來,得春氣而兼夏氣矣;風從南方來,得夏氣也;風從西南來,得夏氣而兼秋氣矣;風從西方來,得秋氣也;風從西北來,得秋氣而兼冬氣矣;風從北方來,得冬氣也;風從東北來;得冬氣而兼春氣矣,此方隅時令合而成八也。
少俞曰:八風有名乎?岐伯曰:東風名和風也,東南風名薰風也,南風名熱風也,西南風名溫風也,西風名商風也,西北風名涼風也,北風名寒風也,東北風名陰風也,又方隅時令合而名之也。
少俞曰:其應病何如乎?岐伯曰:和風傷在肝也,外病在筋;薰風傷在胃也,外病在肌;熱風傷在心也,外病在脈;溫風傷在脾也,外病在腹;商風傷在肺也,外病在皮;涼風傷在膀胱也,外病在營衛;寒風傷在腎也,外病在骨;陰風傷在大腸也,外病在胸脅。此方隅時令與臟腑相合而相感也。
然而臟腑內虛,八風因得而中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非空言也。少俞曰:人有臟腑不虛而八風中之者,又是何謂?岐伯曰:此暴風猝中,不治而自愈也。
陳士鐸曰:八風之來,皆外感也。外感因於內召,故治內而外邪自散,若外自病者,不必治之。
白話文:
少俞向岐伯詢問說:八風是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季以及東西南北四方嗎?岐伯回答:是的。少俞接著說:東西南北不只有四風,如果要配合四季,那麼八風就無法完全概括。岐伯回答:風不止八種,但八風確實可以全面概括。少俞再問:這是什麼意思?岐伯解釋:風從東方來,代表的是春風;風從東南方向來,既有春風的特性也有夏風的特性;風從南方來,就是夏風;風從西南方向來,既有夏風的特性又有秋風的特性;風從西方來,是秋風;風從西北方來,既有秋風的特性又有冬風的特性;風從北方來,是冬風;風從東北方向來,既有冬風的特性又有春風的特性,這就是根據方位和季節的結合,形成了八風。
少俞問:八風有特定的名稱嗎?岐伯答:東風被稱為和風,東南風被稱為薰風,南風被稱為熱風,西南風被稱為溫風,西風被稱為商風,西北風被稱為涼風,北風被稱為寒風,東北風被稱為陰風,這些都是根據方位和季節的結合來命名的。
少俞再問:八風如何影響人的健康?岐伯答:和風影響肝臟,外部影響肌肉;薰風影響胃部,外部影響皮膚;熱風影響心臟,外部影響脈絡;溫風影響脾臟,外部影響腹部;商風影響肺部,外部影響皮膚;涼風影響膀胱,外部影響營養和防禦系統;寒風影響腎臟,外部影響骨骼;陰風影響大腸,外部影響胸部和側腹。這是方位、季節和人體臟腑相互作用的結果。
然而,如果人體臟腑內部虛弱,八風就會乘虛而入,邪氣聚集的地方,氣血必然虛弱,這並不是空談。少俞問:有人臟腑並未虛弱卻仍受八風影響,這又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這種情況通常是由突然的強烈風力造成,一般不需要治療,會自行康復。
陳士鐸表示:八風的影響都來自外部,但這些外部影響往往由內部狀態所引發,因此調整內部狀態,外部的邪氣自然會消散,如果疾病主要來自外部,就不一定需要特別治療。
3. 太乙篇
風后問於岐伯曰:八風可以占疾病之吉凶乎?岐伯曰:天人一理也,可預占以斷之。風后曰:占之不驗何也?岐伯曰:有驗有不驗者,人事之不同耳,天未嘗不可占也。風后曰:請悉言之。岐伯曰:八風休咎,無日無時不可占也。如風從東方來,寅卯辰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從北方來,申酉戌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風從南方來,巳午未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風從北方來,亥子丑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風后曰:予聞古之占風也,多以太乙之日為主。天師曰:無日無時不可占也,恐不可為訓乎?岐伯曰:占風以太乙日,決病所以驗不驗也。
風后曰:舍太乙以占吉凶,恐不驗更多耳。岐伯曰:公何以信太乙之深也。風后曰:太乙移日,天必應之風雨,風雨和則民安而病少,風雨暴則民勞而病多。太乙在冬至日有變,佔在君;太乙在春分日有變,佔在相;太乙在中宮日有變,佔在相吏;太乙在秋分日有變,佔在將;太乙在夏至日有變,佔在民。所謂有變者,太乙居五宮之日,得非常之風也。
各以其所主占之,生吉克凶,多不爽也。岐伯曰:請言風雨之暴。風后曰:暴風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脈,其氣主熱。暴風西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肌,其氣主弱。暴風西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皮膚,其氣主燥。暴風西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其氣主清。暴風從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寒。
暴風東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兩脅腋骨下及肢節,其氣主溫。暴風東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筋紐,其氣主濕。暴風東南方來,其傷人也,內合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重著。言風而雨概之矣。岐伯曰:人見風輒病者,豈皆太乙之移日乎?執太乙以占風,執八風以治病,是泥於論風也。夫百病皆始於風,人之氣血虛餒,風乘虛輒入矣,何待太乙居宮哉。
陳士鐸曰:人病全不在太乙,說得澹而有味。
白話文:
風後向岐伯詢問:「八方的風是否可以用來預測疾病的吉凶呢?」岐伯回答:「天象和人的健康狀況是相互關聯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來預測。」
風後又問:「但如果預測結果不準確該怎麼辦?」岐伯解釋:「有些預測會準確,有些則不會,這主要取決於人的身體狀況,但這並不代表天象不能被用來預測。」風後追問:「請詳細說明。」岐伯說:「八方的風,無論什麼時間,都能用來預測。例如,如果風從東方吹來,在寅、卯、辰時吹來是順風,否則就是逆風,逆風就可能導致疾病。」
同樣地,如果風從北方、南方或北方吹來,只要是在相應的時辰,就是順風,否則就是逆風,逆風可能導致疾病。風後提到,古時占卜風向多以太乙日為主,岐伯解釋:「每天每時都可以進行占卜,但是這不一定能成為標準的規則。占卜風向以太乙日為主,可以判斷疾病的原因,並且驗證其準確性。」
風後指出,如果不用太乙日來占卜吉凶,可能會有更多的不準確性。岐伯反問:「你為什麼如此相信太乙日的重要性?」風後解釋:「當太乙日移動,天象一定會有風雨的反應。如果風雨和諧,人民就會安定,疾病也會減少;如果風雨猛烈,人民就會勞累,疾病也會增多。」
如果太乙日在冬至、春分、中宮、秋分、夏至時發生變化,分別對應到君主、宰相、官吏、將軍和人民。所謂的變化,是指在太乙日處於五個位置時,遇到了非同尋常的風。根據這些特點進行占卜,通常能夠準確預測吉凶。
接著,岐伯和風後討論了猛烈風雨對人體的影響。例如,猛烈的南風會影響心臟和脈絡,引起熱病;猛烈的西南方風會影響脾臟和肌肉,導致身體虛弱;猛烈的西風會影響肺部和皮膚,引起乾燥;猛烈的西北風會影響小腸和手太陽脈,導致脈搏失調,可能突然死亡,引發寒冷症狀;猛烈的北風會影響腎臟、骨骼、肩膀和背部的筋膜,引起寒冷;猛烈的東北風會影響大腸、腋下骨骼和肢節,引發溫熱症狀;猛烈的東風會影響肝臟和筋絡,引起濕氣;猛烈的東南風會影響胃部和肌肉,引起沉重感。
岐伯最後強調,並非所有人在遭遇風後都會生病,這並不一定與太乙日的移動有關。他指出,各種疾病往往起因於風,當人體氣血虛弱時,風便容易侵入,並不一定等到太乙日處於特定位置才會發生。陳士鐸補充說:「人的疾病並不完全取決於太乙日,這種說法平淡卻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