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六卷 (4)

回本書目錄

六卷 (4)

1. 六氣分門篇

雷公問於岐伯曰:五運六氣合而不離,統言之可也,何鬼臾區分言之多乎?岐伯曰:五運不可分,六氣不可合,雷公曰:其不可合者何也?岐伯曰:六氣之中有暑火之異也。雷公曰:暑火皆火也,何分乎?岐伯曰:火不一也。暑,外火,火,內火也。雷公曰:等火耳,火與火相合而相應也,奈何異視之?岐伯曰:內火之動,必得外火之引,外火之侵,必得內火之召也,似可合以立論,而終不可合以分門者,內火與外火異也。蓋外火,君火也;內火,相火也。

君火即暑,相火即火,暑乃陽火,火乃陰火。火性不同,烏可不區而別乎?六氣為陰陽,分三陰三陽也。三陰三陽中分陽火陰火者,分君相之二火也。五行概言火而不分君相,六氣分言火而各配支幹,二火分配而暑與火各司其權,各成其病矣,故必宜分言之也。臾區之說非私言也,實聞予論而推廣之。

雷公曰:予昧矣,請示世之不知二火者。

陳士鐸曰:五行止有一火,六氣乃有二火,有二火乃分配支幹矣。支幹雖分,而君相二火實因六氣而異,言之於不可異而異者,異之於陰陽之二火也。

白話文:

雷公向岐伯詢問:五運和六氣相互結合且密不可分,總括來說是可以的,但為什麼鬼臾區卻要分別說明那麼多呢?岐伯回答:五運不能分割,但六氣卻不能合併討論。雷公再問:為什麼六氣不可以合併討論呢?岐伯解釋:在六氣中有暑熱和火熱兩種不同的性質。

雷公質疑:暑熱和火熱不都是火熱嗎?為什麼要區分開來呢?岐伯回答:火熱並不是隻有一種。暑熱是外部的火熱,而火熱是內部的火熱。雷公仍不解:不過都是火熱罷了,外部火熱與內部火熱相合相應,為什麼要視為不同?

岐伯解釋:內部的火熱運動,必須得到外部火熱的引導;外部火熱的侵襲,必須得到內部火熱的呼喚。這看似可以合併討論,然而終究無法合併,因為內部火熱和外部火熱是有差別的。外部火熱是君火;內部火熱則是相火。

君火就是暑熱,相火就是火熱,暑熱是陽性的火熱,火熱則是陰性的火熱。兩者的性質不同,怎能不加以區分呢?六氣代表陰陽,可細分為三陰三陽。在三陰三陽中再區分出陽火和陰火,即是區分君火和相火。

五行概括地說到火熱,但並未區分君火和相火,而六氣則明確區分火熱,並各自配合天干地支。當君火和相火各自分配後,暑熱和火熱便各自掌握其權利,各自形成疾病。因此,確實應該分別說明。臾區的理論並非出自私心,而是根據我的論述進一步發展。

雷公表示:我理解得不是很清楚,請你解釋給那些不清楚君火和相火的人聽。 陳士鐸解釋:五行理論中僅有一種火熱,而六氣理論中卻有兩種火熱,有兩種火熱才能與天干地支相配。天干地支雖然分開,然而君火和相火實際上是因六氣而產生差異,我們在討論時必須明確指出其差異,那就是陰性和陽性火熱的不同。

2. 六氣獨勝篇

雍父問曰:天地之氣,陰陽盡之乎?岐伯曰:陰陽足以包天地之氣也。雖然陰陽之中變化錯雜,未可以一言盡也。雍父曰:請言其變。岐伯曰:六氣盡之矣。雍父曰:六氣是公之已言也,請言所未言。岐伯曰:六氣之中,有餘不足,勝復去留,臾區言之矣,尚有一端未言也。

遇司天在泉之年,不隨天地之氣轉移,實有其故,不可不論也。雍父曰:請悉論之。岐伯曰:辰戌之歲,太陽司天,而天柱不能窒抑之,此肝氣之勝也。巳亥之歲,厥陰司天,而天蓬不能窒抑之,此心氣之勝也。丑未之歲,太陰司天,而天蓬不能窒抑之,此包絡之氣勝也。子午之歲,少陰司天,而天衝不能窒抑之,此脾氣之勝也。

寅申之歲,少陽司天,而天英不能窒抑之,此肺氣之勝也。卯酉之歲,陽明司天,而天芮不能窒抑之,此腎氣之勝也。雍父曰:司天之勝,予知之矣,請言在泉之勝。岐伯曰:丑未之歲,太陽在泉,而地晶不能窒抑之,此肝膽之氣勝也。寅申之歲,厥陰在泉,而地玄不能窒抑之,此心與小腸之氣勝也。

辰戌之歲,太陰在泉,而地玄不能窒抑之,此包絡三焦之氣勝也。卯酉之歲,少陰在泉,而地蒼不能窒抑之,此脾胃之氣勝也。巳亥之歲,少陽在泉,而地彤不能窒抑之,此肺與大腸之氣勝也,子午之歲,陽明在泉,而地阜不能窒抑之,此腎與膀胱之氣勝也。雍父曰:予聞順天地之氣者昌,逆天地之氣者亡,今不為天地所窒抑,是逆天地矣,不夭而獨存,何也?岐伯曰:順之昌者,順天地之正氣也;逆之亡者,逆天地之邪氣也。

順可逆而逆可順乎?雍父曰:同是人也,何以能獨勝乎?岐伯曰:人之強弱不同,縱欲與節欲異也。雍父曰:善。

陳士鐸曰:天蓬、地玄,獨有二者,正分其陰陽也。陰陽同而神亦同者,正顯其順逆也,可見宜順不宜逆矣。

白話文:

雍父問道:「天地間的所有氣象,都是由陰陽兩種氣質完全涵蓋了嗎?」岐伯回答:「陰陽確實能夠涵蓋天地間所有的氣質。但是,陰陽之中還有許多複雜多變的因素,並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明的。」雍父又說:「請告訴我那些變化吧。」岐伯回答:「六氣就足以解釋這些變化了。」雍父接著說:「六氣你已經提過了,請告訴我還有哪些你沒提到的。」岐伯說:「在六氣中,有過剩和不足的情況,有強盛和衰退的交替,臾區已經解釋過了,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討論。

當遇到司天和在泉的年份,如果氣候不跟著天地的氣質轉換,一定有其原因,我們必須深入探討。」雍父說:「請詳細解釋。」岐伯說:「在辰戌年份,太陽掌管天空,如果天柱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肝氣旺盛的表現。在巳亥年份,厥陰掌管天空,如果天蓬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心氣旺盛的表現。在醜未年份,太陰掌管天空,如果天蓬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包絡之氣旺盛的表現。在子午年份,少陰掌管天空,如果天衝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脾氣旺盛的表現。

在寅申年份,少陽掌管天空,如果天英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肺氣旺盛的表現。在卯酉年份,陽明掌管天空,如果天芮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腎氣旺盛的表現。」雍父說:「天空掌管者的旺盛,我明白了,那請告訴我在泉的旺盛是什麼。」岐伯說:「在醜未年份,太陽在泉,如果地晶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肝膽之氣旺盛的表現。在寅申年份,厥陰在泉,如果地玄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心和小腸之氣旺盛的表現。

在辰戌年份,太陰在泉,如果地玄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包絡三焦之氣旺盛的表現。在卯酉年份,少陰在泉,如果地蒼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脾胃之氣旺盛的表現。在巳亥年份,少陽在泉,如果地彤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肺和大腸之氣旺盛的表現。在子午年份,陽明在泉,如果地阜無法抑制它的力量,這就是腎和膀胱之氣旺盛的表現。」雍父說:「我聽說順應天地之氣的人會興旺,違背天地之氣的人會消亡,如今有些氣質不被天地所抑制,這是不是違背天地之氣呢?為什麼他們不會早死,反而獨自存活呢?」岐伯回答:「順應天地之氣而興旺的人,是順應了天地的正氣;違背天地之氣而消亡的人,是違背了天地的邪氣。

順應可以逆轉,逆轉也可以順應嗎?」雍父又問:「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人能獨自勝出呢?」岐伯回答:「人的身體強弱不同,放縱慾望和節制慾望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雍父說:「講得好。」

陳士鐸評論:「天蓬、地玄,只有這兩個詞,正好分開了陰陽兩種氣質。陰陽相同,神也相同,正好顯示了順應和違背的道理,由此可見,我們應該順應而不是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