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九卷 (3)

回本書目錄

九卷 (3)

1. 移寒篇

應龍問曰:腎移寒於脾,脾移寒於肝,肝移寒於心,心移寒於肺,肺移寒於腎,此五臟之移寒也。脾移熱於肝,肝移熱於心,心移熱於肺,肺移熱於腎,腎移熱於脾,此五臟之移熱也。五臟有寒熱之移,六腑有移熱,無移寒,何也?岐伯曰:五臟之五行正也,六腑之五行副也。五臟受邪,獨當其勝,六腑受邪,分受其殃。

白話文:

應龍問道:「腎臟將寒氣轉移到脾臟,脾臟轉移到肝臟,肝臟轉移到心臟,心臟轉移到肺臟,肺臟轉移到腎臟,這是五臟轉移寒氣的過程。脾臟將熱氣轉移到肝臟,肝臟轉移到心臟,心臟轉移到肺臟,肺臟轉移到腎臟,腎臟轉移到脾臟,這是五臟轉移熱氣的過程。五臟有寒熱轉移,六腑只轉移熱氣,不轉移寒氣,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五臟的五行屬性是正確的,六腑的五行屬性是輔助的。五臟受到邪氣侵襲,單獨承擔不利的影響;六腑受到邪氣侵襲,分散承受不利影響。」

且臟腑之病,熱居什之八,寒居什之二也。寒易回陽,熱難生陰,故熱非一傳而可止,臟傳未已,又傳諸腑,腑又相傳。寒則得溫而解,在臟有不再傳者,臟不遍傳,何至再傳於腑乎?此六腑所以無移寒之證也。應龍曰:寒不移於腑,獨不移於臟乎?岐伯曰:寒入於腑而傳於腑,甚則傳於臟,此邪之自傳也,非移寒之謂也。

白話文:

在身體的各種疾病中,有八成是由熱症引起的,而只有兩成是由寒症引起的。寒症容易恢復陽氣,而熱症難以生出陰氣,因此熱症不會一下子就會止住,內臟之間會不斷傳染,然後再傳到六腑,而六腑之間也會互相傳染。至於寒症,只要用溫熱的方法就能解除,而且寒氣在內臟中不會再次傳染,因為內臟不會全部傳染,又怎麼會傳染到六腑呢?這就是六腑沒有轉移寒症的症狀。應龍問道:寒氣不傳給六腑,難道就不會傳給內臟嗎?岐伯回答:寒氣進入內腑,會在內腑之間傳染,嚴重時會傳到六腑,這是一種邪氣的自動傳染,而不是轉移寒氣。

應龍曰:移之義若何?岐伯曰:本經受寒,虛不能受,移之於他臟腑,此邪不欲去而去之,嫁其禍也。應龍曰:善。

陳士鐸曰:六腑有移熱而無移寒,以寒之不移也。獨說得妙,非無徵之文。

白話文:

應龍問:移之的意義是什麼?岐伯回答:原本的經脈受寒,虛弱不能承受,邪氣轉移到其他臟腑,這是邪氣不想離開,卻被趕走,把禍害轉嫁到別的地方。應龍說:很好。

2. 寒熱舒肝篇

雷公問曰:病有寒熱,皆成於外邪乎?岐伯曰:寒熱不盡由於外邪也。雷公曰:斯何故歟?岐伯曰:其故在肝。肝喜疏泄,不喜閉藏。肝氣鬱而不宣,則膽氣亦隨之而鬱,膽木氣鬱,何以生心火乎?故心之氣亦郁也。心氣鬱則火不遂其炎上之性,何以生脾胃之土乎?土無火養則土為寒土,無發生之氣矣。

白話文:

雷公問道:「疾病產生冷熱,都是因為外在邪氣造成的嗎?」岐伯答道:「冷熱不完全是由於外在邪氣造成的。」雷公問道:「這是什麼原因?」岐伯答道:「原因在於肝。肝臟喜歡疏發,不喜歡收斂。肝氣鬱結不通暢,膽氣也會跟著鬱結,膽氣鬱結無法生火,那麼怎麼生出心中的火呢?所以心氣也會鬱結。心氣鬱結,火氣就不能向上發散,那麼怎麼生出脾胃的土氣呢?土氣沒有火氣的滋養就會變成寒土,沒有生發之氣了。」

肺金無土氣之生,則其金不剛,安有清肅之氣乎。木寡於畏,反克脾胃之土,土欲發舒而不能,土木相刑,彼此相角,作寒作熱之病成矣。正未嘗有外邪之干,乃五臟之鬱氣自病。徒攻其寒而熱益盛,徒解其熱而寒益猛也。雷公曰:合五臟以治之,何如?岐伯曰:舒肝木之郁,諸郁盡舒矣。

白話文:

如果肺部的金氣得不到「土」氣的滋養,那麼它的金氣就不會堅固,怎麼能產生清肅之氣呢?肝木過度旺盛,反過來剋制脾胃之土,脾土想要生長發達卻不能,脾土和肝木互相剋制,彼此相爭,就會產生寒熱交加的疾病。這並不是外部邪氣的侵害,而是五臟鬱悶之氣自生疾病。只攻治寒症,熱症反而更盛;只緩解熱症,寒症反而更猛烈。雷公說:把五臟調和起來治療,怎麼樣?岐伯說:疏通肝木的鬱結,所有的鬱結都會緩解。

陳士鐸曰:五郁發寒熱,不止木鬱也。而解鬱之法,獨責於木,以木鬱解而金土水火之郁盡解,故解五郁,惟尚解木鬱也,不必逐經解之。

嘉慶貳拾年,靜樂堂書

白話文:

陳士鐸說:五臟鬱結引起的發熱發冷,不僅是肝鬱所致。但是,解決鬱結問題的方法卻只針對肝鬱。因為肝鬱解除的話,金、土、水、火等臟腑的鬱結也會全部解除。所以,解決五臟鬱結,只要專注於解決肝鬱就可以了,不必逐一針對每個臟腑去解除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