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四卷 (5)

回本書目錄

四卷 (5)

1. 小腸火篇

少師曰:小腸屬火乎?屬水乎?岐伯曰:小腸與心為表裡,與心同氣,屬火無疑,其體則為水之路,故小腸又屬水也。少師曰:然則小腸居水火之間,乃不陰不陽之腑乎?岐伯曰:小腸屬陽,不屬陰也,兼屬之水者,以其能導水也。水無火不化,小腸有火,故能化水,水不化火而火且化水,是小腸屬火明矣。

惟小腸之火,代心君以變化,心即分其火氣,以與小腸,始得導水以滲入於膀胱。然有心之火氣,無腎之水氣,則心腎不交,水火不合,水不能遽滲於膀胱矣。少師曰:斯又何故乎?岐伯曰:膀胱水腑也,得火而化,亦必得水而親,小腸之火欲通膀胱,必得腎中真水之氣以相引,而後心腎會而水火濟,可滲入亦可傳出也。

少師曰:小腸為受盛之官,既容水穀,安在腸內無水,必藉腎水之通膀胱乎?岐伯曰:真水則存而不泄,邪水則走而不守也。小腸得腎之真水,故能化水穀而分清濁,不隨水穀俱出也,此小腸所以必資於腎氣耳。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小腸之火有水以濟之,故火不上焚而水始下降也。火不上焚者,有水以引之也;水不下降者,有火以升之也,有升有引,皆既濟之道也。

白話文:

[小腸火篇]

少師問道:小腸是屬於火還是水呢?岐伯回答:小腸與心臟互為表裡,共享同一種氣,毫無疑問屬於火,但它的功能卻是水的通道,因此小腸同時也屬於水。少師又問:那麼,小腸處在水火之間,是個既非陰也非陽的器官嗎?岐伯解釋:小腸屬於陽,並非陰,之所以說它也屬於水,是因為它能引導水份。水若沒有火無法被轉化,小腸有火,因此能將水轉化,水不會將火轉化,反而是火將水轉化,這就清楚表明小腸屬於火。

小腸的火,代替心臟進行轉化,心臟會分出一部分的火氣給予小腸,這樣才能將水份導向膀胱。然而,如果只有心臟的火氣,沒有腎臟的水氣,那麼心臟和腎臟就無法相互作用,水火也不能結合,水份也就無法迅速滲透到膀胱了。少師再問: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膀胱是一個水腑,需要火來轉化,但也必須有水才能運作,小腸的火要通往膀胱,必須得到腎臟中真正的水氣來引導,這樣心臟和腎臟才能相互作用,水火得以調和,水份既能滲透也能排出。

少師問:小腸作為食物的容器,既然能容納水和食物,腸內怎麼可能沒水,何必一定要依靠腎臟的水通往膀胱呢?岐伯解釋:真正的水會存在腸內,不會被排泄掉,而邪惡的水則會流動,不會停留在腸內。小腸得到腎臟的真正水氣,因此能將食物轉化並分離清濁,不會隨著食物一起排出,這就是小腸必須依賴腎氣的原因。少師點頭稱讚。

陳士鐸指出:小腸的火因為有水的輔助,所以火不會向上燒燬,水才能開始下降。火不會向上燒燬,是因為有水來引導;水不會下降,是因為有火來提升。有提升也有引導,這都是調和的原理。

2. 命門真火篇

少師曰:命門居水火中,屬水乎?屬火乎?岐伯曰:命門,火也。無形有氣,居兩腎之間,能生水而亦藏於水也。少師曰:藏於水以生水,何也?岐伯曰:火非水不藏,無水則火沸矣,水非火不生,無火則水絕矣。水與火蓋兩相生而兩相藏也。少師曰:命門之火既與兩腎相親,宜與各臟腑疏矣。

岐伯曰:命門為十二經之主,不止腎恃之為根,各臟腑無不相合也。少師曰:十二經皆有火也,何藉命門之生乎?岐伯曰:十二經之火皆後天之火也,後天之火非先天之火不化。十二經之火得命門先天之火則生生不息,而後可轉輸運動變化於無窮,此十二經所以皆仰望於命門,各倚之為根也。

少師曰:命門之火氣甚微,十二經皆來取資,盡為分給,不虞匱乏乎?岐伯曰:命門居水火中,水火相濟,取之正無窮也。少師曰:水火非出於腎乎?岐伯曰:命門水火雖不全屬於腎,亦不全離乎腎也。蓋各經之水火均屬後天,獨腎中水火則屬先天也。後天火易旺,先天火易衰,故命門火微,必須補火,而補火必須補腎,又必兼水火補之,正以命門之火可旺而不可過旺也。火之過旺,水之過衰也。

水衰不能濟火,則火無所制,必焚沸於十二經,不受益而受損矣。故補火必須於水中補之,水中補火,則命門與兩腎有既濟之歡,分布於十二經,亦無未濟之害也。少師曰:命門之系人生死甚重,《內經》何以遺之?岐伯曰:未嘗遺也。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所謂主者,正指命門也。

七節之旁,有小心。小心者,亦指命門也,人特未悟耳。少師曰:命門為主,前人未言何也?岐伯曰:廣成子云:窈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氣。亦指命門也,誰謂前人勿道哉。且命門居於腎,通於任督,更與丹田神室相接,存神于丹田,所以溫命門也,守氣於神室,所以養命門也。修仙之道,無非溫養命門耳。

命門旺而十二經皆旺,命門衰而十二經皆衰也。命門生而氣生,命門絕而氣絕矣。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命門為十二經之主,《素問》不明言者,以主之難識耳。然不明言者,未嘗不顯言之也,無知世人不悟耳。經天師指示,而命門絕而不絕矣。秦火未焚之前,何故修命門者少,總由於不善讀《內經》也。

白話文:

[命門真火篇]

少師詢問:命門處於水火之中,它屬於水還是火呢?岐伯回答:命門是火性。它無形卻有氣,位於兩腎之間,能生成水份並藏於水之中。

少師再問:為什麼會藏在水中並生成水?岐伯解釋:火若沒有水就無法藏身,缺水的話,火勢就會沸騰失控;而水若無火,則無法生成,缺火的話,水就會枯竭。水和火是相互依存、相互藏納的。

少師問:既然命門之火與兩腎親近,那麼與其他臟腑的關係應該較遠吧?

岐伯答:命門是十二經絡的主宰,不僅腎臟依賴它作為根基,其他臟腑也無一例外地與其相合。十二經絡都有自身的火性,但這些都是後天的火,只有依靠先天的命門之火才能被激活。十二經絡得到命門先天之火,就能生生不息,進而能進行無窮的運轉變化。這就是十二經絡都仰望命門,依賴它作為根基的原因。

少師問:命門的火氣如此微弱,十二經絡都來索取,這樣下去不會匱乏嗎?岐伯答:命門位於水火交匯之處,水火相互輔助,所以它的供應是無窮的。命門的水火雖然不完全屬於腎臟,但也與腎臟緊密相關。各經絡的水火都屬於後天,唯有腎臟中的水火則是先天的。後天的火容易旺盛,先天的火則容易衰退,因此,當命門的火勢微弱時,必須補充火氣,而補火必須補腎,同時要補水和火,因為命門之火可以旺盛但不能過於旺盛。若火勢過旺,水就會過度衰弱。

當水衰弱無法抑制火勢,火勢就會在十二經絡中肆虐,造成傷害而非滋養。所以,補火必須在水中進行,水中補火,能使命門和兩腎達到和諧,並將這種和諧分佈到十二經絡,避免任何不平衡的損害。

少師問:命門對人的生死至關重要,《內經》怎麼會遺漏它呢?岐伯答:其實並未遺漏。如果主宰失靈,十二官府就會陷入危機。這裡所說的主宰,正是指命門。在七節之旁有一個小心,小心也是指命門,只是人們未能理解。命門作為主宰,前人未提及是什麼原因?岐伯引述廣成子的話:“深邃幽暗,其中有神,恍惚不定,其中有氣。”這也正是指命門,怎能說前人未曾提到呢?而且,命門位於腎臟,與任脈、督脈相通,更與丹田神室相連。將精神集中於丹田,是為了溫暖命門;在神室保持氣息,是為了滋養命門。修煉成仙的方法,無非是溫養命門。

當命門旺盛,十二經絡也會旺盛;命門衰弱,十二經絡也會衰弱。命門活躍,氣血就活躍;命門衰竭,氣血也就衰竭了。

陳士鐸表示:命門是十二經絡的主宰,《素問》之所以未明確提及,是因為主宰的概念難以理解。然而,即使未明確指出,實際上已經隱晦地表達了,只不過世人未能理解。經過天師的指引,命門即使瀕臨斷絕,也能得到恢復。在秦火尚未焚燒之前,為什麼修煉命門的人很少,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不擅長閱讀《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