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 四卷 (3)
四卷 (3)
1. 三焦火篇
少師曰:三焦無形,其火安生乎?岐伯曰:三焦稱腑,虛腑也。無腑而稱腑,有隨寓為家之義。故逢木則生,逢火則旺,即逢金逢土,亦不相仇而相得,總欲竊各臟腑之氣以自旺也。少師曰:三焦耗臟腑之氣,宜為各臟腑之所絕矣,何以反親之也?岐伯曰:各臟腑之氣,非三焦不能通達上下,故樂其來親而益之以氣,即有偷竊,亦安焉而不問也。少師曰:各臟腑樂與三焦相親,然三焦樂與何臟腑為更親乎?岐伯曰:最親者,膽木也。
膽與肝為表裡,是肝膽為三焦之母,即三焦之家也。無家而寄生於母家,不無府而有府乎?然而三焦之性喜動惡靜,上下同流,不樂安居於母宅,又不可謂肝膽之宮竟是三焦之府也。少師曰:三焦,火也,火必畏水,何故與水親乎?岐伯曰:三焦之火最善制水,非親水而喜入於水也。
蓋水無火氣之溫則水成寒水矣,寒水何以化物,故腎中之水得三焦之火而生,膀胱之水得三焦之火而化,火與水合,實有既濟之歡也。但恐火過於熱,制水太甚,水不得益而得損,必有乾燥之苦也。少師曰:然則何以治之?岐伯曰:瀉火而水自流也。少師曰:三焦無腑,瀉三焦之火,何從而瀉之?岐伯曰:視助火之臟腑以瀉之,即所以瀉三焦也。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三焦之火附於臟腑,臟腑旺而三焦旺,臟腑衰而三焦衰,故助三焦,在於助各臟腑也,瀉三焦火,可置臟腑於不問乎?然則二焦盛衰,全在□□□腑也。
白話文:
[三焦火篇]
少師詢問:三焦並無具體形狀,那麼它的火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岐伯解釋:三焦被稱作腑,但它其實是個空腑。它雖無腑的實質,卻被稱為腑,這象徵著它有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因此,遇到木就生長,遇到火就旺盛,即便遇到金或土,也能和平共處,甚至吸收其優點。總的來說,三焦會偷偷吸取其他臟腑的氣來壯大自己。
少師再問:既然三焦消耗了其他臟腑的氣,為什麼其他臟腑反而願意與它親近?岐伯回答:其他臟腑的氣,若沒有三焦就不能上下通達,因此他們樂意與三焦親近,甚至給予更多的氣。就算三焦有時會偷偷吸取這些氣,他們也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少師追問:各臟腑都樂於與三焦親近,那麼三焦最親近哪個臟腑呢?岐伯表示:三焦最親近的是膽。膽與肝互為表裡,肝膽可說是三焦的母親,也就是三焦的家。三焦無家可歸,寄生在母親的家,這樣還不是有腑嗎?然而,三焦的本性是喜歡活動、討厭靜止,它上下流動,不願在母親的家安居,因此也不能單純地說肝膽就是三焦的腑。
少師又問:三焦是火,火應該害怕水,為什麼會和水親近?岐伯解釋:三焦的火最善於控制水,並非親近水,而是喜愛進入水中。因為水沒有火的溫暖就會變成冰冷的水,冰冷的水無法化生萬物,所以腎中的水得到三焦的火才能生長,膀胱中的水得到三焦的火才能轉化。火與水的結合,實在令人歡欣鼓舞。然而,如果火太熱,過度控制水,水不僅得不到滋養,反而會受損,必然會導致乾燥的痛苦。
少師問:那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岐伯回應:降火,水自然就能流通。少師再問:三焦無腑,要怎麼降三焦的火?岐伯表示:找出助長火勢的臟腑,對其進行調節,這就是降三焦火的方法。少師贊同地點頭。
陳士鐸補充:三焦的火依附於臟腑,臟腑旺盛,三焦也會旺盛;臟腑衰弱,三焦也會衰弱。因此,想要幫助三焦,就要幫助各個臟腑。同樣地,降三焦的火,能忽略臟腑的作用嗎?由此可見,三焦的盛衰,完全取決於臟腑的狀態。
2. 膽木篇
少師曰:膽寄於肝,而木必生於水,腎水之生肝,即是生膽矣,豈另來生膽乎?岐伯曰:腎水生木,必先生肝,肝即分其水以生膽。然肝與膽皆腎子也,腎豈有疏於膽者乎?惟膽與肝為表裡,實手足相親,無彼此之分也。故腎水旺而肝膽同旺,腎水衰而肝膽同衰,非僅肝血旺而膽汁盈,肝血衰而膽汁衰也。
少師曰:然,亦有腎水不衰,膽氣自病者,何也?岐伯曰:膽之汁主藏,膽之氣主泄,故喜通不喜塞也。而膽氣又最易塞,一遇外寒,膽氣不通矣,一遇內郁,膽氣不通矣,單補腎水,不舒膽木,則木中之火不能外泄,勢必下克脾胃之土,木土交戰,多致膽氣不平,非助火以刑肺,必耗水以虧肝,於是膽郁肝亦郁矣,肝膽交郁,其塞益甚,故必以解鬱為先,不可徒補腎水也。少師曰:肝膽同郁,將獨解膽木之塞乎?岐伯曰:郁同而解鬱,烏可異哉。
膽鬱而肝亦郁,肝舒而膽亦舒,舒膽之後,濟之補水,則水蔭木以敷榮,木得水而調達,既不絕肝之血,有不生心之液者乎?自此三焦得木氣以為根,即包絡亦得膽氣以為助,十二經無不取決於膽也,何憂匱乏哉。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肝膽同為表裡,肝盛則膽盛,肝衰則膽衰,所以治膽以治肝為先,肝易於郁,而膽之易郁又寧與肝殊乎?故治膽必治肝也。
白話文:
[膽木篇]
少師說:膽附屬於肝臟,就像木出自於水一樣,腎臟中的水生成了肝臟,也就等於生成了膽,難道還有另外的途徑來生成膽嗎?岐伯回答:腎臟中的水生成了木,一定先生成肝臟,肝臟再分配這部分的水來生成膽。然而,肝臟和膽都是腎臟的子孫,腎臟怎麼可能對膽疏遠呢?因為膽和肝是表裡關係,實際上就像手和腳一樣親密,沒有你我之分。因此,當腎臟的水份旺盛時,肝臟和膽都會一起旺盛;腎臟的水份衰弱時,肝臟和膽也會一起衰弱。這並非只是肝臟的血液旺盛,膽汁就充盈;肝臟的血液衰弱,膽汁就衰弱。
少師問:但是,也有腎臟的水份未衰弱,膽的氣卻自己生病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膽汁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的氣的主要功能是排泄,所以膽喜歡通暢而不喜歡阻塞。然而膽的氣非常容易被阻塞,一旦遇到外部的寒冷,膽的氣就不會通暢;一旦遇到內部的鬱悶,膽的氣也不會通暢。如果單純補充腎臟的水份,不讓膽的氣得到舒緩,那麼木中的火就不能向外排泄,勢必會向下剋制脾胃的土,木和土互相戰鬥,多會導致膽的氣不平穩。不是助長火氣以傷害肺,就是消耗水份以損傷肝,於是膽鬱悶肝也會鬱悶,肝和膽都鬱悶,阻塞就會更嚴重,所以必須以解除鬱悶為首要,不可以單純補充腎臟的水份。少師問:肝和膽都鬱悶,要單獨解除膽的阻塞嗎?岐伯回答:同時鬱悶就要同時解除鬱悶,怎能有不同呢?
膽鬱悶肝也會鬱悶,肝舒暢膽也會舒暢,舒緩膽之後,再輔以補水,這樣水可以滋潤木以使它繁茂,木得到水就能調節,這樣既不會斷絕肝的血液,也不會產生心的液體。從此,三焦得到木氣作為根本,連包絡也能得到膽的氣作為輔助,十二經脈無不取決於膽,何必擔心匱乏呢。少師說:好。
陳士鐸說:肝和膽是表裡關係,肝旺盛膽就旺盛,肝衰弱膽就衰弱,因此治療膽要先治療肝,肝容易鬱悶,膽容易鬱悶又怎麼能和肝不同呢?所以治療膽一定要治療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