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八卷 (3)

回本書目錄

八卷 (3)

1. 陰寒格陽篇

盤盂問於岐伯曰:大小便閉結不通,飲食輒吐,面赭唇焦,飲水亦嘔,脈又沉伏,此何症也?岐伯曰:腎虛寒盛,陰格陽也。盤盂曰:陰何以格陽乎?岐伯曰:腎少陰經也,惡寒喜溫。腎寒則陽無所附,升而不降矣。盤盂曰:其故何也?岐伯曰:腎中有水火存焉,火藏水中,水生火內,兩相根而兩相制也,邪入則水火相離而病生矣。盤盂曰:何邪而使之離乎?岐伯曰:寒熱之邪皆能離之,而寒邪為甚。

白話文:

盤盂問岐伯:「大小便不通暢,飲食常常嘔吐,臉色發紅、嘴脣乾燥,喝水也會吐,脈象又沉伏,這是什麼病?」

岐伯回答:「這是腎氣虛寒過盛,陰氣阻礙陽氣所致。」

盤盂問:「陰氣怎麼會阻礙陽氣呢?」

岐伯說:「腎屬少陰經,畏懼寒冷喜愛溫暖。腎氣虛寒,則陽氣無處依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盤盂再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岐伯回答:「腎臟中含有水火兩種元素,火被藏在水中,水滋生著火,兩者相互制約。邪氣入侵後,水火就會分離,導致疾病產生。」

盤盂問:「是什麼邪氣導致水火分離?」

岐伯說:「寒邪和熱邪都能導致水火分離,但寒邪尤甚。」

寒感之輕,則腎中之虛陽上浮,不至格拒之至也。寒邪太盛,拒絕過堅,陽杜陰而力衰,陰格陽而氣旺,陽不敢居於下焦,沖逆於上焦矣。上焦沖逆,水穀入喉,安能下入於胃乎。盤盂曰:何以治之?岐伯曰:以熱治之。盤盂曰:陽宜陰折,熱宜寒折,今陽在上而作熱,不用寒反用熱,不治陰反治陽,豈別有義乎?岐伯曰:上熱者,下逼之便熱也。陽升者,陰祛之使升也。

白話文:

寒邪入侵較輕時,腎氣陽氣微微上升,不會造成嚴重的阻礙。但寒邪太過強盛,會導致抵抗過於激烈,導致陽氣堵塞陰氣而虛弱,陰氣阻礙陽氣而旺盛。陽氣不敢停留在下焦,只能衝逆到上焦。上焦衝逆,水穀進入喉嚨,怎麼能進入胃中呢?

盤盂問:如何治療?

岐伯回答:用熱來治療。

盤盂不解:陽氣應當用陰寒來抑制,熱氣應當用寒涼來剋制。現在陽氣上升導致發熱,卻不用寒涼而用熱氣,不治陰反而治陽,難道另有道理嗎?

岐伯解釋:上焦發熱,是因為下焦陽氣逼迫所致。陽氣上升,是因為陰氣排斥陽氣所致。

故上熱者下正寒也,以陰寒折之轉害之矣,故不若以陽熱之品,順其性而從治之,則陽回而陰且交散也。盤盂曰:善。

陳士鐸曰:陰勝必須陽折,陽勝必須陰折,皆從治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上半身發熱,下半身實際上是寒涼的。用陰寒的方法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不如用陽熱的藥物,順應其性質來治療。這樣一來,陽氣就會恢復,陰邪也會隨之消散。盤盂說:對。

2. 春溫似疫篇

風后問於岐伯曰:春日之疫,非感風邪成之乎?岐伯曰:疫非獨風也。春日之疫,非風而何。風后曰:然則春溫即春疫乎?岐伯曰:春疫非春溫也。春溫有方而春疫無方也。風后曰:春疫無方,何其疾之一似春溫也?岐伯曰:春溫有方,而時氣亂之,則有方者變而無方,故與疫氣正相同也。風后曰:同中有異乎?岐伯曰:疫氣熱中藏殺,時氣熱中藏生。

白話文:

風後問岐伯說:「春天流行的瘟疫,是不是因為接觸風寒造成的?」岐伯說:「瘟疫不只是因為風寒引起的。」風後說:「春天流行的瘟疫,那不是因為風寒又會是什麼?」岐伯說:「春天因為溫暖而引起的疾病,和春天流行的瘟疫不一樣。」風後說:「那麼,春季流行的瘟疫,就是因為春天的溫暖嗎?」岐伯說:「春天的瘟疫,不是因為春天的溫暖。春天的溫暖有規律,而春天的瘟疫卻沒有規律。」風後說:「春天的瘟疫沒有規律,為什麼它致病的快慢卻和春天的溫暖很像?」岐伯說:「春天的溫暖有規律,但因為時令的氣候失調,就會使有規律的變為沒有規律,所以和瘟疫的性質是一樣的。」風後說:「它們之間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特徵嗎?」岐伯說:「瘟疫的性質是熱性中夾雜著致死的病邪,而時令的氣候的性質是熱性中夾雜著生氣。」

風后曰:熱中藏生,何多死亡乎?岐伯曰:時氣者,不正之氣也。臟腑聞正氣而陰陽和,聞邪氣而陰陽亂,不正之氣即邪氣也。故聞之而輒病,轉相傳染也。風后曰:聞邪氣而不病者,又何故歟?岐伯曰:臟腑自和,邪不得而亂之也。春溫傳染,亦臟腑之虛也。風后曰:臟腑實而邪遠,臟腑空而邪中,不洵然乎。

陳士鐸曰:溫似疫症,不可謂溫即是疫,辨得明爽。

白話文:

風後問道:熱病纏身,為何會有那麼多人死亡?

岐伯回答:時氣,是不正之氣。臟腑感知正氣時,陰陽調和;感知邪氣時,陰陽混亂。不正之氣就是邪氣。所以一旦接觸邪氣,就會立即生病,並且相互傳染。

風後又問:接觸了邪氣卻不生病的人,又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是因為臟腑本身協調平衡,邪氣無法擾亂。春天溫熱之氣流行傳染,也說明臟腑虛弱。

風後總結道:臟腑充實,邪氣遠離;臟腑空虛,邪氣侵襲,這豈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