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 八卷 (2)
八卷 (2)
1. 傷寒知變篇
雷公問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何以頭項痛,腰脊強也?岐伯曰:巨陽者,足太陽也。其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寒邪必先入於足太陽之經,邪入足太陽,則太陽之經脈不通,為寒邪所據,故頭項痛,腰脊強也。雷公曰:二日陽明受之,宜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矣。
白話文:
雷公問:傷寒第一天,足太陽經受邪,為什麼會有頭項疼痛、腰脊強直的症狀?
岐伯答:足太陽經是主一身陽氣的經絡,它的經脈從眼睛內眼角開始,向上經過額頭、頭頂,進入腦膜,再從另一邊出來,經過項部,沿著肩部內側,夾著脊椎到達腰部。寒邪一定會先進入足太陽經的經絡,邪氣進入足太陽經,就會阻滯經脈氣血的通暢,所以會導致頭項疼痛、腰脊強直。
雷公又問:第二天陽明經受邪,應該會有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睡不著的症狀。
而頭項痛,腰脊強,又何故歟?岐伯曰:此巨陽之餘邪未散也。雷公曰:太陽之邪未散,宜不入陽明矣。岐伯曰:二日則陽明受之矣。因邪留戀太陽,未全入陽明,故頭項尚痛,腰脊尚強,非二日陽明之邪全不受也。雷公曰:三日少陽受之,宜胸脅痛耳聾矣,邪宜出陽明矣。
白話文:
如果頭痛脖子痛,腰部和脊椎僵硬,那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這是巨陽的餘毒未散。雷公說:太陽的餘毒未散,就不會進入陽明經了。岐伯說:兩天後,陽明經就會接收這些餘毒。由於餘毒還在太陽經逗留,沒有完全進入陽明經,所以頭和脖子還痛,腰部和脊椎還僵硬,並不是說兩天後陽明經就不接受餘毒了。雷公說:三天後,少陽經就會接收這些餘毒,那時候就會出現胸痛、耳鳴的症狀,餘毒應該會從陽明經排出。
既不入少陽,而頭項腰脊之痛與強,仍未除者,又何故歟?岐伯曰:此邪不欲傳少陽,轉回於太陽也。雷公曰:邪傳少陽矣,宜傳入於三陰之經,何以三日之後太陽之症仍未除也?岐伯曰:陽經善變,且太陽之邪與各經之邪不同,各經之邪循經而入,太陽之邪出入自如,有入有不盡入也。
白話文:
既然邪氣沒有進入少陽經,但是頭、頸、腰、背這些地方的疼痛和僵硬仍然沒有解除,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這些邪氣不願意傳到少陽經,而是轉回太陽經了。雷公說:邪氣已經傳到少陽經了,應該繼續傳到三陰經才對,為什麼三天以後太陽經的症狀仍然沒有解除呢?岐伯說:陽經容易變動。而且太陽經的邪氣和其它經絡的邪氣不同。其它經絡的邪氣會沿著經絡進入,而太陽經的邪氣可以自由出入,有時候進入,有時候不完全進入。
惟不盡入,故雖六七日而其症未除耳,甚至七日之後,猶然頭項痛,腰脊強,此太陽之邪乃原留之邪,非從厥陰復出而傳之足太陽也。雷公曰:四日太陰受之,腹滿嗌乾,五日少陰受之,口乾舌燥,六日厥陰受之,煩滿囊縮,亦有不盡驗者,何也?岐伯曰:陰經不變,不變而變者,邪過盛也。雷公曰:然則三陽三陰之經皆善變也,變則不可以日數拘矣。
白話文:
由於太陽經的邪氣並未完全排出,所以即使過了六七天,症狀還是沒有完全消失。甚至到第七天之後,頭痛、頸項痛、腰背僵硬的情況仍然存在。這是因為太陽經的邪氣原本就殘留體內,並非從厥陰經復發轉移到足太陽經的。
雷公說:通常情況下,第四天邪氣會進入太陰經,出現腹部脹滿、咽喉乾燥的症狀;第五天邪氣會進入少陰經,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第六天邪氣會進入厥陰經,出現煩悶、小腹收縮的症狀。但有些人可能會表現出與上述症狀不同的情況,這是為什麼?
岐伯回答:是因為陰經的經氣沒有發生變化。沒有發生變化卻出現變化的症狀,那是因為邪氣過於旺盛。
雷公接著說:既然如此,三陽三陰的經絡都容易發生變化,那麼對於邪氣的傳變就不能拘泥於具體的天數了。
岐伯曰:日數者,言其常也,公問者,言其變也,變而不失其常,則變則可生,否則死矣。雷公曰:兩感於寒者變乎?岐伯曰:兩感者,越經之傳也,非變也。
陳士鐸曰:傷寒之文,世人不知讀此論,人能悟否。無奈治傷寒者,不能悟也。
白話文:
岐伯說:提到「日數」的說法,是指身體的正常狀態;提到「公問」的說法,是指身體的變化。身體變化而不偏離正常狀態,那麼變化就會產生生命,否則就會死亡。雷公問道:受到寒氣的兩方面影響會導致變化嗎?岐伯說:受到兩方面影響,這是經絡傳輸異常造成的,並不是變化。
2. 傷寒同異篇
雷公問於岐伯曰:傷寒之病多矣,可悉言之乎?岐伯曰:傷寒有六,非冬傷於寒者,舉不得謂傷寒也。雷公曰:請言其異。岐伯曰:有中風,有中暑,有中熱,有中寒,有中濕,有中疫,其病皆與傷寒異。傷寒者,冬月感寒邪,入營衛,由腑而傳於臟也。雷公曰:暑熱之症感於夏,不感於三時,似非傷寒矣,風寒濕疫多感於冬日也,何以非傷寒乎?岐伯曰:百病皆起於風,四時之風,每直中於臟腑,非若傳經之寒,由淺而深入也。寒之中人,自在嚴寒,不由營衛直入臟腑,是不從皮膚漸進,非傳經之傷寒也。
白話文:
雷公問岐伯說:「傷寒的疾病很多,可以全部說明嗎?」岐伯說:「傷寒有六種,不是在冬天受寒所致的,就不能稱為傷寒。」雷公說:「請說明它們的區別。」岐伯說:「有中風、中暑、中熱、中寒、中濕、中疫,這些疾病都與傷寒不同。傷寒是冬天受寒邪侵襲,進入營衛,通過腑傳至臟的疾病。」雷公說:「暑熱之症是感受夏天的暑氣而得,不會在其他季節發病,好像不是傷寒吧;風寒濕疫多發於冬天,為什麼不是傷寒呢?」岐伯說:「百病都起於風,四時之風,常常直接中於臟腑,不像傷寒之寒由表及裡。寒邪侵襲人體,必定在嚴寒時,不由營衛直接進入臟腑,這是因為寒邪不是從皮膚逐漸進入,所以不是通過經絡傳導的傷寒。
水王於冬,而冬日之濕反不深入,以冬令收藏也,他時則易感矣。疫來無方,四時均能中疫,而冬疫常少,二症俱不傳經,皆非傷寒也。雷公曰:寒熱之不同也,何熱病亦謂之傷寒乎?岐伯曰:寒感於冬,則寒必變熱,熱變於冬,則熱即為寒。故三時之熱病,不可謂寒,冬日之熱病,不可謂熱,是以三時之熱病不傳經,冬日之熱病必傳經也。雷公曰:熱病傳經,乃傷寒之類也,非正傷寒也。
白話文:
在冬天,水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入侵,因此冬天即使濕氣重也不會容易生病,這是因為冬天的陽氣收藏所致。其他季節則易感風寒。疫病沒有特定的時間,四季都可能發生,但冬天的疫病相對較少。冬疫和傷寒都不會傳經,這兩種疾病都不是傷寒。
雷公說:寒熱性質不同,為什麼熱性疾病也稱為傷寒呢?
岐伯說:冬天受寒,寒氣會轉化為熱氣;熱氣在冬天發生,熱氣就會變成寒氣。因此,四季中的熱性疾病不能稱為寒病,冬天的熱性疾病不能稱為熱病。所以,四季中的熱性疾病不會傳經,而冬天的熱性疾病必定會傳經。
雷公說:熱病傳經,是屬於類似傷寒的疾病,但不是真正的傷寒。
何天師著《素問》有熱病傳經之文,而傷寒反無之,何也?岐伯曰:類宜辯而正不必辯也,知類即知正矣。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傳寒必傳經,斷在嚴寒之時,非冬日傷寒,舉不可謂傷寒也。辨得明,說得出。
白話文:
何天師在《素問》中寫有「熱病傳經」的文字,但是《傷寒論》中卻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類似的事情應該分清界限,但是正理不需要去分清。明白了類似的事情,自然能明白正理。雷公說:很好。
3. 風寒殊異篇
風后問於岐伯曰:冬傷於寒與春傷於寒,有異乎?岐伯曰:春傷於寒者,風也,非寒也。風后曰:風即寒也,何異乎?岐伯曰:冬日之風則寒,春日之風則溫。寒傷深,溫傷淺。傷深者入少陽而傳裡,傷淺者入少陽而出表,故異也。風后曰:傳經乎?岐伯曰:傷冬日之風則傳,傷春日之風則不傳也。
白話文:
風後問岐伯說:「冬天受寒和春天受寒,會有不同嗎?」岐伯回答:「春天受寒是因為風邪,而不是寒氣。」風後說:「風就是寒啊,有什麼不同?」岐伯解釋:「冬天的風帶有寒氣,而春天的風是溫和的。寒氣會傷及身體深處,而溫風只會傷及表淺部位。傷及深處的寒邪會進入少陽經,進而傳入內臟;而傷及表淺的溫邪則會進入少陽經,然後排出體外,所以兩者有區別。」風後又問:「會傳導經脈嗎?」岐伯回答:「受冬日寒風傷寒會傳經,受春日溫風傷寒則不會傳經。」
風后曰:其不傳何也?岐伯曰:傷淺者,傷在皮毛也。皮毛屬肺,故肺受之,不若傷深者,入於營衛也。風后曰:春傷於風,頭痛鼻塞,身亦發熱,與冬傷於寒者何無異也。岐伯曰:風入於肺,鼻為之不利,以鼻主肺也。肺既受邪,肺氣不宣,失清肅之令,必移邪而入於太陽矣。
白話文:
風後說:「為什麼不傳給別人呢?」岐伯說:「受傷淺的,傷在皮毛。皮毛屬肺,所以肺會受到影響,不像受傷深的,會進入營衛。」
風後說:「在春天受到風寒,會頭痛、鼻塞,身體也會發熱,和在冬天受到寒冷的傷害有什麼不同呢?」岐伯說:「風邪進入肺部,鼻子就會不舒服,因為鼻子是肺的代表。肺部受到病邪,肺氣就不會通暢,失去清肅的作用,病邪一定會轉移到太陽經。」
膀胱畏邪,堅閉其經,水道失行,水不下泄,火乃炎上,頭即痛矣。夫頭乃陽之首也,既為邪火所據,則一身之真氣皆與邪爭,而身乃熱矣。風后曰:肺為胃之子,肺受邪,宜胃來援,何以邪入肺而惡熱口渴之症生,豈生肺者轉來刑肺乎?岐伯曰:胃為肺之母,見肺子之寒,必以熱救之。
白話文:
膀胱受邪侵襲後,就會封閉它的經絡,導致水道運作異常,小便無法排出。這時,體內的火熱之氣就會上升,導致頭部疼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被邪火侵犯後,全身的正氣都會與邪火對抗,於是身體就會發熱。
《風後》說:肺是胃的兒子,如果肺受到邪氣侵襲,胃應該前來救援。但為什麼邪氣進入肺部,卻會產生口渴發熱的症狀呢?難道是產生肺部的其他物質反過來損害肺嗎?
《岐伯》說:胃是肺的母親,看到肺子受寒,必定會用熱氣來救治它。
夫胃之熱,心火生之也,胃得心火之生,則胃土過旺,然助胃必克肺矣,火能刑金,故因益而反損也。風后曰:嘔吐者何也?岐伯曰:此風傷於太陰也。風在地中,土必震動,水泉上溢則嘔吐矣。散風而土自安也。風后曰:風邪入太陽頭痛,何以有痛不痛之殊也。岐伯曰:肺不移風於太陽則不痛耳。
白話文:
胃部的熱氣是由心火造成的。胃部過熱,就會導致胃土過於旺盛,但幫助胃氣會損害肺氣。因為火能剋制金,所以用幫助的方法反而造成損傷。
《風後方》說:嘔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岐伯》說:這是因為風邪損傷了太陰肺。風在體內,土地會震動,水液上溢就會嘔吐。祛散風邪,土地就會安定。
《風後方》說:風邪進入陽明經(太陽)會頭痛,為什麼有的人會痛,有的人不會痛?
《岐伯》說:肺部沒有把風邪傳遞到陽明經,所以不會痛。
風后曰:風不入於太陽,頭即不痛乎?岐伯曰:肺通於鼻,鼻通於腦,風入於肺,自能引風入腦而作頭痛。肺氣旺,則風入於肺而不上走於腦,故不痛也。風后曰:春傷於風,往來寒熱,熱結於裡,何也?岐伯曰:冬寒入於太陽,久則變寒;春風入於太陽,久則變熱。寒則動,傳於臟;熱則靜,結於腑。
白話文:
風後問:風不進入太陽經的話,頭部就不會疼痛嗎?
岐伯答:肺與鼻子相通,鼻子與腦部相連,風進入肺部,自然會引導風進入腦部,導致頭痛。如果肺氣旺盛,風進入肺部後不會上升到腦部,所以不會頭痛。
風後又問:春季受風邪,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熱氣積結在體內,這是為什麼?
岐伯答:冬季的寒冷進入太陽經後,時間長了就會變成寒氣;春季的風進入太陽經後,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熱氣。寒氣會引起動作,傳遞到臟腑;熱氣會導致靜止,積結在腑臟。
寒在臟,則陰與陽戰而發熱,熱在腑,則陽與陰戰而發寒,隨臟腑之衰旺,分寒熱之往來也。風后曰:傷風自汗何也?岐伯曰:傷寒之邪,寒邪也;傷風之邪,風邪也。寒邪入胃,胃惡寒而變熱;風邪入胃,胃喜風而變溫,溫則不大熱也。得風以揚之,火必外泄,故汗出矣。
白話文:
如果寒邪在臟腑內,陰陽就會交戰發熱;如果熱邪在腑中,陽陰就會交戰發寒,這種情況會隨著臟腑的衰弱或強盛而出現寒熱交替。
《風後》中說:受了風邪後自發出汗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傷寒的邪氣是寒邪;傷風的邪氣是風邪。寒邪進入胃中,胃寒就產生熱;風邪進入胃中,胃喜溫就產生溫,但溫的程度不會太熱。如果受到風的影響,熱就會外泄,因此就會出汗。
風后曰:春傷於風,下血譫語,一似冬傷於寒之病,何也?岐伯曰:此熱入血室,非狂也。傷於寒者,熱自入於血室之中,其熱重;傷於風者,風祛熱入於血室之內,其熱輕也。風后曰:譫語而潮熱者何也?岐伯曰:其脈必滑者也。風后曰:何也?岐伯曰:風邪入胃,胃中無痰,則發大熱,而譫語之聲高;胃中有痰,則發潮熱而譫語之聲低。潮熱發譫語,此痰也,滑者痰之應也。
白話文:
風後問道:「春天的人如果受了風傷,就會出現吐血、胡言亂語的症狀,這和冬天受了寒傷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岐伯回答說:「這是熱邪侵入血液之中,並不是發瘋。」由於受寒傷,熱邪會直接侵入血室,所以熱邪較重;由於受風傷,風邪會驅使熱邪侵入血室,所以熱邪較輕。風後又問:「為什麼會出現胡言亂語和發燒的症狀?」岐伯說:「他們的脈象一定是很滑的。」風後再問:「為什麼呢?」岐伯回答:「風邪侵入胃中,胃裡沒有痰液,就會發高燒,而且胡言亂語的聲音很高亢;如果胃裡有痰液,就會發低燒,而且胡言亂語的聲音低沉。發低燒而胡言亂語,這是因為有痰液,脈象滑利正是痰液的反應。」
風后曰:春傷於風,發厥,心下悸,何也?岐伯曰:傷於寒者邪下行,傷於風者邪上衝也。寒乃陰邪,陰則走下:風乃陽邪,陽則升上。治寒邪先定厥,後定悸;治風邪先定悸,後定厥,不可誤也。風后曰:傷於風而發熱,如見鬼者,非狂乎?岐伯曰:狂乃實邪,此乃虛邪也。
白話文:
風後說:春天受到風邪,發作昏厥,心中悸動,這是什麼原因?岐伯說:受到寒邪的傷害,邪氣會向下運行;受到風邪的傷害,邪氣會向上衝擊。寒是陰邪,陰則向下走;風是陽邪,陽則向上升。治療寒邪,先要止住昏厥,再治療心悸;治療風邪,先要止住心悸,再治療昏厥,切不可弄錯。風後說:受了風邪而發熱,就像看到鬼一樣,這不是發狂嗎?岐伯說:發狂是因為實邪,而發熱是因為虛邪。
實邪從太陽來也,邪熾而難遏;虛邪從少陰來也,邪旺而將衰。實邪,火逼心君而外出,神不守於心也;虛邪,火引肝魂而外遊,魄不守於肺也。風后曰:何論之神乎!吾無測師矣。
陳士鐸曰:風與寒殊,故論亦殊,人當細觀之。
白話文:
實性的病邪從太陽經而來,病邪盛大而難以抑制;虛性的病邪從少陰經而來,病邪旺盛但已逐步衰弱。實邪之時,心火逼迫心神而出走,心神不能安守於心;虛邪之時,肝火引動肝魂而外遊,魂魄不能安守於肺。風後問道:何謂心神?我無可拜師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