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三卷 (3)

回本書目錄

三卷 (3)

1. 小絡篇

應龍問於岐伯曰:膜原與肌腠有分乎?岐伯曰:二者不同也。應龍曰:請問不同。岐伯曰:肌腠在膜原之外也。應龍曰:肌腠有脈乎?岐伯曰:肌腠膜原皆有脈也,其所以分者,正分於其脈耳。肌腠之脈內連於膜原,膜原之脈外連於肌腠。應龍曰:二脈乃表裡也,有病何以分之?岐伯曰:外引小絡痛者,邪在肌腠也;內引小絡痛者,邪在膜原也。應龍曰:小絡又在何所?岐伯曰:小絡在膜原之間也。

陳士鐸曰:小絡一篇,本無深文,備載諸此,以小絡異於膜原耳,知膜原之異,即知肌腠之異也。

白話文:

應龍向岐伯詢問說:膜原和肌腠它們兩者有區別嗎?岐伯回答:這兩者確實是不同的。應龍再問:請問它們有何不同?岐伯解釋:肌腠位於膜原的外面。應龍接著問:那麼肌腠中有脈絡嗎?岐伯答道:肌腠和膜原中都有脈絡存在,它們之所以能區分,主要就是根據這些脈絡來劃分的。肌腠中的脈絡向內與膜原相連,而膜原中的脈絡則向外與肌腠相連。應龍再問:既然兩種脈絡互為表裡,那麼生病時如何區分呢?岐伯回答:如果外部的小脈絡感到疼痛,那表示邪氣在肌腠;若內部的小脈絡感到疼痛,則表示邪氣在膜原。應龍接著問:那小脈絡又位於哪裡呢?岐伯回答:小脈絡位於膜原和肌腠之間。

陳士鐸進一步說明:小脈絡這一章節,其實並沒有很深奧的理論,詳細載錄在此,主要是因為小脈絡和膜原有所不同,理解了膜原的特殊性,也就瞭解了肌腠的獨特性。

2. 肺金篇

少師問曰:肺,金也;脾胃,土也。土宜生金,有時不能生金者謂何?岐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強,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然而脾胃之氣太旺,反非肺金所喜者,由於土中火氣之過盛也。土為肺金之母,火為肺金之賊,生變為克,烏乎宜乎?少師曰:金畏火克,宜避火矣,何又親火乎?岐伯曰:肺近火則金氣之柔者必銷矣。然肺離火則金氣之頑者必折矣。

所貴微火以通薰肺也。故土中無火不能生肺金之氣,而土中多火亦不能生肺金之氣也。所以烈火為肺之所畏,微火為肺之所喜。少師公曰:善。請問金木之生克?岐伯曰:肺金制肝木之旺,理也。而肝中火盛,則金受火炎,肺失清肅之令矣。避火不暇,敢制肝木乎?即木氣空虛,已不畏肺金之刑,況金受火制,則肺金之氣必衰,肝木之火愈旺,勢必橫行無忌,侵伐脾胃之土,所謂欺子弱而凌母強也。肺之母家受敵,御木賊之強橫,奚能顧金子之困窮。

肺失化源,益加弱矣。肺弱欲其下生腎水難矣。水無金生則水不能制火,毋論上焦之火焚燒,而中焦之火亦隨之更熾,甚且下焦之火亦挾水沸騰矣。少師曰:何肺金之召火也?岐伯曰:肺金,嬌臟也。位居各臟腑之上,火性上炎,不發則已,發則諸火應之,此肺金之所以獨受厥害也。

少師曰:肺為嬌臟,易禁諸火之威逼乎?金破不鳴,斷難免矣,何以自免於禍乎?岐伯曰:仍賴腎子之水以救之。是以肺腎相親,更倍於土金之相愛。以土生金而金難生土,肺生腎而腎能生肺。晝夜之間,肺腎之氣實彼此往來,兩相通而兩相益也。少師日;金得水以解炎,敬聞命矣。

然金有時而不畏火者,何謂乎?岐伯曰:此論其變也。少師曰:請盡言之。岐伯曰:火爍金者,烈火也。火氣自微,何以爍金,非惟不畏火,且侮火矣。火難制金,則金氣日旺,肺成頑金,過剛而不可犯,於是肅殺之氣必來伐木,肝受金刑,力難生火,火勢轉衰,變為寒,火奚足畏乎。然而火過寒,無溫氣以生土,土又何以生金,久之火寒而金亦寒矣。

少師曰:善。請問金化為水而水不生木者,又何謂乎?岐伯曰:水不生木,豈金反生木乎?水不生木者,金受火融之水也。真水生木而融化之,水剋木矣。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肺不燥不成頑金,肺過濕不成柔金,以肺中有火也。肺得火則金益,肺失火則金損,故金中不可無火,亦不可有火也。水火不旺,金反得其宜也,總不可使金之過旺耳。

白話文:

[肺金篇]

少師詢問:「肺屬金,脾胃是土。一般而言,土應該可以滋養金,但有時候脾胃卻無法滋養肺,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當脾胃這土旺盛時,肺金的力量也會強大;反之,如果脾胃衰弱,肺金的力量也會跟著減弱,這還有什麼好疑惑的呢?不過,當脾胃的氣太過旺盛,反而會讓肺金感到不舒服,這是因為土中藏著過剩的火氣。土是肺金的母親,火卻是肺金的敵人,本該是滋養的關係,卻變成剋制,這當然不好。」

少師又說:「金害怕被火剋制,應該要遠離火,那為什麼肺又會親近火呢?」岐伯解釋:「肺如果太接近火,其中的金氣就會被消耗殆盡。但如果肺完全離開火,其中堅韌的金氣又會變得脆弱。因此,肺需要的是微小的火來溫暖它。」所以,土中沒有火就無法生成肺金的氣,但土中的火太多,也無法生成肺金的氣。所以,猛烈的火是肺所害怕的,而微小的火則是肺所喜歡的。

接下來,少師詢問金和木之間的生剋關係。岐伯表示:「肺金可以控制肝木的旺盛,這是正常的道理。但如果肝中火氣太盛,金就會受到火的侵擾,肺也就無法保持清肅。在這種情況下,肺連自己都保不住,怎麼還有力氣去控制肝木呢?即便肝木的力量已經很薄弱,肺金也已經無法剋制它,更何況當金受到火的控制,肺金的力量必然衰弱,肝木的火氣會更旺,勢必會肆無忌憚地侵犯脾胃的土,這就是所謂的欺負兒子弱小,而對母親強大的行為。當肺的母親(脾胃)受到攻擊,要抵抗強悍的木賊,哪還有餘力照顧肺這個兒子呢?」

肺失去化生的來源,力量會更加衰弱。肺弱的情況下,想要向下滋養腎水是很困難的。若水沒有金的滋養,就不能剋制火,不僅上焦的火會燒烤,中焦的火也會跟著更旺,甚至下焦的火也會隨著水的沸騰而更旺。少師問:「為什麼肺金會引火燒身?」岐伯回答:「肺金是一個嬌貴的臟器,位於所有臟腑的上方,火性向上,一旦發作,所有的火都會響應,這就是肺金獨自承受巨大傷害的原因。」

少師又問:「肺是嬌貴的臟器,能夠抵抗火的侵襲嗎?金破不鳴,難免會發生,那麼肺如何避免這樣的災難呢?」岐伯回答:「這時就需要依靠腎水來拯救了。因此,肺和腎的關係比土和金的關係更親密。因為土可以滋養金,但金卻難以滋養土;肺可以滋養腎,而腎也能滋養肺。在日夜之間,肺和腎的氣實際上是彼此往來,互相補充的。」少師說:「金得到水的滋潤來解熱,我明白了。」

然而,少師又問:「有時候金不怕火,這是怎麼回事?」岐伯解釋:「這是在談論特殊情況。」少師要求詳細說明。岐伯說:「能夠熔化金的火,是猛烈的火。如果火氣本身微小,怎麼可能熔化金呢?在這種情況下,金不但不怕火,甚至會輕視火。當火難以控制金時,金的氣會逐漸壯大,肺會成為堅韌的金,過度剛硬而無法被侵犯。於是,肅殺之氣必定會來伐木,肝受到金的刑罰,難以生火,火勢轉弱,變成寒冷,火還有什麼好怕的呢?然而,當火過於寒冷,沒有溫暖的氣息來滋養土,土又怎麼能滋養金呢?長此以往,火和金都會變得寒冷。」

最後,少師詢問:「金轉化為水,但水卻不能滋養木,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水不能滋養木,難道金反而能滋養木嗎?水不能滋養木,是因為金受到火熔化後產生的水。真正的水是可以滋養木並使其融化的,但這樣一來,水就會剋制木了。」

陳士鐸補充道:「肺如果不乾燥就不會成為堅韌的金,肺如果太濕潤也不會成為柔和的金,這是因為肺中有火。肺得到火的滋養,金的質地就會更好;肺失去火,金的質地就會受損。因此,金中不能沒有火,但也不能有太多的火。當水和火都不旺盛時,金反而會得到適當的滋養,總之,不能讓金的力量過於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