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六卷 (2)

回本書目錄

六卷 (2)

1. 三才並論篇

鬼臾區問曰:五運之會,以司六氣,六氣之變,以害五臟,是五運之陰陽,即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也。夫子何以教區乎?岐伯曰:子言是也。臾區退而作《天元紀》各論,以廣五運六氣之義。岐伯曰:臾區之言,大而肆乎?雖然,執臾區之論概治五臟之病,是得一而失一也。

白話文:

鬼臾區問道:「五運會合,掌管六氣;六氣變化,會傷害五臟。因此,五運的陰陽是萬物的根本,是變化的源頭,也是生殺的起點。夫子您用什麼方法教導我?」岐伯回答:「你說的沒錯。」鬼臾區於是退下,寫了一部《天元紀》,詳細闡述了五運六氣的理論。岐伯說:「鬼臾區的言論,宏大而深刻。然而,如果只用鬼臾區的理論來概括治療五臟疾病,那就會得到一端而失去另一端。」

臾區曰:何謂乎?岐伯曰:五運者,五行也。談五運即闡五行也。然五行止有五,五運變成六。明者視六猶五也,昧者眩六為千矣。臾區曰:弟子之言非歟?岐伯曰:子言是也。臾區曰:弟子言是,夫子有後言,請亟焚之。岐伯曰:醫道之大也,得子言,夫乃顯,然而醫道又微也,執子言,微乃隱,余所以有後言也。雖然,余之後言,正顯子言之大也。

白話文:

臾區問:「什麼是五運?」岐伯回答:「五運指的就是五行。」討論五運就是闡述五行。然而五行只有五個,五運變化卻有六個。聰明的人看六個依然是五個,糊塗的人卻把六個看成千千萬萬。臾區說:「我說的不對嗎?」岐伯說:「你的話是對的。」臾區說:「我的話對,您還有什麼後話,請趕快把它燒掉。」岐伯說:「醫道博大,得到你的話,它就顯現出來;但是醫道又是微妙的,執著於你的話,微妙就會隱藏起來,所以我纔有後話。但是,我的後話,正是為了顯現你話語的偉大。」

臾區曰:請悉言之。岐伯曰:五運乘陰陽而變遷,五臟因陰陽而變動。執五運以治病,未必有合也,舍五運以治病,未必相離也。遺五運以立言,則醫理缺其半,統五運以立言,則醫道該其全,予故稱子言之大而肆也。鬼臾區曰:請言缺半之理。岐伯曰:陰陽之氣,有盈有虛,男女之形,有強有弱。

白話文:

鬼臾區問道:「請詳細說明。」岐伯回答:「五行運行,受陰陽變化影響,五臟也隨著陰陽變化而調整。只用五行變化來治療疾病,未必就能奏效;不考慮五行變化而治療疾病,未必就會有問題。拋棄五行變化制定治療方案,則醫術理論會缺失一半;總是以五行變化制定治療方案,則醫道就可以包羅萬象。因此,我稱讚你的言論宏大而全面。」

鬼臾區問道:「請說明缺失一半的道理。」岐伯解釋道:「陰陽之氣有旺盛和衰弱的變化,男女體質也有強弱之分。

盈者虛之兆,虛者盈之機,蓋兩相伏也。強者弱之媒,弱者強之福,蓋兩相倚也。合天地人以治邪,不可止執五運以治邪也。合天地人以扶正,不可止執五運以扶正也。鬼臾區曰:醫道合天地人者,始無敝乎?岐伯曰:人之陰陽,與天地相合也。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未嘗異也。

白話文:

過盛的人是虛弱的徵兆,虛弱的人卻有盈滿的機會,因為它們相互轉化。強健的人是虛弱的媒介,虛弱的人是強健的福氣,因為它們相互依存。

用天地人的力量來治療疾病,不能只依靠五運。用天地人的力量來扶正祛邪,不能只依靠五運。

鬼臾區說:醫道與天地人合一,難道不疲累嗎?

岐伯說:人體的陰陽與天地相合。陽氣極盛則生陰,陰氣極盛則生陽,從未改變。

世疑陰多於陽,陰有群陰,陽無二陽也,誰知陽有二陽乎。有陽之陽,有陰之陽。君火為陽之陽,相火為陰之陽。人有君火相火,而天地亦有之,始成其為天,成其為地也。使天地無君火,萬物何以昭蘇,天地無相火,萬物何以震動。天地之君火,日之氣也;天地之相火,雷之氣也。

白話文:

世人常懷疑陰氣多於陽氣,認為陰氣有許多種,而陽氣只有陽氣一種。然而,難道不知道陽氣也有兩種嗎?一種是主要的陽氣,一種是次要的陽氣。君火是主要的陽氣,相火是次要的陽氣。人身上有君火和相火,天地間也有君火和相火,君火和相火的存在才讓天地形成。如果天地間沒有君火,萬物如何能生長?如果天地間沒有相火,萬物如何能運動?天地的君火就是太陽的能量,天地的相火就是雷電的能量。

雷出於地而轟於天,日臨於天而照於地,蓋上下相合,人亦何獨不然。合天地人以治病則得其全,執五運以治病則缺其半矣。鬼臾區稽首而嘆曰:大哉聖人之言乎!區無以測師矣。

陳士鐸曰:六氣即五行之論,知五行即知六氣矣。世不知五運,即不知五行也,不知五行,即不知六氣矣。

白話文:

雷鳴來自地面,卻震動天空;太陽照耀天空,卻照亮大地,這是上天與下地互相配合的道理。人體也是這樣,如果能夠統合天地人三方面的因素來治療疾病,就能夠達到全面治癒的效果。只依靠五行生剋理論來治病,只能達到一半的效果。鬼臾區叩頭歎服道:聖人的話語博大精深啊!我無法揣測老師的智慧了。

2. 五運六氣離合篇

鬼臾區問曰:五運與六氣並講,人以為異,奈何?岐伯曰:五運非六氣則陰陽難化,六氣非五運則疾病不成,二者合而不離也。夫寒暑濕燥風火,此六氣也;金木水火土,此五運也。六氣分為六,五運分為五,何不可者。詎知六氣可分而五運不可分也。蓋病成於六氣,可指為寒暑濕燥風火,病成於五運,不可指為金木水火土。

白話文:

鬼臾區問道:五運和六氣同時提到,有人認為它們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沒有六氣,五運就難以產生陰陽變化;沒有五運,疾病就無法形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寒、暑、濕、燥、風、火,這六種稱為六氣;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稱為五運。六氣分成六類,五運分成五類,有什麼不可呢?

問題在於六氣可以分類,而五運卻不能分類。疾病是由六氣引起的,可以明確指出是寒、暑、濕、燥、風、火。而疾病是由五運引起的,則不能明確指出是金、木、水、火、土。

以金病必兼水,水病必兼木,木病必兼火,火病必兼土,土病必兼金也。且有金病而木亦病,木病而土亦病,土病而水亦病,水病而火亦病,火病而金亦病也。故六氣可分門以論症,五運終難拘歲以分門,誠以六氣隨五運以為轉移,五臟因六氣為變亂,此分之不可分也。

白話文:

如果金氣病變,一定伴隨水氣病變。

如果水氣病變,一定伴隨木氣病變。

如果木氣病變,一定伴隨火氣病變。

如果火氣病變,一定伴隨土氣病變。

如果土氣病變,一定伴隨金氣病變。

而且,如果金氣病變,木氣也可能病變。

如果木氣病變,土氣也可能病變。

如果土氣病變,水氣也可能病變。

如果水氣病變,火氣也可能病變。

如果火氣病變,金氣也可能病變。

因此,六氣可以分門別類來討論病症,但五運很難拘泥於特定的年份來分門別類。這是因為六氣會隨著五運而轉移,五臟也會因為六氣而發生變化,所以這是無法分開的。

鬼臾區曰:然則何以治六氣乎?岐伯曰:五運之盛衰,隨五臟之盛衰為強弱,五臟盛而六氣不能衰,五臟強而六氣不能弱,逢司天在泉之年,寒暑濕燥風火有病有不病者,正五臟強而不弱也,所以五臟盛者,何畏運氣之侵哉。鬼臾曰:善。

陳士鐸曰:六氣之病因五臟之不調也,五臟之不調即五行之不正也,調五行即調六氣矣。

白話文:

鬼臾區問:那麼怎麼治療六氣呢?

岐伯回答:五運(金、木、水、火、土)的強弱變化,會隨著五臟(肺、肝、腎、心、脾)的強弱而改變。當五臟強健時,六氣(寒、暑、濕、燥、風、火)就無法衰弱;當五臟強壯時,六氣就無法虛弱。在「司天在泉」的年份裡,寒、暑、濕、燥、風、火這些病症會出現,但有些人不會發病,這是因為他們的五臟強健而不虛弱。因此,當五臟強盛時,何必擔心運氣的侵襲呢?

鬼臾區說:好。

3. 六氣分門篇

雷公問於岐伯曰:五運六氣合而不離,統言之可也,何鬼臾區分言之多乎?岐伯曰:五運不可分,六氣不可合,雷公曰:其不可合者何也?岐伯曰:六氣之中有暑火之異也。雷公曰:暑火皆火也,何分乎?岐伯曰:火不一也。暑,外火,火,內火也。雷公曰:等火耳,火與火相合而相應也,奈何異視之?岐伯曰:內火之動,必得外火之引,外火之侵,必得內火之召也,似可合以立論,而終不可合以分門者,內火與外火異也。蓋外火,君火也;內火,相火也。

白話文:

雷公問岐伯:「五運六氣相互配合卻又不分離,總體來說可以這麼講,為什麼鬼臾區分得那麼細緻?」岐伯說:「五運不能分開,六氣不能合併。」雷公說:「為什麼不能合併呢?」岐伯說:「六氣中暑火不同。」雷公說:「暑火都是火,有什麼不同呢?」岐伯說:「火不相同。暑是外火,火是內火。」雷公說:「這也是火,火和火相合而相應,為什麼視為不同呢?」岐伯說:「內火發動,必定有外火引發;外火侵襲,必定有內火招引。」看似可以合在一起論述,但終究不能合併分門講述,因為內火和外火不同。外火是君火,內火是相火。

君火即暑,相火即火,暑乃陽火,火乃陰火。火性不同,烏可不區而別乎?六氣為陰陽,分三陰三陽也。三陰三陽中分陽火陰火者,分君相之二火也。五行概言火而不分君相,六氣分言火而各配支幹,二火分配而暑與火各司其權,各成其病矣,故必宜分言之也。臾區之說非私言也,實聞予論而推廣之。

雷公曰:予昧矣,請示世之不知二火者。

白話文:

所謂「君火」是指暑熱之火,「相火」是指心火。暑熱是陽火,心火是陰火。火性不同,難道可以不區分而混為一談嗎?六氣分為陰陽,分別為三陰三陽。三陰三陽中,將陽火和陰火區分出來,就是區分了君火和相火這兩種火。五行只籠統地說到火而不區分君相,而六氣則分別論述火,並將其與地支相配。君相二火分開論述,暑熱和心火各司其職,各成其病,所以必須區分說明。臾區的說法並非個人私見,而是實際上聽到了我的論述而加以推廣的。

陳士鐸曰:五行止有一火,六氣乃有二火,有二火乃分配支幹矣。支幹雖分,而君相二火實因六氣而異,言之於不可異而異者,異之於陰陽之二火也。

白話文:

陳士鐸說:五行中只有一個火,六氣中有兩個火,有了兩個火才分配到地支和天干上。雖然地支和天干是分開的,但是君火和相火實際上是根據六氣而不同的,說它們不可不同而不同,是因為它們是陰陽兩個火。

4. 六氣獨勝篇

雍父問曰:天地之氣,陰陽盡之乎?岐伯曰:陰陽足以包天地之氣也。雖然陰陽之中變化錯雜,未可以一言盡也。雍父曰:請言其變。岐伯曰:六氣盡之矣。雍父曰:六氣是公之已言也,請言所未言。岐伯曰:六氣之中,有餘不足,勝復去留,臾區言之矣,尚有一端未言也。

白話文:

雍父問:「天地之間的氣,是不是都包含在陰陽之中呢?」

岐伯答:「陰陽的確能涵蓋天地之氣。不過,陰陽之間的變化錯綜複雜,無法用一句話說盡。」

雍父說:「請您談談它的變化。」

岐伯說:「六氣就能概括了。」

雍父說:「六氣您已經說過了,請說說未說過的部分。」

岐伯說:「六氣之間有盈有虧,有的會盛有的會衰,有的會去有的會留,這些您都已經說到了。不過還有一點沒有說清楚。」

遇司天在泉之年,不隨天地之氣轉移,實有其故,不可不論也。雍父曰:請悉論之。岐伯曰:辰戌之歲,太陽司天,而天柱不能窒抑之,此肝氣之勝也。巳亥之歲,厥陰司天,而天蓬不能窒抑之,此心氣之勝也。丑未之歲,太陰司天,而天蓬不能窒抑之,此包絡之氣勝也。子午之歲,少陰司天,而天衝不能窒抑之,此脾氣之勝也。

白話文:

在司天在泉之年,如果人體的生理節律不隨應天地的氣候變化而轉移,這是有原因的,必須探討清楚。雍父問道:請您詳細說明。岐伯回答說:辰戌年,太陽司天,但是天柱不能約束太陽,這是肝氣太強盛的緣故。巳亥年,厥陰司天,但是天蓬不能約束厥陰,這是心氣太強盛的緣故。醜未年,太陰司天,但是天蓬不能約束太陰,這是包絡之氣太強盛的緣故。子午年,少陰司天,但是天衝不能約束少陰,這是脾氣太強盛的緣故。

寅申之歲,少陽司天,而天英不能窒抑之,此肺氣之勝也。卯酉之歲,陽明司天,而天芮不能窒抑之,此腎氣之勝也。雍父曰:司天之勝,予知之矣,請言在泉之勝。岐伯曰:丑未之歲,太陽在泉,而地晶不能窒抑之,此肝膽之氣勝也。寅申之歲,厥陰在泉,而地玄不能窒抑之,此心與小腸之氣勝也。

白話文:

寅申年少陽主氣,天英星氣不足以壓制,顯示肺氣旺盛。卯酉年陽明主氣,天芮星氣不足以壓制,顯示腎氣旺盛。雍父問道:司天之氣勝過地氣,我明白了,請您講解地氣旺盛的情況。岐伯回答:丑未年太陽主地氣,地晶星氣不足以壓制,顯示肝膽之氣旺盛。寅申年厥陰主地氣,地玄星氣不足以壓制,顯示心和小腸之氣旺盛。

辰戌之歲,太陰在泉,而地玄不能窒抑之,此包絡三焦之氣勝也。卯酉之歲,少陰在泉,而地蒼不能窒抑之,此脾胃之氣勝也。巳亥之歲,少陽在泉,而地彤不能窒抑之,此肺與大腸之氣勝也,子午之歲,陽明在泉,而地阜不能窒抑之,此腎與膀胱之氣勝也。雍父曰:予聞順天地之氣者昌,逆天地之氣者亡,今不為天地所窒抑,是逆天地矣,不夭而獨存,何也?岐伯曰:順之昌者,順天地之正氣也;逆之亡者,逆天地之邪氣也。

白話文:

辰戌年,太陰經的氣在泉穴,而地氣不能停滯它,這是因為三焦的氣很強盛。卯酉年,少陰經的氣在泉穴,而地氣不能停滯它,這是因為脾胃的氣很強盛。巳亥年,少陽經的氣在泉穴,而地氣不能停滯它,這是因為肺和大腸的氣很強盛。子午年,陽明經的氣在泉穴,而地氣不能停滯它,這是因為腎和膀胱的氣很強盛。

雍父說:我聽說順應天地之氣的人會昌盛,違背天地之氣的人會滅亡,現在不受到天地之氣的停滯,這是違背天地吧?為什麼沒有早死,反而能獨自生存?岐伯說:順應昌盛的是順應天地正氣的;違背滅亡的是違背天地邪氣的。

順可逆而逆可順乎?雍父曰:同是人也,何以能獨勝乎?岐伯曰:人之強弱不同,縱欲與節欲異也。雍父曰:善。

陳士鐸曰:天蓬、地玄,獨有二者,正分其陰陽也。陰陽同而神亦同者,正顯其順逆也,可見宜順不宜逆矣。

白話文:

是否順境可以變成逆境,逆境也可以變成順境?雍父問道:人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有人能夠特別強盛?岐伯回答:人的體質強弱不一樣,縱慾和節制慾望的方式也不一樣。雍父說: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