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二卷 (9)

回本書目錄

二卷 (9)

1. 考訂經脈篇

夫大腸之能開能闔,腎主之,是大腸之氣化宜通於腎,何以大腸之系絕不與腎會乎?不知肺金之氣即腎中水火之氣也,腎之氣必來於肺中,而肺中之氣即降於大腸之內,則腎之氣安有不入於大腸之中者乎?不必更有系通腎,而後得其水火之氣始能傳化而開闔之也。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還出夾兩口吻,交於唇中之左右,上挾鼻孔,正顯其得肺腎之氣,隨肺腎之脈而上升之徵也。

陳遠公曰:十二經脈各說得詳盡,不必逐段論之。

白話文:

大腸能夠開闔的功能,是由腎臟主管的,這代表大腸的氣化應該要與腎臟相通。但是為什麼大腸的經脈系統,看起來完全沒有與腎臟相連接呢?其實是因為肺金之氣,就是腎中的水火之氣。腎的氣一定會來自肺,而肺中的氣又會下降到大腸裡面,這樣腎的氣怎麼可能沒有進入到大腸之中呢?所以大腸不需要另外一條經脈與腎相通,也能夠得到水火之氣,進而發揮傳導轉化、開闔的功能。

而大腸經的分支,從鎖骨上方的凹陷處,沿著頸部向上,穿過臉頰,進入下排牙齒的縫隙中,再從口腔出來,夾著兩邊的嘴角,在嘴唇中間左右交會,然後向上夾著鼻孔兩側。這正是它獲得肺腎之氣,並隨著肺腎的脈絡而上升的表現。

陳遠公說:十二經脈的解釋都已經很詳盡了,不需要再逐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