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 二卷 (7)
二卷 (7)
1. 考訂經脈篇
其支者,從膝之下廉三寸,別入中指之外間,復是旁行之路,正見其多氣多血,無往不周也。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足厥陰,交於足太陰,避肝木之克,近脾土之氣也。
雷公曰:請言三焦之經,岐伯曰:三焦屬之手少陽者,以三焦無形,得膽木少陽之氣以生其火,而脈起於手之小指次指之端,故以手少陽名之。循手腕出臂,貫肘,循臑之外行手太陽之裡,手陽明之外,火氣欲通於大小腸也,上肩,循臂臑交出足少陽之後,正倚附於膽木,以取其木中之火也。
下缺盆,由足陽明之外而交會於膻中;之上焦,散布其氣而絡繞於心包絡;之中焦,又下膈入絡膀胱,以約下焦。若胃、若心包絡、若膀胱,皆三焦之氣往來於上中下之際,故不分屬於三經,而仍專屬於三焦也。然而,三焦之氣雖往來於上中下之際,使無根以為主,則氣亦時聚時散不可久矣。
詎知三焦雖得膽木之氣以生,而非命門之火則不長,三焦有命門以為根,而後布氣於胃,則胃始有運用之機;布氣於心包絡,則心包絡始有運行之權;布氣於膀胱,則膀胱始有運化之柄也。其支者,從膻中而上出缺盆之外,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至䪼,無非隨腎之火氣而上行也。
其支者,又從耳後入耳中,出耳前,過客主人之穴,交頰,至目銳眥,亦火性上炎,隨心包之氣上行。然目銳眥實系膽經之穴,仍欲依附木氣以生火氣耳。
雷公曰:請言心主之經。岐伯曰:心主之經,即包絡之府也,又名膻中,屬手厥陰者,以其代君出治,為心君之相臣,臣乃陰象,故屬陰。然奉君令以出治,有不敢少安於頃刻,故其性又急,與肝木之性正相同,亦以厥陰名之,因其難順而易逆也。夫心之脈出於心之本宮,心包絡之脈,出於胸中包絡,在心之外,正在胸之中,是脈出於胸中者,正其脈屬於包絡之本宮也。各臟腑脈出於外,心與包絡脈出於中,是二經較各臟腑最尊也。
夫腎系交於心包絡,實與腎相接。蓋心主之氣與腎宮命門之氣同氣相合,故相親而不相離也。由是下於膈,歷絡三焦,以三焦之腑氣與命門心主之氣彼此實未嘗異,所以籠絡而相合為一,有表裡之名,實無表裡也。其支者,循胸中出脅,抵腋,循臑內行於太陰肺脾、少陰心腎之中,取肺腎之氣以生心液也。入脈,下臂,入掌內,又循中指以出其端。
其支者,又由掌中循無名指以出其端,與少陽三焦之脈相交會,正顯其同氣相親,表裡如一也。夫心主與三焦兩經也,必統言其相合者,蓋三焦無形,借心主之氣相通於上中下之間,故離心主無以見三焦之用,所以必合而言之也。
雷公曰:請言膽經。岐伯曰:膽經屬足少陽者,以膽之脈得春木初陽之氣,而又下趨於足,故以足少陽名之。然膽之脈雖趨於足,而實起目之銳眥,接手少陽三焦之經也。由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循頸行手少陽之脈前,至肩上,交出手少陽之後,以入缺盆之外,無非助三焦之火氣也。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之後,雖旁出其支,實亦仍顧三焦之脈也。
白話文:
考訂經脈篇
它的分支,從膝蓋下方三寸處分出,進入中指外側的指縫間,這又是一條橫向的路徑,可以明顯看到這裡氣血充沛,運行周遍無所不到。它的分支,從腳背上分出,進入大腳趾間,連接足厥陰肝經,並與足太陰脾經交會,這是為了避開肝木的剋制,而接近脾土之氣。
雷公問:請您講講三焦經的情況。岐伯答:三焦屬於手少陽經,因為三焦是無形的,要藉助膽木少陽之氣才能產生火,它的脈絡起於手小指旁邊的指端,所以把它歸於手少陽經。它循著手腕向上,經過手臂,穿過手肘,沿著手臂外側行走,在手太陽小腸經的內側,手陽明大腸經的外側,這是為了使火氣能通達到大腸和小腸。它再向上走到肩部,沿著手臂外側與足少陽經交會,依附在膽木上,以吸取木中的火氣。
它向下經過缺盆,從足陽明經的外側,與膻中交會;這就是上焦,它在此散布氣,並環繞心包絡;中焦則往下通過膈膜,連結膀胱,以約束下焦。像胃、心包絡、膀胱,都是三焦之氣在上中下之間往來的地方,因此不將它們歸屬於其他三條經脈,而仍歸屬於三焦。然而,三焦之氣雖然在上中下之間往來,如果沒有根本來支持,那麼氣就會時聚時散,不能長久存在。
要知道三焦雖然藉助膽木之氣而產生,但如果沒有命門之火就不能生長。三焦以命門為根基,然後才能將氣布散到胃,胃才能開始有運作的功能;將氣布散到心包絡,心包絡才能開始有運行的權力;將氣布散到膀胱,膀胱才能開始有運化的作用。它的分支,從膻中向上,出缺盆之外,上達頸項,繫於耳後,向上直出耳上角,到額角,都是隨著腎的火氣向上運行的。
它的分支,又從耳後進入耳中,出來到耳前,經過客主人的穴位,與面頰相交,到達外眼角,也是火性向上,隨著心包的氣向上運行。然而,外眼角實際上是膽經的穴位,仍然需要依附木氣來產生火氣。
雷公問:請您講講心主經的情況。岐伯答:心主經,就是包絡之府,又名膻中,屬於手厥陰經,因為它代替君主(心)行使職權,是心君的輔佐大臣,大臣屬陰,所以它也屬陰。但它奉君主命令去執行職責,不敢有片刻安逸,因此它的性質也很急,與肝木的性質相同,所以也把它歸於厥陰經,這是因為它難以順從而容易逆反。心脈從心臟本身發出,心包絡的脈絡,從胸腔中的包絡發出,在心臟之外,正處於胸腔之中,這是脈絡從胸腔發出的原因,也說明脈絡屬於包絡本身的範圍。各臟腑的脈絡都在體表發出,而心和包絡的脈絡卻在體內發出,說明這兩條經脈比其他臟腑都更重要。
腎經與心包絡相交接,實際上是與腎臟相連。因為心主之氣與腎宮命門之氣同氣相合,所以它們互相親近不分離。由此向下通過膈膜,連結三焦,因為三焦的腑氣與命門心主之氣,彼此實際上沒有什麼不同,所以它們能相互籠絡結合為一體,有名義上的表裡關係,實際上卻沒有表裡之分。它的分支,從胸中出來,經過脅肋,到達腋下,沿著手臂內側行走,經過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之間,吸取肺腎的氣來產生心液。它進入脈絡,向下到前臂,進入手掌,再沿著中指到達指端。
它的分支,又從手掌中沿著無名指到達指端,與手少陽三焦經的脈絡交會,正說明它們同氣相親,表裡如一。心主與三焦本是兩條經脈,但必須要一起談它們的相合之處,是因為三焦是無形的,要藉助心主之氣才能在上中下之間相通,所以離開心主就無法看到三焦的作用,因此必須要合在一起講。
雷公問:請您講講膽經的情況。岐伯答:膽經屬於足少陽經,因為膽脈得到春木初陽之氣,又向下行走於足部,所以將其歸於足少陽經。然而,膽脈雖然行走於足,但實際上起於外眼角,連接手少陽三焦經。它從外眼角向上到達頭角,向下經過耳朵,沿著頸部行走,在手少陽經脈的前面,到達肩部上方,與手少陽經脈的後面相交,進入缺盆之外,都是為了幫助三焦的火氣。它的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出來到耳前,到達外眼角之後,雖然旁支出去,實際上仍然顧及三焦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