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四卷 (1)

回本書目錄

四卷 (1)

1. 脾土篇

少師問曰:脾為濕土,土生於火,是火為脾土之父母乎?岐伯曰:脾土之父母,不止一火也。心經之君火,包絡三焦命門之相火,皆生之。然而君火之生脾土甚疏,相火之生脾土甚切,而相火之中,命門之火尤為最親。少師曰:其故何歟?岐伯曰:命門盛衰即脾土盛衰,命門生絕即脾土生絕也。

白話文:

少師問道:脾屬濕土,土生於火,那麼火是不是脾土的父母呢?岐伯答道:脾土的父母不止一種火。心經的君火、包絡三焦的命門相火,都能生化脾土。但君火的生化作用較弱,相火的生化作用較強,而相火中,命門之火與脾土的關係最為密切。少師問: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答道:命門旺盛,脾土就旺盛;命門衰弱,脾土就衰弱;命門生發,脾土就生發;命門熄滅,脾土也熄滅。

蓋命門為脾土之父母,實關死生,非若他火之可旺可微、可有可無也。少師曰:命門火過旺,多非脾土之宜,又何故乎?岐伯曰:火少則土濕,無發生之機,火多則土乾,有燥裂之害。蓋脾為濕土,土中有水,命門者,水中之火也,火藏水中,則火為既濟之火,自無亢焚之禍,與脾土相宜,故火盛亦盛,火衰亦衰,火生則生,火絕則絕也。若火過於旺,是火勝於水矣。

白話文:

命門是脾土的根基,關係到人的生死,不像其他的火氣可以旺盛或微弱、有或無。少師說:「命門火太旺,好像不太適合脾土,這是為什麼?」岐伯說:「火氣少,土壤就會潮濕,無法生長;火氣多,土壤就會乾涸,容易龜裂。」脾就像濕潤的土壤,土壤裡含有水分,而命門則是水中的火;火藏在水中,就是既濟之火,自然不會過度旺盛而傷害脾土。所以,火氣和脾土彼此相生相依,火氣旺盛時脾土也會旺盛,火氣不足時脾土也會衰弱。如果火氣過度旺盛,表示火剋制了水。

水不足以濟火,乃未濟之火也。火似旺而實衰,假旺而非真旺也,與脾土不相宜耳,非惟不能生脾,轉能耗土之生氣。脾土無生氣,則赤地乾枯,欲化精微以潤各臟腑難矣。且火氣上炎,與三焦包絡之火直衝而上,與心火相合,火愈旺而土愈耗,不成為焦火得乎?少師曰:焦土能生肺金乎?岐伯日;肺金非土不生,今土成焦土,中鮮潤澤之氣,何以生金哉?且不特不生金也,更且嫁禍於肺矣。蓋肺乏土氣之生,又多火氣之逼,金弱木強,必至之勢也。

白話文:

水氣不足以滋潤火氣,這是因為火氣尚未旺盛。火氣看似旺盛其實衰弱,是假象而非真的旺盛,並不適合脾臟的濕土屬性。不僅不能滋養脾臟,反而會消耗脾臟的生氣。脾臟沒有生氣,就會出現赤地乾枯的情況,想要化生精細的物質來滋潤各個臟腑就很困難。而且火氣上炎,與三焦和包絡的火氣直接沖上去,與心火相匯合,火氣越旺盛,脾土就越虛耗,這不就會變成焦火嗎?少師問道:焦灼的脾土還能滋生肺金嗎?岐伯答道:肺金不依靠脾土就無法滋生,現在脾土已經變成焦土,其中沒有滋潤之氣,怎麼能夠滋生金氣呢?不僅不能滋生金氣,而且還會損害肺臟。因為肺臟缺乏脾土之氣的滋生,又受到過多火氣的逼迫,金氣衰弱而木氣旺盛,是必然的結果。

木強凌土,而土敗更難生金,肺金絕而腎水亦絕也。水絕則木無以養,木枯自焚,益添火焰,土愈加燥矣。少師曰:治何經以救之?岐伯曰:火之有餘,水之不足也。補水則火自息,然而徒補水則水不易生,補肺金之氣,則水有化源,不患乎無本也。腎得水以制火,則水火相濟,火無偏旺之害,此治法之必先補水也。

少師曰:善。

白話文:

肺氣過旺壓制脾胃,導致脾胃虛弱,更難生出金氣,肺金之氣就會衰竭,腎水之氣也會枯竭。腎水枯竭,肺木之氣就沒有濡養,肺木之氣乾枯,就會像枯柴一樣自燃,更加火旺,脾土之氣也會更加乾燥。少師問:治療應該從哪個經絡著手?岐伯回答:火旺,是水不足的原因。補充腎水,火氣自然就會減弱,但是如果只補充腎水,水氣不易生成。如果補充肺金之氣,那麼腎水就有產生來源,不用擔心腎水不足。腎臟得到腎水來制約火氣,那麼水火就能互相滋養,火氣就不會偏旺,所以治療方法一定要先從補充腎水開始。

陳士鐸曰:脾土與胃土不同生,脾土與胃土生不同。雖生土在於火也,然火各異。生脾土必須於心,生胃土必須於包絡。心為君火,包絡為相火也,二火斷須補腎,以水能生火耳。

白話文:

陳士鐸說:脾臟的土性與胃的土性生成不同,脾臟的土性與胃的土性生成也不同。雖然生成土性都需要火,但火各有不同。生成脾土必須依靠心火,生成胃土必須依靠包絡火。心火是君主之火,包絡火是輔佐之火,這兩把火都必須補充腎水,因為水可以生火。

2. 胃土篇

少師問曰:脾胃皆土也,有所分乎?岐伯曰:脾,陰土也;胃,陽土也。陰土逢火則生,陽土必生於君火。君火者,心火也。少師曰:土生於火,火來生土,兩相親也,豈胃土遇三焦命門之相火辭之不受乎?岐伯曰:相火與胃不相合也,故相火得之而燔,不若君火得之而樂也。

白話文:

李少師問道:脾胃都是屬土的,有什麼區別嗎?

岐伯回答:脾是陰土,胃是陽土。陰土遇到火就可以生長,陽土必定是由心火生長的。心火就是君火。

李少師說:土由火生,火又來生土,兩者相親相愛,難道胃土遇到三焦命門的相火會拒絕接受嗎?

岐伯說:相火和胃土不相配,所以相火碰到胃土會灼傷它,不如心火碰到胃土使它喜悅。

少師曰:心包亦是相火,何與胃親乎?岐伯曰:心包絡代君火以司令者也,故心包相火即與君火無異,此胃上之所以相親也。少師曰:心包代心之職,胃土取資心包,無異取資心火矣。但二火生胃土則受益,二火助胃火則受禍者何也?岐伯曰:胃土衰則喜火之生,胃火盛則惡火之助也。少師曰:此又何故歟?岐伯曰:胃,陽土,宜弱不宜強。

白話文:

少師問道:心包也是相火,為什麼與胃如此親近?

岐伯回答:心包絡替代君火發號施令。所以心包相火與君火沒有差別,這就是心包與胃相親的原因。

少師說:心包代替了心的職責,胃土需要依靠心包,這與依靠心火沒有什麼兩樣。但是,為什麼兩個火能滋養胃土,而兩個火能助長胃火,會帶來災禍呢?

岐伯說:胃土衰弱時喜歡火的滋生,胃火旺盛時討厭火的幫助。

少師問: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胃是陽土,應該虛弱一些,不應該強壯。

少師曰:何以不宜強也?岐伯曰:胃多氣多血之府,其火易動,動則燎原而不可制,不特爍肺以殺子,且焚心以害母矣。且火之盛者,水之涸也。火沸上騰,必至有焚林竭澤之虞,爍腎水,燒肝木,其能免乎?少師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火盛必濟之水,然水非外水也,外水可暫救以止炎,非常治之法也,必大滋其內水之匱。內水者,腎水也。

白話文:

少師問:「為什麼不應該用強力的手段抑制呢?」

岐伯回答:「胃是多氣多血的器官,它的火容易被激發。一旦被激發,就會像野火燎原一樣無法控制,不只會灼傷肺臟,殺害自己的孩子(腎臟),還會焚燒心臟,傷害自己的母親(肝臟)。

況且,火勢旺盛的時候,水就會乾涸。火氣向上沸騰,必定會燒毀森林,耗盡湖澤。這樣一來,腎水就會被蒸發殆盡,肝臟也會被灼傷,難道就能倖免嗎?」

少師問:「那該怎麼辦?」

岐伯答:「火勢旺盛,必須用水分來控制。但這個水不是外面的水,外面的水只能暫時止火,並非長遠的治療方法。必須大量補充體內的缺水部分,也就是腎水。」

然而火盛之時,滋腎之水,不能瀉胃之火,以火旺不易滅,水衰難驟生也。少師曰:又將奈何?岐伯曰:救焚之法,先瀉胃火,後以水濟之。少師曰:五臟六腑皆藉胃氣為生,瀉胃火不損各臟腑乎?吾恐水未生,腎先絕矣。岐伯曰:火不息則土不安,先息火,後濟水,則甘霖優渥,土氣升騰,自易發生萬物,此瀉胃正所以救胃,是瀉火非瀉土也。胃土有生機,各臟腑豈有死法乎?此救胃又所以救腎,並救各臟腑也。

白話文:

可是在陽氣旺盛的時候,滋養腎陰的方法,無法去除胃熱,因為陽氣旺不容易熄滅,陰液衰弱難以突然恢復生長。少師問道:那怎麼辦呢?岐伯答道:救火的辦法,先去掉胃熱,然後再用腎水來濟救。少師又問:五臟六腑都靠胃氣來生存,驅除胃熱,不會損害各臟腑嗎?我擔心腎水還沒生長出來,腎臟就先枯竭了。岐伯回答:如果火不熄滅,脾胃就不安寧。先把火熄滅,然後再滋補腎水,那麼雨水就會豐沛,脾胃之氣也會升騰,自然能滋生萬物。因此,驅除胃熱正是為了拯救胃,這是在驅除胃火,而不是脾胃之氣。脾胃之氣有了生機,各臟腑怎麼會有死亡之理呢?所以,救胃也就同時救了腎,也救了各臟腑。

少師曰:胃氣安寧,肝木來克奈何?岐伯曰:肝來克胃,亦因肝木之燥也,木燥則肝氣不平矣。不平則木鬱不伸,上克胃土,土氣自無生髮之機。故調胃之法,以平肝為重。肝氣平矣,又以補水為急,水旺而木不再郁也。惟是水不易旺,仍須補肺,金旺則生水,水可養木,金旺則制木,木不剋土,胃有不得其生髮之性者乎?少師曰:善。

白話文:

弟子問:胃氣運行正常,為什麼肝木還會來剋制它?

岐伯答:肝剋制胃,是因為肝木太燥。肝木燥,肝氣就會不調和。肝氣不調和,就會鬱結不舒展,向上剋制胃土,胃氣自然就無法生髮。所以調理胃氣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平息肝氣。肝氣平穩了,再急著補充水氣。水氣旺盛,肝木就不會再鬱結了。但水氣不容易旺盛,所以還要補肺,肺氣旺盛則能生水,水可以滋養肝木,肺氣旺盛也能制約肝木,肝木就不會剋制胃土,胃氣豈不就能正常生髮了嗎?

弟子說:對。

陳士鐸曰:胃土以養水為主。養水者,助胃也。胃中有水則胃火不沸,故補腎正所以益胃也。可見胃火之盛,由於腎水之衰,補腎水,正補胃土也。故胃火可殺,胃火宜培,不可紊也。

白話文:

陳士鐸說:胃的主要功能是要培養腎水。培養腎水,就是幫助胃。當胃中有足夠的腎水時,胃火就不會過旺。因此,補腎水實際上就是滋養胃。可以看出,胃火過旺是因為腎水不足。而補腎水,就是直接補養胃。因此,可以清降胃火,也可以溫補胃火,但不能搞錯。

3. 包絡火篇

少師曰:心包之火,無異心火,其生克同乎?岐伯曰:言同則同,言異則異。心火生胃,心包之火不止生胃也。心火克肺,心包之火不止克肺也。少師曰:何謂也?岐伯曰:心包之火生胃,亦能死胃。胃土衰,得心包之火而土生;胃火盛,得心包之火而土敗。土母既敗,肺金之子何能生乎?少師曰:同一火也,何生克之異?岐伯曰:心火,陽火也,其勢急而可避;心包之火,陰火也,其勢緩而可親。故心火之克肺,一時之刑;心包之克肺,實久遠之害。

白話文:

少師問道:心包之火和心火是否相同,它們的生克關係是否一致?

岐伯回答說:如果說它們相同,確實相同;如果說它們不同,確實不同。心火能生胃氣,而心包之火不僅能生胃氣。心火能剋制肺氣,而心包之火不僅能剋制肺氣。

少師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岐伯解釋說:心包之火能生胃氣,也能剋制胃氣。如果胃土功能虛弱,得到心包之火的生助,則胃土會恢復生機;如果胃火旺盛,得到心包之火的剋制,則胃火會被抑制。胃土受到抑制後,肺金就無法得到滋養。

少師問道:它們都是屬火,為何生克作用不同?

岐伯說:心火是陽火,勢頭猛烈,可以快速被抵禦;心包之火是陰火,勢頭緩和,容易被接近。因此,心火剋制肺氣只是暫時的傷害,而心包之火剋制肺氣則是長久性的危害。

害生於刑者,勢急而患未大;害生於恩者,勢緩而患漸深也。少師曰:可救乎?岐伯曰:亦在制火之有餘而已。少師曰:制之奈何?岐伯曰:心包,陰火,竊心之陽氣以自養,亦必得腎之陰氣以自存。心欲溫腎,腎欲潤心,皆先交心包以通之,使腎水少衰,心又分其水氣,腎且供心火之不足,安能分余惠以慰心包,心包乾涸,毋怪其害胃土也。補腎水之枯則水足灌心,而化液即足,注心包而化津,此不救胃,正所以救胃也。

白話文:

當病害因刑罰而起時,情況緊急但危害不大;當病害因恩惠而起時,情況緩慢但危害逐漸加深。少師問:「可以挽救嗎?」岐伯答:「關鍵在於控制多餘的虛火。」少師問:「如何控制?」岐伯答:

心包是陰火,它偷取心臟的陽氣來維持自身,同時也必須得到腎臟的陰氣才能生存。心想要溫養腎臟,腎臟想要滋潤心臟,都需要先通過心包來溝通,讓腎水略有減少,心臟又分出一部分水分給腎臟,腎臟才能補充心火之不足,否則如何能分出多餘的恩惠來滋養心包?心包乾涸了,難怪會危害胃臟。補充腎水的虧損,讓水分充足地灌溉心臟,心臟就會化出足夠的液體,注滿心包並化為津液。這樣做不是救胃,正是為了救胃。

少師曰:包絡之火可瀉乎?岐伯曰:胃土過旺,必瀉心包之火,然心包之火可暫瀉而不可久瀉也。心包逼近於心,瀉包絡則心火不寧矣。少師曰:然則奈何?岐天師曰:肝經之木,包絡之母也,瀉肝則心包絡之火必衰矣。少師曰:肝亦心之母也,瀉肝而心火不寒乎?岐天師曰:暫瀉肝,則包絡損其焰而不至於害心,即久瀉肝,則心君減其炎亦不至於害包絡,猶勝於直瀉包絡也。少師曰:誠若師言。

白話文:

少師問:包絡的火氣可以瀉嗎?

岐伯答:胃氣過盛,必須瀉心包的火氣。但是,心包的火氣只能暫時瀉,不能久瀉。心包靠近心臟,瀉包絡會使心火不安寧。

少師問:那該怎麼辦呢?

岐天師答:肝經的木氣是包絡的母親,瀉肝就會使心包絡的火氣減弱。

少師問:肝也是心的母親,瀉肝不會使心火變冷嗎?

岐天師答:暫時瀉肝,只會讓包絡的火勢減弱,而不至於損害心臟。即使長時間瀉肝,心臟的熱度也會降低,但不會損害包絡。這樣總比直接瀉包絡好。

少師說:老師所言甚是。

瀉肝經之木可救急而不可圖緩,請問善後之法?岐伯曰:水旺則火衰,既濟之道也,安能捨補腎水,別求瀉火哉。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包絡之火為相火,相火宜補不宜瀉也,宜補而用瀉,必害心包矣。

白話文:

瀉肝經之木,可以急救卻不能久拖。請問後續的補救方法?岐伯說:水旺則火衰,這是既濟之道。怎麼能放棄補腎水,另求瀉火呢?少師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