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素問心得》~ 卷下 (2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7)

1. 解精微論

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是以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

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

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沖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陰氣並於下,陽並於上則火獨光也;陰並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

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是以氣衝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內守於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

白話文:

[解精微論]的

心臟是五臟中最爲精粹的部分。眼睛是它的通道,面部的紅潤則是它健康的標誌。因此,當一個人品德高尚時,他的眼神會顯得溫和;當他內心憂鬱時,他的臉色就會顯露出來。所以當我們感到悲傷時,眼淚就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這就是淚水的來源。積水,也就是我們說的水宗,是由腎的精氣所聚集的。腎的精氣就像一個容器,包裹並控制着水分,防止它隨意流失。眼淚中的水分,就是腎精的一部分。

人們常說,心痛叫做志悲,因爲心與志共同作用於眼睛。當兩者都感到悲傷時,神氣會傳遞到心中,但精氣卻無法上行到達志,於是只有志感到悲傷,眼淚就流出來了。眼淚和鼻涕其實都是腦部產生的,腦屬於陰性器官,而髓液則填充在骨頭中。因此,腦部滲出的液體就形成了鼻涕。志,是骨的主宰,所以當淚水流動時,鼻涕也會隨之流出,這是因爲它們有着相似的屬性。

眼淚和鼻涕,就像人的兄弟一樣,危難時一同消逝,平安時則一起生存。當志與神感到悲傷時,眼淚和鼻涕就會同時湧出,橫流不止。當眼淚和鼻涕一同出現並且相互伴隨,是因爲它們具有相同的性質。

如果一個人哭泣時沒有眼淚,那是因爲他內心的悲傷不夠強烈。沒有眼淚的哭泣,意味着神氣不足;神氣不足,則志氣也不會感到悲傷。在這種陰陽失衡的情況下,眼淚怎麼可能獨自出現呢?當志氣感到悲傷時,會引發一種惋惜之情,這種情緒會衝向陰性部位,使得志氣離開眼睛。一旦志氣離開,神氣也就無法守住精氣,精神從眼中流失,鼻涕和眼淚就會隨之而出。當一個人突然昏厥,眼睛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當一個人突然昏厥,陽氣會上升集中於頭部,而陰氣則下降集中於下肢。陽氣上升過多會使眼睛發熱,看起來異常明亮;陰氣下降過多則會導致腳部寒冷,進而引起腫脹。

由於單一的水分無法抵抗五種火的力量,所以眼睛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失明。當風刺激眼睛時,眼淚會不停地流下。當風進入眼睛,體內的陽氣會固守在精氣之中,這會使眼睛受到火氣的灼燒,因此遇到風就會流淚。這個現象可以類比爲,只有在疾風中,火才能燃起雨點,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