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素問心得》~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靈蘭秘典論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白話文:

心臟是人體的最高統治者,掌管著身體的神志和思維。

肺臟是輔佐心臟的宰相,負責調節氣息。

肝臟是人體的將軍,負責謀略和決策。

膽囊是裁決機關,負責果斷地作出決定。

膻中是臣下匯報的地方,負責表達喜怒哀樂。

脾胃是倉庫,負責消化和吸收食物。

大腸是傳送通道,負責排出廢物。

小腸是接收和消化食物的地方,負責吸收營養。

腎臟是生產工廠,負責提供能量和技能。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白話文:

三焦是排泄水液的官司,水液通道從這裡流出。膀胱是儲存水液的官司,氣化之後水液才能排出。這些十二個官司,缺一不可。所以主官健全,下屬就安穩;主官失職,十二個官司就會陷入危機。

2. 六節藏象論

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白話文:

呼吸進入鼻腔的空氣,儲存在心肺中,讓五臟器官的色澤鮮明,聲音洪亮。入口的五味食物,儲存在腸胃中,種類齊全,用來滋養五臟之氣。氣息調和後產生津液,津液相融,從而產生精神。

心臟,是生命的根源,精神活動的變化所在。它的光彩表現在臉上,充盈在血脈中,是陽中之陽,與夏季的氣候相通。

肺臟,是氣的根源,魂魄的居所。它的光彩表現在皮膚的毛髮上,充盈在皮膚中,是陽中之陰,與秋天的氣候相通。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

白話文:

腎臟是收藏和藏匿精華的根本,也是主管冬眠的器官。頭髮是腎臟的華表,骨骼是腎臟的充實部位。腎屬陰中的少陰,與冬氣相通。

肝臟是生命活動的基礎,是魂魄的居所。指甲是肝臟的華表,筋脈是肝臟的充實部位。肝臟生血氣,味道酸,顏色青。肝屬陽中的少陽,與春氣相通。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食物儲藏和轉運的器官。它們被稱為「器」,能夠消化食物,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嘴脣四周的淡白色是它們的華表,肌肉是它們的充實部位。它們味道甘甜,顏色黃。這些器官屬性為極陰,與土氣相通。

這十一個臟器,都依賴膽囊來運作。膽囊儲存膽汁,幫助消化食物。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上為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人迎脈盛一次表示疾病在少陽經;盛兩次表示疾病在太陽經;盛三次表示疾病在陽明經;盛四次以上稱之為「格陽」。寸口脈盛一次表示疾病在厥陰經;盛兩次表示疾病在少陰經;盛三次表示疾病在太陰經;盛四次以上稱之為「關陰」。人迎脈和寸口脈同時盛四次以上,稱為「關格」。關格脈虛弱,無法吸收天地精氣,就會死亡。

3. 五臟生成篇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白話文:

心臟對應的脈絡,它的榮華色澤,而它的主臟是腎臟。肺臟對應的皮膚,它的榮華毛髮,而它的主臟是心臟。肝臟對應的筋脈,它的榮華指甲,而它的主臟是肺臟。脾臟對應的肌肉,它的榮華嘴脣,而它的主臟是肝臟。腎臟對應的骨骼,它的榮華頭髮,而它的主臟是脾臟。因此,多吃鹹的,脈絡就會凝結哭泣而變色;多吃苦的,皮膚就會乾枯而毛髮脫落;多吃辛辣的,筋脈就會緊張而指甲枯萎;多吃酸的,肌肉就會生繭皺紋而嘴脣掀起;多吃甜的,骨骼就會疼痛而頭髮脫落。這些都是五味所造成的傷害。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五臟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音苔)者死,赤如衃(音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白話文:

因此,心臟喜歡苦味,肺臟喜歡辛味,肝臟喜歡酸味,脾臟喜歡甘味,腎臟喜歡鹹味。這是五味與五臟相合的道理。

五臟之氣的顯現:

  • 看起來像青草一樣的顏色代表死亡
  • 看起來像枳實一樣的黃色代表死亡
  • 看起來像苔蘚一樣的黑色代表死亡
  • 看起來像凝結血塊一樣的紅色代表死亡
  • 看起來像枯骨一樣的白色代表死亡

這是五種死亡的外觀。

  • 看起來像翠鳥羽毛一樣的青色代表生機
  • 看起來像雞冠一樣的紅色代表生機
  • 看起來像螃蟹腹部一樣的黃色代表生機
  • 看起來像豬油一樣的白色代表生機
  • 看起來像烏鴉羽毛一樣的黑色代表生機

這是五種生機的外觀。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樓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諸脈者,皆屬於目;諸髓者,皆屬於腦;諸筋者,皆屬於節;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白話文:

心臟受病,就像用白布包裹著硃紅色;肺部受病,就像用白布包裹著紅色;肝臟受病,就像用白布包裹著深藍色;脾臟受病,就像用白布包裹著栝樓果;腎臟受病,就像用白布包裹著紫色。這些都是五臟所產生的外在表現。

顏色和味道對應於五臟:白色對應肺、辛味;紅色對應心、苦味;青色對應肝、酸味;黃色對應脾、甘味;黑色對應腎、鹹味。所以,白色對應皮膚,紅色對應血管,青色對應肌腱,黃色對應肌肉,黑色對應骨骼。

所有血管都連接到眼睛;所有骨髓都連接到大腦;所有肌腱都連接到關節;所有血液都連接到心臟;所有氣都連接到肺臟。這些都是四肢和穴位的脈絡流動。

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白話文:

當人臥牀不起時,血會迴流到肝臟。肝臟得到血就能看到東西,腳得到血就能走路,手掌得到血就能抓握,手指得到血就能彎曲。如果躺著的時候被風吹到,凝滯在皮膚上的血就會導致麻痺,凝滯在脈絡上的血就會導致抽筋,凝滯在腳上的血就會導致腳麻。這三種情況都是因為血無法流動,導致空隙無法填補,因此產生了麻痺和厥證。

赤色脈象代表脈絡充盈。而喘息並伴有脈絡堅硬的情況,診斷為體內有積氣,偶爾會影響進食,稱為心臟麻痺。這是由於外在疾病導致心臟虛弱,思慮過度而引發的,因此邪氣就會趁虛而入。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胃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當風。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白話文:

白脈:

脈象至大,但有氣喘且浮沉,表示上半身虛弱,下半身實熱。心悸,胃中有積氣,氣喘且虛弱,叫做肺痹,有寒熱症狀,是由於醉酒導致內氣鬱結。

青脈:

脈象至大,且左右彈動,表示心下有積氣,疼痛散佈於脅肋,叫做肝痹,是由於寒濕引起,治療方法與疝氣相同,會有腰痛、腳清寒、頭痛的症狀。

黃脈:

脈象至大且虛弱,表示腹中有積氣,有四肢厥冷的症狀,叫做厥疝,女性也有類似症狀,是由於過度勞累導致四肢疲倦,在出汗時吹風所致。

黑脈:

脈象至大,上部堅硬且粗壯,表示小腹和陰部有積氣,叫做腎痹,是由於沐浴冷水後就寢所致。

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以下五種奇特脈象:

  • 面色發黃,眼睛發青,不會死亡。
  • 面色發黃,眼睛發紅,不會死亡。
  • 面色發黃,眼睛發白,不會死亡。
  • 面色發黃,眼睛發黑,不會死亡。

而出現以下五種脈象:

  • 面色發青,眼睛發紅,會死亡。
  • 面色發紅,眼睛發白,會死亡。
  • 面色發青,眼睛發黑,會死亡。
  • 面色發黑,眼睛發白,會死亡。
  • 面色發紅,眼睛發青,會死亡。

4. 五臟別論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魄門亦為五臟使,水穀不能久藏。

白話文:

腦、骨髓、骨頭、經絡、膽囊、女性子宮,這六個部位是由地氣所滋生的,都儲藏在陰暗的部位,猶如大地的特徵,因此這些部位儲藏而不排泄,稱為「奇恆之府」。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個部位是由天氣所滋生的,其氣象像天空,因此會排泄而不會儲藏,這五個部位接受五臟的濁氣,稱為「傳化之府」,不能長時間儲留,只能輸送和排泄。魄門也是為五臟服務的,水和穀物不能長時間儲存。

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

白話文:

所謂的五臟,是用來儲藏精氣而不會洩漏,因此它們雖然滿卻不會感到脹實。六腑是負責轉化和運輸食物而不儲存,因此它們雖然是空的卻不會感到空虛。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當食物和水進入人體後,胃就會變滿而腸子會變空;當食物往下移動時,腸子就會變滿而胃就會變空。因此,五臟是滿而不實,六腑是實而不滿。胃就像食物和水的海洋,是六腑中最大的來源。當五種味道進入人體後,會儲藏在胃中,用來滋養五臟之氣。氣口也屬於太陰經,因此五臟六腑的氣味都來自於胃,並且會在氣口表現出來。所以,當五種氣味進入鼻子後,會儲藏在心肺中;當心肺有病時,鼻子就會出現問題。

5. 異法方宜論

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肝,亦從東方來。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白話文:

東方區域是天地萬物的發源地,有海濱和河流,盛產魚鹽。那裡的人民飲食以魚為主,喜愛鹹味,都安於自己的生活環境,認為自己的食物是最好的。魚類食物容易讓人內熱,鹽分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那裡的人民普遍膚色較黑,體格瘦長,疾病多為癰瘍。對於癰瘍的治療,宜用砭石針具。因此,砭石療法起源於東方。

西方區域盛產金玉和沙石,是天地萬物收斂的地方。那裡的人民居住在山坡上,常遇狂風,水土性質堅硬。他們不穿衣服,只用獸皮或布匹包裹身體,飲食豐盛,體格肥胖。因此,外邪難以侵害他們的形體,疾病多發生於內部,應以毒藥治療。所以,毒藥療法也起源於西方。

北方肝,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肝,亦從北方來。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白話文:

北方屬肝,是天地閉藏之處,那裡地勢高峻,風寒刺骨。當地人喜歡在野外生活並食用乳食,因此容易積蓄寒氣導致疾病,治療時宜採用艾灸。所以艾灸肝經的穴位,也是從北方傳來的。

南方屬火,是天地生長養育的地方,陽氣旺盛。那裡的地質鬆軟潮濕,經常有霧氣和露水。當地人喜歡吃酸味食物和肉類,所以大多面色紅潤,身體健康。他們的疾病主要是筋骨痠痛,治療時宜採用微針。所以九種針灸方法,也是從南方傳來的。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之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其病多痿厥寒熱,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白話文:

中央地區,地勢平坦,水土潮濕,是天地滋生萬物的重要地方。那裡的人飲食豐富,不需辛勞勞作。適合的養生方法是導引和按摩穴位。因此,那裡的人容易得痿弱、虛寒和發熱的疾病,所以導引和按摩穴位的養生方法也是源自於中央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