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黃帝咨岐伯作《內經》,垂《素問》《靈樞》之篇,醫法淵源,自此而始,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者也。秦漢而後,韋絕簡亂,錯落舛互,譬之棼絲,不可理矣。

白話文:

黃帝向岐伯提出問題,岐伯撰寫了《內經》,留下了《素問》和《靈樞》兩部經典。中醫藥學的源頭自此開始,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就是指這個。秦漢之後,醫學典籍散失混亂,錯亂不堪,就像糾結的絲線,無法整理。

玉楸子盛壯之年,雍正甲寅,時年三十。誤服庸工毒藥,幸而未死。遂抱杜欽、褚炤之痛,憤檢漢後醫書,恨其不通。通者,思邈真人《千金》一書而已。上溯岐黃,伏讀《靈》《素》,識其梗概,乃悟醫源。至其紊亂錯訛,未能正也。

白話文:

在玉楸子(作者自稱)身體強健的三十歲那年(雍正甲寅),他誤服了工匠的毒藥,幸好沒有死亡。於是他懷著杜欽和褚炤(兩位被迫害致死的名醫)的悲痛,憤怒地查閱了漢朝以後的醫書,痛恨它們不明事理。唯一說得通的,只有思邈真人的《千金要方》一書。他追溯到岐伯和黃帝,認真研讀《靈樞經》和《素問經》,瞭解了它們的基本內容,才領悟醫學的源頭。至於書中混亂和錯誤的地方,他當時還沒有能力糾正。

乾隆甲戌,客處北都成新書八部,授門人畢子武齡,字維新,金陵人。服習年餘,直與扁倉並駕。畢子既得先聖心傳,復以箋註《素》《靈》為請。其時精力衰乏,自維老矣,時年五十。謝曰不能。乙亥春初,畢子又以前言請。且謂醫尊四聖,自今日始,仲景二注已成,岐黃扁鵲之書,迄無解者,三聖之靈,未無遺恨!過此以往,來者誦法新書,心開目明,而不解先聖古義,又將恨無終窮也。

白話文:

乾隆甲戌年,我在北方遊歷,完成八本新書,並傳授給我的學生畢子武齡,字維新,金陵人。他學習練習一年多,醫術已能與扁鵲齊名。畢子得到我的真傳,又請我為《素問》和《靈樞》撰寫箋註。當時我精力衰竭,自認年紀已老,那時我五十歲。我推辭說不能做。第二年的春天,畢子再次請求我。他說醫學界尊崇四位聖人,從今天開始,仲景的兩部注本已經完成,只有岐黃扁鵲的著作,至今無人能解,三位聖人的在天之靈,必定遺憾!如果這樣下去,後學者誦讀我的新書,雖然能心明眼亮,但卻解不了先賢的古代醫理,那他們的遺憾將無窮無盡啊。

時維二月,寒消凍解,律轉陽回,門柳綻金,庭蘭孕玉。玉楸子客況蕭蘦,旅懷索落,歌遠遊之章,誦閒居之賦,幽思縷起,殊非杜康所解,乃箋釋《素問》,以消郁煩。十一月終書成,淆亂移正;條緒清分,舊文按部,新義煥然。

白話文:

二月時節,寒氣消散,冰雪融化,陽氣回歸,門前的柳樹吐露嫩芽,庭院中的蘭花孕育著花苞。

我這旅途中的客人心情蕭索,思緒紛亂,吟誦著旅居他鄉的詩句,默唸著閒居時寫下的賦文。幽深的思緒綿延不絕,不是靠喝酒就能消解的。於是我決定撰寫《素問》的註釋,以消除心中的鬱悶。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書稿終於完成。我將原先混亂的內容整理歸正,條理清晰地分開,舊有的文字按順序排列,新的註釋煥然一新。

嗟乎!僕以東海頑人,遠賓上國,研田為農,管城作君,流連尺素,愛惜分陰。春雪才收,秋露忽零,星斗屢易,弦望幾更,倏而隴陰促節,急景催年,冰澌長河,霜結修檐。歲凜凜以愁暮,心悢悢而哀離,夜耿耿而永懷,晝營營而遙思,此亦羈客遷人騷牢徘怨之極,概誠足悲憂不可說也。

白話文:

唉!我這個出身東海的粗野之人,遠離故鄉來到京城,埋頭於田園勞作,管理城池擔任官吏。時光流轉,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春日白雪才剛剛消融,秋日露水就又驟然降臨,鬥轉星移,弦月變為滿月又再次消失。時間過得飛快,歲月催人老,長河冰封,屋檐覆雪。歲月無情,轉眼間已近黃昏,我的心頭滿是憂愁和離愁,夜晚輾轉反側,白晝心緒難平。這都是身處異地的遊子憂憤怨恨達到了極致,感慨萬千,悲痛得無法傾訴。

無何稿脫書清,事竣業就,遂作岐伯之高弟,黃帝之功臣,是即擁旄萬里之榮,南面百城之樂也,貧而暴富,莫加於此矣。

白話文:

不多時,隨便寫寫就寫完了書。工作完成,功勞有了,於是做了岐伯的高徒,黃帝的功臣,這可是揮動旌旗橫行萬裏的光榮啊!地位崇高,顯赫一方的快樂啊!由貧窮突然暴富,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南史》沈攸之有言,窮達有命,不如讀書,掩卷愴然,情百其慨。武夫學劍,僅敵一人,醫士讀書,遂宰天下。痛念先聖傳經,本以起死,詎知下工學古,反以戕生,良由文義玄深,加之編寫凌亂,豈其終身無靈,實乃白頭不解。僕以為死生大矣,何必讀書也。

白話文:

《南史》中沈攸之說過,命運早已註定,與其憂愁貧窮或富貴,不如讀書。合上書本後,不禁感慨萬千。武將學劍,只能對抗一個人;醫生讀書,卻能統領天下。感嘆先聖傳授經典,原本是為了救死扶傷,但現在的醫生學習古代醫術,反而造成人命傷亡。原因是書中的意義深奧難懂,加上編寫混亂。醫生們不是沒有天分,而是到老了都無法理解醫術。我認為生死攸關的事情非常重要,何必讀書呢?

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己亥黃元御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