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國名醫傳》~ 杏林雜話 (4)
杏林雜話 (4)
1. 杏林雜話
亦不能會古人之意於千歲之下。一以識異邦之物產、時世、制度、民風、土俗之所以異同;否則,於醫書有所不通。一以識天地造物、陰陽五行之奧妙,三才人物之所當然與所以然;否則,君師之權有所不立,而不能以取信於人,不能以施仁於人。二子同時,而其說互相發揮,故附記。
國玄貞,正德癸巳春病甚,賦詩曰:「貪看青山影風月,不若溯流歸去來。」即日沒。(玄貞墓在崎嶴茶白山,門人私諡曰思靖先生。)
五井持軒,名守任,後稱加助,大阪人。學醫於向井元升及中島長安。有婦人乞治者,方劑偶不中,乃嘆曰:「將以治人,反致人死,何以醫為?」遂改為儒。 真名部忠庵,名臧,字季廉,筑後人,以醫仕子久留米候。一日,療人而不起,以為術疏之所致,慨然投劾而去,入京業儒,世稱藤井懶齋是也。二子可謂不自欺者。
中村玄春,名明遠,字子晦,世為幕府醫官。玄春不樂以技仕,每嘆曰:「士君子濟世,奚翅醫哉?」後上言陳志,終為儒官,改稱深藏。 山田大佐,名正朝,穎悟夙成,有神童目,擢為儒員,時年十三。二人一以志,一以才,皆從醫轉儒者也。
有馬存庵,一日如嵯峨路,睹大櫻樹,花方開,數金購之,雇役夫使移之其園中。根干橫倒,不得植,相視嘖嘖。存庵欣然曰:「姑舍㫋,余且臥觀之。」
板時明,長門人。每語人曰:「學聖人之道,譬如弄數百斤鐵棍,自非膂力過人,必為其所厭。醫業亦如此。」
名古屋丹水,襟度簡曠,喜讀莊子又好佛典。曰:「除病濟人,我亦醫之如來也;恬淡無為,守神修真,我亦醫之南華也。」
飯田玄泉,京師人,曠達不羈。鳥取候有疾,遣使邀焉。玄泉出對,乃入取質錢簿示使者曰:「吾衣服典盡如此,倘肯見贖,則應命矣。」使者為贖,乃往。
井關玄說(名常甫),元假面工(俗曰能面打師)某子。某嘗為優伶觀世氏造假面成,使玄說齎至。觀世氏視而怒曰:「拙甚!」即引鐵錘碎之以拋玄說。玄說深恨焉,歸固請父改業為醫。年甫十六,日夜奮勵,終為名家,官廁醫員。時觀世氏妻病篤,眾醫束手,觀世氏百方因緣受玄說之療。
病漸愈。一日,玄說謂觀世氏曰:「子未識吾有神符耶?」乃出錦囊於藥籠中示之。觀世氏拜而觀之,則假面屑也。因告以故,曰:「不忘前辱,故有今榮,是非所以為神符者歟?」觀世氏聞之,將容身無地,恧爾謝其罪。
後藤艮山始志醫,提贄錢一貫文,執謁於名古屋丹水。丹水以其贄薄,不合家規,不見。艮山憤懣填胸,將出門,罵曰:「玄醫鼠輩不知人!」乃自奮勵,遂至成名。
艮山治疾,多用溫泉、熊膽、艾灸,故人呼曰湯熊灸庵。門人香川修庵,亦喜艾灸。山脅東洋專使石羔,一時嘲曰:「香烙山磔!」此與西土嚴附子、陳石膏、張熟地之稱殆相肖。
白話文:
杏林雜話
要了解古人的醫學思想,必須深入鑽研,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首先,要認識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物產、時代制度、民風民俗的異同,否則在閱讀醫書時就會有很多不通之處。其次,要了解天地萬物、陰陽五行奧妙的道理,以及三才(天、地、人)及萬物的本質與發展規律,否則就無法建立起君臣師生的權威,也無法取得別人的信任,更無法施以仁愛。以下記載的兩位醫生,同時表達了不同的觀點,所以一併記錄下來。
國玄貞,字正德,癸巳年春天病情加重,寫下詩句:「貪戀青山的倒影和風月,不如溯流而上,回家去吧。」當天便去世了。(玄貞的墓地在崎嶇的茶白山上,門人私諡他為思靖先生。)
五井持軒,名守任,後來改名加助,大阪人,師從向井元升和中島長安學習醫術。曾經有一位婦女求他醫治,但他開的藥方卻無效,反而導致病人病情加重,於是長嘆道:「想要治病救人,卻反而害死病人,我還能做醫生嗎?」於是改行從儒,他的真名是部忠庵,名臧,字季廉,筑後人,曾擔任久留米藩的醫生。有一天,他治療病人卻未能治癒,認為是自己的醫術不夠精湛所致,於是憤慨地辭官,前往京都從事儒學研究,世稱藤井懶齋。這兩位醫生都可謂是正直不欺的人。
中村玄春,名明遠,字子晦,世世代代都是幕府的御醫。玄春不願以醫術為官,常常感嘆說:「士君子濟世救民,何必非要從事醫術呢?」後來他上書陳述自己的志向,最終成為儒官,改名深藏。山田大佐,名正朝,聰明穎悟,少年成名,被選為儒官時年僅十三歲。這兩個人,一個是志向改變,一個是才華出眾,都是從醫轉而從儒的例子。
有馬存庵有一天去嵯峨路,看見一棵櫻花盛開的大櫻樹,就花錢買下,僱人將它移到自己的園子裡。但是樹根傾斜,無法栽種,眾人面面相覷,感到很棘手。存庵卻欣然說道:「先把它放著吧,我且躺下來看看。」
板時明,長門人,經常對人說:「學習聖賢的道理,就像搬弄幾百斤重的鐵棍一樣,如果不是力氣過人,一定會被壓垮。醫術也是如此。」
名古屋丹水,為人胸襟開闊,喜歡讀莊子,又喜好佛經,他說:「除去疾病,救濟世人,這是我的如來醫術;恬淡無為,修養身心,這是我的南華醫術。」
飯田玄泉,京師人,曠達不羈。鳥取藩主生病了,派人去請他。玄泉接見使者後,拿出自己的質押衣物憑證給使者看,說道:「我的衣服都已經典當了,如果願意贖回,我就去。」使者幫他贖回了衣物,他才前往鳥取藩。
井關玄說(名常甫),原是假面工匠(俗稱能面打師)。曾經為演員觀世氏製作假面,讓玄說送去。觀世氏一看,非常生氣,說做的太差,便拿起鐵錘把假面砸碎,扔給玄說。玄說心中非常憤恨,回家後就請求父親改行學醫。年僅十六歲,就日夜努力學習,最終成為名醫,擔任官府醫生。後來觀世氏的妻子病重,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觀世氏才想起玄說,設法請他來醫治。
病情漸漸好轉。有一天,玄說對觀世氏說:「您還不知道我有神符嗎?」於是從藥箱中拿出一個錦囊給他看。觀世氏拜伏下來觀看,發現裡面裝的是之前被砸碎的假面碎片。玄說便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說:「不忘之前的羞辱,才有今天的榮耀,這難道不是神符嗎?」觀世氏聽後,羞愧萬分,向他道歉。
後藤艮山最初學習醫術時,只帶了一貫錢去拜訪名古屋丹水。丹水認為他帶的禮物太少,不符合家規,沒有接見他。艮山非常氣憤,出門時大罵道:「庸醫鼠輩,不懂得識人!」於是更加努力學習,最終名揚天下。
艮山治病常用溫泉、熊膽、艾灸,所以人們稱他為「湯熊灸庵」。他的學生香川修庵也喜歡艾灸。山脅東洋曾戲稱他們為「香烙山磔」,這與西域的「嚴附子、陳石膏、張熟地」的稱呼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