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淺田惟常

《皇國名醫傳》~ 前編卷下 (7)

回本書目錄

前編卷下 (7)

1. 祐乘坊

祐乘坊義存將軍,惟康親王之子。親王罷職歸京師,義存乃生於鎌倉,其母育之,貧甚。僧疏石見而憐之,收為徒弟,名曰祐乘坊。後業賣藥,世所傳磨積丸是也。子孫遂以祐乘坊為稱。義子空從北條仲時往京師,初學佛,後為醫,終以醫顯。貞治三年,徵診御脈,敘民部卿三位法印。

將軍足利義詮最相親信,每屬之治。子瑞景,從丹波氏而學,術絕等倫,任典藥頭。時丹波氏宗適斷嗣,元日屠蘇調進有闕,應安五年,幕府使瑞景代獻,後以為例。子宗琇,後改琇存,賜號披壽院,敘治部卿。子宗安,襲稱披壽院。子瑞兆,亦敘三位法印。宗安又養上池院紹胤子瑞碩為子。

後改紹碩。子瑞昌。琇存至瑞昌五世任典藥頭。子瑞久,敘法眼。子瑞翁,襲稱宗安。

(瑞翁著有胃氣辨、緊要方、灸治口訣、肥肉傳。)

白話文:

【祐乘坊】

祐乘坊義存將軍,他是康親王的兒子。當康親王卸下職務返回京城,義存則在鎌倉出生,由母親一手撫養,家境非常貧困。僧人疏石見到他的情況後深感同情,便收他為徒,取名為祐乘坊。後來,他開始從事賣藥的行業,流傳至今的磨積丸就是他當時的手藝。因此,他的子孫們都沿用了「祐乘坊」這個稱號。

義存的義子空跟隨北條仲時前往京城,起初專心學佛,後轉向醫道,最終以醫生的身份聞名。在貞治三年,他被召入宮為皇室診脈,並被授予民部卿三位法印的榮譽。

將軍足利義詮對他極為信任,常請他治病。義存的兒子瑞景,曾拜在丹波氏門下學習,醫術出類拔萃,擔任了典藥頭一職。當時,丹波氏的嫡系後裔突然斷絕,新年時無法提供屠蘇酒,應安五年,幕府便讓瑞景代替獻上,此後成為慣例。瑞景的兒子宗琇,後來改名為琇存,獲得了披壽院的封號,並被授予治部卿的官位。瑞景的另一個兒子宗安,繼承了披壽院的名號。宗安的兒子瑞兆,同樣獲得了三位法印的榮譽。宗安又將上池院紹胤的兒子瑞碩收為養子,瑞碩後來改名為紹碩。

瑞碩的兒子瑞昌,從琇存一直到瑞昌,共五代人都擔任過典藥頭的職位。瑞昌的兒子瑞久,獲得了法眼的封號。瑞久的兒子瑞翁,繼承了宗安的名號。瑞翁著有多本醫書,包括《胃氣辨》、《緊要方》、《灸治口訣》和《肥肉傳》。

2. 藤原永全

藤原永全。字安世。遠祖曰劉伯陽。垂仁帝時歸化。其孫春平。奉使於西土。始傳圍棋。至在存以勇略著。討賊有功。天智帝賜姓藤原。永全其後也。資性穎異。最邃醫學。古今方書。無不通曉。他陰陽浮屠國歌皆涉其流。一時緇素韻士。感就講習。嘗奉朝命赴明。醫名益顯。

白話文:

藤原永全是個著名的人物,他的表字是安世。他的遠祖名叫劉伯陽,在垂仁帝的時代來到日本並融入當地生活。到了他的孫子春平這一代,曾作為使者出使西方國家,並將圍棋這種遊戲首次傳入日本。藤原永全的先人中,有人以勇敢和策略聞名,因徵討盜賊有功,被天智帝賜姓為藤原。而永全就是這個姓氏的後裔。

永全本人天賦異稟,特別精通醫學。無論是古籍還是今書,只要是關於醫學的,他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除了醫學,他對於陰陽學、佛教以及國家的詩歌也有一定的涉獵。當時,無論是僧侶還是世俗的文人雅士,都感佩於他的學識,紛紛前來向他學習。

他曾經接受朝廷的命令,前往明朝,因此醫術名聲更為顯赫。

3. 中臣成宗

中臣成宗。延應二年。任右兵衛醫師。

白話文:

在延應二年時,中臣成宗擔任了右兵衛的醫師職位。

4. 成田小三郎

成田小三郎。阪東人。初為院雜職。元弘之役。後醍醐帝幸笠置。小三郎以醫術供奉。遂從西狩。帝之潛出隱岐。小三郎往說。名和長年。唱義勤王。恢復之業。與有力焉。

白話文:

成田小三郎,是阪東地方的人。起初在院裡擔任雜務職員。在元弘之役時,後醍醐天皇避難到笠置寺,小三郎憑藉他的醫術為天皇服務,因此隨同天皇逃亡西部。當天皇祕密逃往隱岐時,小三郎前往遊說名和長年,倡議效忠天皇,對恢復天皇的政權有著重要的貢獻。

5. 八阪崇譽

八阪崇譽。通稱大進。以名醫聞。後花園帝時敘法眼。子孫承業。

白話文:

八阪崇譽,通常被人們稱為大進,他因為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而廣為人知。在後花園天皇的時代,他被授予了法眼的官位。他的子孫們繼承了他的事業,繼續從事醫學工作。

6. 松井正濟(福富氏)

松井正濟。寬正文正間。以醫仕室町幕府。敘宮內卿。同時有福富氏。亦以醫顯。

白話文:

松井正濟在寬正文正年間,以醫生的身份在室町幕府任職,並被授予宮內卿的官位。在同一時期,有個名叫福富氏的人,也是以醫生的身份而顯名於世。

7. 高橋英全

高橋英全。受業於八阪崇譽之孫。頗有聲譽。文明中敘法眼。英全於寇氏本草衍義凡例。取要語常以自箴曰。凡為醫者。須略通古今。粗守仁義。絕馳騖能所之心。專博施救拔之意。如此則心識自明。神物來相。又何必慼慼治名。齪齪求利也。如或不然。則以致姜撫沾譽之慚。曷逋華佗矜能之戮乎。世傳以為醫家坐右銘。

白話文:

高橋英全是位著名醫學家,他的師承來自八阪崇譽的孫子。他在醫學領域頗負盛名,在文明時期被授予法眼的榮銜。他從寇氏的「本草衍義」凡例中,擷取重要的語句作為自我提醒的座右銘。

他認為,作為一位醫生,必須對古往今來的醫學知識有所瞭解,並粗略地遵守仁義之道。應該摒棄一切功名利祿的心態,專注於廣泛施予與救人濟世的意念。這樣一來,心靈自然會變得清明,甚至會得到神靈的庇護和協助。何必汲汲營營於名聲,汲汲營營於利益呢?

如果不這樣做,恐怕會像姜撫那樣,只為了虛名而感到羞愧;或是像華佗一樣,因為過度自大而招致殺身之禍。這些警世的話語,被世人視為醫學界應該遵循的座右銘。

8. 山科景紹

山科景紹。從竹田定盛學醫。最單志本草。航海就明醫研究。齎良藥多種而還。

白話文:

山科景紹這個人,他跟隨竹田定盛學習醫術。他對本草學有著極高的熱忱與專注。為了更深入的研究醫學,他遠渡重洋去明朝學習。最終,他帶著多種優質的藥材返回家鄉。

9. 南條宗鑑

南條宗鑑。伯耆人。少壯遊於京師。又之丹波。就名醫如意庵而學。後從越前人一柏質疑義。著撮要集若干卷。術遂顯於世。無子。養從子宗虎為嗣。宗虎又稱一鷗。亦善醫。豐臣氏闢為醫官。請於朝。敘法眼。

白話文:

南條宗鑑是伯耆地方的人。他年輕力壯時在京都遊學,後來又前往丹波,向當地著名醫生如意庵學習醫術。之後,他又向來自越前的一柏請教醫學上的疑難雜症。他編寫了若干卷的《撮要集》,因此他的醫術在世上開始受到重視。他沒有兒子,便收養了侄子宗虎作為繼承人。宗虎又被稱為一鷗,他也同樣擅長醫術。豐臣氏請他擔任醫官,並向朝廷推薦,最終被授予法眼的官位。

10. 田村長元

田村長元。與丹波氏同宗。世居丹波長元始徙於京師千本。擢御醫。世稱千本典藥。子宗圓。子長久。子長慶。子長昌。子宗仙。皆相承業。宗仙尤名。應北條早云闢。赴相摸。子長榮。通稱安棲軒。繼仕北條氏。子長傳。神祖闢為醫官。子長頤。子長祗。並敘法印。以安棲為通稱。

白話文:

田村長元這個人,和丹波氏是同宗同族的。他們家族世代居住在丹波,但到了長元這一輩開始遷移到京都的千本地方,並且被提拔成為御醫,世人因此稱他為「千本典藥」。他的兒子名叫宗圓,孫子叫長久,曾孫叫長慶,玄孫叫長昌,而第五代的子孫叫宗仙,全都繼承了他的醫術。其中,宗仙尤其有名。當北條早雲招請他時,他前往了相模地方。宗仙的兒子名叫長榮,通常被人們稱作「安棲軒」,他也繼承父業,侍奉北條氏。長榮的兒子叫長傳,當神祖需要醫官時,他獲得了這個職位。長傳的兒子長頤,以及長頤的兒子長祗,都獲得了法印的封號,而且他們也都延續了「安棲」這個稱號。

11. 金持重弘

金持重弘。好學精醫。最妙於針灸術。天文中承大內義弘命。赴明寓於嘉賓館有年。醫院諸工服其技。臨歸。尚藥俞璉作文贈之。

白話文:

金持重弘這個人,非常喜愛學習且精通醫術,尤其在針灸技術上更是出神入化。他受到天文學家大內義弘的命令,前往明朝並且住在貴賓館多年。當地醫院的眾多醫生對他的醫術都深感佩服。在他即將離開的時候,御醫俞璉特地寫了一篇文章來贈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