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國名醫傳》~ 前編卷下 (4)
前編卷下 (4)
1. 阪盛方院
阪淨秀父淨快。士佛次子。幼而穎敏。善家技。邃方書。有出藍之目。士佛恐其名壓兄。固禁為醫。淨快不從。士佛怒。逐之出。居近江阪。本後將軍有篤疾不差。召淨快治之。稱光帝弗豫。亦命上藥。以功奏敘二位法印。選秘方二十八劑。以傳於家。淨秀敘宮內卿法印。嘉吉二年十月。
後花園帝病癰疽。淨秀與丹波賴豐共掌御藥。寶德元年八月。帝病腹痛。淨秀上藥頓愈。賜號盛方院。子孫襲稱焉。淨秀著有鴻寶秘抄。子淨孝。敘法印。淨孝盡心疾疢。嘗嘆厲風難治。詣因幡堂懇祈藥師佛。一夜。夢授靈方。乃以其方治之。莫不效。著揖仙方。子淨喜。敘宮內卿法印。
將軍義尚有疾。療之愈。著直濟方。子淨運。奉後柏原帝御藥。敘法印。明應中。赴明學張仲景方法歸朝。名益顯。因幡守山名某嗜醫。就而求方。淨運取父所撰增補之。名曰續添鴻寶抄。以與焉。又別著遇仙方八卷。新掎方三十一卷。子淨見。亦有學術。著增損附益抄。子淨盛。
子淨忠。併為侍從宮內卿法印。正親町帝弗豫。淨忠掌御藥。足利氏亦信重之。著家秘小雙紙。子淨勝。仕織田氏。著達源方二十二卷。子淨慶。仕豐臣氏。子淨珍。慶長中謁神祖為醫官。淨勝至淨珍。皆為三位侍從法印。子淨元。療獻廟疾有效。擢侍醫。徙於江戶。子孫改姓吉田。
白話文:
[阪盛方院]
阪淨秀,他的父親是淨快,淨快是士佛的次子。他自小聰慧敏銳,精通家傳技藝,深諳醫術,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美譽。但士佛擔心他的聲名會蓋過他的兄長,堅決禁止他行醫。然而淨快不服從父親的決定,被士佛憤怒地驅逐出家門。他搬到近江阪居住。後來,將軍患有嚴重的疾病久治不愈,便召請淨快來治療。在光帝患病期間,也命淨快供上藥物。因為功績,淨快被授予二位法印的職位。他選擇了二十八種祕方,傳承給家族。淨秀也獲得了宮內卿法印的職位,在嘉吉二年的十月。
後花園帝患了膿瘡,淨秀和丹波賴豐一同負責御藥。在寶德元年的八月,當帝出現腹痛時,淨秀提供藥物使其迅速康復,因此獲得了盛方院的封號,他的子孫沿用此稱呼。淨秀編寫了《鴻寶祕抄》。他的兒子淨孝,也被授予法印職位。淨孝全心投入治療疾病,曾經感嘆痲瘋病難以治癒,於是到因幡堂虔誠祈禱藥師佛。一天晚上,他在夢中獲得了一個靈驗的方子,他以此方子治療,效果顯著,並撰寫了《揖仙方》。他的兒子淨喜,也被授予宮內卿法印職位。
將軍義尚生病時,淨孝進行治療使其痊癒,並編寫了《直濟方》。他的兒子淨運,為後柏原帝供應御藥,並被授予法印職位。在明應時期,他學習了張仲景的方法,回到朝廷,名聲更加顯赫。因幡守山名某非常熱衷醫術,向淨運求方。淨運取出了父親撰寫的內容進行增補,命名為《續添鴻寶抄》,並送給了他。他又另外編寫了《遇仙方》八卷,《新掎方》三十一卷。他的兒子淨見,也有深厚的學術造詣,編寫了《增損附益抄》。他的兒子是淨盛。
他的兒子浮忠,同樣擔任侍從宮內卿法印。在正親町帝患病期間,淨忠負責御藥。足利氏也非常信任和尊重他,他編寫了《家祕小雙紙》。他的兒子淨勝,為織田氏服務,編寫了《達源方》二十二卷。他的兒子淨慶,為豐臣氏服務。他的兒子淨珍,在慶長中期拜見神祖,成為醫官。從淨勝到淨珍,他們都擔任了三位侍從法印的職位。他的兒子淨元,治療獻廟的疾病非常有效,被提拔為侍醫,遷移到江戶。他的子孫改姓為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