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國名醫傳》~ 前編卷下 (3)
前編卷下 (3)
1. 良心
僧良心。信濃人。父秦久秋。為左近將監。良心善調藻。又知醫方。文明五年。受畠山義統命。赴朝鮮傳和丹二氏所曾用癰疽八穴灸法。及神應經於彼而還。
白話文:
[良心中醫],其人名為良心中醫,是信濃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秦久秋,擔任左近將監一職。良心擅長調配藥材,同時也精通醫術。在文明五年時,受到畠山義統的命令,前往朝鮮傳授和丹二氏曾經使用過的治療膿瘡的八個穴位的灸療方法,以及神應經的相關知識,之後再返回日本。
2. 久阿彌
僧久阿彌。永享嘉吉間。以瘍醫行。
白話文:
這位名叫久阿彌的僧人,在永享和嘉吉年間,是以治療瘍病(皮膚病)為業的醫生。
3. 瑞筠
僧瑞筠。(號玉窓。)竹田定俊之子。住相國寺。亦通醫術。
白話文:
瑞筠僧人,自稱玉窓,他是竹田定俊的兒子,住在相國寺,同時也精通醫術。
4. 一立
僧一立。享祿中以醫顯。著典藥拔書。
白話文:
「有一位僧人名叫一立,在他的時代裡,他因醫術高明而聞名。他寫了一本關於藥物典籍的書。」
5. 景贊
僧景贊。永祿中著鑑效秘要方。
白話文:
在永祿年間,有一位名叫景贊的僧人,他編寫了一本名為「鑑效祕要方」的書。這本書應該包含了他對於中醫藥方的一些見解和研究。
6. 澄一
僧澄一。(號慈濟軒。)著方書六卷。
白話文:
有位法號為澄一的和尚,他自稱或被人稱為「慈濟軒」。澄一寫了一本總共六卷的藥方書。
7. 源貞
僧源貞。天文中。著精選秘用方。
白話文:
僧人名為源貞,在天文學方面有研究,他編寫了一本精選並祕密使用的藥方集。
8. 不孤
僧不孤。稱鄰藏主。(號卜庵。)長享中。以馬醫行於京師。及鎌倉門人四宮四郎天外狂翁得其傳。不孤又精刺擊。通音律。
白話文:
[不孤]這個人並非孤單。他被稱為鄰藏主,道號卜庵。在長享年間,他在京師以治療馬匹的醫生身分活動。到了鎌倉時代,他的醫術由門人四宮四郎和天外狂翁繼承。不孤不僅精通針灸,還懂得音樂理論。
以上就是你要的翻譯。
9. 祐公
僧祐公。(號蓄秀軒。)住攝津極樂院。禪余醫治為事。
白話文:
「僧祐公,自號蓄秀軒,居住在攝津的極樂院。他在修禪之餘,從事醫治他人為主要工作。」
10. 高定
僧高定。字圓俊。竹田快翁之子。從僧慈心居藥師寺。內攻釋教。外行醫術。頗有精良稱。后土御門帝及後柏原帝弗豫。每召奉藥。賞賜觴及寶刀。
白話文:
僧人名叫高定,字圓俊,是竹田快翁的兒子。他跟隨僧人慈心住在藥師寺,內心專研佛教,外表則行醫救人,醫術頗為精湛,受到眾人的讚譽。後來,當土御門天皇以及後柏原天皇身體不適時,每次都召他入宮奉上藥物。作為回報,天皇賞賜他酒和寶刀。
11. 雪岑
僧雪岑。稱安公。從上池院定國學醫。頗行於時。
白話文:
這位被稱為安公的僧人名為雪岑,他曾在上池院跟隨定國學習醫術,當時他的醫術頗受世人認可與應用。
12. 三喜(月湖)
僧三喜。稱導道。(號支山人又範翁)河越人。姓田代。父兼綱冠者信綱之後也。初入妙心寺參禪。又就足利校主利陽學醫。後入明受李杲朱震亨之術於月湖。及恆德孫留學十二年。業成而反。居鎌倉江春庵。又居下總古河。世稱古河三喜。子孫傳其業。襲稱田代江春月湖。
(稱明監寺。又號潤德齋。)不知何人求法。入明。寓於錢塘。以醫行。明景泰三年。著全九集。六年。又著濟陰方。
(三喜著有當流和極集。捷術大成印可集。諸藥勢揃藥組。並諸療方夜談義諸病禁。好集直指篇醫案口訣等。)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位著名醫者,名字叫做田代三喜,也被稱為「月湖」或「支山人」、「範翁」。他是河越人,本姓田,父親是兼綱,是信綱的後裔。起初,他在妙心寺學習禪宗,後來在足利學校跟隨利陽學習醫學。之後,他前往明朝,師從李杲和朱震亨,在月湖學習了十二年,學成後返回日本,居住在鎌倉的江春庵,後來搬到了下總的古河,因此也被世人稱為「古河三喜」。他的子孫繼承了他的醫學事業,同樣被稱為田代江春月湖。
另外,還有一位名叫「潤德齋」的人,他不知是誰,但據說他為了學習醫術,進入明朝,在錢塘居住,以行醫為生。明朝景泰三年,他編寫了一部全九集的醫書,到了第六年,他又寫了一部名為《濟陰方》的書。
田代三喜本人則著有多部醫學著作,包括《當流和極集》、《捷術大成印可集》、《諸藥勢揃藥組》以及各種療方、夜談義、諸病禁、好集直指篇、醫案口訣等。
13. 阪上池院
室町氏之時,上池院、壽命院、竹田法印等,皆世為尚藥御醫,與和丹二氏相抗衡,稱曰五家典藥云。
阪慧勇,通稱士佛。(號健叟)姓源,賴光五世孫。充角始以阪為氏,世居大和。至祖九佛徙於京師,以醫行。父十佛傳業,敘氏民部卿法印。慧勇醫術超卓於父祖,賜號上池院,比之於盧扁也。將軍足利義詮眷顧極渥,嘗謂之曰:「士字從十從一,子術超越父祖,從今宜稱士佛。」
於是改名,內野之役從焉。將軍有疾,命藥,士佛作必勝散以進。既愈,而軍亦有利,將軍喜甚。子祖胤,通稱起宗,襲號上池院。應永十六年五月,將軍在北山殿患傷寒,祖胤與父議以大黃、黃芩、芍藥、半夏、厚朴、甘草等下之,更進麥門冬湯而愈。子大勇,字子勇,繼職仕室町幕府。
子胤祐,通稱嘉邦慧勇。至胤祐並為民部卿法印。子宗精,通稱進月,為將軍義政之醫官,屢奏效。子龍護,通稱定國。(號樵雲齋)子紹胤,通稱光國。將軍在穴太疾,紹胤與和氣明英往而療之。子貴祐、忠存。貴祐通稱惟天,仕織田氏及豐臣氏,後從神祖於軍中,著上池院日記。
忠存稱法常坊,居京師北賀茂。子宗仙。(號洞庵。)慶長十三年,始謁神祖,後擢醫官。宗仙二子,壽仙通稱三益族,幽玄通稱壽三,亦仕幕府。
白話文:
在室町時代,上池院、壽命院以及竹田法印等人,世代擔任御醫,他們的醫術與和丹兩大家族並駕齊驅,被稱為五家典藥。
阪慧勇,又稱士佛,本姓源自源賴光的第五代孫,他父親開始以阪為姓氏,家族世代居住於大和,直到他的祖父九佛才遷移到京都,以行醫為業。其父十佛傳授他醫術,並獲得氏民部卿法印的封號。慧勇的醫術超越了他的父親和祖父,因此獲得了上池院的封號,象徵著他醫術高超,堪比古代名醫盧扁。將軍足利義詮非常看重他,曾對他說,「士」這個字由「十」和「一」組成,你的醫術超越了你父親和祖父,從今以後,你應該被稱為「士佛」。
因此,他改名為士佛。在內野之戰中,他跟隨將軍。當將軍生病時,他配製了一種名叫「必勝散」的藥物,將軍服用後病情好轉,軍隊也隨之獲勝,將軍非常高興。
他的兒子祖胤,通稱起宗,繼承了上池院的封號。在應永十六年五月,將軍在北山殿患上了傷寒,祖胤和他父親商量後,決定使用大黃、黃芩、芍藥、半夏、厚朴、甘草等藥材進行治療,之後再讓他喝麥門冬湯,最終將軍康復。
他的孫子大勇,字子勇,繼承了職位,服務於室町幕府。他的另一個孫子胤祐,通稱嘉邦慧勇,到胤祐這一代,他們都擔任民部卿法印的職位。他的曾孫宗精,通稱進月,成為將軍義政的御醫,屢次發揮出色。
他的玄孫龍護,通稱定國,號樵雲齋。他的孫子紹胤,通稱光國,在將軍生病時,他與和氣明英一同前往治療。他的曾孫貴祐忠存,貴祐通稱惟天,服務於織田氏和豐臣氏,後來跟隨神祖在軍中,寫下了《上池院日記》。
忠存的兒子法常坊,居住在京都北賀茂。他的孫子宗仙,在慶長十三年首次拜見神祖,後被提升為御醫。宗仙有兩個兒子,壽仙通稱三益族,幽玄通稱壽三,他們也都服務於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