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國名醫傳》~ 前編卷下 (1)
前編卷下 (1)
1. 前編卷下
僧醫
浮屠之徒。以咒符祈禱祓除災厄。既兼巫職。又及醫事。故有僧而兼醫者。養老元年。詔曰。僧尼依佛道持咒救病。從施湯藥而療痼疾。於令聽之。及至中世。海內鼎沸。文墨藥石之藝。一皆歸於浮屠氏。而典藥侍醫。有名無實。如博士名實俱亡。禁闥侍診。遂為僧醫之專職。
而舊制令典顛墜極矣。於是剃髮披緇。為其俗。法印法眼法橋為其位階。以至於今日。醫風一靡不可復變。爰推其所由。作僧醫傳。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僧侶從事醫術的歷史。在古代,和尚們不僅唸經祈福,還會用咒語和符咒來驅邪避災,他們漸漸地也開始從事醫學工作。因此,有些和尚同時也是醫生。在養老元年,皇上下了一道詔書,允許和尚尼姑根據佛法唸咒為人治病,並且可以提供藥物治療頑固疾病,這些都在當時的法令中被允許了。
到了後世,天下大亂,文學、醫術這些知識,都集中在和尚那裡。而朝廷的御醫和藥官,名存實亡,就像博士一樣,名稱和實際情況完全不符。結果,宮廷診療的職責,就變成了和尚醫生的專屬工作。
舊有的制度法令已經徹底崩潰。剃髮披袈裟成為一種風氣,法印、法眼、法橋等成為他們的職級。直到今天,這種醫風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因此,我們探討它的起源,寫下了《僧醫傳》這本書。
2. 法蓮
僧法蓮。精於醫術。大寶三年。詔賞之賜豐前國野四十町。養老五年。又詔曰。心住禪技。行居法梁。而善濟民之疾苦。鮮矣若人。宜褒以爵三等以上。於是賜號字佐君法。
白話文:
僧人法蓮,他在醫術上非常精通。在大寶三年時,他因醫術高明而受到皇上的召見並給予獎賞,賜予他在豐前國的四十町土地。到了養老五年,皇上再次下詔書稱讚他,說他內心專注於禪修技巧,行為符合佛法的規範,並且能善於紓解人民的病痛與困苦,像他這樣的人實在難得。因此,認為應該以三等以上的爵位來表彰他的貢獻。於是,皇上賜予他「佐君法」的封號。
3. 法榮
僧法榮。性清潔。持戒甚堅。又能治疾。勝寶八年。聖武帝徵侍醫藥。屢奏效。帝特重之。御藥專命法榮掌之。及帝崩。遂廬陵傍以修冥福。孝謙帝嘉之。優詔復其本郡。永年毋役。
白話文:
法號為法榮的僧人,生性清淨潔身自好,遵守戒律非常堅定,而且擅長治病救人。在勝寶八年時,被聖武帝徵召入宮,擔任御醫一職,他多次成功治療疾病,深得皇帝信賴。因此,聖武帝特別看重他,甚至御用藥物都專門交由法榮負責管理。等到聖武帝駕崩後,法榮選擇在陵墓旁邊居住,以祈求冥福。孝謙帝對此表示讚賞,下詔書免除了他的家鄉稅賦,並且終生免除勞役。
4. 入道侍從
僧侍從。稱入道侍從。萬壽三年。帝弗豫。眾醫以為寸白蟲。侍從診曰。是氣腫也。進訶梨勒五香湯。外以藥浸藍汁貼之而愈。
白話文:
有個僧人擔任侍從,人們稱他為「入道侍從」。在萬壽三年時,皇帝身體不適。當時的醫生們都認為皇帝是因為寄生蟲所導致的疾病。然而,這個入道侍從診斷後表示,皇帝實際上是得了氣腫。他開出了訶梨勒五香湯讓皇帝服用,並在外用藥物混合藍色的藥汁敷貼治療,最終使皇帝的病情得到了康復。
5. 石屋
僧石屋。妙治傳屍病。永萬元年。二條帝弗豫。密召石屋灸之。有效。
白話文:
有位僧人名叫石屋,擅長治療一種名為「傳屍病」的疾病。在永萬這一年,二條天皇身體不適,於是祕密召見石屋來進行針灸治療,結果治療非常有效。
6. 理滿
僧理滿。河內人。師事于吉野日藏。有節操。專心利濟。常設小舟於渡口。自棹涉人。或訪病者。施與藥劑。不論親疏。不要謝物。
白話文:
理滿是一位僧人,來自河內地方。他拜在吉野日藏門下學習。理滿有很高的道德情操,全心全意地幫助他人。他常常在渡口準備一艘小船,親自劃槳接送過河的人。有時他會去探望生病的人,並且提供藥物給他們,無論是親人還是陌生人,他都不求回報,不接受任何感謝的物品。
7. 佛嚴
僧佛嚴。通醫方。安元三年。藤原兼實患風。延問治法。從其言有效。
白話文:
有位僧人名為佛嚴,精通醫術。在安元三年時,藤原兼實得了風濕病,於是請教佛嚴治療的方法。按照佛嚴的指導進行治療後,病情果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8. 賢禪
僧賢禪。(禪一作障)以醫行於鎮西。安元三年。應藤原兼實招。來居京師。
白話文:
有位名叫賢禪的僧人,他以醫生的身分在鎮西地區活動行醫。在安元三年時,應藤原兼實的邀請,便搬到了京城居住。其中,括號內的文字表示在古籍中有另一種寫法,「禪」也可以寫作「障」。
9. 大善
僧大善。筑紫人。治承元年。藤原兼實得風疾病腳。多方不治。聞大善名招之。大善為灸胸腹各七壯。腳痛從差。治承五年。大納言邦綱患瘍。丹波憲基針之不差。大善從針口去膿血。宿痛如洗。
白話文:
有位名叫大善的僧侶,他是筑紫地方的人。在治承元年時,藤原兼實得了風濕病導致腳痛,用了很多方法都無法治癒。後來他聽聞了大善的名聲,於是便請他來治療。大善為他分別在胸口和腹部施灸各七次,結果腳痛的情況就得到了改善。
到了治承五年,大納言邦綱生了一個瘍疾,丹波憲基嘗試用針灸治療但並未見效。大善從針灸的口子處清理掉膿血,結果原本的疼痛就像被清洗乾淨一樣,病情得到了緩解。
10. 重源
僧重源。居嵯峨瀧殿。父靜源阿遮梁。或云清原滋秀之孫。故亦喜醫。寬德中。後朱雀帝病癰疽。和氣相成以為病勢稍減。宜止射水。丹波雅忠不可。乃徵重源詢之。重源曰。聖證方勵。何止射水。若發胸痛。殆不可為。旦日帝果胸痛而崩。
白話文:
僧人名為重源,他居住在嵯峨的瀧殿。他的父親是靜源阿遮梁,也有人說他是清原滋秀的孫子,因此他也對醫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寬德年間,後朱雀帝患了癰疽,當時的醫生認為病情已經穩定,可以停止進行射水治療。
但丹波雅忠不同意這個看法,於是他們召來了重源進行諮詢。重源表示,皇帝的病情正在惡化,怎麼可以停止射水治療呢?如果病情發展到引起胸痛,那將會非常危險。結果,到了第二天,皇帝真的出現了胸痛的情況,並且不幸地離世了。
11. 蓮基
僧蓮基。丹波氏之族。壽永三年。選長生療養方奏進。
白話文:
這位名叫蓮基的僧人,是丹波氏一族的人。在壽永三年時,他精選了一套有益長生及療養的方子,並上奏呈進給朝廷。
12. 智玄
僧智玄。居於下野安蘇郡糟尾鄉。嘗赴宋傳醫方。後鳥羽帝弗豫。奉藥速愈。因敘法眼。世所謂錄事法眼是也。
白話文:
僧人智玄居住在下野安蘇郡的糟尾鄉。曾經前往宋朝學習並傳授醫術和藥方。後來,當鳥羽天皇身體欠安時,他供奉藥物讓天皇迅速康復。因此,他被敘封為法眼。這就是世人所說的錄事法眼。
13. 心寂
僧心寂。居於嵯峨。藤原定家及冷泉室町土御門諸公皆信用其方。
白話文:
「有位名叫心寂的僧人,住在嵯峨地方。當時的藤原定家以及冷泉、室町、土御門等多位貴族都十分信任並採用他的藥方。」
14. 如來尼
僧如來尼。以治蛔蟲聞。藤原定家子病。尼療之。蛔下而差。
白話文:
有位名叫如來尼的僧人,他因為擅長治療蛔蟲病而出名。藤原定家的孩子生病了,如來尼為他治療。結果蛔蟲被排出,孩子的病也就康復了。
15. 要上
僧要上。嘉祿安貞間以醫稱於京師。
白話文:
有個名叫僧要上的人,在嘉祿安貞年間,因為他的醫術而在京城享有名聲。
16. 葉上
僧葉上。名榮西。任僧正。建保三年。源實朝有病命藥。榮西察其宿酲非疾。進清茶一盞。而鬱困頓解。為撰吃茶養生記。
白話文:
在葉上的文字中提到,有位名叫榮西的和尚,他擔任僧正的職務。在建保三年時,源實朝身體不適,於是請榮西開藥。榮西觀察後認為源實朝的情況並非疾病,而是因為過度飲酒所致。因此,榮西為他送上一杯清茶,源實朝喝了之後,睏倦和不適馬上得到了緩解。榮西因此寫了一本名為「吃茶養生記」的書。
簡單來說,這段文字描述了榮西和尚利用清茶幫助源實朝解酒,並且以此經驗寫作了一本書的事跡。
17. 行蓮
僧行蓮。嘉祿中。掌鎌倉幕府醫事。
白話文:
僧人名為行蓮,在嘉祿年間,負責管理鎌倉幕府的醫療事務。
18. 金蓮
僧金蓮。寬喜天福間。以醫行於京師。
白話文:
有位名叫金蓮的僧人,在寬喜天福年間,以醫生的身份在京師行醫。
19. 興心
僧興心。文歷嘉禎間。以醫行於京師。
白話文:
在嘉禎年間,有一位名叫興心的僧人,他以醫生的身分在京師行醫。
20. 空體
僧空體。建歷中。藤原定家患頭風。空體灸之而愈。
白話文:
在僧人空體的時代,於建歷年間,藤原定家患有頭痛的毛病。後來,空體為他進行針灸治療,藤原定家的頭痛症狀因此得到了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