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國名醫傳》~ 前編卷中 (2)

回本書目錄

前編卷中 (2)

1. 和氣氏

吾貧人也,家無方書,退案何為?即席書狀,以為祠官疾白癜非癩,考徵精確,眾莫能難,祠官賴獲不廢矣。二條帝大賞之,特賜和氣氏,補諸陵頭。安元二年,後白河上皇患瘡,丹波憲基傳鹿角大黃類,荏苒不差,又將灸之。貞說診曰:「此小瘡,何用灸為?臣有小膏,貼之愈,不出三日矣。」上皇命獻之,果如其言。治承二年,轉長門介,亡幾卒。子貞經、貞村。

貞經歷權侍醫醫博士,兼采女正、內藏助等。文曆元年,四條帝患腳氣腫及大腹,證候甚惡,諸醫勸灸。貞經獨以為不可,帝卒弗用灸而愈。子貞利、貞宗、貞衡、貞基、貞幸、有貞、貞尚。貞利右近衛醫師。

貞宗建仁三年,擢侍醫,兼歷采女正、駿河權介、左兵衛醫師等。子貞光、貞兼。貞光歷主殿介、權針博士、典藥介。貞兼大學權輔。

貞基權侍醫、典藥助。子貞朝典藥助,兼大膳權亮。

貞幸典藥權助,兼內藏助。藤原定家年老患中風,貞幸治之得全。子貞親、貞茂、兼仲。貞親歷圖書頭、隼人正、大炊助、女醫博士、針博士等。

右貞左京亮。承久三年,後為羽上皇隱岐之狩從焉。

貞尚子貞並從五位上。

定成歷醫博士、侍醫、典藥頭,兼織部正、近江權大掾、因幡介、丹波介等。仁安二年,鳥羽上皇病瘍,丹波重長療之不差。定成乃詳病狀變遷,及消息之方奏之,上皇納之,卒有效。承安二年,高倉帝患瘍,定成和麥門冬大黃散貼之有效。安元中侍大後病於熊野行宮,亦有效。

養和元年,奉敕著合藥方。和氣氏中世被藤原氏抑制,衰微不振,雖有良工,遂無聞焉。及至定成,醫名隆起,官爵超父祖,稱為中興。子定長、定良、時成、正基、定康、定親。

定長曆女醫博士、權侍醫,兼諸陵頭、參阿權介、美作權介、主稅寮等。定良有才學,因平清盛請著醫方抄。養和元年,敕當時名醫五人撰方書,定良與焉。別著療治方,歷諸陵頭、備中介、相摸介。子定雅、長成。

定雅稱藥院入道。長成歷權侍醫、施藥院使、典藥介,兼丹波大掾等。晚削髮,曰寂信。寬喜二年,東一條大後弗豫,召診。寂信曰:「原病雖平,水氣將發,恐難為矣。」既而果然。子忠成、師成、清成、師有。

忠成歷典藥允、主計頭、修理權亮等。子忠有、師成。歷侍醫、典藥允,兼織部正、主計頭等。文永九年,與種成同侍後嵯峨上皇弗豫有功。後與丹波忠茂俱療春宮癉病。子成繼。

清成筑前守。

師有歷典藥權介、主稅助等。

定親歷醫博士、針博士、圖書頭、隼人正等。

時成歷侍醫、典藥頭,兼丹後介、織部正等。建久二年,中宮喉痹,時成針之而愈。七條大後弗豫,時成灸之而愈。元久二年,後鳥羽上皇弗豫,時成藥治之而愈。承元二年,大後病腳氣,困悶極矣,時成灸之而愈。藤原定家腰痛,熨之增劇,時成診曰:「此濕浸腰也,治屬腳氣。」

白話文:

和氣氏

我祖上是貧寒之人,家中沒有醫書典籍。這些記載是根據記憶寫下的,用來記述祖先們的醫術事蹟。

我的祖先曾診治祠官的白癜風(非麻風病),診斷精準,眾人都無法反駁,祠官的病也因此痊癒,沒有留下後遺症。因此受到朝廷嘉獎,賜封“和氣氏”,並授予諸陵頭(管理陵墓的官職)的職位。這是安元二年(1176年)的事情。

後來,後白河法皇患病,丹波憲基用鹿角、大黃等藥物治療,但久久不見好轉,又打算用灸法治療。我的祖先診斷說:「這是小病,何必用灸法?我有一種小藥膏,敷上即可痊癒。」不出三日,法皇果然痊癒。法皇於是下令將此藥膏呈獻給朝廷,治承二年(1178年),我的祖先被任命為長門介(官職名)。不久去世。

其子孫輩中,貞經、貞村、貞歷先後擔任權侍醫、醫博士,並兼任采女正、內藏助等職務。文曆元年(1190年),四條天皇患腳氣腫脹和腹水,病情十分危急,眾多醫生建議用灸法治療,只有貞經認為不可,天皇最終沒有使用灸法而痊癒。貞經之子孫輩有貞利、貞宗、貞衡、貞基、貞幸、貞貞、貞尚。其中貞利擔任右近衛醫師。

貞宗在建仁三年(1203年)被提升為侍醫,並兼任采女正、駿河權介、左兵衛醫師等職務。其子孫輩有貞光、貞兼。貞光歷任主殿介、權針博士、典藥介;貞兼擔任大學權輔。

貞基擔任權侍醫、典藥助;其子貞朝擔任典藥助,兼任大膳權亮。

貞幸擔任典藥權助,兼任內藏助。藤原定家年老患中風,貞幸治療後痊癒。其子孫有貞親、貞茂、貞兼、貞仲。貞親歷任圖書頭、隼人正、大炊助、女醫博士、針博士等職務。

貞右擔任左京亮,承久三年(1221年)追隨後鳥羽上皇前往隱岐島狩獵。

貞尚和其子都獲得從五位上的官階。

定成歷任醫博士、侍醫、典藥頭,並兼任織部正、近江權大掾、因幡介、丹波介等職務。仁安二年(1167年),鳥羽上皇患皮膚病,丹波重長治療無效,定成詳細分析病情變化和治療方法,奏請上皇,上皇採納了他的建議,最終奏效。承安二年(1172年),高倉天皇患皮膚病,定成用麥門冬、大黃散敷貼治療有效。安元年間(1175-1177),侍大後在熊野行宮生病,定成也成功治療。

養和元年(1181年),奉朝廷之命撰寫藥方集。和氣氏在中世時期受到藤原氏的壓制,逐漸衰落。儘管其中不乏良醫,卻鮮為人知。直到定成,和氣氏的醫名才再次興盛,官職爵位超過祖輩,被稱為中興之祖。其子孫有定長、定良、時成、正基、定康、定親。定長歷任女醫博士、權侍醫,兼任諸陵頭、參阿權介、美作權介、主稅寮等職務。定良才學出眾,應平清盛的請求撰寫了醫方集。養和元年,朝廷下令當時五位名醫編撰藥方書,定良參與其中,並另著有治療方法。他歷任諸陵頭、備中介、相摸介等職務。其子孫有定雅、長成。定雅稱藥院入道(出家);長成歷任權侍醫、施藥院使、典藥介,兼任丹波大掾等職務,晚年剃髮為僧,法號寂信。

寬喜二年(1231年),東一條大後生病,召見寂信診治,寂信說:「雖然原來的病已經痊癒,但水氣將要發作,恐怕很難治癒。」結果果然如此。其子孫有忠成、師成、清成、師有。

忠成歷任典藥允、主計頭、修理權亮等職務;其子為忠有。師成歷任侍醫、典藥允,兼任織部正、主計頭等職務;文永九年(1272年),與種成一起侍奉後嵯峨天皇,治病有功;後來與丹波忠茂一起治療春宮的疾病;其子為成繼。

清成擔任筑前守(官職名)。

師有歷任典藥權介、主稅助等職務。

定親歷任醫博士、針博士、圖書頭、隼人正等職務。

時成歷任侍醫、典藥頭,兼任丹後介、織部正等職務。建久二年(1191年),中宮患喉痹,時成針灸治療痊癒;七條大後生病,時成灸治痊癒;元久二年(1205年),後鳥羽上皇生病,時成藥物治療痊癒;承元二年(1208年),大後患腳氣,痛苦不堪,時成灸治痊癒;藤原定家腰痛,用熨法反而加重病情,時成診斷為濕邪浸淫腰部,屬於腳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