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淺田惟常

《皇國名醫傳》~ 前編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前編卷下 (1)

1. 前編卷下

僧醫

浮屠之徒。以咒符祈禱祓除災厄。既兼巫職。又及醫事。故有僧而兼醫者。養老元年。詔曰。僧尼依佛道持咒救病。從施湯藥而療痼疾。於令聽之。及至中世。海內鼎沸。文墨藥石之藝。一皆歸於浮屠氏。而典藥侍醫。有名無實。如博士名實俱亡。禁闥侍診。遂為僧醫之專職。

白話文:

出家僧侶誦唸咒語符咒,祈求消除災難。不僅兼任巫術,還涉獵醫術。因此,有些僧人既是僧人也是醫生。養老元年,皇帝下詔說:僧尼們可以按照佛道誦咒治病,從而施用湯藥治療慢性疾病,從現在開始允許。到了中世紀,天下大亂。在書法、墨跡和醫藥方面的技藝都淪落到出家僧侶的手中。而典藥侍醫(皇宮裡的醫生)只剩下名義沒有實權,就像博士這個官職一樣名實俱亡。皇帝的身邊診病的人,最終也成了和尚醫生的專職。

而舊制令典顛墜極矣。於是剃髮披緇。為其俗。法印法眼法橋為其位階。以至於今日。醫風一靡不可復變。爰推其所由。作僧醫傳。

白話文:

舊有的制度和經典已經徹底失傳了。於是我剃髮披上僧衣,成為僧人。法印、法眼、法橋是僧人的職位等級。到了今天,醫學界變異至此,無法挽回。因此追尋其原因,寫下《僧醫傳》。

2. 法蓮

僧法蓮。精於醫術。大寶三年。詔賞之賜豐前國野四十町。養老五年。又詔曰。心住禪技。行居法梁。而善濟民之疾苦。鮮矣若人。宜褒以爵三等以上。於是賜號字佐君法。

白話文:

僧人法蓮精通醫術。大寶三年,朝廷下令賞賜他豐前國四十町的土地。養老五年,朝廷再次下詔說:法蓮一心修佛禪法,但是卻能廣行善舉,救治百姓疾苦。這樣的人真是難得。應該予以褒獎,授予三等以上的爵位。於是賜予封號「佐君法」。

3. 法榮

僧法榮。性清潔。持戒甚堅。又能治疾。勝寶八年。聖武帝徵侍醫藥。屢奏效。帝特重之。御藥專命法榮掌之。及帝崩。遂廬陵傍以修冥福。孝謙帝嘉之。優詔復其本郡。永年毋役。

白話文:

僧人法榮,性情清淨,持戒嚴謹,還精通醫術。唐勝寶八年,唐聖武帝徵召法榮為侍醫。法榮多次醫治奇效,深受皇帝器重,御藥房交由法榮專門管理。皇帝駕崩後,法榮便在廬陵附近隱居修行。唐孝謙帝嘉獎法榮,下詔恢復他原來的官職,終生免除徭役。

4. 入道侍從

僧侍從。稱入道侍從。萬壽三年。帝弗豫。眾醫以為寸白蟲。侍從診曰。是氣腫也。進訶梨勒五香湯。外以藥浸藍汁貼之而愈。

白話文:

侍從中有一個僧人,自稱學了道術。萬壽三年,皇上身體不適,眾多醫生都以為是寄生蟲引起的寸白病。侍從診斷後說:這是氣腫。於是進獻了訶梨勒五香湯藥內服,外敷藥物浸泡的藍汁,皇上的病情就痊癒了。

5. 石屋

僧石屋。妙治傳屍病。永萬元年。二條帝弗豫。密召石屋灸之。有效。

白話文:

僧人石屋擅長治療傳染病。在永萬這一年,二條天皇身體不適,秘密召見石屋來為他施灸治療,治療後見到了效果。

6. 理滿

僧理滿。河內人。師事于吉野日藏。有節操。專心利濟。常設小舟於渡口。自棹涉人。或訪病者。施與藥劑。不論親疏。不要謝物。

白話文:

僧人理滿,是河內人。他師從吉野日藏。理滿有節操,一心一意地幫助他人。他常常在渡口設一個小船,親自划船載送人渡河。有人生病來找他,他就會施藥,不管認識與否,也不需要酬謝。

7. 佛嚴

僧佛嚴。通醫方。安元三年。藤原兼實患風。延問治法。從其言有效。

白話文:

僧人佛嚴精通醫術。在安元三年時,藤原兼實患病,症狀為風邪所困。他請教佛嚴治療方法,按照佛嚴的建議進行治療後,病情得到了改善。

8. 賢禪

僧賢禪。(禪一作障)以醫行於鎮西。安元三年。應藤原兼實招。來居京師。

白話文:

僧賢禪以醫術在鎮西行醫。安元三年,應藤原兼實之邀,來到京城居住。

9. 大善

僧大善。筑紫人。治承元年。藤原兼實得風疾病腳。多方不治。聞大善名招之。大善為灸胸腹各七壯。腳痛從差。治承五年。大納言邦綱患瘍。丹波憲基針之不差。大善從針口去膿血。宿痛如洗。

白話文:

一位名叫大善的和尚,來自筑紫。在治承元年,藤原兼實得了風濕病而腳痛,尋求許多治療方法都沒有好轉。他聽說大善很有名,便請他來治療。大善在兼實的胸部和腹部各灸了七個艾灸。兼實的腳痛逐漸好轉了。在治承五年,大納言邦綱患了瘍病,丹波憲基用針灸治療無效。大善從針灸的孔洞中取出膿血,宿疾徹底痊癒了。

10. 重源

僧重源。居嵯峨瀧殿。父靜源阿遮梁。或云清原滋秀之孫。故亦喜醫。寬德中。後朱雀帝病癰疽。和氣相成以為病勢稍減。宜止射水。丹波雅忠不可。乃徵重源詢之。重源曰。聖證方勵。何止射水。若發胸痛。殆不可為。旦日帝果胸痛而崩。

白話文:

僧人重源住在嵯峨瀧殿。他的父親靜源是阿遮梁。有人說他是清原滋秀的孫子。所以他也喜歡研究醫術。寬德年間,後朱雀天皇得了癰疽病。和氣相成認為病勢稍有減緩,應該停止射水。丹波雅忠不同意。於是徵詢重源的意見。重源說:「皇上病情正嚴重,怎麼能停止射水治療呢?如果出現胸痛,那就危險了。」第二天,天皇果然胸痛去世。

11. 蓮基

僧蓮基。丹波氏之族。壽永三年。選長生療養方奏進。

白話文:

僧人蓮基,是丹波家族的人,在壽永三年時,他選了一個可以長生養生的方法上奏進獻。

12. 智玄

僧智玄。居於下野安蘇郡糟尾鄉。嘗赴宋傳醫方。後鳥羽帝弗豫。奉藥速愈。因敘法眼。世所謂錄事法眼是也。

白話文:

僧人智玄居住在下野國安蘇郡的糟尾鄉,曾經前往宋朝學習醫術。後來,當後鳥羽天皇身體不適時,他獻上藥物使天皇迅速康復。因此被授予法眼的稱號,這就是世人所說的錄事法眼。

13. 心寂

僧心寂。居於嵯峨。藤原定家及冷泉室町土御門諸公皆信用其方。

白話文:

這位僧人心情平靜,住在嵯峨。藤原定家以及冷泉室町土御門的諸位貴人都信任他開的藥方。

14. 如來尼

僧如來尼。以治蛔蟲聞。藤原定家子病。尼療之。蛔下而差。

白話文:

從前有位叫僧如來尼的醫者,因為擅長治療蛔蟲病而出名。有一次,藤原定家的孩子生病了,僧如來尼為他治療,結果蛔蟲被排出,孩子的病也就痊癒了。

15. 要上

僧要上。嘉祿安貞間以醫稱於京師。

白話文:

這位僧人要上京。他在嘉祿安貞年間以醫術在京師享有名聲。

16. 葉上

僧葉上。名榮西。任僧正。建保三年。源實朝有病命藥。榮西察其宿酲非疾。進清茶一盞。而鬱困頓解。為撰吃茶養生記。

白話文:

一位名叫榮西的僧人,擔任僧正。在建保三年,源實朝生病了,請他開藥方。榮西觀察後發現源實朝只是因為宿醉而造成身體不適,並非疾病。於是,他端了一杯清茶給源實朝,結果源實朝喝完後,鬱悶和昏睡的症狀便消失了。於是,榮西撰寫了《吃茶養生記》。

17. 行蓮

僧行蓮。嘉祿中。掌鎌倉幕府醫事。

白話文:

這位僧人名叫行蓮,在嘉祿年間負責管理鎌倉幕府的醫療事務。

18. 金蓮

僧金蓮。寬喜天福間。以醫行於京師。

白話文:

在寬喜年間到天福年間,有一個名叫金蓮的僧人,在京城行醫。

19. 興心

僧興心。文歷嘉禎間。以醫行於京師。

白話文:

這位僧人名叫興心,在嘉禎年間,他在京城行醫。

20. 空體

僧空體。建歷中。藤原定家患頭風。空體灸之而愈。

白話文:

在建歷年間,藤原定家患有頭風病,僧人空體用針灸治療他,病情因而痊癒。

21. 性全

僧性全。(號淨觀。)柁原氏。自雲和氣氏之族。學醫于丹波氏。極其底蘊。嘉元中。據病源候論之目。取捨眾說。抄錄單方。著頓醫抄五十卷。正和中。又輯錄唐宋醫方。著萬安方六十二卷。子道全。亦有醫名。道全三世孫為長淳善承業。門人中川氏傳其術。著捧心方。(萬安方策尾有授源三冬景之語。冬景蓋道全初名。)

白話文:

僧人普融(法號淨觀),原姓李。自稱是和氣氏的後代。他向丹波氏學習醫術,對醫學精髓理解非常透徹。嘉元年間,他根據《病源候論》的綱目,取捨各家之說,抄錄出單方,編著了《頓醫抄》五十卷。正和年間,他又整理唐宋醫方,編著了《萬安方》六十二卷。他的兒子普道也精通醫術。普道的第三代孫李長淳繼承了普融的事業。他的門徒中川氏繼承了他的醫術,編著了《捧心方》。(《萬安方》的後序中提到「授源三冬景」,冬景可能是普道最初的名字。)

22. 生西

僧生西。筑前人。為香權宮學頭。能醫。著五體身分抄。

白話文:

這個人是從西方來的僧人,來自築前地方,他曾經是香權宮的學頭,擅長醫術,寫了一本名為《五體身分抄》的書。

23. 小松

僧小松。通稱悲阿彌。文和中。後光嚴帝弗豫。悲阿彌奉藥以功敘法印。

白話文:

僧人名叫小松,通常稱他為悲阿彌。在文和年間,後光嚴天皇身體不適,悲阿彌因為進奉藥物有功,被授予法印的職位。

24. 有鄰

僧有鄰。(號壺隱菴。)居南禪寺。貞治中。本於梵綱經。著福田方悲田方。

白話文:

有一位僧人名叫有鄰,自號壺隱菴,居住在南禪寺。在貞治年間,他根據《梵綱經》寫作了《福田方》和《悲田方》。

25. 壽阿彌

僧壽阿彌。醫名隆於京師。應永二十九年。後小松帝弗豫。壽阿彌奉藥而痊。賞賜金飾佩刀及物品。三十二年。帝暴下血屢暈絕。時醫束手。及壽阿彌上藥。帖然復常。

白話文:

僧人壽阿彌,是一位住在京城的著名醫師。應永二十九年,後小松天皇身體不適,壽阿彌開藥給他,天皇痊癒。天皇賞賜壽阿彌金飾、佩刀和其他物品。三十二年,天皇突然流血不止,多次暈厥。當時的醫生束手無策。等到壽阿彌上藥後,天皇的身體恢復正常。

26. 允能

僧允能。稱三位阪士佛之孫。醫術俊拔。敘法眼。正長元年。稱光帝病傷寒。丹波幸基及壽阿彌皆難其治。上皇乃命允能進方。旦日熱大減。漸次消息而愈。永享三年。將軍足利義教疾。允能又治之效。輯錄家傳七十二方。名曰琉璃壺。

白話文:

僧人允能,自稱是三位阪士佛的孫子。醫術高超,精通醫學理論。長元年間,光帝患上傷寒,丹波幸基和壽阿彌都束手無策。天皇於是派人找允能治療。第二天,光帝的體溫明顯下降,逐漸好轉,最終康復。永享三年,將軍足利義教生病,允能再次出手治療,效果顯著。允能收集家傳的七十二個方劑,編成《琉璃壺》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