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八 (20)
卷八 (20)
1. 產後諸證
產後腹痛
產後小腹作痛,俗名兒枕,用失笑散行散之。若惡露已去而仍痛,用四神散調補之;若不應,用八珍湯。若痛而噁心,或欲作嘔,用六君子湯。若痛而泄瀉,用六君子送四神丸。若泄瀉痛而或後重,用補中益氣送四神丸。若胸膈飽脹,或惡食吐酸,或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飲食所致,當用二陳加白朮,山楂以消導。
若食既消而仍痛,或按之不痛,或更加頭疼,煩熱作渴,虛寒欲嘔等證,此是中氣被傷,宜補脾胃為主。若發熱腹痛,按之痛甚,不惡食,不吞酸,此是淤血停滯,用失笑散以消之。若止是發熱頭痛,或兼腹痛,按之卻不痛,此是血虛,用四物加炮薑、參、術以補之。《病機要》云:胎產之病,從厥陰經論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為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者同傷寒下早之症,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藥之法,能不犯三禁,則營衛自和,而寒熱止矣。如發渴用白虎,氣弱用黃耆,血刺痛則用當歸,腹中痛則用芍藥,宜詳察脈證而用之。凡溪先生云:產後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雜證,從未治之。
一切病多是血虛,皆不可發表。
醫案
一產婦,腹痛發熱,氣口脈大。余以為飲食停滯、不信,乃破血補虛,反寒熱頭痛,嘔吐涎沫。又用降火化痰理氣,四肢逆冷,泄瀉下墜,始信。謂余曰:何也?余曰:此脾胃虛之變證也,法當溫補。遂用六君加炮姜二錢,肉桂、木香一錢,四劑諸證悉退。再用補中益氣之劑,元氣悉復。
一婦人,產後腹痛後重,去痢無度,形體倦怠,飲食不甘,懷抱久郁,患繭唇,寐而盜汗如雨,竟夜不寐,神思消爍。余曰:氣血虛而有熱。用當歸六黃湯內黃芩、連、柏炒黑,一劑汗頓止,再劑全止。乃用歸脾湯、八珍散兼服,元氣漸復而愈。
一產婦,小腹疼痛,小便不利,用薏苡仁湯,二劑痛止,更以四物加桃仁、紅花,下淤血而愈。大抵此證皆因營衛不調,或淤血停滯所致。若脈洪數已有膿,但數微有膿,脈遲緊乃淤血,下之即愈。若腹脹大,轉側作水聲,或膿從臍出,或從大便出,宜用蠟礬丸、太乙膏及托裡藥。
凡淤血停滯,宜急治之,緩則腐化為膿,最難治療。若流注關節,即患骨疽,失治多為敗證。
產後血暈並失血
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大劑芎歸湯補之,或芸臺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陳湯。若因勞心力而致者,宜補中益氣加香附。若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用清魂散,繼以芎歸湯及大補氣血之劑。
凡產後口眼喎斜等證,當大補氣血為主,而兼以治痰。若脾胃虛而不能固者,用六君子湯。
白話文:
產後諸證
產後腹痛
產後下腹部疼痛,俗稱「兒枕」,可用失笑散來散寒止痛。如果惡露已排乾淨但仍然疼痛,則用四神散調理補益;若效果不佳,則改用八珍湯。如果疼痛伴隨噁心或想嘔吐,則使用六君子湯。如果疼痛並伴有腹瀉,則用六君子湯送服四神丸。如果腹瀉、疼痛且肛門墜脹感明顯,則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四神丸。如果胸膈飽脹,或食慾不振、吐酸水,或腹部疼痛到按壓都受不了,這是飲食積滯造成的,應當用二陳湯加白朮、山楂來消導。
如果飲食消化後仍疼痛,或者按壓不痛,或者伴隨頭痛、煩躁發熱、口渴、畏寒欲嘔等症狀,這是中氣受損,應以補益脾胃為主。如果發熱、腹痛,按壓疼痛加劇,但沒有食慾不振、吐酸水等症狀,這是瘀血停滯,用失笑散來消散瘀血。如果只是發熱頭痛,或伴隨腹痛,但按壓不痛,這是血虛,用四物湯加炮薑、人參、白朮來補益。古書《病機要略》記載:產後疾病,應從厥陰經論治,不可犯胃氣及上焦。
產後有三項禁忌:不可發汗、不可瀉下、不可利尿。發汗會像傷寒病症一樣加重病情;瀉下會導致脈搏加快,影響脾胃;利尿則會損耗體內津液,導致胃中乾燥。用藥時,務必避免這三項禁忌,則營衛之氣自然調和,寒熱症狀自然會停止。例如,口渴可用白虎湯,氣虛可用黃耆,血瘀疼痛可用當歸,腹部疼痛可用芍藥,應根據脈象和症狀謹慎用藥。凡溪先生曾說:產後應先大補氣血,即使有其他症狀,也應以此為先。
所有產後疾病大多是血虛所致,都不可使用發散的藥物。
醫案
一位產婦,腹痛發熱,脈象洪大有力。我認為是飲食停滯,但她不信,我便用破血補虛的藥物治療,結果反而出現寒熱頭痛、嘔吐涎沫的症狀。我又改用清熱化痰理氣的藥物,結果出現四肢冰冷、腹瀉下墜等症狀,她才相信我。她問我原因,我說這是脾胃虛弱導致的變證,應當溫補脾胃。於是,我用六君子湯加炮薑二錢、肉桂、木香各一錢,四劑藥後諸症狀全部消失。然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元氣完全恢復。
一位婦女,產後腹痛、肛門墜脹,腹瀉不止,身體疲倦,食慾不振,長時間抱孩子導致手腕疼痛,晚上盜汗如雨,整夜睡不着,精神萎靡不振。我診斷為氣血虛弱兼有內熱。用當歸六黃湯,其中黃芩、黃連、黃柏炒黑,一劑藥後汗止,再服一劑完全痊癒。然後用歸脾湯和八珍散同時服用,元氣漸漸恢復而痊癒。
一位產婦,下腹部疼痛,小便不利,我用薏苡仁湯,兩劑藥後疼痛消失,然後再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排出瘀血而痊癒。總而言之,這些症狀大多是營衛不調或瘀血停滯所致。如果脈象洪數,且有膿腫,脈數微弱則有膿腫,脈象遲緩緊縮則為瘀血,瀉下即可痊癒。如果腹部膨脹很大,翻身時有流水聲,或膿液從肚臍排出,或從大便排出,則應使用蠟礬丸、太乙膏及托里藥。
凡是瘀血停滯,都應及時治療,拖延則會腐化成膿,難以治療。如果瘀血流注到關節,就會導致骨疽,治療不及時,多會變成危重症狀。
產後血暈並失血
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而上,出現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志昏迷、口噤,或痰液壅盛者,應急用失笑散。如果出血過多而暈倒,或神志昏迷煩躁,則用大劑量的芎歸湯補益,或用芸臺子散,或童子尿,如有痰則加二陳湯。如果是因勞心費力所致,則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香附。如果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則用清魂散,然後再用芎歸湯及大補氣血的藥物。
凡是產後口眼歪斜等症狀,都應大補氣血為主,並兼治痰濁。如果脾胃虛弱,不能固攝,則用六君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