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源流論》~ 中國醫學源流論 (42)
中國醫學源流論 (42)
1. 時代病
時代病者,古今病況之不同是也。或古有而今無,或古無而今有。古者人事簡單,交通梗阻。事簡則歲月優遊,愁痛自少,道阻則流行傳染,更屬難能。及人事日趨繁複,交通日趨便利,則淳樸轉為澆漓,而身體因之漸弱,且一治一亂,繫於時局。治世之民安樂,病偏於有餘;亂世之民困苦,病偏於不足。
有餘者多宜清涼消導,以解其宴安厚味之毒;不足者多宜建中培補,以濟其顛沛勞傷之苦。餘生也晚,不獲親炙先哲,然自入醫界三十餘年,對於病症之與世推遷,益凜然於心目。(舊說之肝病,弱冠時但見一部份婦女有之,繼則婦女病此者漸多,而士子亦漸有之,最近則商人亦有之,今則農工勞動界亦有此病,足見民生日困、籌慮太過之結果。
又如肺病、遺精病、近視病,三十年前不多見,今則幾為學校青年之普通病,教育愈發達,此類病愈多,雖補救之法日增,然終不敵病魔之進步。)後世之人,輒譏古代醫家方藥之偏勝,殆不諳當時之環境使然,是知人論世,醫家亦不可不知此義也。
新病隨進化而多,新藥亦隨新病而增,皆必然之理。以明代《本草綱目》而論,比漢唐方藥已增數倍。降至近日,如癢症、鼠疫、腦膜炎、梅毒、白濁等種種病症,為古昔所不常見者,今則日盛一日。當代醫生,因應付新病,殫精竭慮,自有試用新藥之經驗,著為方法,以濟世用,用之有效,即為此時此病之專門學問,不必再搜古理以證明或附會之也。(如腦膜炎病,試驗有效之方,便可應用,不必引古之痙病為證。
蓋此病傳染迅速,與古痙病不盡同也。)
舊病範圍之變遷,亦有兩公例。一隨地體為轉移,一隨時局為轉移。時局之說已詳前節。地球則自轉為晝夜,繞日之公轉為一年,又有大公轉者,則隨日系作遷移,以六十年為一周,(此說詳天文學中,謂地球於每歲繞日一周外,又隨日系在天空旋轉,至六十年而復歸原位,名為大公轉。
此六十年中,地球在天空之遠近變化,雖亦有常軌,然而年各不同,則地面所受之陰陽寒暑,亦歲有殊異。則生物所感之病,亦當然依此為循環。)故古人以甲子一周認為氣運之回覆。《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亦用司天在泉、五運六氣諸名稱,以六十年之干支,推算六十年之病症,謂其循環而符合。
泥古者視如歲歷之檢查,維新者斥為迷信之囈語,殊不知當時必本於專家實測及事實之經驗而來。(地為圓體浮於天空大氣之中,以旋轉為晝夜。古昔如《春秋元命苞》等讖緯書外,《素問》各論中亦多論及。可見宇宙之學,周末即有發明。既知地球自轉、公轉之殊,豈有不知大公轉之理。
然而未有明文,僅以運氣干支著其變化之事實,是古書含渾不全處。不僅此一種學問為然,今日科學化之新中醫,謂司天在泉、五運六氣亟應打倒,實可為未諳科學之反證。)陸九芝謂《內經》運氣之說可資研究,實通論也。(陸氏但知其理不可廢,並未知天文學中大公轉之說。
白話文:
【時代病】
時代病指的是古今疾病狀況的不同。有些病在古代存在,但現在卻很少見,反之亦然。古代人的生活相對單純,交通不便。生活簡單,憂愁煩惱自然較少;交通不便,流行病的傳播就更加困難。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事日益繁複,交通越來越方便,人們的生活從純樸變得複雜,身體也因此逐漸虛弱。而社會的治亂,也直接影響人民的健康。在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安逸,疾病往往是由於過度滋補;在動盪時期,人民生活艱辛,疾病多是由於營養不良。
對於過度滋補導致的疾病,通常需要清熱解毒和消化食物;對於營養不良導致的疾病,則需調理補充。我在醫學界工作了三十多年,深深感受到疾病隨著社會的變遷而變化。(例如,肝病,在過去主要發生在一部分婦女身上,後來逐漸擴散到男性,甚至農工階層也有這種病,這顯示出人民生活日益艱困,思考過多的結果。
再如肺結核、早洩、近視等疾病,三十年前並不常見,現在卻成為學校學生的常見病。教育越發達,這些疾病越多,儘管治療方法不斷增加,但仍難以抵擋疾病的蔓延。)後世的人們往往批評古代醫學的偏頗,這其實是因為他們不瞭解當時的環境所致。醫學家應該瞭解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
新的疾病隨著社會的進步而增多,新的藥物也隨之出現,這是必然的規律。以明朝的《本草綱目》為例,它比漢唐時期的藥方增加了數倍。到了現代,像皮膚癢、鼠疫、腦膜炎、梅毒、尿濁等疾病,都是古人罕見的,現在卻越來越多。醫生為了應對新疾病,絞盡腦汁,不斷嘗試新藥物,總結經驗,以幫助世人。如果新藥物有效,那就是對這種疾病的研究成果,不需要再去尋找古代理論來證明或附會。
舊病的範疇也會隨著地理和時局的變化而改變。地理上,某些疾病可能在一個地方盛行,但在另一個地方卻很少見。時局上,社會的安定或動蕩也會影響疾病的分佈。古人認為,每六十年是一個週期,這個週期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有關。在這六十年中,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會有所變化,導致地面的溫度和季節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會影響到生物的健康,導致疾病的循環出現。因此,古人認為,每六十年的疾病循環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有些人固守舊觀念,將這些理論視為曆史的檢查,有些人則斥之為迷信的胡言,卻不知道這些理論其實是基於專家的實際觀察和經驗。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體,懸浮在天空的大氣中,自轉產生晝夜。古籍中,如《春秋元命苞》等讖緯書以及《素問》各論中,都曾提及這些理論。這說明,早在周朝末年,人們就已經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祕。既然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差異,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大公轉的原理呢?
然而,古籍中並沒有明確的描述,只是通過運氣干支來記錄實際的變化,這是古書中的一個缺陷。不僅這一領域的知識如此,現代科學化的中醫學,對於司天在泉、五運六氣等概念的否定,實際上是對科學的誤解。陸九芝認為,《黃帝內經》中的運氣理論值得研究,這是一個全面的看法。(陸氏只知道這種理論不能被廢棄,但並不知道天文學中的大公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