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啟源》~ 序
序
1. 序
蠶之吐絲,王雎之醃魚,微物之智,亦有過人者。洋夷之性,專一而纖巧,故其所謂窮理之說,及百般器械之制,奧妙精緻,殆奪化工。至醫治之術亦然。然而學洋醫者,不知其本之皆出於漢土,往往井蛙自誇,以為他所弗有也,不庶於遼豕之見乎?特漢人才粗大,能創之而不能精焉。
為可憾耳。了庵今邨君,邃於醫者也。於古今方書,無所不讀。邇者抄錄洋醫諸術出漢籍者若干條,論其梗概,以示其徒,名曰《醫事啟源》。蓋欲俾學者知其所本,精之而又精,以箝洋醫之口,解時俗之惑也。其志可謂切矣。夫我邦之於漢土,壤地連接,風氣相通,政體習俗,以至飲食嗜好,
皆小異而大同,則漢方之宜邦人,亦可推矣。況慣熟二千年之久者乎?雖然今之學漢方者,大率皆拘牽常格,不能有所發明,所謂依樣畫葫蘆,彼術之出於己者,且不省知,俾紅髮異類成豎子名,此則獨何歟?讀是書者,可以愕然而寤矣。
文久二年壬戌春正月 岩邑若山拯序
白話文:
[序]
就如同蠶吐絲,王雎醃魚,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其智慧卻往往超乎人的想像。西方人的性格專一且心思細膩,所以他們在探討道理上的理論,以及各種器械的製造,都極為精妙複雜,幾乎能與大自然的創造力相媲美。就連醫學技術也是如此。然而,學習西方醫學的人,往往不知道這些知識其實源自於中國,常常像井底之蛙一般,自以為擁有他人所沒有的東西,這不是和遼豬見到新事物就驚訝的情況一樣嗎?只是中國人的才華比較粗獷,能夠開創,但未能做到極致。
這實在令人遺憾。了庵今邨是一位醫學造詣深厚的醫生,對於古今的醫學典籍,無所不讀。最近,他摘錄了許多源自中國古籍的西醫技術,並概述其內容,向他的學生展示,並將這本書命名為《醫事啟源》。他希望藉由這本書,讓學醫的人知道這些知識的根源,並進一步精進,以封住西方醫生的嘴,解除世俗的困惑。他的用心可謂十分深切。
我們國家和中國,土地相鄰,風氣相通,政治體制、風俗習慣,乃至飲食喜好,雖有小異,但大體相同。由此可知,中國的藥方對我們來說,也是適用的。況且,這些藥方已經沿用兩千多年了。不過,現在學習中國醫學的人,大多數都受制於傳統的框架,無法有所創新,只會照著樣子畫葫蘆。對於出自自己手中的技藝,卻不自知。讓那些紅髮的外國人竊取了名聲,這又是為什麼呢?讀這本書的人,應該可以因此而醒悟。
文久二年壬戌春正月岩邑若山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