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跋

回本書目錄

1.

陶靖節先生,讀書不求甚解,非不求解也。特其天資敏捷,不藉窮研冥索,自能融會貫通耳。畸庵業師,初習金元劉張李朱、立齋、損庵、東壁之學,久悟其非,乃轉求醫經、經方、傷寒、本草,著瘍醫雅言,及豆疹索隱。又悉取所儲醫書史傳,研求大旨,考覈行履,為讀書志九十九篇,一秉虛衷,不淆群議。

絕去固執穿鑿之弊,非敏捷者不能,願與真求解者共讀而共解之。庶得偕升古人之堂,偕入古人之室。然求而得其解者,必以為古人之諍臣;不得其解者,必以為古人之罪臣。是則攸系民生之幸與不幸,而夫子壽人之心,終歸不朽矣。

咸豐元年上巳日門人陽湖劉汝航謹跋。

白話文:

[跋]

陶靖節先生閱讀時並不追求過於深入的理解,這並不是他不想理解,而是因為他天生聰慧,無需經過艱澀的研究和深思熟慮,便能自然地領會和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我的老師畸庵,起初學習金元時期劉、張、李、朱、立齋、損庵、東壁等人的醫學理論,但後來他逐漸發現這些理論存在問題,於是轉而去研究更古老的醫經、經方、傷寒論以及本草等古籍,並撰寫了《瘍醫雅言》和《豆疹索隱》兩部著作。他還全面地蒐集了各種醫書和歷史傳記,深入研究其核心要義,並通過實踐驗證,最終完成了九十九篇《讀書志》,其內容完全出於公正之心,不會受到眾多觀點的影響。

要擺脫固執己見和過度鑽研的弊端,這對一個反應迅速的人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我願意與那些真正尋求理解的人一起閱讀,一起探索。這樣我們才能共同達到古人的學術高度,一同進入古人的智慧殿堂。對於那些能夠理解的人,他們一定會認為自己是古人思想的捍衛者;對於那些無法理解的人,他們可能就會認為自己是古人智慧的背叛者。這關係到人民生活的幸福與否,而老師以延續生命為宗旨的心願,終究會永垂不朽。

鹹豐元年的上巳日,作為弟子的陽湖劉汝航謹以此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