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序

回本書目錄

1.

古醫以拯危為務,故尚學術,今醫以摶利為務,學術不講久矣。惟曰:醫者意也。夫醫者意也,在人思慮,出唐書許胤宗傳。胤宗陳隋名醫,治療若神。人求其著作,因以此語發端,而述別脈識病用藥之難,不敢著書,非令人不尚學術也。醫為先王之一政,周設醫師,校醫學術之良劣,民無夭扎。

白話文:

古代的醫生以拯救危難為己任,所以重視醫學知識。而現在的醫生以賺錢為目的,醫學知識早就被拋棄了。只有人說過:「醫術是一種思想。」這句話強調醫術是基於人的思考,出自《唐書·許胤宗傳》。許胤宗是隋朝著名的醫生,他的醫術妙手回春。有人向他求教醫術著作,他便用這句話開頭,接著說明診脈識病和用藥的困難,因此不敢寫書,並不是為了讓人不重視醫學知識。醫術是古代君王重要的政務之一。周朝設立了醫師一職,考查醫生的醫術優劣,百姓因此得救,減少了死亡。

醫經經方本草,實當時學術之源,至漢尤為尊重,故倉公之對孝文,莫不井然合度。仲聖具天縱之才,恐去古日遠,學術漸岐,乃博採諸家,束繁歸簡,成傷寒卒病論,為萬世醫方之祖。運移漢祚,幾亡兵燹,賴晉高平王氏輯殘繕整,一火傳薪。迨至宋齊,岐分遂眾。治醫經者:晉有皇甫謐,隋有全元起、巢元方,唐有王冰。

白話文:

中醫經典、方劑和草藥學是當時學術的根本,到了漢朝更是受到重視,因此倉公回答漢孝文帝提問時,都十分有條理且合適。

張仲景擁有過人的天賦,擔心隨著時間流逝,學術逐漸偏離正途,於是廣泛蒐集各家學說,化繁為簡,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成為後世醫學方劑的鼻祖。

漢朝衰亡後,醫學經典幾乎毀於兵災,幸賴晉代高平王氏收集整理殘存的部分,才得以保存下來。到了宋齊時期,醫學流派開始分岐。

研究中醫經典的學者有:晉代的皇甫謐、隋代的全元起和巢元方、唐代的王冰。

治經方者:魏有華佗、吳普,晉有葛洪,宋齊有徐氏四傑,唐有孫思邈、甄立言、王燾。治本草者:魏有李鐺之,齊有徐之才,梁有陶弘景,隋有甄權,唐有蘇敬、孟詵、陳藏器。宋祖御宇,高繼沖編上傷寒論,始別成一家,與醫經經方本草三家並傳。於是治經方者:有陳言、許叔微、嚴用和、陳自明。

白話文:

經方派 :魏國有華佗、吳普,晉國有葛洪,宋朝和齊朝有徐氏四傑,唐朝有孫思邈、甄立言、王燾。

本草派 :魏國有李鐺之,齊國有徐之才,梁國有陶弘景,隋朝有甄權,唐朝有蘇敬、孟詵、陳藏器。

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時期,高繼沖編寫了《傷寒論》,開創了新的學派,與經方、經方本草三派並行。

經方派 :有陳言、許叔微、嚴用和、陳自明。

治本草者:有大明、唐慎微、寇宗奭。治傷寒者:有朱肱、龐安時、郭雍。嗣後劉完素、張元素崛起於金,撰醫方以配醫經,實悖醫經本旨。而張從正、李杲、羅天益、王好古、羅知悌、朱震亨、徐彥純、王履、戴原禮等,南北分宗,遞相授受,遂成門戶結習。幸成無己,當劉張時,獨注傷寒,趙以德受丹溪業,反注金匱。

白話文:

研究藥草學的著名人物有:大明、唐慎微、寇宗奭。專治傷寒的醫生有:朱肱、龐安時、郭雍。後來劉完素、張元素在金朝崛起,編撰醫方來配對醫經,但實際上違背了醫經的本意。

而張從正、李杲、羅天益、王好古、羅知悌、朱震亨、徐彥純、王履、戴原禮等人,在南北傳承中分成了不同的派別,互相傳授,逐漸形成了門戶之見和習氣。

值得慶幸的是,在劉完素和張元素的時代,成無己專心研究傷寒學,而趙以德繼承了丹溪學派,反而專注於研究金匱要略。

滑壽、倪維德、淑艾四子,一注難經,一參龍樹。呂復博考群經古方,齊德之崇尚病源千金,皆當時之砥柱也。前明薛己、張介賓、繆希雍、孫一奎、王肯堂、李時珍等,沿金元結習,誇多鬥靡,各爭門戶,以矜獨解。然盧復、劉若金,窮物理以治本草,方有執、喻昌、研章句以治傷寒,皆守學術之正。

白話文:

滑壽、倪維德、淑艾這四個人,一位註解了《難經》,一位研習龍樹的著作。呂復精通古代經典和方劑,齊德之推崇《千金方》,他們都是當時的中醫領軍人物。明朝的薛己、張介賓、繆希雍、孫一奎、王肯堂、李時珍等人,沿襲了金元時代的習慣,誇大其辭,爭奪門派,以炫耀自己的獨特見解。但盧復、劉若金,他們深入探討藥物的本質,制訂藥方時注重本草學;方有執、喻昌,他們研究章句,治療傷寒時強調辨證論治,這些人都堅持了正確的學術觀點。

因瑕瑜並存,更繹我朝治醫經、經方、傷寒、本草者十六家,各加論斷,成醫學讀書志九十九篇。自今伊始,讀其書知其人矣,然妄議前修,按圖索驥,其咎肇於此乎?咸豐元年春仲。武進曹禾。

白話文:

由於古代中醫著作良莠不齊,我重新整理了清朝時期 16 本重要的醫學經典,包括《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著作,並對其內容進行了評論,編成《醫學讀書志》共 99 篇。從現在開始,閱讀這些著作就可以瞭解其作者的情況。但是,妄自評論前人,盲目按圖索驥,錯誤的根源是不是就在於此呢?鹹豐元年春季。武進曹禾。